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學術期刊提升國際影響力的路徑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國家的科技、思想創新的實力從某種程度上說可以從學術期刊中反映出來。隨著國家綜合實力的不斷增強,提高文化軟實力水平也需要有更好的表現,提升我國學術期刊國際影響力應順應時代的發展趨勢,也是自身發展的一種切實需要。文章正是基于此點,針對目前我國學術期刊的種種現狀,探索學術期刊提升國際影響力的路徑,即提高我國學術期刊國際影響力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學術期刊;國際化;影響因子;策略研究
1我國學術期刊國際化現狀分析
1.1管理體制問題
我國的學術期刊傳統的管理體制,制約了其國際化的發展,使得其無法在國際市場上占據優勢。目前學術期刊的管理體制尚未完全進行革新,沒有做到與時俱進,其條塊化的管理,導致其各自為政的局面,使得編輯工作效率長期得不到提升[2]。同時,很多學術期刊的經營權缺乏自主性,積極性不高,工作熱情低,由于其發展的后勁不足,那么在面對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時,我國學術期刊就顯得力量薄弱。
1.2經營模式問題
我國改革開放初期的計劃經濟對學術期刊的影響尚在,其經營模式還處于靜態運轉之中,沒有國際化的視野與野心,似乎只是“溫水煮青蛙”。這種發展狀態遠遠不能跟上時代潮流,更無法適應市場經濟瞬息萬變的特點。
1.3評價體系問題
評價體系的建立健全,其實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學術期刊的出版更加規范化和積極化。但是,目前我國的學術期刊的評價體系依然很不完善[3]。從全國范圍來看,其評價標準不統一,評價權重不一,還有待改進和調整,與國際評價體系可能存在一定差距,不能為國際學術界所接受。
1.4編輯素養問題
在國際化的全球背景下,學術期刊要想走出國門,為世界所認可與接受,其中編輯出版人員的職業素養也是影響因素之一。目前我國的編輯人員的水平參差不齊,在國際化的背景要求下,期刊編輯除了要有過硬的專業技能、學術修養、協調能力,同時還要具備國際化的眼光與出色的外語能力。可是目前,我國大多數期刊的編輯的素養可能還達不到如此高的標準。
2提高學術期刊影響力的現實基礎
提高我國的學術期刊的國際影響力,絕不是空口說白話,而是需要現實根據。實現其國際化亦有其現實的現實基礎。以下將從4方面進行簡要說明:1)數量激增:得益于我國近年來經濟、科技的高速發展,學術研究各個領域也得到不斷的突破,我國的學術期刊隨之得到迅猛發展。據可靠數據統計,目前我國已有學術期刊6000多種,其數量呈現激增的趨勢。2)種類齊全:期刊數量增加的同時,期刊種類也在不斷擴充,發展到今天,已是較為齊全。從橫向來看,我國學術期刊已經覆蓋了幾乎所有學科的研究領域,完整學術出版的體系已然形成[4]。3)質量提高:在多年的發展之下,不管是學術水平,還是期刊的論文質量,亦或是期刊編輯的職業素養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4)逐步數字化、互聯網化:隨著互聯網應用逐漸普及,學術期刊的網絡化和數字化也得到了巨大的發展。同時,我國期刊出版業也著力于學術期刊“走出去”,通過互聯網平臺呈現內容,為學術期刊的國際提供了良好基礎。
3提升學術期刊國際影響力的策略探究
3.1進行體制改革
從質量和數量上看,我國的學術期刊都已然獲得了可觀的成績。但是依然有很多期刊無法與國際接軌,或者出現了一些無法調適的地方,與中國科技發展、綜合實力以及國際化方面都出現不適應“癥狀”。因此,進行學術期刊的管理體制改革是必須的,而且是要提上日程的重大任務。國家應當做好宏觀調控的工作,鼓勵各類似期刊能夠走上兼并、合作之路,進行集團化、市場化和國際化的改革之路。
3.2經營模式調整
我國目前很多學術期刊的經營模式還無法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吁求,這種小打小鬧的經營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學術期刊的核心競爭力的提高,不能形成品牌的連鎖效應,面對強勁的市場競爭對手時,顯得勢單力薄。因此,我國學術期刊急需進行經營模式的調整與優化,使其跟上時展的步伐,更好地融入全球化的發展潮流之中。從當下現狀來看,集團化與產業化的發展道路,是學術期刊最為理想的選擇[5]。這樣就可以通過集團出版,形成品牌效應,擴大其影響力,從而做大、做強。當然,還可以根據各類期刊自身的特點來進行經營模式的調整,比如“產品—市場”型的發展模式、“資源—生產”模式、產品一體化的發展模式等,不一而足。這些發展模式的調整,其實都是為了適應時展,做出自身的改變,以占據更多資源,提升學術影響力,獲得自身的競爭優勢,從而贏得國際市場、提升國際影響力。
3.3出版形式和途徑創新
目前的互聯網化、移動化的浪潮席卷了人類社會活動的方方面面,作為學術期刊順應這個潮流也是大勢所趨。新的出版形態使用了多種形式呈現學術研究的內容,傳播媒介也越來越多樣化。學術期刊可以通過內容、形式和媒介上的創新,使得世界范圍內的學者能夠便捷地獲得相關內容,從而實現自身影響力的提升。近年來國家正在推行期刊的融合出版[6],加入到這個行列中去,實現學術期刊的多態化出版,為提高國際影響力助力。另學術期刊開放出版(OA)也在蓬勃發展,在高度互聯網化的今天,成為OA學術期刊,加入到更多的OA平臺,也能夠發揮科學研究應有的魅力,實現研究結果的全球化共享。
3.4評價體系優化
由于我國的學術期刊的現存評價體系存在一些弊端,因此評價體系的優化也是迫在眉睫的。不僅是其標準化、準確化程度,還涉及到評價體系的適用范圍,都應當納入調整范圍之內。同時,還應當考慮到國際慣例的因素,盡量將新的評價體系納入國際體系之中,使其具有國際化的標準程度。從而促使我國的學術期刊能夠盡快與世界接軌,進行到國際檢索的系統之內,提升其影響力。對于這種情況,我們就需要對國際上的各種檢索系統進行深入分析,包括其收錄的范圍、特點和要求等,都應當有所了解,有的放矢,避免徒勞無功的工作。同時,學術期刊編輯還應當主動承擔起責任積極與國際檢索機構保持密切聯系,做好協調溝通的工作。
3.5努力“走出去”
為了擴大我國學術期刊的國際影響力,就必須要建立一支專門負責國外發行的員工隊伍,著力培養相應的專門人才,建立優秀的營銷隊伍,著力策劃出期刊品牌。對于一些優秀的、具有創新性的欄目或者刊物,著力向國外發行推廣。與此同時,我國學術期刊大可以尋求與國外的雜志或者期刊社進行戰略合作,實現共贏。著力擴寬來稿渠道,組織知名專家、學者的論文,爭取提升其國際引用率。在國際學術會議或重大活動中,學術期刊也可以借此機會進行宣傳自己,提升知名度。
4總結
總而言之,提升我國學術期刊的國際影響力非一日之功,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與付出。雖然我國的學術期刊在近些年來已經獲得了很大的發展,但依然存在一些問題沒有得到解決,管理體制和經營模式的落伍,嚴重阻礙了其國際化進程,評價體系的不完善、不科學和編輯人員的素養問題等,也給學術期刊的發展帶來了不利影響。面對當下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學術期刊只有改革管理體制、創新經營模式、優化評價體系,才能夠為走出國門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俞征鹿,石慧.亞洲主要國家(地區)學術期刊狀況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8,38(21):198-202.
[2]周翔,秦晴.大數據背景下學術期刊知識管理創新與國際影響力提升[J].出版廣角,2018(5):14-17.
[3]劉雪立.中文核心期刊評價指標體系:演進•問題•建議[J].編輯學報,2016(1):92-95.
[4]付中靜.ESCI數據庫收錄我國科技期刊的國際學術影響力分析[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7,28(8):757-764.
作者:陳文標 徐康 常建星 單位: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