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護理專業“3+2”分段人才培養現狀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3+2”分段制是推進中高職銜接,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路徑之一。為提升護理專業“3+2”分段人才培養質量,對重慶市護理專業“3+2”分段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開展調研,針對目前重慶市護理專業“3+2”分段人才培養存在的招生規模逐年減小、培養目標定位不清、課程設置重復較多及師資隊伍等問題提出具體建議:“3+2”分段人才培養規模與經濟社會相適應;構建一體化的“3+2”分段人才培養目標;建立中高職課程體系的銜接;提升師資隊伍職業能力。
關鍵詞:護理專業;“3+2”分段;人才培養
1重慶市護理專業“3+2”分段人才培養概況
重慶市舉辦護理專業“3+2”分段人才培養已有18年歷史,2000年,為提高人才培養層次,重慶市一所衛生類中職學校開始與市內本科院校舉辦護理專業“3+2”分段人才培養,但后兩年教育主體在中職學校。后來陸續出現與市內衛生類高職學校聯合舉辦護理專業“3+2”分段人才培養,后兩年仍在中職學校。2014年,市內護理專業“3+2”分段人才培養規范為后兩年在高職學校學習。截止到2017年,重慶市內開展護理專業“3+2”分段人才培養的高職學校2所,均為市級示范高職學校;中職學校4所,其中國家示范校1所,市級示范校1所,2017年招生規模680人。
2重慶市護理專業“3+2”分段人才培養現狀分析
2.1招生規模逐年減小
隨著國家大力推進健康產業發展和“健康中國2030”戰略的實施,衛生類高職學校生源規模較大,素質較好。相較于普通高中畢業生,“3+2”中職學生在文化基礎、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等方面處于弱勢,目前市內高職學校均有計劃地逐年減小護理專業“3+2”招生規模。
2.2培養目標定位不清
按照國家護士條例的要求,目前護理專業“3+2”分段學生在第三學年可以參加國家執業護士資格考試,且部分“3+2”分段學生因家庭或就業原因,往往不參加后兩年學習,故目前重慶市中職學校前三年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具備護理知識、技能和一定職業素養的技能型護理技術人才,調研中某高職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為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護士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掌握執業護士應具備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適應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具備人文關懷、團隊協作、創新意識和終身發展能力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護理人才,可見中高職人才培養目標基本雷同,且中高職院校相互獨立,缺乏協調人才培養目標的內在動力,導致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模糊,不利于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
2.3課程設置重復較多
目前國家層面尚未出臺“3+2”分段護理專業教學標準和專業技能課程標準,缺乏相應的中高職銜接教材。重慶市中高職院校因各自獨立辦學和利益考量的因素以及中職學生參加執業護士資格考試的原因,中職教育的課程設置與高職學校的課程設置重復多,如調研中重慶某高職學校后兩年開設基礎護理實踐技能、成人護理、老年護理、急救護理等課程與中職階段課程基本相同,造成教學時間和教學資源的浪費,學生進入高職院校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下降,影響了人才培養質量。
2.4師資隊伍建設有待加強
重慶市舉辦護理專業“3+2”分段的高職院校均為市級示范高職學校,師資條件相對中職學校較好,理論課教師基本具有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實訓指導教師基本具備本科以上學歷。相對高職學校,因各中職學校基本辦學條件的差異性較大,具備本科以上學歷的教師占87.14%,專科學歷的教師占12.86%,沒有博士學歷的教師,師資隊伍的學歷、職稱結構尚需進一步優化。
3重慶市護理專業“3+2”分段人才培養建議
3.1“3+2”分段人才培養規模與經濟社會相適應
目前重慶市縣級以上醫療衛生單位對護理人才的用人需求無論編內還是編外基本為專科及以上學歷,部分鄉鎮及以下醫療衛生單位有編外聘用中職學生的需求,由此可見中職護理專業學生就業競爭力較弱,提升學歷層次,實現就業是學生就讀“3+2”的主要原因。目前重慶市舉辦護理專業的中職學校有26所,每年招生規模為九千余人,但其中“3+2”護理專業學生僅有七百余人,比例不足10%。黨的報告指出: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使絕大多數城鄉新增勞動力接受高中階段教育、接受高等教育。因此,應適度擴大護理專業“3+2”分段人才培養規模,以適應“健康中國”和人民群眾發展的需求。
3.2構建一體化的“3+2”分段人才培養目標
中高職課程銜接的核心在于一體化設計,銜接的邏輯起點是中高職培養目標及人才培養規格。培養目標及人才培養規格要依據職業標準和資格框架,而在資格框架層面要進行分級[1]。中高職的培養目標是根據行業職業崗位的要求來確定的,護理專業“3+2”中職段學生應具備中等職業教育文化知識和道德水平,具備較扎實的護理基本理論知識和較熟練的護理基本操作技能[2]。而高職學校應著重培養具有現代護理理論、護理知識和護理技能,能勝任護理服務、健康教育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護理人才[3]。
3.3建立中高職課程體系的銜接
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應深入分析相關職業崗位所需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術,建立由中高職院校及行業企業共同參與的以職業能力為中心的課程體系。優化課程設置,統籌護理專業公共基礎課程、專業技能課程和專業方向課程的設置,組織開發中高職銜接的護理專業教學標準,為系統培養護理專業技術技能人才提供教學規范[4],避免課程設置重復。中高職院校及行業企業共同制訂專業技能課程標準和配套教材,將企業文化、生產工藝、生產操作等引入教學內容,從而實現中高職在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和課程評價等方面的銜接[5]。同時,楊瓊等[6]認為,在進行護理實訓和技能培養的過程中,中高職學校教育層次不同,技能實訓內容也應有所不同。
3.4提升師資隊伍職業能力
一是制訂護理專業師資隊伍建設規劃和護理專業教師職業標準,建立教師發展的制度體系;二是通過在職學習等形式,提高現任教師的學歷層次;三是組織開展多層次的教師培訓,如青年教師入職培訓、信息化教學培訓、護理專業技能培訓、護理專業帶頭人及骨干教師培訓等;四是大力推進專業技能課教師的行業實踐,鼓勵教師考評臨床或護理類專業技術職務,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擴大“雙師”教師的比例;五是建立中高職師資交流平臺[7],使中高職教師準確把握人才培養的目標、課程、教學模式、評價模式、校企合作體制機制等。
4結語
解決當下重慶市護理專業“3+2”分段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需要教育主管部門和衛生主管部門的協同和政策引導。同時,職業院校及行業也應通力合作,樹立立德樹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共同促進人才培養目標、人才規格、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模式、評價模式、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的銜接,持續推進人才培養質量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朱雪梅.我國中職與高職銜接研究述評[J].職業技術教育,2011,32(7):24-27.
[2]崔戴飛,徐云青.中高職銜接的現實問題及應對策略[J].職業技術教育,2014,35(11):5-9.
[3]趙蘊珍,田野,馬連娣.護理專業中等職業、高等職業教育銜接課程體系的構建[J].護理研究,2014,28(11B):4091-4092.
作者:鄭小波 姚偉妍 單位:重慶市醫藥衛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