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現代中國企業管理的路徑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針對當前我國企業存在的觀念落后、缺乏科學管理、忽視人力資源建設和過于注重行政管理等問題,提出中國企業要走出困境,須從轉變觀念,使管理科學規范化、重視人力資源建設和企業文化管理等幾個方面加以改正,從而實現中國企業欣欣向榮的局面。
[關鍵詞]經驗主義理論;企業管理;人力資源
0引言
經驗理論在20世紀中葉后形成。在此理論出現之前,科學管理理論、古典組織理論、人際關系理論、行為科學理論和管理科學理論等各種管理理論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或專注于基層管理,或關注人際關系,或忽視管理實踐。經驗理論認為建立管理不是空中樓閣,必須從以企業自身實際情況為基石,以企業自身管理實踐為主要研究對象和框架結構,通過各企業管理成敗的例子,總結科學合理性的原理和方法。
1西方經驗主義理論的概述
1.1內含
經驗主義是一種相對復雜的學派理論,提倡者來自社會的各個階層,對經驗主義的理解也是各有不同。經驗主義理論的擁護者認為該理論必須要為管理者提供管理企業的成功經驗和科學方法,又被稱為經理主義。經驗主義理論的提倡者認為,傳統的古典管理理論和行為科學管理理論已經無法滿足現代企業發展的需要。當今社會的大企業應根據21世紀的國際環境和社會環境制定有關管理方法,同時學企業的相關成功管理經驗(即案例),以此為榜樣進行學習,然后根據自身經驗對其進行概括總結,同時加入相關理論支撐骨架型知識,補充后將其教授給需要此方面知識的管理者工作者,并根據實際情況給出相應建議,又被稱為案例研究學派。認同這種管理理論的人有管理科學家、經濟學家、社會學家、統計學家和心理學家等,主要代表人物有彼得•德魯克、歐內斯特•戴爾、威廉•紐曼和艾爾弗雷德•斯隆等。由于經驗不一樣,各行各業的人對涉及的具體某個問題都有各自不同的想法,但他們的精髓與理念都強調以企業的管理經驗為主要研究對象。
1.2西方經驗主義理論的相關論點
1.2.1企業管理的性質
正如彼得森和普羅曼所認為的那樣,管理是一種技能,在特定環境中要求特定目標群體朝著既定目標方向前進。管理的具體概念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社會發展和實際情況發生相應改變,但萬變不離其宗。他們認為,這種管理定義不僅適用于公共部門管理,類似政府機構、事業單位、國防政治軍事等,同時還適合娛樂部門的協會或俱樂部管理。雖然德魯克在管理定義以及性質方面大致同意西方經驗主義理論擁護者的觀點,但對于“管理”這一范圍的界定與解釋卻提出了自己的見解,認為管理這一行為由相應理論指導實踐進行,不是簡單地傳授或移植嫁接,要有自己獨特的原則與理念進行融合性學習。
1.2.2管理的任務和職能
德魯克認為,管理是管理者的一種手段與方法,更是一種技巧,是一個具有特殊目標,特定的活動和知識范圍,主要有以下幾個任務。第一,取得經濟效果。德魯克認為,一個機構的存在是為了特定目的和使命以及特定的社會功能。在商業企業中,這意味著經濟成功;在整個社會系統中,只有企業實現經濟效益,才能為教育、醫療、國防和科研發展提供物質條件。第二,使工作富有成效,使員工取得成功。德魯克認為,資本、人力和時間元素都是企業各類資源組合,但從嚴格意義上來說人才是企業的最關鍵元素。因此,管理者必須關注人的角色,以使公司成長并使工作富有成效。企業有必要從不同角度讓員工主動承擔責任,比如誘導、參與、激勵、薪酬、領導、地位和職能等,從而使員工扮演好個人角色。第三,妥善處理企業利益與社會責任的關系,企業應主動承擔社會責任。這是因為,沒有哪一個機構離開社會能夠獨立存在,也沒有哪一個企業單純追求利益不顧社會責任能走得長遠,每個機構都是社會的一個機構,是為了社會而存在。因此,評估公司質量不能由企業自己決定,而應該用于評估社會的優點。
2中國企業管理存在的問題
2.1觀念落后,缺乏科學規范管理
在現行國內的管理制度上,領導者大都局限于翻看報表、計算績效獎金等一些老掉牙的工作。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沒有開辟新的管理模式,舊的工作內容已經不再適合現代企業的管理。就目前情況來看,大部分企業還停留在聽匯報、駐足與工作匯報這樣表面的形式。這些早已過時的方法,非但不能調動員工的積極性,還可能引起員工對企業管理的強烈不滿。針對這種情況,一些激進的管理者可能會學習一些外國商業管理概念,但片面實施西方企業管理理念,盲目灌輸和引入國外企業的管理方法,不一定適合中國企業的發展。畢竟,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背景下,中國企業的生存方式與外國企業的生存方式不同。眾所周知,美國、德國、日本和其他國家的管理理念一直受到大多數中國企業管理者的好評,但只有極少數人能夠真正找出精髓、摒棄糟粕。現階段,中國企業過度依賴國外企業的管理理念,但缺乏與現實融合,缺乏創新,嚴重阻礙了企業發展。
2.2前進動力不足,忽視人力資源建設
管理者需要進一步理解并認識企業人力資源的重要性。長期以來,大多數企業管理者只關注公司規模如何擴大以及銷售產品數量如何增加,換句話說,可能只關心員工能否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并未認識到經濟效益增長的前提是人力資源得到充分發展和利用,且都錯誤地認為人力資源是一個可有可無的東西,這使企業管理者對人力資源的理解存在不足,無法正常有效地利用企業發展的各種驅動力。雖然有些企業建立了相關人力資源部門,但這些人力資源并不能發揮他們該有的作用,僅限于某些低層次的管理方面,如招聘、公告、文件管理等環節。這些現象出現的原因歸根結底是企業管理者在思想上對人力資源缺乏足夠的重視,存在模糊盲區,使企業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相當于沒有人力資源,進而使企業無法擁有完整的工作流程和相對成熟的技術。除了缺乏了解外,企業人力資源的基本管理也不完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選聘人才的方式不當,通常只是知識型的書面考查,無法及時吸收那些具有真正實力的真才實干人才。二是缺乏人力資源規劃,人才儲備不足,多無差別的普通人才,人才層次結構不合理。三是考核方法單一,沒有合理的懲罰制度,無法激發企業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四是員工培訓不正式,培訓內容單一,不能發揮實際效用。
2.3過于注重行政管理,缺乏整體性
在過去幾十年間,由于我國長期行使計劃經濟體制模式,再加上傳統的官本位封建思想影響根深蒂固,使我國行政機關中存在較為嚴重的官本位與特權主義思想,這種管理方法一直被大多數中國企業管理者所使用,缺乏科學和整體的人力管理。然而,在當今這個民主化社會,單純命令指令化的形式難以發揮良好的效果,容易扼殺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且行政管理是一門綜合性和高度適用性的學科,包括企業日常行政事務管理、辦公用品管理,規定了移交系統管理、企業會議系統管理、企業車輛管理以及企業員工行為管理。這些企業內部后勤管理很重要,不應過分關注單方面的指令性管理,應協調企業的整體發展管理,除行政管理外,還可采用其他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以促進現階段企業更好發展,進行整體化管理。
3中國企業在西方經驗主義理論背景下的路徑選擇
目前,中國企業存在的問題已經是社會不爭的事實,許多企業的管理者也力圖改變這種局面,但都未取得良好的效果。基于此,本文在現代西方經驗主義理論以人為本的背景下,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議,為中國企業管理走出困境提供路徑選擇。
3.1轉變觀念,使管理科學規范化
如果一個企業想要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不斷更新管理理念。傳統的“以不變應萬變”的概念已經過時,如今是“使變以應不變”。現代企業管理的一般問題是管理經驗薄弱,管理工作混亂;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不斷受到國外市場打壓,加之思想認識不到位,缺乏創新意識,導致中國企業在夾縫中生存。因此,中國企業應在學習西方資本主義大企業經理的成功經驗和科學方法之后,充分認識到企業管理中人力資源工作的重要性。同時,不斷更新管理理念,進一步規范管理。如現今人手一部的智能手機,雖然喬布斯已經去世多年,但蘋果手機還能占據中國大部分市場,沒有觀念更新以及創新思維是不可能的。縱觀中國企業的歷史發展,企業管理的科學規范化是企業獲得長足發展的必要條件,同時,要想保證企業管理規范化,讓管理與企業有機結合是一條必經之路。管理者應學習西方管理者的先進經驗與理念,構建科學規范的管理體系,使企業管理有序,探索適合中國企業管理的發展道路,使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3.2激發動力,重視人力資源建設
經驗主義認為管理是一種管理人的技能,是一種特殊的、獨立的活動和知識領域。在企業中,對人的管理即是對員工的管理,因此,企業要想獲得長足發展,就必須要將員工視為重要的戰略資源進行管理,鼓勵員工為公司做貢獻,同時清楚地認識到當今企業之間的競爭是人才之間的競爭。人力資源的競爭不僅是公司綜合競爭力的具體表現,也是公司綜合競爭力的基礎。企業要想在市場上保持長期競爭優勢,就必須實施人力資源管理戰略,實現人員優化管理,建立專門的人力資源部門,真正將行動落到實處,明確相關人力資源部門的職責范圍和角色定位,而不是簡單地擺設;充分展示人力資源部門在人才開發、使用和培養中的作用,將人力資源管理轉化為獲取人力資源優勢和支持商業活動的重要途徑。人力資源重視人才招聘與收攬,通過各式各樣的方式有針對性地吸引各方人才,加大對人力資源管理的人力、財力和物力投入,特別是加強員工的能力建設和技能開發,培養專業化人才。企業只有對人才、人力資源都給予足夠的重視,才能發揮作用,激發人力資源該有的動力與能量。
3.3重視企業文化管理,促進企業全面發展
中國的企業始終都把經濟發展放在第一位,力圖通過采取各種措施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包括經驗主義的提倡者德魯克,他提出企業只有取得經濟效果才能為發展教育、保健、防衛和科學研究提供物質保障,因此,這使許多企業只是單純片面地追求經濟建設而忽視企業其他方面的建設,特別是企業文化方面的管理。然而,在當今這個經濟全球化和世界一體化的社會環境中,企業要想取得一席之地,文化建設必不可少,能夠在競爭中建立保護防線,在不斷摸索中,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重視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性。此外,德魯克還提出,企業在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應注意妥善處理企業對社會的影響,承擔企業對社會的責任,不能為了經濟利益而不顧社會后果,出現像“三鹿”奶粉一樣的事件。企業文化是公司長期生產、管理、建設和發展的結晶,包括理論、方法和企業管理的群體意識,因此,企業要在建立初期就重視文化建設,將這股具有無形潛在的巨大力量貫穿于企業的整個發展中,在眾多企業發展中謀得一席之地并成為其中的佼佼者。在這一過程中,企業必須重視文化建設,堅定地前進。這些精神文化是企業向心力和凝聚力所在,激勵員工迸發積極向上的精神,只有這樣,才能化精神為動力,積極努力為企業做貢獻。
4結語
西方經驗主義理論提出的組織結構問題以及借鑒其他優秀企業的成功做法給中國現代企業的發展提供了路徑思考,企業要在充分吸取這一理論的精華后根據自身發展狀況尋得一條適合自身的獨特發展道路。
作者:廖婷婷 潘桂禎 單位:廣西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