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學校生存教育的課程體系建設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生存能力是學生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關鍵能力之一。隨著時展和學校發展需要,全社會積極推進“核心素養”的背景下,結合學校發展需要,我校以“品海育人”整體課程體系為基礎,積極加強學校“生存教育”課程體系建設,從基礎課程滲透、個性課程開發以及海洋評價機制創建等方面,實現“做海之品格的人”的育人目標。“生存教育”課程體系的創建和實施,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校園生活,更帶動了學校整體工作向前發展。
[關鍵詞]“生存教育”;課程體系;自信成長
一、“生存教育”課程體系建設提出的背景
(一)時展的需要“生存教育”一詞最早出現于1970年。當時,法國總理埃德加•富爾在教育報告中就提出了讓學生“學會生存”。1972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所作的報告書《學會生存》中指出“應當培養人的自我生存與發展的能力,促進人的個性全面和諧的發展,并使之成為當代教育的基本宗旨”。在21世紀,“讓孩子擁有生存能力”的教育,已成為國內外教育的一個新的發展趨勢。(二)教育發展的需要2014年,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提出“核心素養”一詞,明確學生應具備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在這一背景下,“生存教育”萬眾矚目。(三)學校發展的需要學校現有學生830多人,近90%的學生是新市民子女。經摸底調查,這些學生在與他人交往、安全出行等方面的能力不高。因此,在青島市李滄區教體局倡導開展“生存教育”活動后,學校抓住契機,將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傳統優勢教育項目在學校“品海育人”整體課程體系中整合,根據時展需要,根據“生存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存意識,掌握有效的生存知識和能力,更好地融入自然和社會,實現生命的健康發展”的理念,扎實開展“生存教育”工作,在學校“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教育愿景下,力爭使學校成為培養學生生存意識、增長生存知識和技能的一方沃土。
二、“生存教育”課程的內涵
“生存教育”是通過開展一系列與生命保護和社會生存有關的教育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向受教育者系統傳授生存知識和經驗,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生存意識、生存能力和生存態度,樹立科學的生存價值觀,從而促進個性自由全面健康發展,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的過程。課程體系是指同一專業不同課程門類按照門類順序排列,是教學內容和進程的總和,由特定的課程觀、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結構和課程活動方式所組成,其中課程觀起著主宰作用。學校“生存教育”課程體系是學校以學生現有生存意識與生存能力水平為基礎,通過對成長課程等已有教育資源的整合、特色課程活動設計、學生自主課程指導以及課程評價激勵,形成一套成熟、能夠促進學生綜合素養提升的發展模式。
三、學校“生存教育”課程體系創建和實施
(一)整體謀劃,構建“生存教育”課程體系基本框架為了使育人目標落地,學校將“生存教育”融入“品海育人”總體課程之中,在“容育德、融育心、搏育志、勃育智”四大“海洋特色課程”中都增加了新的內容。其中,“容育德”體驗式德育課程體系注重啟迪學生生存意識。“融育心”課程結合學校的“陽光心海”心理品牌,教會學生“主動接納,和諧融匯”。“搏育志”課程以搏育志,在豐富的實踐活動中鍛煉學生“開拓進取,自強不息”的品質。“勃育智”形成“海納百川創意課程”,引導學生“陽光向上,剛柔并濟”。(二)多措并舉,積極推進“生存教育”的實施“生存教育”是一個系統、開放的體系,也是一個巨大的工程。為使“生存教育”效果落到實處,學校進行了積極探索。1.立足課堂,學科課程整合授生存技能課堂是我們進行“生存教育”的主陣線,為了增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我們進行了學科間的課程整合。“去遠方”遠足課程、“與文明攜手”安全行走課程、“走進綠色”環保課程、“融情冬至”課程都是我們做出的大膽嘗試。2.多方參與,家校攜手壯大教育力量如果教師是“生存教育”的組織和引導者,那么830多名學生家長是我們開展“生存教育”的合作者、監督者和促進者。隨著校園開放程度的不斷加深,從常態駐校到日常事務管理,從安全護導到課堂巡視,家長們參與到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在學生生存能力的教育方面,學校家長委員會不斷組織志愿者參與其中,并逐步形成“滄海好爸媽”教育品牌。3.特色課程,貼近實際練生存技能在基礎課程全面促進“生存教育”理念和技能的同時,學校還依據“生存教育”培養目標中自我發展能力、適應自然能力、融入社會能力的要求,從《青島滄海路小學學生“生存教育”應知應會表》出發,設置體能訓練、心理健康、生活技能、應急保護、衛生保健、職業體驗六大特色課程,有針對性地訓練學生各方面能力,發展學生個性。(1)體能訓練課程。在強健身體方面,學校除了扎實上好體育課外,還邀請家長走進學校,走進體育課堂,走進陽光體育活動,讓家長了解學校健康第一的體育工作理念,為學校“海之搏”體育社團和體育課堂提出改進建議,提升學生體制。假期中,家長們更是成為孩子們的私人教練,對孩子每天的運動內容、運動時間、運動質量進行評價。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學生身體素質明顯提升,學校體育工作成績顯著。(2)心理健康課程。學校在促進學生身體素質不斷提高的同時也沒有放松對學生心理上的引導和教育。“畫出心中的家”親子課程、“盲行”課程、“護蛋行動”課程、“成長十年”課程都是圍繞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最常遇到的問題而精心設計的。為幫助學生一入校就建立起良好的心理品質,學校精心編寫了“啟航啦”新生入校手冊。(3)生活技能課程。“我愛小書桌”生活課程、“舌尖上的餐桌”飲食課程、“粽香傳情”端午課程等都是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基礎,抓住傳統節日等重要節點,開展的以增強生活技能為目的的課程。(4)應急保護課程。課程設計貼近學生生活,學校設計了“在磨礪中成長”野外生存課程、“生命通道”防災課程、“做健康小衛士”保健課程等課程,常做常練。在解決學生文明出行、平安出行方面,學校發揮區域資源優勢,積極聯系公交車隊,將安全教育課堂搬到了公交車的車廂內。(5)衛生保健課程。“男孩成長”課程、“女孩成長”課程、“《除菌行動》家庭保潔”課程等課程為學生撐起一片成長的藍天。在“女孩成長”課堂上,老師講歷史上女性政治家、文學家的傳奇故事,用來激勵女生的自信心,通過小組交流的形式談論如何更好地處理生理期的相關問題,最終通過生理知識的講解幫助學生樹立“生理問題就是成長問題”的觀念,引導女生了解自己,關愛自己,大膽、自信地迎接青春期生活。(6)職業體驗課程。關心社會、了解社會、融入社會是學校“生存教育”要達到的重要目標。學校根據學生年齡特點精心設計“擦亮北站”志愿者課程、“公交車上看青島”課程、“去遠方”遠足課程等年級課程。“我是小小金融家”理財課程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三)完善評價,激勵學生生存能力發展學校對學生的評價是參照海洋生物的各種特征逐級開展。學生參與學校“生存教育”并通過測試即可獲得“海草”勛章1枚。“海草”是積極參加活動、生存意識萌發的象征。集齊6枚“海草”勛章即可升級,獲得“海貝”勛章1枚。“海貝”是成長自我、完成階段目標的象征。集齊3枚“海貝”勛章,即可升級為“海豚”等級。“海豚”是基本具備小學生生存能力、自信獨立的象征。
四、成效與反思
“生存教育”課程體系的創建和實施,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校園生活,更帶動了學校整體工作的向前發展。在拼搏向上的氛圍中,滄海學子昂首走上各級舞臺展示風采。伴隨著學生的成長,學校也取得了長足發展。學校先后獲得全國七巧科技示范學校、全國首批中小學體育工作示范校、山東省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單位等榮譽。得益于生存理念的宣傳教育,學校還承辦了2017年山東省“喜迎,護路保平安”愛路護路集中宣傳啟動儀式。學校研究的《學校“生存教育”課程體系建設研究》被立為青島市“十三五”規劃課題。建立學校“生存教育”課程體系是龐大的工程。作為李滄區首批“生存教育”示范校,學校能夠借鑒的成熟經驗不多,比如在對學生的評價激勵機制上,學校只是從海洋生物的特點出發。對于這類象征能否引發學生的共識、能否最大化地激發學生都有待于我們去進一步探索。
參考文獻:
[1]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Z].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編著,1972.
[2]羅崇敏.全面實施“三生教育”建設現代教育價值體系[J].昆明學院學報,2009.
[3]辛濤,姜宇,王燁輝.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的課程體系建構[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
作者:楚蔚君 李仕健 單位:青島滄海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