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社科期刊特色欄目建設與傳播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通過對河北省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欄目的獲獎情況、欄目數量、設置依據等進行調查分析,發現普遍存在定位不準、稿件來源單一、策劃力度不夠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優化策略,如:建立欄目主持人制度、依托特色學科、提高欄目發稿量、爭取政策支持、利用數字化技術等。
關鍵詞:高校學報;社科期刊;特色欄目
一、引言
為了提高高校學報競爭力和影響力,自20世紀80年代起,河北省部分高校開始探索設立特色欄目①。經過多年來的辛勤耕耘和努力探索,河北省高校學報的欄目建設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績。特色欄目的建立對于優化學術資源、促進學科建設、擴大學校的影響力和知名度、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現就河北省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欄目的建設與傳播情況進行簡要梳理,探索其發展的新方向。
二、河北省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欄目的建設情況
根據教育部2020年《全國高等學校名單》的統計結果,河北省共有125所高校,其中本科學校61所,專科學校64所。河北省高校共有89本學術期刊,其中社科類期刊45本。20世紀50年代創刊1本(占2.22%),60年代創刊2本(占4.44%),70年代創刊4本(占8.89%),80年代創刊20本(占44.44%),90年代以后創刊18本(占40.00%)。開設一個或多個特色欄目的21本(占46.67%),見表1;未開設特色欄目的24本(占53.33%)。
(一)各刊基本情況分析21本社科期刊中,創刊最早的是《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56年創刊;最新的是《華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創刊。創刊時間以20世紀80年代(10本)和90年代(5本)居多,見圖1。這一現象是由于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高校數量不斷增加,單科性大學、多科性大學向綜合大學努力,創建擴大社科類專業、學科的結果。悠久的創刊歷史為刊物的發展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形成了自身的特色,為特色欄目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調查發現21本開設特色欄目的刊物中有15本為雙月刊,占71.43%;5本為季刊,占23.81%;1本為月刊,占4.76%。這種出版周期主要取決于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目前高校期刊多屬于事業單位,受體制機制的制約,缺乏市場自我調節的能力與活力。辦刊經費主要來源于財政撥款,有限的經費制約了其發展。其次,高校社科期刊作為學術傳播與交流的載體,其出版內容不同于一般的時尚、消費型刊物,受眾面相對較窄,讀者類型單一。最后,是由其研究內容所決定的,像“董仲舒與儒學研究”“與中共黨史研究”“趙文化研究”“納蘭性德研究”等對時間跨度和歷史深度的要求比較高。因此,社科期刊雙月刊居多的出版周期是由自身屬性決定的。
(二)特色欄目獲獎統計學術期刊獲得獎項雖然是對某一階段工作的肯定,但能在眾多刊物中脫穎而出,無形中也代表了刊物的學術水平。從表2的獲獎情況可以看出,獲獎刊物在結合學校學科發展和地域特色基礎上均選擇了比較有研究價值的選題,確定了特色欄目,如衡水學院的“董仲舒與儒學研究”得到了教育部、和全國高校文科學報研究會的高度肯定,邯鄲學院學報的“趙文化研究”榮獲了全國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欄目、全國地方高校學報名欄等獎項。
(三)特色欄目數量分析本次調查21本開設特色欄目的刊物,其中設置1個特色欄目的有11本,占52.38%;設置2個特色欄目的有3本,占14.29%;設置3個特色欄目的有7本,占33.33%。是否設置特色欄目和設置特色欄目的數量可能并不是檢驗刊物水平高低的金標準,但不可否認如果把其中一個欄目辦出了水平,提升了影響力,這無形之中就會提升刊物乃至學校的知名度。所以要重視特色欄目的建設,扎扎實實辦好每一個特色欄目,這樣整本刊的質量和影響力就無形中得到提升,真正實現“名欄促名刊,名刊助名校”。
(四)特色欄目設置依據據表1的調查結果,欄目設置的依據可以總結為以下幾方面:一是地域特色,如《河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的“京津冀發展研究”、《保定學院學報》的“保定研究”、《滄州師范學院學報》的“滄州區域文化研究”,等等;二是歷史文化,如《邯鄲學院學報》的“趙文化研究”、《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的“近代華北歷史研究”、《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的“西柏坡精神與黨的建設”,等等;三是知名人物,如《衡水學院學報》的“董仲舒與儒學研究”、《唐山學院學報》的“與中共黨史研究”、《河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的“納蘭性德研究”,等等;四是特色專業,如《河北師范大學學報》的“教育史研究”、《河北體育學院學報》的“體育人文社會”,等等;五是研究機構,如《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依托河北大學雄安新區研究院開設的“雄安論壇”;六是重點項目,如《華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以河北省社科基金項目“國家凝聚力理論研究與運用”和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當代中國國家凝聚力研究”為依托開設的“國家凝聚力研究”。
三、特色欄目建設與傳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將特色欄目辦成品牌欄目,更好地助力學校的學科發展是目前解決學術期刊同質化現象的有效路徑,但在實際辦刊過程中,仍伴隨著許多問題,如欄目界定不清、學術觀點單一、稿源不足等[1]。就河北省特色欄目而言,存在以下問題。
(一)定位不準在教育部印發《教育部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報名欄建設實施方案》之后,許多高校在沒有經過科學論證的情況下,脫離學科建設,盲目開設所謂的特色欄目,許多定位不準的特色欄目要么因內容沒有特色,出現廣而雜、雜而不專的現象;要么就因欄目內容稿源不足、質量不佳,導致出版沒有延續性現象的出現。總之,這樣的特色欄目達不到教育部“名欄促名刊,名刊助名校”的辦刊初衷[2]。
(二)稿件來源單一有一些特色欄目的選題很好,在開設之初也達到了提高刊物學術影響力的效果,但由于閉門辦刊,缺乏開放辦刊理念,導致以內部稿源為主支撐特色欄目。有些特色欄目的主要作者只有固定的少數幾人,甚至一兩個人。長期以來就形成了學術觀點單一、缺乏深度理論支撐的現象,無法達到學術爭鳴的繁榮景象。
(三)策劃力度不夠一方面特色欄目的開設是基于歷史文化、地域特色、知名學者、特色專業、一流學科、研究機構等的優勢提出的,因此其研究范圍比較狹窄,受眾有限;另一方面河北省高校社科期刊多服務于本校的教學、科研,學術影響力相對較弱,對優質稿源的吸引力不夠;再加上傳統辦刊理念的束縛及新媒體編輯人才的匱乏,造成宣傳推廣力度不夠,進而導致很多特色欄目不為大家所熟知,常常出現斷糧現象,最后只能用一些相似的成果來湊數,這種沒有延續性的欄目形式無法形成規模,更談不上具有理論研究的深度。因此,所謂的“特色欄目”許多已經形同虛設,可有可無[3]。
四、促進特色欄目建設與傳播的對策與建議
(一)建立主持人制度選題與策劃是特色欄目建設的重要環節,這就要求學報編輯必須對欄目涉及學科有深入的研究和了解。但學報編輯受時間、精力和學科專業背景的制約,不能短期內實現這一目標。為應對此問題,一些學報建立了欄目主持人制度,邀請校內外知名專家、學者作為欄目主持人,一方面可以通過其影響力和人脈吸引更多高質量稿件,另一方面也可以對欄目文章的內容、方向進行把關。而編輯則可發揮執行學術規范、進行文字加工處理的優勢。學報“欄目主持人制”的提出與實行,綜合了學者與編輯各自的長處,不失為一種有效的學報辦刊模式[4]。
(二)依托優勢學科將學校的一流學科建設與期刊特色欄目的建設結合起來。因為學校的一流學科通常具備大量高層次專業人才和較為豐厚、優秀的科研成果,這就為編輯選題策劃和組稿指明了方向。依托一流學科建設特色欄目,就要求編輯追蹤學校一流學科的最新研究動態,定期與相關專家、學者進行交流,積極參加一流學科領域的學術交流會議,與校內外專家、學者進行科研合作,第一時間組到特色欄目的優秀稿件并及時發表。優質稿源與期刊辦刊水平的提升是相互促進的,是一個良性循環[5]。
(三)提高欄目發稿量將特色欄目保持一定的發稿量。只有欄目稿件數量達到一定規模,才能吸引更多專家、學者的關注和參與,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如《衡水學院學報》的“董仲舒與儒學研究”欄目每期發稿8-10篇,《邯鄲學院學報》的“趙文化研究”欄目每期發稿5-10篇,兩本學報特色欄目的文章數量都占到當期稿件數量的近50%。
(四)爭取政策支持河北省高校社科期刊刊物級別總體來說不高,因此導致很多優質稿源外流的現象出現。要想改變這一現象,學校和相關部門應在職稱評審、績效考核、評優評先時給予一定傾斜政策,這樣才能留住一部分優質稿源,才能利于達到稿源質量與刊物水平相互提升的目的。
(五)利用數字化技術媒介融合發展利于充分及時捕捉、分析和追蹤各項指標的動態發展,進而及時調整方向,精準推送刊物。可以從檢索痕跡中鎖定關注本刊特色欄目的受眾群體,并建立微信群、QQ群等供大家各抒己見,發表學術觀點。這樣一方面可以實現個性化的精準推送,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養、擴大優秀的作者群體。在移動終端閱讀成為普遍現象的今天,傳播方式也應及時調整,要想特色欄目得到更好的推廣,必須利用好移動終端。針對手機閱讀習慣,可對特色欄目的內容進行二次提煉、編輯、加工,并輔以圖片、音頻、視頻等來吸引受眾的注意力。同時可以通過多渠道宣傳、推廣特色欄目,如紙刊、網站、微信、QQ、微博,等等。綜上所述,特色欄目的建設應在依托一流學科、地域、文化特色的基礎上,堅持以內容為差異,以特色化、問題化、學科化為導向,充分調動作者、專家、編輯的積極性,結合媒介融合的背景,利用好大數據和新媒體。
參考文獻:
[1] 閆玉玲,宋官龍,王亞新,等.依托特色欄目促進作者、專家、編輯隊伍建設[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1):1379 1383.
[2] 楊荔晴.高校學報特色欄目與重點學科建設互動研究[J].泰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5(5):36 38.
[3] 郭麗娜.高校社科學報“名欄工程”研究[D].保定:河北大學,2014.
[4] 何清新.從“編輯學者化”和“特色欄目”看高校學報“欄目主持人制”[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4(4):94 98.
[5] 詹歆睿.地方高校學報特色欄目建設的探索與實踐———以教育部名欄“司馬遷與《史記》研究”建設與發展為例[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17,32(17):69 74.
作者:何新生 庫雪飛 尹景瑞 田苗 單位:華北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