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概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建立崗位管理制度
崗位管理制度是事業單位人事管理的重要內容,是以崗位為中心的一項現代化管理模式,將身份管理轉變成崗位管理,通過明確崗位任職條件和崗位職責,用崗位要求規范行為,淡化身份和資歷,按需設崗,依崗擇人,以崗定薪,利用績效考核,建立科學合理的人才評價機制,實現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崗位管理主要有崗位核算、設置崗位、崗位聘用和崗位考核等流程。首先,通過政策宣傳正確引導人員,理解實施崗位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其次,根據實際情況核算崗位總數,在結構比例范圍內合理配置人員;最后,根據不同崗位的工作內容確定崗位要求,利用科學的評價考核機制對人員的工作水平、業務能力、業績成果進行考核,提高人員的績效,實現人才隊伍整體水平的提升。
二、實施公開招聘,擇優選拔
除了國家政策性安置、按照人事管理權限由上級任命、涉密崗位等人員外,事業單位聘用工作人員,都應面向全社會進行公開招聘。公開招聘把住了用人關,營造出公開、公正的競爭環境,擴大選才范圍,確保單位篩選到德才兼備的人才,滿足人才需求。公開招聘要堅持公平公正、擇優錄取的原則,做到信息公開、過程公開、結果公開,根據崗位實際出發合理設定崗位條件,確定考試內容,豐富招聘形式,選擇考核辦法,規范選拔程序,提高考官的測試水平和業務能力,通過公開招聘將滿足崗位任職條件的人員,吸納到事業單位人才隊伍中來。
三、推行聘用制度,規范聘用合同
聘用制度是對終身用人制度的改革,符合市場經濟發展要求,推行聘用制度本著“不養懶人、不留閑人、不虧能人”的方針,引入競爭激勵機制,把聘用合同作為事業單位人事管理的基本依據,協調單位和工作人員間的關系,規范雙方的行為,走上合同化、法制化軌道,增加工作人員的憂患意識,使人才流動更趨于規范化。推行聘用制度包括公開招聘、簽訂聘用合同、聘后管理和考核、緩聘和解聘、聘用監督等環節,從“進、管、出”三個角度出發規范事業單位和工作人員間的人事關系,從行政依附的關系向平等協商的聘用關系轉變,打通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出口渠道,妥善化解各種矛盾,保障工作人員按照國家規定和合同約定應享受的待遇,解決退出人員的后顧之憂,增加用人機制的靈活性,解決編制終身制的問題。
四、考核工作績效,競聘上崗
績效管理是人力資源開發和管理的關鍵和基礎,有利于實現組織和個人的最大效益。首先建立科學的考核評價指標,堅持導向性原則、診斷性原則、科學性原則、客觀性原則和可比性原則,通過評價體系的激勵功能、溝通功能、支持功能和價值功能,正確評價個人績效;其次,完善晉升和淘汰機制,增強競爭意識,遴選優秀人才,讓各類人員在績效考核和競聘上崗中找到恰當的位置;最后,提高人才使用效益,減少人才積壓與浪費,確保人員的工作行為和工作效果與單位目標一致,促進單位和人員共同、持續發展。
五、制定獎懲政策,發揮激勵作用
改變過去依靠道德教育約束行為的模式,制定科學規范、賞罰分明的獎懲政策,發揮獎懲在人事管理中的激勵和約束作用,增強獎勵帶來的榮譽感和自豪感,激發其他人員的工作熱情,利用懲罰這種手段,防止違法、瀆職行為的發生。獎懲政策是激勵機制和監督機制實施的保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將進一步明確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以先進為榜樣,激勵自己向上努力,以錯誤為警戒,提醒自己時刻注意。首先,獎懲必須并存,不能只表揚不批評,也不能只批評不表揚,兩者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關系;其次,獎懲要及時,否則效果會大大削弱;再次,公平公正,對所有人員一把尺子、一套標準,只有得到大家的認可獎懲制度才能發揮真正的作用;最后,獎懲要適度,獎勵過輕達不到獎勵的作用,懲罰過重則會打擊自信心和積極性。
六、全員參保,社會統籌
事業單位和企業采取不同的養老政策,造成了人員流動困難、渠道不暢通,同類人員退休待遇不一樣造成社會矛盾凸顯,國家財政負擔日益沉重和支付缺口越來越大。養老保險的實質是養老風險的社會化分散,引入積累因素,強調個人繳費積累,建立“基金池”、通過統籌的方式來實現資金互濟余缺,分散單一個體的養老風險,同時也大大減輕了政府的財政負擔。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必須統一參加養老保險,單位和個人按一定標準繳費,退休金由社會統籌帳戶支付,不分職業、身份,執行與企業一致的養老保險制度,消除因制度不一所帶來的養老金待遇水平的差異,體現了養老保險制度的公平性、合理性和可持續性。
作者:王黎明 單位: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