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企業人力資源價值計量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新經濟條件下,人力資源是實現科技創新能力轉化為企業資本的主要推動力。在新經濟時代,科技與智力因素在企業的資本中所占的比例將持續增長。由于企業發展驅動力的變更,新經濟時代的背景下如何對企業人力資源的價值進行合理的分析與計量,是企業面臨的重要管理和決策問題之一。本文根據人力資源價值計量的一般性理論,從新經濟時代人力資源及人力資源的特點出發,對企業人力資源價值計量做了初步的分析。
關鍵詞:新經濟條件;人力資源價值;價值計量
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科技力量的進步推動中國的經濟形勢和經濟體制走上了一個新的臺階。目前,以電子商務和網絡經濟為載體的新經濟形式正在為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帶來一個嶄新的契機,國家和世界都迎來了新一輪產業革命給經濟發展帶來的新挑戰。在新經濟時代,企業需要通過對網絡經濟、電子商務、云計算、分享經濟等新業態模式的利用,以嶄新的思路走上新經濟模式下企業謀求生存與發展的新道路。
一、人力資源價值與計量
1、人力資源價值
人力資源作為企業發展中的特殊資產,對企業創造經濟效益并增加隱性產值有著重要的意義。人力資源指的是企業勞動能力,即社會財富創造能力的綜合。人力資源是企業生存和發展過程中的一項重要的資源。企業通過招聘、錄用、管理、培訓、開發等手段進行人力資源的管理,人力資源將逐步轉化為企業的人力資產。舉例來講,企業的管理者、技術人員、科研開發人員和一般生產工人都屬于企業的人力資源范疇,這些勞動者在各自的崗位中,通過勞動為企業創造經濟收益,從而產生價值。通過勞動,這些人力資源逐步轉化為企業的人力資本,以經濟效益的增長帶動企業財富的增長。
2、人力資源價值的計量
人力資源價值對于企業來講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西方經濟學在人力資源價值理論的基礎上建立了人力資源價值會計計量。人力資源價值計量理論認為,人力資源價值同經濟資源和其他資源等共同創造了企業的經濟價值。在計量上,一般采用貨幣型和非貨幣型的兩種計量方法對企業的人力資源進行計量。(1)以工資為基礎的人力資源價值計量。工資是企業最具可操作性的人力資源計量方法之一。目前,幾乎所有企業的貨幣型人力資源價值計量辦法都是建立在工資計量的基礎上。在企業的生產和發展過程中,人力資源作為一種資源,通過發揮其自身的價值為企業創造出經濟效益和產業價值。通過對這些物質價值的計量,采用貨幣,即工資、獎金、福利等形式對勞動者所產生的物質資源進行計量。從資本定義的角度上來講,工資是勞動者通過自己的勞動所取得的勞動報酬。而從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來看,勞動者取得的工資實際是其勞動所轉化得到的勞動價值。因此,對于人力資源的計量來講,工資是最為基礎的人力資源計量辦法,也是勞動者為企業創造的價值測定和計量后的基本單位。(2)非貨幣性人力資源價值計量。人力資源除了以工資為代表的貨幣型計量方法外,還有一種非貨幣型計量辦法。在工作過程中,每一位勞動者的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其性格、責任感、進取心、情感因素、學習能力等都會對其在工作中的表現產生一定的影響。非貨幣型人力資源計量辦法一般是通過成立企業內部的人力資源技能信息庫對勞動者在過程中的相關信息進行綜合、整理、歸檔與分析,根據所得出的數據對勞動者的工作表現和工作態度進行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的評價。
二、新經濟條件下的人力資源構成
自從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通信技術和網絡科技的不斷發展,中國跟隨世界經濟發展的腳步正在走向以信息產業為主導的新經濟發展時代。信息化產業成了目前國民經濟發展的主導,帶動了網絡經濟和電子商務等新業態的萌芽與發展。在新經濟時代,企業人力資源的價值計量依據與計量結果,都會受到來自時代經濟價值取向的影響,從而產生了新的企業人力資源價值計量方式。
1、新經濟條件的特點
(1)資產要素的超區域化配置。國家新經濟的發展為企業未來的發展方面提出了新的側重點和增長點。隨著網絡時代通訊和物流速度的加快,國際化的資源配置成了當前經濟發展中的常態。因此,超區域化的經濟發展模式成為了當前新經濟時代的重要特征之一。在新經濟時代,企業的生產要素更加具有流通性和自有性。在這樣的經濟趨勢之下,人力資源在物理和管理中的作用也就越發明顯,企業發展對于人力資源的依賴性也在逐漸增加。(2)以知識經濟和技術產業為主導。21世紀的新經濟時代是以知識經濟為主導的時代。通過企業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與整合,知識資源可以快速轉化為物質資源從而為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價值。因此,在新經濟時代,企業要走上以知識經濟和技術產業為主導的發展道路,知識資源和人力資源將成為推動企業發展的主要推動力。
2、新經濟條件下人力資源價值變化
隨著新經濟條件對于企業發展的影響逐漸深入,企業人力資源價值計量在新時期最大的變化集中在企業人力資源價值計量的中心逐漸向著智力勞動計量的方向偏移。隨著市場物質資源多元化和多極化的發展以及網絡經濟、電子商務等新型經濟業態的推廣,產品中研發、設計、包裝、創新等凝結了人類智慧和創造力的商品將會滿足更多消費者的需求,從而占據更大的市場經營份額。同時,在企業的經營過程中,科學的經營管理辦法、信息化的企業管理系統等都將提高企業經濟產值的增加速率,并降低企業在生產中的消耗,從而無形中增加企業財富,增加企業產值。在新經濟條件下,相對于傳統人力資源價值計量中以體力勞動和財富資本為導向的人力資源計量方式,將完成逐步向智力勞動價值偏移的過程。
三、新經濟條件下人力資源價值計量
1、計量方法的評價準則確定
(1)一般計量方法的評價準則。企業人力資源一般計量方法就是以勞動者的工資為計量標準,通過對勞動者的勞動在企業經營創造的剩余價值以工資為單位進行折現。這種計量辦法可以有效地反映出勞動者在企業的經營過程中所產生的物質資源勞動價值。然而,這種計量方法對于勞動者在工作中的工作態度和工作狀況則不能做到有效地計量。因此在新經濟條件下,一般計量方法由于無法很好地反映出企業勞動者,尤其是智力勞動者的勞動給企業的發展帶來的隱性資產價值,在人力資源計量上,一般計量辦法只能為人力資源計量提供基礎性的參考依據,其適用的局限性在逐漸增大。(2)期權化計量方法評價準則。相對于一般計量方法,期權化人力資源計量辦法更加適用于知識密集型的企業發展模式。企業在人資源管理過程中引入實物期權對人力資源在市場流通過程中產生的交換價值進行有效的計量。這種方法通過引入市場對于資源的調控作用,在智力勞動為主導的企業發展中,人力資源計量上比一般計量法更有優勢,同時也更加方便企業及時掌握市場因素對人力資源的影響,以便加強企業市場的靈活性和敏感度。(3)綜合評價準則。綜合性評價準則的理論基礎在于,雖然人力資源計量方法和側重各有不同,任何計量結果都是企業主觀判斷和客觀數據相互平衡的產物。因此,企業計算人力資源價值雖然側重點不同,但所計算的結果應呈現并保持一定的同一性,否則企業在人力資源價值計量過程中必然存在失誤。綜合性的計量辦法可以通過不同計量方法對計量結果進行佐證,及時發現在人力資源計量中出現的錯誤,方便企業進行計量結果印證和糾正,保證其人力資源價值計量的準確性。
2、企業人力資源價值評估
上訴企業人力資源價值的計算是在不考慮期權時對人力為企業創造的價值進行的評估與計算,在考慮期權對人力資源評估產生的影響時,根據Black-Scholes定價模型理論,人力資源群里價值代表著期權影響下人力資源所創造的價值同本期發生成本之和的基本概念。在確定人力資源價值波動率、企業年度創收標準差、人力資源創造價值波動率,即企業風險陳谷的前提下,可以對計算期權影響下人力資源在企業中所創造的價值。在新經濟時代下,由于智力型人才對企業的發展起到的作用逐步增大。由于新經濟時代下新的交易模式的和新業態的逐步發展,企業在人力資源價值評估上也逐漸向著復雜化方向發展。根據一般計量方法和期權計量方法兩種方法的比較,企業針對智力型人力資源在評估過程中,期權影響下的計量辦法下人力資源的價值要遠高于傳統計量方式所得出的結果。也就是說,當引入市場風險的概念后,人力資源的價值同市場的風險程現正相關的關系。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中受到能夠承受的市場風險越大,企業所得到的收益也就越高。因此,雖然人力資源難以事先完全量化,但在新經濟時期,企業只有選擇有效的人力資源價值計量辦法,才能夠事先對企業人力資源價值進行正確評估。為了應對新經濟環境下越來越復雜的市場環境,企業無論采用上述哪一種人力資源價值計量基本原理,都需要建立一定的企業管理信息數據基礎。隨著數據云儲存和云計算功能的出現和普及,在人力資源價值計量方面,企業要根據自身效益的現狀以及對未來發展決策的預測在所收集的人力資源價值量歷史數據的基礎上進行測算,從而正確對當前人力資源價值進行計量。尤其是,當企業的發展進入一定規模以后,在個人人力資源價值的判斷上,為了簡化繁瑣的計量工作,提高信息化測量工具在人力資源量上的作用,并提高人力資源管理者的綜合素質能力成為當前企業提高人力資源價值計量工作能力和效率的中心環節。在此基礎上,企業才能著眼于當期發展中的主要戰略問題,有根據、有目的地進行管理和經營上的改革,從而滿足企業在新經濟時展中的需要。
參考文獻
[1]王子約、秦偉:新經濟2016中國發展新引擎[J].中國中小企業,2016(4).
[2]IUD領導決策數據分析中心:2016中國“新經濟”展望報告[J].領導決策信息,2016(13).
[3]張昕:人力資源價值計量問題研究[D].貴州財經大學,2012.
作者:宮慶江 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八O七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