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增值稅改革對我國企業發展的影響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自2018年底“減稅降費”在財政工作會議上提出后,我國稅收政策發生巨大改變,2019年“減稅降費”全面升級,深化增值稅改革成為重要一環。本次改革的要點是再次下調增值稅稅率,除6%一檔暫保持不變外,其他兩檔均有所下降,其目的就是減輕稅負,確保我國稅制往簡化方向邁進。以某些行業為例,探析深化增值稅改革引起的正面影響,并提出了增值稅改革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應措施。
關鍵詞:增值稅;深化改革;企業發展;問題;措施
一、深化增值稅改革的正面影響
1.引起某些行業銷售價格下跌,吸引消費者,拉動內需。增值稅作為一種價外稅,是附加在產品本身計稅價格之外征收的一種流轉稅,增值稅的最終承擔者是消費者,也就是說,增值稅稅率下調可以采用稅負轉嫁手段影響到某些行業的銷售價格,從而影響到大眾消費。通常來說,銷售方提供給購買方的銷售價格為含稅銷售價格,這個計算本身非常簡單,即含稅銷售價格(產品最終售價)=不含稅價格×(1+增值稅稅率),假定企業本身的成本以及利潤率不變,那么不含稅價格通常也不會改變,而影響到最終售價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增值稅稅率,那么稅率下降將會直接導致產品銷售價格下跌,從而吸引更多的購買者,拉動內需。我們通過計算的方式,以汽車制造業的奔馳品牌汽車為例來直觀地看一下增值稅稅率下調對于銷售價格的影響。按照新的增值稅稅率,制造業增值稅稅率由16%下調到13%,車型為S500L4MATIC,計稅價格為1493800元,增值稅調整前按照16%計算,銷售價格應為1493800×(+16%)=1732808元,調整后按照13%計算,銷售價格應為1493800×(+16%)=1692800元,我們查閱了奔馳廠商給予的建議零售價格調整前后的價格分別為1732800元和1692800元,降低40000元,降幅達到2.3%,大致符合這個計算結果。2.擴大企業的利潤空間,增加企業資本積累。根據wind數據庫中所提供的宋雪濤團隊的測算結果,如果以某些行業上市公司2017年的財務數據為基礎,采取16%降至13%的方案,計算減稅總額和其占稅后利潤的百分比,我們得知采掘、化工、汽車、醫藥生物、機械設備、鋼鐵、電氣設備等行業減稅總額分別為365.6億元、277.7億元、184.3億元、144.1億元、134.3億元、124.3億元和106.6億元,占稅后利潤的26%、16.5%、13.3%、12.9%、17%、15.7%和20%,其他比如計算機、食品飲料、家用電氣、電子、防治服裝、輕工制造等行業相比前面的行業減稅總額和占稅后利潤的比例有所下降,但是總體來說,金額都比較大。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增值稅稅率再下調給予大部分行業帶來的稅負減少效果明顯。當然,增值稅是否能夠真正影響企業利潤還取決于企業與上游供應商、下游客戶之間的議價能力。企業議價能力的高低與行業集中度正相關關系,一般而言,行業集中度高,壟斷程度高,那么在行業內規模越大的企業議價能力越好,從稅率下調中獲取的利好越多;相反,其他不具備較好議價能力的企業可能獲取利好比較少。另外,根據《2019世界納稅報告》我們可以得知,我國稅負總成本占企業利潤的65%,而絕大部分企業的利潤率卻低于10%,可見稅務壓力極其嚴重。我們知道,增值稅稅率是造成銷售溢價的一個重要原因,稅率的下調能夠促進企業銷售,在企業單位利潤不變的情況,提升企業總體利潤。深化增值稅改革方案中稅率的再次大幅下降,明顯降低了企業的稅負壓力,企業的利潤再一次得到提升,進一步增加企業資本積累。3.短期內降低政府稅收收入,但卻有利于國家長遠健康發展。從理論角度,國家關于增值稅稅收收入應該受稅基和稅率的雙重影響,增值稅稅率大幅的再次下調短期內會降低政府稅收收入。但是實務中,一方面,由于增值稅稅率下降引發的銷售價格下跌,也會促進銷售,拉動內需,從而提高稅基,縮減由于稅率下降帶來的政府稅收收入與之前的差距。另一方面,由于之前增值稅法定稅負過高會影響納稅人的繳稅遵從度,根據某些學者的考查結果,我們可以得知,在我國,增值稅的實際征收情況與依據法定增值稅稅率征收的稅收存在較為明顯的差距,主要原因是有些企業為了降低整體成本,會采用非合理手段來抵減高稅率帶來的矛盾。這些非合理手段主要通過降低收入申報和增加稅款抵扣等方式實現,而且申報納稅不實的情況在制造業還比較突出。也就是說,增值稅下調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納稅人的繳稅自覺性,某些之前需要通過申報不實納稅的企業并不需要再通過這種方式解決高稅率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因而,增值稅稅率再次并一定會帶來稅收的絕對減少,而且還能有利于國家稅收政策的實施,也是減輕企業負擔、激發市場活力的重大舉措,是完善稅制、優化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改革,是宏觀政策支持穩增長、保就業、調結構的重大抉擇。
二、深化增值稅改革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應措施
1.在增值稅稅率下降的大環境下,有些行業的稅負不降反增。在之前的問題中,我們說到增值稅稅率下調在企業不改變不含稅銷售價格的情況下,會導致產品最終價格下降,進而吸引更多消費者,最終增加銷量,增加企業利潤,這屬于銷售價格動態調整,能夠讓大家清晰直觀地了解到增值稅稅率下調對于企業增加企業利潤的影響。其實,由于受市場競爭和價格黏性的雙重影響,制造業、服務業等行業的最終價格會出現兩種調整方式:動態調整和靜態調整。靜態調整是指行業適用增值稅稅率調整后,產品和服務的含稅銷售價格不變。動態調整則是指行業適用增值稅稅率調整后,產品和服務的含稅銷售價格根據新適用的稅率進行變化。企業應納增值稅額數量上等于代收代繳的銷項稅額減去能夠抵扣的進項稅額,因此,不管是最終銷售價格采用動態調整還是靜態調整,增值稅稅率下調后,下調的行業由于銷項稅額絕對減少額比進項稅額多,所以這類企業的稅收負擔必然會減輕,但不涉及稅率下調的行業,可能會因為銷項稅額不變,而進項稅額下降,則稅收負擔不降反升的尷尬局面。針對這類行業還是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減輕稅負,總理也明確表示,通過采取對生產、生活性服務業增加稅收抵扣等配套措施,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但這也需要稅務部門及時出臺相應的具體實施方案,確保稅制改革的順利進行。2.制造業和服務業兩大行業征稅方式沒有實現一體化管理。因為最初征收增值稅是從制造業企業為基礎進行發展,經過全面“營改增”慢慢過渡到服務業,由此可以明晰增值稅相應規定是針對制造業產生的,雖然全面實施“營改增”之后,稅種發生了改變,但是服務業計稅基礎、稅率等制度仍參考沿用了原有營業稅的規定,因此很容易辨別出制造業和服務業針對增值稅處理方式的不同之處。這與國家稅制往簡化方向發展的大方向無疑是不統一的,由此可以推斷實施兩大行業增值稅一體化管理將成為增值稅進一步改革的關注點。3.小規模納稅人并未在減稅范圍內,法定征收率仍明顯較高。本次深化增值稅改革的方案,主要是針對一般納稅人原有增值稅稅率16%、10%兩檔進行降低,而小規模納稅人不在本次改革范圍內。但依據實務工作給出測算出數據,小規模納稅人實際稅負比例遠低于3%的法定征收率,通過調查發現,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部分小規模納稅人通過減小增值稅計稅基礎的方法降低稅負,以應對法定征收率偏高給企業帶來的巨大稅負壓力。因此,需將降低小規模納稅人征收率作為接下來增值稅改革另一重要內容,實現低稅率和低征收率的相互契合,共同促使增值稅改革的順利完成。4.增值稅改革并未完成,增值稅稅率仍有下調空間。自2019年年初在全國范圍內的全部行業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截至目前已經十年。在這十年里,增值稅改革無疑是漫長的,但卻也是翻天覆地的變化,雖然2019年增值稅稅率再下調并不能完全解決稅負難題,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也起到了緩解作用。根據國家文件精神中所提到的“繼續想推進稅率三檔并兩檔、稅制簡化方向邁進”,我們也可以判斷出,當期那增值稅改革道路并未抵達終點,增值稅稅率還有進一步的下調趨勢。
三、結語
增值稅作為我國第一大稅,對于國家稅收政策實施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當前我國稅制改革仍然采用以增值稅改革為主的模式。同時,制造業企業和服務業作為兩大行業,是國家增值稅稅收收入的最主要的來源渠道,對于整個稅收政策有著重要影響。供給側結構性的改革深入,不斷警醒我們,增值稅改革將影響現代化經濟體系和制造強國建設的進程,因此,根據我國企業現狀、國家財力的承受情況,逐步縮減稅收,深化增值稅改革,切實較低納稅人稅務負擔,才能實現最終的總供給優化目標。
參考文獻:
[1]國務院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實錄)[EB/OL].中國網,2019-03-05.
[2]王建平.適度降低法定稅率是完善增值稅制度的關鍵[J].稅務研究,2017,(11):40-41.
[3]張倫倫.蔡伊娜.促進先進制造業發展的增值稅優惠政策設計[J].稅務研究,2018,(10):55-59.
作者:張素芳 單位:河南工業貿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