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策略解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我國具有悠久的文化,在歷史長流中形成了許多藝術形式,如音樂、舞蹈、詩歌等。現如今,各種各樣的藝術形式已經逐漸走向校園,成為校園的教學課程,這些課程的順利開展對學生的身心發展以及專業特長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1]。同時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改革,社會以及學校對專業的音樂人才渴求越來越大,對此,要加強對音樂藝術生的培養。但將教學重點放在專業知識的傳授是遠遠不夠的,還要重視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就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進行研究和分析,制定相應的解決策略,望對以后音樂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具有借鑒意義[2]。
【關鍵詞】音樂教學;人文素養;培養策略
近幾年來,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改革和素質教育政策的逐漸深入,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已經被社會各界所重視。人文素養是體現一個人綜合素質高低的標準,對學生進行人文素養的培養,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從而形成良好的個人品質,向社會或國家提供更加優質的人才。尤其是對藝術生的音樂教學,在提高了其專業能力的同時,實現了其文化素養的提升,使音樂藝術生擁有健全的人格。
一、音樂教學中人文素養的體現
音樂作為人文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類生產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藝術表現形式。在如今的教育趨勢下,人文素養已經成為培養音樂人才的基礎條件,也是衡量一個音樂藝術生個人素質的標準。音樂教學與人文素養的培養是相互聯系并且相互影響的,現代音樂是經過上千年的歷史文化沉淀而來,音樂教學是對學生人格、情感以及審美能力不斷發展而建立途徑,從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兩者的有效融合,提高了學生的精神品味和個人價值。
二、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作用
(一)提高音樂教學的教學質量
在音樂教學中滲透人文素養的培養,符合國家、學校和學生自身的發展需求。音樂作為人類表達和交流情感的載體,其發展一直為國家所重視。當代的音樂教育,已經不僅僅局限于專業知識的教授,更為注重的是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音樂的美感。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程度不同,對美的感受能力也就不同,因此,人文素養的培養和教學質量有著密切的聯系,只有將人文素養更好的融入到音樂教學中,才能提高學生對音樂藝術的審美能力。同時通過人文素養對學生的作用,健全其人格,讓學生具有更高的藝術品味。
(二)增強學生辨別音樂能力
較傳統的音樂作品來說,現代音樂的內容十分廣泛且復雜,而且音樂的影響力和感染力極大,對學生的認知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目前來說,音樂藝術生除了接觸自身專業的音樂外,接觸最多的音樂形式就是流行音樂,流行音樂的演唱形式和歌詞內容比較自由,大多數的作品都是積極向上且具有教育意義的,但由于部分唱片公司在運營過程中為博得人們的眼球,從中謀取更多的利益,對音樂作品進行人為包裝,讓音樂失去了原有的教育意義,容易對學生產生誤導。在此可借助人為素養對音樂藝術生的培養,增強學生對音樂的分辨能力,讓學生在具有積極意義的音樂中學習音樂知識。
(三)提升學生自身的人文素養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現代社會競爭激烈,對人才的要求逐漸豐富起來。教師在培養音樂人才的過程中,一方面要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另一方面促進學生的多層次發展。一個優秀的音樂人才不僅要有專業的音樂水平,自身也應具備豐富的文化積累,音樂藝術生在對音樂經過聆聽、欣賞、感悟、評價后,產生自身對音樂的理解,從而對藝術美感有新的感受,通過對音樂知識的了解和積累,形成獨特的藝術氣質,并逐漸轉化為藝術內涵,進一步提升學生自身的人文素養。
三、在音樂教學中進行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的具體實踐
(一)優化課程設置和教學模式
音樂課程從幼兒教育一直貫穿到大學教育,甚至會延伸到以后的工作中,一直為各階段學校所重視。但傳統教學的內容也只是專業知識的講解,沒有將人文素養的培養設置為課程內容,不符合現代教育體制改革的要求。同時其課程設置多為形式上的內容,沒有更為深入和全面進行落實。因此,學校和教師要正視音樂教學的重要地位,協調安排專業課程和人文素養培養課程,實現兩者教學的相互融合[3]。以往的音樂教學教師多采用單方面的知識和技能的傳授,沒有同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遏制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而阻礙了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針對這種情況,需要教師改變以往傳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自己去學習和探索,教師在旁啟發指導即可。
(二)建立專業音樂人才的培養理念
音樂教學從理論和技能兩個方面進行教學,最終體現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若僅僅依靠有限的課上時間對學生人文素養進行有效提高是遠遠不夠的,需要教師對現有的教學形式進行改革和擴展,逐漸開展更為豐富的教學活動,如歌唱比賽、音樂知識競賽等。通過教學形式上的改變,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經過對自己所學知識進行整合最終運用到實際當中,為以后的工作以及發展奠定基礎,同時將音樂教學同其他專業的課程進行結合,豐富音樂教學的內容,更好的實現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的最終目標。
(三)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
教師是音樂教學和培養人文素養的實施者,對其有重要的作用。為能夠更好的推進音樂教學的進程,必須進行師資隊伍的建設,提高其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對此,可邀請知名藝術院校的音樂教師進行專門的講座,傳授教學經驗,教師在學習過程中要學會分析和整理,將自己的心得與體會同其他教師進行交流,發現自身在教學中的不足,從而及時改正。學校也可聘請資深音樂教師組成專業的師資隊伍,提高師資團隊的整體素質。另外可以定期向國外輸送一批音樂教師進行深造,學習國外的教學經驗,再結合我國的教學模式,創新出新的教學方式來。
(四)促進人文素養和音樂教育的有機結合
國家政策要求的素質教育包括對人文素養的培養。新課改以來,教育重心由原來的專業知識傳授逐漸轉變為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具體要求,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將人文素養融入到音樂教學中,應考慮到音樂教學的自身特點,在保證音樂教學質量的同時,在重要教學環節滲透人文素養理念,讓兩者的融合更加緊密[4]。音樂教學在引進人文素養相關理念,是對音樂課程內容的充實,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比如教師在進行音樂情感的教學時,可采用對媒體技術播放一些歌頌祖國的歌曲,同時介紹該音樂作品的背景,讓學生通過所看所聞,融入到音樂作品的情境中,進而產生強烈的愛國之情。與此同時,也讓整個課程充滿了趣味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結束語
總之,如今社會的進步和國家發展需求的不斷增大,音樂教學逐漸成為重要的教育趨勢。音樂是一門專業要求很高的學科,在音樂教學中滲透人文素養的核心觀念,讓學生得到充分的藝術熏陶,從而對學生的生活、學習以及以后的工作都會有很大的幫助。同時教師通過音樂教學有效的提高了音樂教學的教學質量,踐行了素質教育的國家要求,在此基礎上是實現了學生與教師的共同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教學氛圍。
參考文獻:
[1]李莉.探討音樂教學對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的作用及對策[J].青春歲月,2015.
[2]劉玉選.淺析高中音樂課堂中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J].北方音樂,2015(8).
[3]洪瑞珠.睿智引領音樂欣賞,靈性提升學生人文素養———農村中學音樂欣賞中培養學生人文意識的策略研究[J].北方音樂,2017(6):188.
[4]魯修楣.大學音樂教學對學生人文素質培養分析[J].祖國:建設版,2013(6):5
作者:李成紅 單位:湖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