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室內設計中微生物藝術的運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關鍵詞:微生物藝術;室內設計;結合
目前國內藝術家慢慢關注微生物的藝術美,從剛開始的微生物繪畫到微生物時尚美的提出,微生物的藝術美逐漸被人們發現和利用,隨著科學技術的提高以及社會的發展,學科的整合越來越普遍,這不僅僅是簡單的藝術、科技、社會等學科的整合,它更是藝術思想和形象思維轉變的體現[1]??萍嫉陌l展迎合了當代追求差異、創新的設計理念,顯微鏡、微觀攝影、電腦技術、圖形圖像處理等方式開拓了對非常規素材的探求,提高了微生物素材可得性[2]。鑒于微生物素材可得性的提高,在發現微生物藝術美的基礎上,挖掘微生物的形態、結構,完成設計轉換顯得越來越重要。
1微生物藝術的發展
微生物藝術是藝術家用細菌、真菌和病毒以及其衍生物等微生物材料作為媒介進行的藝術創作,承載了藝術家的思想[1]。其中微生物菌類因其具有眾多可變性,被生物藝術家所喜愛。來自英國的細菌學家,藝術之父亞歷山大•弗萊明是第一個觀察微生物圖像的細菌學家,他用不同的顏色區分微生物,在顯微鏡下,培養皿如同一個斑斕的調色盤。后續達尼諾對細菌的行為進行編碼和控制,以望通過科學手段控制細菌在培養皿中的形成,使微生物藝術更具有推廣性、便捷性。微生物其小到肉眼不能觀察到具體形狀,但其遍布生活的四周。隨著國內外細菌、真菌繪畫比賽的舉辦,微生物作為一種藝術娛樂、科技表達的結合體,開始被大眾所接受。同時微生物的神秘性、前沿性,將會使微生物藝術具有更多的發展空間。
2室內設計的發展
室內設計是現代科技和文化藝術的綜合產物,室內設計的研究受到若干新興科技發展的影響。目前中國的室內設計已經進入了創新階段,人們在室內設計方向不斷創新與涉獵。且室內設計是前沿性學科,要求設計師具備超前意識,敏銳地發現社會發展動向,引導著新穎和健康的消費時尚觀念。正如環境藝術的設計原則所歸納的:“我們一直在為自身尋找、創造存在佳境,環境藝術設計的目的旨在提供生存場所的合理創意和環境的適性整合,創造出一個即合乎自然發展規律,又合乎人文歷史發展規律的,具有較高品質的生存空間”。微生物藝術隨著時代而發展,其獨特性、奇異性正符合室內設計要求的前沿性[3]。提煉、改進、發展微生物藝術中的文化內涵,且提煉元素,創造出既富有前沿特征,又符合環境的適性高品質的室內設計顯得尤為重要。
3微生物的美感
3.1微生物本身的美感
從草叢、灌木、樹木到雕塑、建筑、景觀,世界萬物都有其獨特的美感。由于微生物個體微小、不易觀察,使得人們對微生物的觀察研究相比其他宏觀生物較晚。但微生物的存在和世界萬物一樣,有著它獨特的魅力。微生物存在廣泛,下至深海,上至高空。細菌按形狀分為三類:球菌、桿菌和螺旋菌,常見的霉菌有曲霉、青霉、根霉和毛霉。真菌有菌體和孢子組成,每個菌屬之間具有獨特的形態特征。真菌孢子鏈形態多樣,有串生、簇生、帚狀枝等,菌屬之間形態具有明顯的差異性。微生物在顯微世界里展示著各自的美感,同樣的,細菌、放線菌、酵母菌和霉菌四大微生物之間也具有不同的顏色、形態等特征。
3.2微生物的功能性美
在大眾的印象中,細菌是“不衛生的”,危害健康的,細菌可致命,但是有些可幫助醫生治病。在污水處理中,特種微生物可以降解、分解、氧化、轉化、或吸附、沉降有機物和有毒物以達到分層的目的,以凈化水質。在工業生產和農業生產中,特種微生物扮演著必不可少的角色。優良單個菌株的功能性表現在固氮、分泌IAA和鐵載體、解鉀、溶磷、耐鎘、生產藥用多糖等作用。生防菌功能性表現在培養基中為菌與菌之間的對峙、色素分泌、菌絲融合等。圖1為內生真菌印度梨形孢與水稻真菌紋枯病菌對峙的過程,依次展示的是兩菌株生長、接觸、產生拮抗帶、包圍。
3.3微生物的情感美
微生物不停變化演繹著死亡與繁衍,不動聲色的生長,不動聲色的死去,不斷更替、荒誕、無意義的悲劇感,生命存在之虛實感受,正是一種失落的情感[4]。腸道微生物的結構組成是自然選擇的結果,微生物之間初步進行著生存競爭,最后微生物與寄主互利共生,恰似一種合作共贏的情感。各類地質微生物功能群不僅靈敏地響應地質環境的變化,而且通過元素循環和礦物轉變對地質環境產生重要影響。微生物作為一種生態哨兵,證實了每個微小個體都能散發光芒,不張揚,默默無聞,這是一種深藏若虛的情感。
4微生物文化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
目前生物微觀圖像形態的視覺語言應用與開發,大量的生物微觀圖像形態可以有效地轉化為利用價值較高的視覺傳達信息文本[5]。將微生物圖案運用到醫藥類的包裝上,傳遞商品的原材料的同時,借助霉菌的造型特征來判斷不同的產品生產原料,并通過霉菌形態的美感提高產品的視覺感受[6]。
4.1在硬裝圖案類中的運用
地面裝飾的主要目的是通過裝飾地面起到防滑、防潮、防泥濘、易清潔、更舒適、更美觀的作用。在地磚拼花設計中可使用微生物文化題材,將微生物文化本身的神秘性、生命性,運用到硬裝圖案中,使得室內空間更具有鮮明卓越性。在民居地磚拼花設計中選用較靚麗的色彩,營造舒適前衛的居住體驗。在微生物博物館特定體驗區,使用仿真菌肌理進行拼花設計,展現一個微生物獨特小世界。
4.2在軟裝點綴中的運用
軟裝是把各種藝術形式和藝術產品進行整合,進而烘托室內氣氛、格調、品味和意境,是著重從外表和視覺藝術的角度來對室內環境以及陳設物進行的二次設計。在家居飾品擺件設計中,裝飾圖案應用較為廣泛,設計方法多樣,在傳統裝飾圖案的基礎上與現代化設計元素巧妙結合體現美感,從而達到新奇舒適的視覺審美。在軟裝設計中,可以使用微生物簡易結構圖案,強化軟裝設計的藝術氣息,使空間具有時尚、前衛氛圍。
5微生物藝術設計方法
5.1直接引用法
有些優美精致的微生物外形,可以直接引用到室內設計空間中,如可使用大型真菌食用菌蘑菇為外形,以食用菌蘑菇外形為元素進行設計。圖2為使用食用菌設計的一組抱枕。在居民居住的日常室內空間中,微生物文化元素的選擇上應避免死亡、侵害的元素出現,選取自然、生機、活力、希望、有生命力的微生物文化元素。在直接引用微生物外形的時候,豐富室內文化內涵的同時,注意室內空間的整體舒適度、美觀性。
5.2變形提取
微生物藝術設計既可以是擺放在桌子上的小點綴,也可以是有遮擋作用的屏風,也可以是拼花地磚。微生物有很多種類,或提煉其外形特征,夸張變形制作成藝術擺件;或使用肌理覆蓋在表面,使其具有微生物奇異特征;或使用鏤空的方式,簡化創意后對稱排列,最終呈現一個具有藝術氣息的微生物文化用品[7]。在顏色搭配方面,因微生物生命文化的另一端是死亡,應避免低沉的顏色出現,同時也要避免鮮艷的顏色出現,以防出現過溢、侵占等不可控的意識出現。以掃帚狀的青霉菌為例(圖3)[8],在設計之前,理解其科學特征,及其結構、主要組成部分、各自特點等,注意其形狀的選擇和改造,結合審美使用簡化、夸張、局部強調等方式提煉出帶有微生物文化的元素(圖4-A),將元素進行平移、旋轉、對稱等方式創造出符合現代人審美的拼花地磚圖案(圖4-B、C)。
6結語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眾越來越追求有品位、有質量的生活。微生物文化在21世紀隨著時代而產生,微生物藝術可在生物科技博物館、特色真菌餐廳、特色真菌防護服裝店等多處運用,如在生物科技博物館里布置為真菌肌理墻面,營造真菌科技文化;在特色真菌餐廳,餐桌放置真菌異型小飾品及座椅上放置帶有微生物簡潔刺繡的抱枕以調劑空間氛圍,同時強調真菌特色;特色真菌防護服裝店使用有微生物元素圖案的吊頂及地板磚以強調室內空間風格。在具有特定的場合中,生物前沿藝術館可以選擇具有明顯特征性的微生物藝術以擴大藝術館的藝術性。微生物是一個巨大的寶藏,優良微生物可以顯著提高作物和蔬菜產量、花卉品質,甚至在提高藥用植物的藥用價值方面也能發揮很大的作用,有很高的經濟價值。藝術設計具有前沿性、多元化和包容性,微生物文化具有正面積極的人文價值傾向,挖掘微生物文化,將微生物文化與藝術設計相結合,將會為藝術設計創作提供更多的空間,與此同時為微生物研究者提供研究方向和研究動力,促進兩者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愷悅,孫欣.新媒介———微生物平皿藝術[J].藝術科技,2017,(9):71-74,173.
[2]饒鑒,曾繁文.微生物圖形的藝術化研究[J].設計,2018(13):146-147.
[3]饒鑒,曾繁文.微生物新媒介———現代藝術設計的新起點[J].大眾文藝,2018(2):128-129.
[4]高潔.有秩序的空間———微生物作為當代藝術新媒介之探索[D].大連:大連工業大學,2015.
[5]王云川,王安霞.生物微觀圖像———融與共生的視覺秩序研究[J].藝術科技,2014(4):59,137.
[6]曾繁文.微生物圖像的視覺設計研究[D].武漢:湖北工業大學,2018.
[7]桓坡.植物細胞圖案在室內空間中的裝飾設計研究[D].杭州:浙江理工大學,2018.
[8]肖榮鳳,王階平,劉波,等.大欄養豬微生物發酵床墊料中青霉菌的分離與鑒定[J].福建農業學報,2016,31(2):189-193.234
作者:許鳳來 田志宏 單位:長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