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談大數據時代科技期刊發展路徑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大數據時代科技期刊發展路徑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談大數據時代科技期刊發展路徑

    摘要: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給科技期刊發展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并存。本文通過分析信息傳播和獲取行為的新特點對科技期刊的影響,從提高辦刊效率、擴展期刊功能、打造特色學術社群3方面給出科技期刊的發展建議,以期為提升科技期刊的影響力提供參考。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科技期刊;發展路徑

    大數據時代,在即時的海量數據的沖擊下,科技期刊如何定位讀者需求,走特色發展之路,這是值得認真思考的問題。

    一、大數據時代信息傳播和獲取行為的特點

    大數據時代,技術手段的應用一方面方便了人們的生活,另一方面也影響了人們的生活習慣和思維方式。信息傳播和獲取行為也有了新的特點。第一,電子資源成為重要的信息來源,并因其更容易獲取、更方便下載和更大存儲量,成為讀者更愿意接受和使用的對象。盡管傳統紙質資源仍然占有相對平穩的市場總量,但電子資源的占有比例在迅速增加。尤其涉及高端前沿技術方面的信息資源,考慮到時效性,讀者更愿意通過網絡來獲取,而不是等待出版周期相對較長的紙質資源。第二,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使即時獲取信息成為可能。移動終端成為個人信息交互最常用的工具,信息傳播的形式不得不改變,以適應信息需求者的習慣。圖書館或信息門戶平臺,紛紛研究更方便讀者獲取信息的方式,并將更多更全面的信息資源轉換為電子資源,打破空間和時間限制,讓讀者可以在任何時間和地點都能檢索和使用這些信息。第三,互聯網快速發展,網絡信息主體數量龐大,但大量信息主要通過少量綜合型或專業型平臺得到,信息渠道的普泛性和單一性同時并存。讀者往往希望通過簡單便捷的方式解決信息獲取的大部分問題,然后根據需要進行更加細分式的搜索,以滿足全部需要。這也決定了信息渠道自身必須順應大數據變革,在不斷增加數據容量的同時,向基于讀者分析的專一、精準方向轉變。

    二、科技期刊的發展困境

    高度發展的互聯網促使傳統科技期刊需要在傳播方式、傳播渠道、內容形式、效果評價等方面發生根本性的變革,期刊主辦方在理念變革、隊伍建設、讀者維系等方面面臨極大的困境。第一,個別傳統科技期刊辦刊理念滯后。傳統的期刊傳播形式主要依靠紙質媒介按期出版,在媒介融合方面應變不足。隨著國內各類期刊紛紛開展融合發展的探索,部分科技期刊也開始躍躍欲試,但當媒介主體向大數據方向進行更深刻的變革的時候,個別科技期刊并沒有做好準備。紙質期刊究竟是主體還是補充?數字化期刊內容是不是必須與紙質期刊在全部內容和形式上完全保持一致?這些問題已經成為科技期刊辦刊主體必須思考的問題。第二,適應期刊數字化辦刊需求的人才匱乏。傳統科技期刊辦刊的前期改革主要集中在管理模式上,諸如通過重組實現集團化運作,將多本期刊的辦刊部門整合到一起,集中人力、物力打造為集成式學術出版中心。數字化的期刊內容可以融合多種媒體形式,包括文本、語音、圖像、視頻等,這些內容經過整合,成為新的數字化的出版產品,會比紙質刊物更加全面、生動地呈現學術成果,提升了傳統紙質媒體的傳播效果。這對傳統期刊編輯人員來說是巨大的挑戰,因為他們通常是編輯類的專業技術人員,或者是相關學科的專家學者,但并不熟悉新興數字化媒體技術,而媒體技術本身就是一個專業領域,擅長這一技術的人才又可能并不懂編輯和文章涉及學科的相關知識。在大數據、新媒體廣泛應用的時代背景下,組建一支適應期刊傳播新要求的復合型編輯人才隊伍,創新學術信息的傳播形式,充分發揮數字出版的特點和功能,這是學術期刊可持續發展的必然。[1]第三,科技期刊的讀者黏性需加強。大數據時代的讀者信息獲取渠道較多,綜合性科技學術門戶平臺提供越來越豐富的服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削弱了科技期刊的用戶黏性。作者可以通過網絡構建自己的開放性平臺,自主傳播信息,自由表達學術觀點;而讀者對學術信息具有較大的選擇權。數據庫對所有入庫期刊進行了外科手術式的拆解,導致學術傳播的中心從期刊轉移到了論文。[2]科技期刊的整體特色已不再以期刊本身來體現,而是被分散于不同的文章,必須通過關鍵詞檢索才能為讀者所獲取。這意味著科技期刊必須適應大數據檢索的特點,充分了解讀者檢索習慣以及讀者學術信息需求發展方向,從而在數字化世界中吸引作者的持續關注。

    三、科技期刊的定位及發展路徑

    在大數據時代,科技期刊必須創新運營模式,充分發揮數字化傳播、大數據分析的優勢,獲得更好的信息傳播效果,進而增強期刊的影響力。第一,提高辦刊效率。無論是利用大數據分析讀者需求,還是充分發揮數字傳播優勢增強學術論文傳播效果,科技期刊的基本屬性即其有用性并沒有發生變化。因此,適應大數據時代的科技期刊并非意味著從辦刊形式到內容都發生根本變化,而是在傳統期刊辦刊基礎上進行變革。這要求傳統科技期刊必須提高學術成果的出版效率,利用技術外包的形式解決數字化嵌入的困難,借助數據庫平臺實現傳播渠道的多元化,以應對數字化出版的沖擊和壓力,提高學術期刊的“生產效率”。具體來說,在確保傳統紙質辦刊的基礎上,一是利用大數據分析,深度挖掘讀者需求,緊跟學術前沿辦刊。二是利用學術交流的媒體平臺,將經過編輯處理的學術成果優先出去,改變紙質期刊出版周期長、傳播滯后的困境。三是借助分工日益細化、內容形式日趨多元化的軟件技術外包服務,組建專業化的情報信息分析團隊、后期技術處理團隊、傳播運營團隊,優化辦刊流程,提升辦刊效率。第二,擴展期刊功能。科技期刊不僅是學者學術成果,作者和讀者進行學術交流的媒介,其功能還體現在遴選、加工學術成果,傳播創新知識和學術思想,為文化繼承和生產提供服務。大數據時代,信息的積累速度呈幾何式的增長,其中充斥著大量無效信息,有用信息可能成為沉沒信息而失去效用。因此,傳統學術期刊要充分利用數字化、網絡化特性,全面提升原創學術作品科學價值的知識生產、傳播、利用方式,推進新型數字出版模式。[3]科技期刊應在尊重作者權益的前提下,利用互聯網為用戶免費提供學術信息和研究成果的全文服務。[4]在綜合性的學術信息平臺之外,獨自或聯合建立本領域共享的學術交流平臺,為科技期刊開辟新的傳播途徑,實現學術交流、知識服務、政策建議等功能的統合。第三,打造特色學術社群。大數據時代,網絡媒體深刻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打破了空間的局限性。以興趣為紐帶的群落使人們交流的方式和交流的對象大大增加,這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和改變了知識的傳播模式。作者不但可能作為觀點的提出者存在,作為論證過程的參與者存在,甚至可以作為整個成果的讀者而存在。學術社群以正式和非正式的方式建立,當某個學術成果在群落中分享傳播時,會吸引群落成員進行評論;當群落成員參與度增加,并將這個成果傳遞到群落以外,那這個成果有可能成為學術熱點,并在更多領域和讀者中間進行傳播,而大數據的采集和分析將極大地促進這一過程的醞釀和發酵。因此,科技期刊打造本領域的學術社群,將極大地提升作者和讀者在學術成果過程中的交互感與參與感,從而維系更為忠誠的作者和讀者,讓參與人員成為期刊的組成部分,而不只是單純的期刊學術成果的創造者或接受者。

    四、結語

    科技期刊的生命力根植于期刊能夠采集和輸出本領域優秀的學術成果,其可持續發展在于能夠利用新的技術手段維系和擴大期刊的影響力。大數據時代,科技期刊一方面要堅持采集和傳播優秀的學術成果,提高辦刊質量,提升辦刊水平;另一方面應該充分適應信息傳播新的特征,建設復合型的期刊辦刊隊伍,改進期刊內容呈現形式,增強期刊傳播效果,維系和贏得知識精英的青睞與關注,擴大科技期刊的學術影響力。

    參考文獻:

    [1]王軍峰.我國學術期刊智庫化轉型的優勢、路徑與意義[J].中國編輯,2019(11):66-71.

    [2]張耀銘.學術期刊與新媒體融合的關鍵與進路[J].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5-23.

    [3]李子木.中國知網開啟學術期刊轉型發展新模式[N].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17-03-08(1).

    [4]車曉彤,譚必勇,張瑩.國內檔案學期刊網站建設現狀[J].檔案管理,2012(3):59-62.

    作者:張莉 劉飛陽 稅紅 鐘曉 單位:電子科技大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人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韩免费网站| 免费观看一级成人毛片| 在线成人播放毛片|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久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免费a在线视频色戒| 色噜噜狠狠成人网|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成人A级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成人区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看片软件| 999影院成人在线影院| 国产成人无码av| 成人爱做日本视频免费| 亚洲欧美成人网| 成人H动漫精品一区二区| 欧美成人精品三级网站| 免费无码成人AV片在线在线播放|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四虎永久成人免费影院域名| 成人中文字幕在线| 欧美成人免费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做受视频试看60秒| 2345成人高清毛片| 午夜在线观看视频免费成人|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青青草原 |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欧美一部 | 免费观看成人毛片| 国产成人免费a在线资源| 国产成人天天5g影院| 国产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伊人青草久久综合网破解版| 精品国产成人亚洲午夜福利|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 久久成人免费电影| 99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 色老头成人免费综合视频| 67194成人手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