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軟件工程專業學習路線圖實證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研究和分析國內外的學習路線圖的基礎上,結合北京城市學院學生的特點和調研的數據,以學生職涯目標為導向,設定了軟件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的學習路線圖,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發展的最優成長路徑。
關鍵詞:軟件工程;學習路線圖;人才培養
一、國內外學習路線圖的研究現狀
學習路線圖最初的概念源于課程地圖。高校通過把這些內容要素構建成課程地圖,學校可以全方位重現實際教學活動,并根據不斷變化的具體需求對課程計劃進行討論并及時作出更新調整,從而提高高校課程設計的時效性、靈活性和實用性。構建課程地圖越來越受到國內外高校的重視。一項對英國和加拿大的31所醫學院的問卷調查發現:55%的醫學院正在開發課程地圖;19%的醫學院已基本完成課程地圖的規劃,目前處于建設完善階段;16%的醫學院正在規劃課程地圖的開發;只有10%的學院尚無開發課程地圖的計劃。該方法雖然能簡明直觀地說明大學四年該專業畢業生需修讀的各類課程,但卻不能為個人發展和職業生涯規劃提供具體的指導和有效的建議,這類課程地圖只能看成是單純人才培養計劃的圖形化表達,并沒有有效融入人才培養體系中。我校的軟件工程專業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也存在著學生在職涯規劃的選擇和制定過程中存在盲目性的問題。歸結問題如下:一是學生對軟件工程的課程體系和未來的就業崗位認識不清晰,對開設的課程所達到的目的認識不足,這就導致學生在專業課學習時缺乏主動性,尤其是在就業后才意識到大學所學的專業基礎課程的重要性。這些主要源于學生對專業核心能力認識不足,不清楚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對專業課程在未來就業崗位中所起的作用模糊不清所導致。二是雖然我們在課程體系中增加了很多實踐學時,實踐學時與理論學時比例也基本達到了1:1,但在實踐環節的方式和內容設置時還需與課程以及實際的需求相結合,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崗位的需求出發進行實踐環節的內容和方式設置。
二、軟件工程專業學習路線圖的研究方法
本文針對軟件工程專業存在的問題,體現“以學生為中心,以結果為本”的理念,滿足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管理、個性化發展的需求,著力構建學生學習導航圖和發展規劃圖,依據產業的需求分析崗位、歸納能力、對標調研、重構課程體系,設立目標導向的學習路徑,同時為學生提供考研、競賽、專業拓展或跨專業學習的模塊選擇。研究的技術路線主要是通過調研法、問卷、面談法等方法進行就業崗位和學生學習情況調研形成職涯路徑,依據職業標準、行業標準、工程教育認證標準、職業提升要求等形成核心能力,從而提煉專業特色,確定學生專業深度與跨學科發展的拓展知識學習的模塊,形成自有的培養規格和課程體系。最終形成軟件工程專業的學習路線圖。1.企業調研與畢業生調研方法。通過對用人單位及畢業生、大四學生采用面談、電話訪談、電子郵件等方式進行調研分析,確定IT領域的相關崗位,根據崗位的類別確定主流崗位群的劃分原則。同時分析本專業學生的特點以及畢業后的去向確定軟件工程專業的職涯路徑表。設計了三種調研問卷,分別是企業調研問卷、畢業生調查問卷以及在校生調查問卷。根據不同的對象分別設計了不同的題目,針對企業問卷,主要從學歷層次、急需人才類型、所需加強的專業知識、需加強的能力、所設置的IT崗位、是否需要職業培訓等幾方面進行問卷設計;而畢業生的問卷則從所從事的崗位、所具有的專業能力、職位晉升,滿意度等方面進行問卷設計;對于在校生則從對本專業的課程設置及培養方案的了解程度、個人規劃、感興趣的專業方向、是否考研出國等方面進行問卷設計。根據調研結果以及就業崗位或崗位群的分析,輔之以學生就業需求與學校教育目標,形成軟件工程專業學生職涯路徑表,以形成相應的崗位群。2.多元分析方法,形成本專業的核心能力。進一步分析根據崗位群對職業能力的要求,考慮畢業生初次就業和未來發展,倒推出學生所需要達到的核心能力。同時,開展工程認證標準、行業標準以及職業資格標準的調研分析得到軟件工程專業的學生需要達到的核心能力。3.多元比較法,形成學習路線圖的基本信息表。在就業崗位及核心能力調研的基礎上,進一步對類似院校和相近專業進行對標調研,以確立自己的位置,以便突出本校的軟件工程專業的特色。同時在培養目標、培養規格、課程體系、課程內容以及教學模式方法和考核評價上突出自己的特色,形成本專業的學習路線圖的基本信息。
三、軟件工程專業學習路線圖的研究結果
1.企業調研與畢業生調研結果。根據企業調研情況,可歸結為如下幾種核心能力:程序設計與開發能力占70.97%;軟件工程管理及分析能力占58.06%;軟件測試能力占58.06%;文檔寫作能力占58.06%;產品分析與建模占51.61%;數據及網絡管理能力占45.16%;企業補充技能(英語、實際項目編程、團隊合作)占6.45%;除基本軟件知識以外,還需要快速的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企業提供的能力為后續專業提煉核心能力奠定了基礎。根據畢業生就業的崗位、薪資情況、專業能力、職業期望等幾個方面對我校軟件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現狀進行分析,對比企業調研結果,找出存在的問題,為軟件工程專業職涯路徑圖的梳理奠定基礎。本次調研回收問卷32份,畢業生84.38%在一線城市就業,有12.5%在二線城市,其中75%的畢業生就業崗位與軟件和計算機相關。經對畢業生的調研,可得到如下結論:(1)從學生所修的課程來看,課程類別基本上可以滿足工作所需,但隨著IT技術的不斷發展,在教學中加深HTML5、Javascript等web前端的知識、增加大數據技術、云計算等知識更有利于學生的就業。(2)通過畢業生問卷和企業問卷的對比可以看出,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很重要,可以適應未來IT技術的不斷變化,使畢業生通過不斷的學習,可以一直掌握最前沿的技術。2.軟件工程專業的核心能力。軟件工程專業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核心能力的提煉:一是國際標準(ABETEC2000);二是國家標準(參考教指委的標準);三是行業標準;四是工程教育認證標準;五是職業提升要求標準。軟件工程專業的核心能力的提煉是首先參考了美國工程與技術鑒定委員會在2000年頒布的能力標準,提出了以學習結果為導向的11項能力,另外參考了華盛頓協議對畢業生素質要求的12條標準,同時還借鑒了教指委對軟件工程問題空間的理解,即主要以軟件開發為核心的能力,再有就是關于軟件工程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以及本次調研的企業對軟件工程專業核心能力的需求。通過多方調研得到本專業的核心能力框架。主要包括程序設計與開發能力,數據及網絡管理能力,解決復雜工程問題及對軟件工程管理和分析的能力,軟件測試能力,文檔寫作和公共與挑戰能力。3.軟件工程專業學習路線圖基本信息。在就業崗位及核心能力調研的基礎上,進一步對類似院校和相近專業進行對標調研,以確立自己的位置,形成自己的特色。同時在培養目標、培養規格、課程體系、課程內容以及教學模式方法和考核評價上突出自己的特色,形成本專業的學習路線圖的基本信息。經過調研及與其他院校間的比較,目前我校軟件工程專業定位在移動終端及云平臺的應用開發與測試上。我校的定位及教育目標是應用型本科院校,因此本專業的培養定位也是以應用型培養為目標。培養特色具體體現如下幾點:一是以時代和市場需求為依據的專業定位。根據市場需求調整和定位專業方向,在“互聯網+”時代將移動終端和云平臺的應用開發與測試作為本專業的特色定位。二是以企業需求和崗位為出發點進行課程體系設置。經過對企業的調研并與企業協商共同制定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為核心的課程體系,課程體系采用逐層遞進的方式,將云計算、移動開發與架構、人機交互設計等學科相關的前沿技術納入課程體系中。
四、學習路線圖
在企業和畢業生調研、核心能力確定、學習路線圖基本信息確定以及拓展模塊確定的基礎上形成了北京城市學院的學生學習路線圖。學生根據路線圖可以自主選擇不同的方向模塊以及拓展模塊從而定位于不同的崗位,形成了以崗位為目標,學生自主選擇并可以進行改變的自主選擇機制。
參考文獻:
[1]季誠鈞,張亞莉.高校課程地圖的理念、要素于特征:基于臺灣經驗[J].中國高教研究,2015,(12):22.
[2]崔發周.臺灣技職院校課程地圖對高職課程改革的啟示———基于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的案例分析[J].工業技術與職業教育,2011,(09).
[3]國瑞,田秀萍,楊正宏.課程地圖規劃建置之探討[J].工業技術與職業教育,2011,(03).
[4]王靜靜,夏德宏.高校課程地圖建設探索———基于臺灣地區高校經驗的分析[J].高等理科教育,2015,(02).
作者:李丹丹 趙玲玲 邵秀鳳 單位:北京城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