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針對性教學室內設計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室內設計課程教學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學思想缺乏正確認識
室內設計是設計人類居住、生活、學習的室內空間環境,用以滿足人的物質和精神生活需要。“以人為本”就是在室內環境設計中應以人作為出發點,尊重和滿足人的需求。1981年國際建筑師聯合會第十四屆世界會議通過的《華沙宣言》就明確指出:“每個人都有生理的、智能的、社會的和經濟的各種需求。這些需求作為每個人的權利,都是同等重要的,而且必須同時追求。”設計的目的是為人服務,人的物質和精神需求決定了設計的最終方向。而在現階段我國室內設計課程教學按照傳統教學模式,其教育思想教學理念不能與時俱進,課程內容陳舊,實戰性不強,在分析室內空間的使用者時通常考慮的是大眾群體,而忽視將使用群體進行細分化、忽略“特殊群體”和性別差異而引起的不同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使得在專業課程學習中只是將些理論知識一帶而過卻未能做到有針對的學習。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在面對設計任務時,通常忽略了客戶的需求,一味的以自我為中心,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設計,只滿足了自身的要求而缺乏針對性的設計體現,導致畢業后不能很好的調研客戶的需求、分析客戶的需求來進行相應設計。強調人作為設計的主體,重視設計的對象人群是室內設計教學應該關注的問題之一。
2.忽視學生主動性培養
長期以來,在課堂教學中通常采用粗線條的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作為教學對象的重要性。多采用灌輸式、家長式的教學,缺乏讓學生進行啟發性研討,忽視學生個性和主動性,沒有很好地讓學生真正的參與到教與學的過程中去。忽視了對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從而使學生失去了對設計的直覺和興趣。學生學習中缺乏興趣造成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降低,使得學習效果很不理想。
3.忽視社會需求和缺乏實踐的教學
室內設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然而現有教學缺乏實踐性與理論性的有效聯系,學生的學習處于一種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的狀態,教學一味的遵循傳統,未考慮到社會需求,使得教學過程與現實情況脫節。社會所需的是一名能夠獨立思考具有解決問題能力的設計師,而我們的教學模式一直以來都是重視設計結果,卻忽視了設計構思過程、忽視了學生對“美學”的培養、忽視了設計的可行性、忽視了學生在對設計理念的培養。造成學生一味的追求形式感,以借鑒的名義東拼西湊而來的設計方案,毫無任何個人設計創意和設計理念。甚至有的學生還熱衷于電腦設計的效果表現技巧,成為了缺乏思想的“繪圖員”。學生“天馬行空”的設計,卻因為缺乏實踐的鍛煉,不了解實際操作。例如施工工藝的了解,造成了很多設計只能是紙上談兵無法付諸實施,這就使得實際中與職業崗位所需求的能力相差懸殊。如何將施工以及實際操作搬到課堂,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室內設計師,這也是我們需要進行改革的方向。
二、室內設計課程針對性教學的改革措施
隨著社會發展的進程,對專業室內設計人才的要求將更加細化,對各高校培養專業人才提出更高要求,促使對室內設計課程進行針對性教學研究。
1.改革傳統的教學思想
改革傳統的教學思想,強調人作為設計的主體,重視設計的對象人群。一個設計的好壞最終評價取決消費者的滿意度。只能做到了解消費者的需求,才能真正做到讓消費者滿意。由于室內設計包含的內容多,涉及的人群非常廣,這就需要在室內設計課程中,以專題的形式講解具有代表性的人群生理和心理特征,按年齡、性別和愛好劃分等。如兒童、老年人等“特殊群體”,更應該考慮人機工程學和無障礙設計,給予設計關懷。通過細分消費人群的教學,引導學生分析和理解消費群體的需求,強調將創意、美感與客戶需求三者相結合,并給予學生足夠的自由度去設計創作。在設計任務的設置上把客戶具體化、真實化,如客戶的年齡、性別、愛好等詳細信息,學生可根據相應的資料了解室內空間的使用用途和使用人群,進行設計創意、構思,從平面布置、界面裝飾、色彩、照明、陳設等多方面深入思考,最終設計出相對完善的設計方案,增強了設計任務的實戰性。
2.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將學生作為日常教學當中的主體,明確學生才是教學的主要對象,針對學生中存在的個性差異,以學生個性特點作為導向,將個性設計思想與興趣愛好相聯,使其發揮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習效率,積極引導學生向自身所喜好的方面進行設計方向的發展,使其能夠得到個性化的發展。在根據學生不同天性采用多種教學方式,以此來發揮學生的創造能力。設計本身就具有個體的差異性,每一個設計作品都有著自己的藝術生命,擁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同樣,對于所有的設計理論不能過于籠統的全部灌輸給學生而是需要積極引導。改變以往的粗線條教學模式、灌輸式教學方法,建立細分化、啟發式、互動式教學方式。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實施啟發、討論教學,強化培養學生的思考、分析問題能力和自主學習創新能力。使學生能夠積極的獨立思考,并且使其個性能在今后的設計中得到充分的體現,最終能夠培養學生成為一個具有獨立的富有創造力的設計師。
3.按照社會需求增加實踐環節
根據當前設計行業的發展趨勢和崗位招聘信息的分析,設計職位越來越具體化,細分了室內設計師崗位,如照明設計師、軟裝設計師、家裝設計師和博物館設計師等,這就需要在教學過程中,積極了解市場,根據社會需求有效制定相對應的教學方案。由于室內設計專業的特殊性,在課程體系中必須保證一定的社會實踐,在學校可以建立實驗中心,讓學生進行裝飾材料、施工工藝試驗,以便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認知能力。加強“產、學、研”體制建立和完善,積極引入社會企業與學校進行校企合作。通過學校與相關企業的合作,實現學校在教學與企業之間的相互支持。通過與實際的設計項目接觸,提高了學生在專業課程學習方面的積極性,促使學生更主動地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真正的實現了理論與實踐設計相結合。實時了解就業信息,隨著新形勢下的社會需求變化而及時調整課程內容,注重培養實用性、專業性人才,確保學生在校學習期間與社會實踐聯系緊密。與此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大學生對設計理念的培養。通過欣賞大量的優秀設計作品,分析和理解其設計構思和目的,從而提高自身的審美水平。在學生進行設計創作的過程中,應積極引導學生重視設計構思的整個過程,通過考慮設計功能與形式的關系、設計的可行性、設計理念等多方面,不斷進行創意思維碰撞,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全程設計與思考的能力。
三、結語
在日常教學中,培養具有獨立創新能力的設計人才,使學生具備豐富的知識掌握創造性的思維方式,不斷探索研究尋找新的改革思路和方法。根據學生的個性以及興趣愛好加以引導,將社會需求進行細分引入實踐,最終要通過改革來完善原有的一些不合時宜的課程設置。將室內設計課程的教學與當今社會環境需求相結合,提出細分化的針對性教學,有利于培養“精”“專”的特殊性專業人才,促進人力資源模式的合理化,達到有效開展教學活動的目的。
作者:江帆 單位:南昌師范學院美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