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物聯網技術下的新型設備管理框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物聯網作為互聯網的延伸和擴展,已經逐漸應用于交通、家居、公共安全等各個領域,通過底層的射頻識別、二維碼、傳感器等感知網絡,通過有線、無線傳輸技術,將各種數據傳輸到智能處理系統,以實現對物的實時監測及智能化控制。同樣的,利用物聯網,醫院可以對各類醫療設備進行精準、智能、高效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例如,利用物聯網,我們可以以跟蹤每一個設備的所在位置、閑置情況、使用狀態。通過提取以上信息,我們可以精確分析設備使用率,制定相關的設備共享機制,提高設備的經濟效益。因此物聯網技術的使用可以提供更加準確的醫療設備管理模型,幫助管理者分析設備的經濟效益,提高醫療質量。本文以醫院常見的胃腸鏡設備為例,對基于物聯網醫療和設備信息化管理框架進行一定的研究與探討,并提出一些可行性方案。
關鍵詞:物聯網;物聯網醫療;醫療設備;信息化管理
醫院的醫護人員每天都會依靠醫療設備對病人進行準確的診治及護理,而各大醫療設備生產廠商也一直致力于尋找使他們的機器更加高效、可靠的方法。隨著物聯網技術的誕生,醫療設備與物聯網的結合已日趨緊密,如何將物聯網應用到設備管理也成為各大醫院重點研究的課題。
1物聯網在設備管理中的優勢
利用無線射頻標簽、二維碼或條形碼,每一個設備都可以得到其唯一的身份標簽,用于記錄該設備獨有的各類信息;通過嵌入的傳感器,設備的工作狀態可以被清晰地感知。通過各種有線與無線傳輸網絡,各類醫療信息可快速地發送到醫護及設備管理者終端。設備通過傳感器自行收集數據,避免了人為因素可能導致的錯誤,更少的錯誤可能意味著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以及更高的醫療質量。不僅如此,對于醫療設備管理人員,物聯網的應用還可能帶來以下的好處:
(1)監控機器運轉情況。目前,各類醫療設備已經可以為患者提供出色的監護、支持、治療服務,但設備管理人員要了解機器運轉情況,還需與醫護人員進行溝通,利用物聯網,設備管理人員可以通過管理終端對醫院所有設備進行全天候監控,及時發現設備故障停機等情況,特別是需要特殊看護的病人,設備的意外故障甚至停機可能導致極其嚴重的后果。
(2)避免設備閑置。避免設備閑置一直是醫院設備管理的重點,確保設備高效使用可以帶來巨大收益。通過物聯網,管理人員可以監測機器的定位和使用頻率,將閑置或低效率運轉的設備進行合理調度,優化設備使用效率。
(3)指導設備采購。當某設備報廢需重新采購時,可以綜合分析該設備的運行效率、維保成本、收益等數據,指導設備采購工作,避免采購到在實際使用中出現效率低下、使用率低等情況的設備。
2管理框架
胃腸鏡作為醫院重要的臨床診斷與治療設備,用于查看人體上下消化道的內部,以胃腸鏡為例,可以分析物聯網技術的運用所帶來的新的設備管理框架。以下為胃腸鏡全生命周期中幾個重要階段。
(1)設備采購。胃腸鏡作為一種昂貴的醫療設備,在購買設備之前,必須先進行投資評估。若非首次購買,我們可以通過對現有胃腸鏡的使用頻率、維護記錄等相關信息進行分析,準確計算出除去采購成本、維護成本后單次使用所得凈收益,以此來決定是否繼續購買當前品牌/型號的胃腸鏡。
(2)設備管理。設備管理在全生命周期所占比例最大,也是最需要精細規劃一個環節。當醫院有多臺胃腸鏡設備,并應用于多個檢查、治療室時,可以通過定位技術,將每臺胃腸鏡定位到具體的樓層、科室,便于醫護及管理人員迅速查找到所需設備的準確位置。例如,我們將某臺胃腸鏡的信息錄入條形碼中,該條碼便為設備唯一身份標識。在每個檢查、治療室配備條碼讀取器及臺式計算機,通過讀取設備條碼進行設備簽入及簽出,計算機自動將設備信息及定位信息傳送至物聯網數據庫,供相關人員讀取。設備管理人員需要盤點時也只需攜帶掃碼設備,按照定位對設備進行掃碼盤點,極大提高工作效率。胃腸鏡的使用是由醫生與患者共同配合完成,因此需要在使用過程中對醫患雙方的信息進行記錄。當一臺胃腸鏡啟動后,我們可以通過讀取醫生工作牌及病人腕帶等方式,將本次胃腸鏡檢查、治療過程進行記錄,信息包括誰使用了胃腸鏡,檢查、治療了哪位病人,甚至可以精細到做了哪些操作。結合設備定位系統,醫務及管理人員可以了解到哪臺設備正處于閑置狀態,并進行相應的調度。為了避免交叉感染,每次檢查后,胃腸鏡都必須進行嚴格的消毒,所以我們必須跟蹤每條胃腸鏡的消毒記錄,包括消毒人員、消毒起止時間等信息,當出現院內感染情況時,可以第一時間進行追溯。最后,在每一次維護之后,也需要在系統中留下維護記錄,以便在遇到相同問題時快速解決,同時,設備維護人員也可以在系統中創建設備維護計劃,在臨近維護期時進行自動預警。同樣的,按照預設的折舊方法,相關人員可以隨時查詢資產的剩余價值,這對于醫院的財務報表也十分重要。
(3)投資效益追蹤。投資效益追蹤依賴于設備的使用、維護記錄。一段時間內動態的投資效益可以作為科室績效分配的重要指標,在設備報廢后,對歷史投資效益進行分析,可以得到對該設備的資產評估報告,作為是否繼續采購的重要依據。
3結論
醫院傳統的設備管理是基于紙質檔案及簡單的電子表格記錄,設備的采購、使用、盤點、維護、報廢等管理模塊相互分割,各種信息無法互通。特別是在大型醫院,成百上千的設備,如果還按照傳統的管理方式,必然會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也無法提升管理效率。最新的物聯網技術為醫院提供了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解決方案,利用傳感網絡與通信技術,將設備管理的各個環節的信息匯聚到一個集成的物聯網數據庫平臺,降低了人工錄入所耗費的成本并極大提高了數據的準確率。可以預見,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將大大提高醫院的運行效率,構建更加先進的醫院設備管理框架。同時,物聯網帶來海量的醫療數據,這使得個性化醫療與精準醫療成為可能。
參考文獻
[1]王曉琳.基于物聯網的手持式醫療設備檔案管理系統設計[J].檔案與建設,2016,(05):88-91.
[2]俞磊,陸陽,朱曉玲,等.物聯網技術在醫療領域的研究進展[J].計算機應用研究,2012,29(01):1-7.
作者:蒲逸然 單位: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