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管理會計下的企業管理控制模式創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管理會計是近年來興起的全新會計工作模式,依托管理會計職能構建的全新企業管理控制模式,可以有效提高企業內部控制工作質量。課題基于管理會計的職能范圍以及企業管理控制創新需求,從制動控制、預算控制、評級控制以及激勵控制四個方向提出了企業管理控制模式創新的方法及策略。旨在為我國企業管理的研究提供借鑒。
關鍵詞:管理控制;管理控制模式;管理會計
近年來伴隨全球經濟一體化腳步在我國的不斷推廣,我國社會迎來了蓬勃發展的春天,在全新的經濟體制下企業可以獲得更多的發展機遇以及更大的市場空間,但同時企業也需要面臨更為激烈的市場競爭。全新的市場形勢對企業自身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科學高效的企業管理控制模式,協調企業內部復雜的契約關系,是企業提高核心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一、基于管理會計的管理控制模式創新框架與特色
(一)基于管理會計的管理控制模式創新框架基于管理會計管理控制創新模式的框架制定,首先要明確創新主題以及管理目標,管理目標的制定應基于公司的治理現狀以及管理基礎,制定符合企業現狀的差異化管理模式,同時應充分考慮管理會計的職能權限,制定全面系統的管理模式。一般分為激勵控制模式、預算控制模式、制度控制模式、評價控制模式四種。
(二)四種管理控制模式整體特色根據前文所述,基于管理會計企創新管理模式共分為四中控制模式。四種模式相輔相成,基于管理會計職能權限共同完成企業管理。四種管理模式具備全面性、系統性、層次性、階段性等整體特征。其中全面性是指,通過四種不同角度的管理模式,可實現對企業所有組織環節的全面管理、同時也適用于企業所有發展階段的管理工作。系統性是指,四種模式雖然管理角度以及管理方法各不相同,但存在較強的管理相關性,共同形成一個完善的管理系統。層次性和階段性是指在企業不同發展階段以及不同業務的管理中,四種管理模式具有不同的管理重點和順序,呈現出明顯的層次性以及階段性特征。
(三)基于管理會計的四種管理控制模式特色比較首先在控制特征角度上,四種方式具有不同的管理特色以及管理角度。其中制度控制模式主要從對員工行為進行必要管理和限制,來實現各項管理控制目標,該控制模式優劣勢十分明確,優勢在于實施便捷,管理目標以及目標實現情況清楚明確,弊端不夠靈活,能動性較低。預算控制模式是對企業也各個環節運營過程中的控制措施,是一種典型的過程控制手段,可以針對運營情況靈活的調整管控措施。評價控制模式是通過對運營結果控制運營過程的一種控制手段,激勵控制也是通過管理員工行為起到企業管理的模式,但與控制模式不同,激烈模式通過對應的薪酬以及崗位激勵,引導員工行為,提高企業與員工之間的利益相關性,其缺點為對管理環境有較高的要求。
二、基于管理會計的管理控制模式創新理論基礎
(一)控制權限配置理論控制權限配置理論由Zimmerman首次提出,在基于管理會計的企業管理創新模式下,控制權限配置理論是基于企業控制制度、控制標準、業績考核與評價、激勵程序等制度,對控制權限的分配。
(二)權變理論多數企業發展初期企業規模較小,組織結構也相對簡單,制度控制模式管理權限相對集中,在管理政策的執行質量以及執行效率上有較大的優勢。在企業發展的中期,企業規模逐步擴大,組織結構也相對復雜,集權管理模式無法滿足該階段的企業管理需求,需要向預算控制模式轉變,企業管理中應提拔中層管理人員,并對其進行逐步放權,實現對企業的高效管理和控制。在該過程中受企業需求決定,企業管理權限逐步分散,這是權變理論在企業創新管理模式中的主要體現。
(三)會計與控制理論行之有效的企業管理決策的制定,需要實時、高效、完整的企業信息支持,才可以制定具有良好應用效果的企業管理決策。如在預算控制管理模式下針對各類預算工作,制定對應評價模式、評價指標以及激勵模式下各級管理者以及員工薪酬的激勵方案制定,都需要完善的企業信息支持。而企業信息的最佳提供者,無疑是管理會計。管理會計依靠其職能權限以及對應的管理會計工具,對企業的實際運營情況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并把原始數據形成詳細的管理會計報告為企業管理角色提供必要的信息以及數據支持。因此管理會計與企業管理密不可分,課題探討內容中也應用了大量的會計管理理論。傳統企業管理中,許多管理理念并不落后,薪酬激勵與1993年在我國就首次提出,但因企業缺少管理會計或管理會計與企業管理過分脫節,導致企業管理者在將管理理念轉換為管理措施時,缺少必要的考量,如薪酬激勵制度,如缺少企業實際的運行情況信息、財務信息以及市場信息,薪酬激勵標準制定過高,會導致員工對獎勵失去信心,而制定過低則失去了激勵目的,造成管理措施的失效。
三、基于管理會計的管理控制模式具體內容
(一)管理會計組織與管理模式的創新在管理會計的組織與管理模式的創新中,其核心是確定管理會計在企業管理工作中的責任義務,并以此制定具體的管理工作內容以及層次分明的責任中心。一般劃分為資本經營責任中心、資產經營責任中心、商品經營責任中心以及產品經營責任中心四大類,針對不同的責任中心,管理會計有其不同的管理模式以及責任重點。如在產品經營責任中心中,其工作重點是確保產品質量一產品生產流程的和規劃,應重視制度管理,采用制度控制模式作為核心管理模式。商品經營中心其管理責任重點應在銷售以及供產銷工作中,應以過程控制作為管理模式,根據客戶需求以及市場形勢,及時作出變化和調整。資產經營責任中心,應對資產配置、收益以及資產運作等工作環境盡心管理,應采用預算管理模式。
(二)管理會計工具與管理控制模式創新管理會計工具是管理會計在權利管理控制模式下具體的工作方法和手段,根據管理目標也是企業產生管理會計信息的方法和途徑。如通過企業預算編制以及執行信息可以對企業預算情況進行全盤掌握,通過平衡積分卡可以體現企業績效信息,平衡計分卡則從財務、顧客、內部流程、學習和成長等四個角度完善企業的管理,創造企業的未來價值,從這個角度講,管理會計工具亦可以稱之為管理控制工具。管理會計工具具備信息獲取提供以及管理措施執行的雙重屬性。許多管理會計工具及時獲得企業相關信息的基礎,也是企業決策制執行企業管理制度的核心鞏固。在不同的管理模式下,管理會計工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結合企業管理模式,可以實現不同的管理控制效果。如在制度控制模式下,作業管理工具、本量利分析等工具,可以迅速判斷企業經營需求以及財務需求,從而為員工制定更為精確的管理目標以及工作目標。在評價控制模式下,平衡積分卡會計工具可以有效提高評價指標的客觀性與完善整性。在激勵制度下,薪酬結構管理以及股票期權管理等工具,可以讓企業管理者對企業經營情況、員工業績以及市場情況有更為直觀的認知,從而制定合理的激勵制度和獎勵標準。
(三)管理會計報告與管理控制模式創新在四種管理控制模式中,制度控制模式需要管理會計提供各項制度信息,預算控制模式需要管理會計提供與企業預算編制、執行、考核相關的信息,評價控制模式需要管理會計能夠對管理者的努力程度和努力結果進行如實反映,激勵控制模式需要管理會計圍繞激勵契約的設計和激勵效果的評價提供相關的信息。
參考文獻
[1]陳志軍.母子公司管控模式選擇[J].經濟管理2007(3).
[2]杰羅爾德•齊默爾曼.決策與控制會計(第6版)[M].陳暉麗,劉峰譯.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2.
[3]林鐘高,徐虹.分工、控制權配置與內部控制效率研究[J].會計研究,2009(3).
[4]孟焰,孫健,盧闖,劉俊勇.中國管理會計研究述評與展望[J].會計研究,2014(9).
[5]潘飛,陳世敏,文東華,王悅.中國企業管理會計研究框架[J].會計研究,2010(10).
作者:韓淑云 單位:中條山有色金屬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