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地方學術期刊融合發展現實思考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地方學術期刊融合發展現實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地方學術期刊融合發展現實思考

    摘要:學術期刊作為展示地區學術形象、促進地區科研發展的重要“窗口”,為促進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繁榮新時代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貢獻了重要力量。數字出版的發展與新媒體的應用促進了學術信息的實時分享、精準推送和分眾傳播,在新媒體時代,內蒙古學術期刊在內容生產、傳播路徑、集群建設等方面進行深度融合,不斷提升學術期刊的核心競爭力,推動學術成果的應用轉化,以及學科發展,構建了學術傳播與知識服務的全媒體出版體系。

    關鍵詞:學術期刊;深度融合;傳播途徑;內蒙古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迅速發展,人們的獲取方式和閱讀習慣都發生了深刻改變,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的壁壘不斷被打破,媒體深度融合成為學界關注的重要議題。在新媒體時代,學術期刊作為重要的學術成果展示平臺,也在積極探索新的生產方式和傳播渠道,不斷整合學術資源,以更加多元、有效的方式服務學科體系建設。筆者結合內蒙古學術期刊的發展現狀,從經營理念、數字出版、內容生產、集群化建設等幾個方面來探討內蒙古學術期刊深度融合發展的破局之策,以期為我國學術期刊發展提供參考。

    一、新媒體時代學術期刊的機遇與挑戰

    作為“信息傳輸通道多元化下的新作業模式”,媒體融合不僅提升了信息的傳播速度、拓展了傳播渠道,而且改變了用戶的接收方式,實現了更加系統、精準、高效的信息傳輸。目前,學術期刊的網絡化發展主要涉及兩大類:一類是與期刊網站、數據庫等檢索平臺合作,或者通過微信公眾號、微博、APP客戶端等新媒體,實現學術期刊紙質形式的網絡化傳播,這也是當下學術期刊最主要的傳播形式;另一類是完全電子化的學術期刊出版。受學術評價體制等因素的影響,后一種出版形式在學界的認可度并不高。可以說,在新媒體時代,內蒙古學術期刊深度融合發展的機遇與挑戰并存。在國家政策層面,從2010年《關于加快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2014年《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到2016年“媒體融合”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以及2020年審議通過《關于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這些政策性的文件為新時代學術期刊深度融合發展提供了依據,為我們繼續深入推進學術期刊數字化出版,加快構建“融為一體、合而為一”的全媒體傳播格局奠定了理論基礎。在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推動下,數字出版和新媒體越來越多地被運用到學術期刊出版之中。數字化的采編發系統不僅提升了期刊編輯的工作效率,還為學術期刊的融合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學術期刊網站、在線投稿系統、“兩微一端”的應用在高效整合學術資源、拓寬學術傳播渠道及提升學術期刊核心競爭力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實現了學術期刊與受眾群體(作者、讀者)的雙向互動,使學術觀點可以實時分享、精準推送和分眾傳播。盡管媒體融合已為越來越多的學術期刊所認可和接受,但學術期刊的深度融合發展仍困難重重。在現階段的辦刊思路下,學術期刊主辦者并不具備數字出版和新媒體傳播的主動權,與各大期刊數據庫的合作相對被動。而且,學術期刊深度融合發展存在較大的資金和技術壁壘,一些期刊雖然開設了網站、“兩微一端”等數字傳播平臺,但限于資金和人才的匱乏,總體的使用頻率不高,的內容大多是紙質刊物的電子化,創新性明顯不足,用戶黏性不夠。

    二、內蒙古學術期刊媒體融合發展現狀

    內蒙古現有期刊150余種,各類學術期刊近百種、少數民族文字(蒙古文)期刊近20種。通過對部分高校、科研院所及學會組織主辦的學術期刊的調研發現,目前,大部分學術期刊或依托部門網站,或通過自辦網站進行期刊的網絡化推介,一部分期刊還開通了微信公眾號,積極參與到學術期刊的媒體融合建設中來。目前,內蒙古學術期刊參與媒體融合的主要方式有三種,即刊庫共享、刊網融合與新媒體。如《內蒙古社會科學》《干旱資源與環境》《內蒙古大學學報》《陰山學刊》等綜合性的學術期刊及各高校學報大多與中國知網(CNKI)、維普資訊、萬方等數據庫合作,實現了紙質期刊的數字化出版與網絡化傳播。由內蒙古大學圖書館蒙古學部創建的“中國蒙古文期刊網”陸續收錄了14種蒙古文學術期刊的目錄(21689條)及原文內容(13059篇),實現了蒙古文學術期刊的數字化、網絡化傳播,蒙古文期刊網的創建為蒙古文學術期刊綜合競爭力的提升提供了便利條件。在刊網融合方面,一些學術期刊通過期刊網站、在線采編系統的應用,加強同作者、相關領域專家以及讀者群體的信息溝通,實現了網絡資源的有效整合。如內蒙古社會科學院雜志社于2014年開通、開設了“網上投稿系統”和“內蒙古社會科學院雜志社”網站,定期更新相關的學術資訊,進行期刊推介等,供用戶開放獲取,以更好地服務作者和讀者群體。除上述媒體融合實踐外,“學術期刊+數字化平臺”的發展模式也是學術期刊嘗試融合發展的路徑之一,微信、微博、APP等新媒體平臺的上線使學術期刊的網絡化、數字化發展日新月異。“內蒙古社會科學編輯部”微信公眾號及《內蒙古社會科學》電子書架在有針對性地推送學術文章的同時,編輯與專家學者、作者、讀者群體的線上互動及學術信息交流的頻率有所增加,增強了學術期刊的用戶黏性。通過微信群、朋友圈對期刊的重點選題、文章和特色欄目進行推送,不僅有效拓展了學術期刊的傳播范圍、細化了學術期刊的傳播渠道,通過專家學者、作者以及讀者的“二次傳播”,促進了學術成果的大眾化傳播。與大多數學術期刊的融合發展一樣,內蒙古學術期刊融合發展雖然已經邁出了第一步,但深度融合發展的進程緩慢。盡管一些學術期刊已經加入全國性的期刊數據庫、開設了網站、開通了微信公眾號等,但期刊的總體運營仍停留在簡單的媒介相加,對第三方發行平臺的依賴程度有增無減,難以做到真正的相融。學術期刊編輯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識不強,對期刊數據庫的認識停留于傳統意義上的學術傳播,在知識呈現、信息附加、資料補充等方面的創新努力明顯不足。學術出版由“多刊一面”變成了“多網一面”,在辦刊模式、內容的生產與傳播上未能突破固有的理念,期刊出版流程的數字化流于形式,與作者、讀者之間的溝通仍處于單向度的交流,積極主動性不高。

    三、推進內蒙古學術期刊深度融合發展的對策建議

    媒體深度融合發展使“期”與“刊”的邊界趨于模糊,知識的生產、傳播方式發生了重大改變,“紙、網、移、微、視”的全媒體傳播融合為知識的生產與轉化提供了更多可能,碎片化的閱讀體驗、開放的獲取方式已經被越來越多的用戶所接受。有學者指出,媒體融合并非簡單的期刊上網或運用新媒體技術,而是形成“紙媒+網站+新媒體平臺”共同發展的三角模式,針對不同的層次內容對各種媒體予以傳播定位,實現各媒體間的優勢互補、互促交融的融合媒介形態。在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面前,內蒙古學術期刊深度融合發展必須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破局探索,實現學術內容的精準化傳播和精細化管理。一是強化學術期刊融合發展的經營理念和人才觀,服務科研成果轉化和學科體系建設。促進學術交流、服務科研成果轉化是學術期刊的根本作用和價值所在,在數字化出版與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大背景下,學術期刊管理者和編輯要轉變觀念,不斷強化學術期刊媒體融合意識,積極發揮數字出版平臺建設的主動性,將深度融合發展提升到戰略的高度,摒除融合發展中的惰性思想,在學術傳播中體現互聯網思維、用戶思維、服務思維,重視與作者群體、讀者群體的溝通與互動,注重學術甄別能力、數字化出版能力、新媒體使用能力的培養,積極打造融內容、經營、管理、技術、平臺、渠道于一體的全媒體傳播生態。媒體融合發展不是媒介形態的簡單拼接,學術期刊要充分利用新媒體和現代化的數字出版技術,以媒體融合的生態理念引領學術期刊知識服務的創新發展,實現服務平臺的融合、開放與數字化發展,促進學術期刊知識服務生態系統的協同發展。二是深度推進學術期刊融合發展與內容生產的內在平衡,打造學術期刊的核心競爭力與品牌特色。無論時代如何發展,技術如何多元便捷,內容和質量始終是期刊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在深度推進學術期刊融合發展的過程中,內蒙古學術期刊發展必須始終堅持“內容為王”,注重傳播形式的融合與內容生產的內在平衡。在充分挖掘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及各類學術組織的學科優勢、資源優勢的基礎上,打造具有地區特色、民族特色的品牌欄目和選題,優化數字出版流程,實現數據庫合作與多平臺傳播的有機統一,不斷提升內蒙古學術期刊的內容深度和學術影響力。三是提升數字出版平臺建設的主動性,積極探索學術期刊的集群化發展。在新媒體時代,學術期刊編輯必須轉變思想,不斷提升學術出版平臺建設的主動性,利用新媒介和新技術拓展業務范圍,探索集群化的學術期刊發展模式。實踐表明,省級期刊集群具有明顯的地緣優勢,能夠聚合某一領域內的專家學者、作者和編輯資源,集中力量辦刊或者共建具有地域特色的欄目。對于內蒙古地區的學術期刊發展而言,蒙古文學術期刊在數據資源、傳播平臺、區域協作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和內聚力,構建蒙古文學術期刊集群有助于區域內知識的協同創新,形成知識資源加速增長的“鏈式反應”,通過構建新型媒體智庫,為內蒙古創新驅動和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此外,內蒙古學術期刊深度融合發展還可以積極探索語義出版、“學術新媒體”建設等,實現學術期刊出版形式與傳播渠道的多元化發展。內蒙古學術期刊的深度融合發展應在不斷挖掘傳統出版優勢和特色欄目的基礎上,發揮整合資源優勢,實現期刊的差異化、專題化發展,在國家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戰略指引下,積極轉變辦刊理念,主動探索、協同推進學術期刊的數字化發展與集團化經營,推進內蒙古學術期刊深度融合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提升互聯網國際傳播力課題組.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愿景與路徑[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

    [2]劉釗.芻議媒體融合視域下學術期刊的出版傳播——共享•多元•開放•互動•交融[J].編輯學報,2017(06).

    [3]吳芹.媒體融合環境下學術期刊知識服務生態系統及其優化策略研究[J].中國出版,2020(23).

    [4]艾嵐,李金霞.媒體融合視域下學術期刊全媒體出版傳播體系的構建[J].中國編輯,2021(01).

    作者:李靜麗 單位:內蒙古社會科學院雜志社編輯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好|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一区不卡| 成人欧美日韩高清不卡|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好|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AA毛片|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app| 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 成人欧美日韩高清不卡| 亚洲AV成人噜噜无码网站|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一二三区成人影片| 成人凹凸短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网小说| 国产精品成人四虎免费视频| 99精品国产成人a∨免费看| 国产成人十八黄网片| 成人动漫在线播放|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手机在线电影bd| 国内外成人在线视频| 成人午夜私人影院入口|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va在线观看 |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 四虎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观看网站| 成人动漫在线免费观看| 成人免费视频国产| 成人毛片在线观看| 成人人观看的免费毛片| 成人一级片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黄网在线免|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成人va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