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電氣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的探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中國制造2025”將帶來的中國制造業全面的改造升級,這對我國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高職自動化專業需要適時調整專業建設思路,重新定位人才培養目標,調整課程體系、提升師資水平等,培養適應“中國制造2025”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1“中國制造2025”對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新要求
“中國制造2025”對人才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也對高職教育所培養的技術技能型人才提出全新的需求和要求。2012年,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首次提出高等職業教育要重點培養適應產業轉型升級和符合企業技術創新需求的發展型、復合型、創新型技術人才。第一,復合型人才。“中國制造2025”的主線是信息化與工業化的深度融合,推進的主攻方向是智能制造。在未來,制造業的生產過程將由新型傳感器、人工智能、機器人、信息處理等組成,大量人工操作將由機器取代。技術工人主要能夠從事各種智能設備的操作、管理、維護等,以及對能對智能設備、工具、方法和手段進行綜合的運用。這就要求高職院校所培養的技術人才不僅要具備扎實的電氣自動化知識和操作技能,還要對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信息技術等相關的技術有一定的了解。第二,創新型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中國制造2025”中規劃的一大核心是“創新驅動”,創新驅動就需要大量的具有創新意識的技術人才。創新性和可持續發展的職業能力將被更加關注。隨著信息化的發展,制造業技術變革的也隨之加快,不同領域的技術不斷的交叉融合,技術人員需要對不同領域技術有著深度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在未來,企業將更加看重員工的學習、適應、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2對高職自動化人才培養的思考
隨著制造業自的轉型升級,技術的滲透和交融提出了對技術人才新的要求,這也對高職院校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改革需求。
(1)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優化課程體系。目前高職教育體系主要培養的都是單一能力結構的技能人才,這將無法滿足當前智能制造的要求,高職電氣自動化專業學生應當將培養目標定位在具備自動化設備、自動化生產線所需的智能儀表、自動控制、信息處理、計算機網絡、物聯網、機器人等多學科知識,并且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為了實現以上的培養目標,課程結構上要體現出重創新、寬口徑、強技能的特點,刪減、合并掉一部分陳舊的、或與專業相關度較小的課程,融入一些與“中國制造2025”要求的,如3D打印、視覺技術、人工智能、計算機信息技術等知識。這些可以通過單獨開設相關課程,也可以采取和之前專業課程相結合的方式。除了知識技能的培養,高職教育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知識靈活應用的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要更多的關注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如職業道德、自主學習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執行能力、實踐管理能力等。
(2)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的人才培養對教師隊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任重而道遠。電氣自動化專業教師不能只關注于自己某項專業技能,必須通過各種途徑如骨干教師培訓、下企業實踐、技術培訓、參與校企項目合作,要盡可能的拓展相關技能領域,如“互聯網+”、人工智能、機器人、3D打印等領域知識,盡快提升自己的綜合技能和知識更新。另一方面可以引進經驗豐富的企業技術人員參與教學,更好的實現教學與工業現場的對接。
(3)改善教學環境,創新教學方法。從教學環境來看,目前大部分高職電氣自動化專業現有的傳感器、生產線、過程控制、機器人等實訓室,都僅能實現單一、部分技能的技能訓練,將不能很好的服務于復合型、創新型技能人才的培養。需要根據課程體系設計和相關實踐教學環節,改變原有的實訓室的形式,可建設綜合性的虛擬智能工廠,將現有的加工設備、機器人、檢測設備等通過網絡交換設備、智能通訊設備等構建物聯網,實現工件與機器之間、人與機器之間、工件與工件之間的實時通訊以及協同工作。這樣,學生可以實現在一個實訓車間能完成多門課程的實訓,并能更好的學習相關知識的實際運用和融合。同時也為教師及企業工程師科技研發、學生學習提供平臺,將校企合作與人才培養有機結合,實現教學與生產及研發“零距離”對接。在教學方式方法上,復合型人才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識,如果繼續依賴于傳統的課程教學和“滿堂灌”的教學方式肯定是行不通的。課堂教學要充分利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并要充分利用虛擬仿真、在線課程、微課、課程資源庫更好的引導學生的課后自主學習。教學過程應堅持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創建接近生產過程的教學項目,通過啟發式、小組討論、問題探究等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參考文獻:
[1]國務院.中國制造2025[EB/OL].
[2]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的通知[EB/OL].(2015-10-19)[2016-09-06].
[3]張衛芬,李永梅,遲英姿,楊星星,王石莉.中國制造2025與獨立學院機械專業學生應用能力培養的教學研究[J].高教學刊,2018(07).
作者:李敏 單位: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