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學術期刊數字化出版問題與解決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使人類進入了數字化時代,它們與高校學術期刊出版相融合,推動了高校學術期刊的大力發展,但也帶來了一些問題。通過對高校學術期刊數字化出版面臨的各種問題進行分析和闡述,提出了適合我國高校學術期刊數字化平臺建設的解決對策,整體提高高校學術期刊的學術水平和出版質量,為提高高校學術期刊辦刊水平和編輯部的現代化建設提出了合理化建議,也為促進學術期刊數字出版的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高校;學術期刊;數字化出版
1高校學術期刊數字化出版的優勢
傳統期刊通常在文章錄用后,須經過多次校對,直至最終版成形后經各編輯部授權送至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等網絡檢索機構,經過數據加工、篩選、檢查通過后才能在網上以數字形式,這樣導致文章時效性不高,檢索周期較長,這種出版方式造成平臺上數字期刊的出版時滯較長。而期刊數字化帶來的在線優先出版功能,彌補了這方面的缺陷。在文章初稿成形后即可被第一時間檢索到,用戶可以先于印刷版數周時間在網上檢索到文章的電子版,以此實現文章內容的最大實效性;第二個優勢是即便在優先出版稿件上發現錯誤,也可以在之后上傳的最終版稿件上得以更正修改,保證了內容的可靠性。除上述優勢外,其優勢還體現在高校學術期刊以往主要是通過印刷版方式,發行量不多,這也導致了讀者群數量變少,影響因子和被引率因其發行量的限制而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數字化技術可以很好地彌補紙質版的不足,期刊的數字化出版具備檢索方便快捷,界面清晰,交互性良好,滿足了用戶快速下載,共享資源等需求。同時搜索引擎的多方面查找功能,能夠形成一個相關知識體系,即在搜索所需文章的同時,內容與之相關聯的相似文章也會呈現出來,行成了一個知識網,便于用戶查詢相關文獻。與此同時,期刊的網絡傳播速度會大幅加快,傳播范圍擴大,有利于國外學者的檢索發現,使高校期刊不再局限于現有的固定讀者,增加了高校期刊文章的被引率,提高刊物知名度,同時可以吸引更多國內外作者的優秀稿件,為期刊本身提高了國內外知名度。
2高校學術期刊數字化出版存在的問題
2.1編輯網絡化知識有待提高
身為傳統期刊編輯,紙質稿件的編修與加工已是日常工作的基本技能,隨著數字期刊的逐步發展,數字期刊編輯工作更要得心應手。計算機基本技能需要熟練掌握的同時,還應該熟練掌握稿件平臺的各項功能應用及運轉,例如電子稿件的編修加工,公式的編輯修改,英文稿件的接收回復,文件格式轉換等操作技能。由此可見,數字化的優勢就是將一系列繁雜的投稿、審稿、編輯加工、出版等過程變得簡單清晰,大大分擔了編輯處理瑣事的精力,這樣也可以把主要工作放在組稿和編修稿件上,可見數字化能力的掌握優化了編輯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2.2網絡化管理存在不足
各個高校期刊通常都有自己的獨立網站,網站上會剛剛出版的文章,讀者可以自行在網站上閱讀或下載,但這些網站通常都存在模式單一,資源不豐富的問題,有些網站還存在瀏覽器兼容模式的局限性問題。目前整體來說大部分高校期刊還只是在傳播出版方面的數字化比較完善,但在約稿、審稿、編輯加工稿件、繳費、期刊發行等其他環節的數字化方面有待研究和提高。
2.3營銷理念有待創新
高校期刊很多是通過刊物在學術界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再通過作者們的口口相傳,業內的學者們才會訂閱此刊物。而網絡營銷模式是指在網上進行讀者的市場調查,經過一系列宣傳、組稿、征稿等流程,應將此范圍圈定為各大高等院校,這樣可以提高刊物的影響力,然后通過網上發行電子刊物或者在線征訂紙質刊物等方式,使作者、讀者、編輯部之間可以快速溝通,同時提高了部門的經濟效益和刊物的社會效益。
2.4數字化方面存在各自為陣、單打獨斗的情況
現如今高校期刊各自為陣、單打獨斗的情況頗為普遍,為避免此情況帶來的負面影響,應走強強聯合的路線。在國外有很多知名的學術刊物是集團化運作模式,通常是幾十至上百的編輯部門共同使用一個網絡管理部門、后勤部門、發行部門,可以大大節約成本,有助于提高資源共享配置能力。例如Elsevier、Springer、Wiley旗下的科技期刊,它們在各自的集團內共同擁有一個網絡管理與服務系統,從而實現了期刊按學科分類的網絡數字化、集團化管理與出版服務[3]。因此國內的期刊也可以效仿這種集約經營模式。高校學術期刊大多隸屬于高校或研究所,應考慮高校及研究所之間或與其他國內知名的期刊社、出版社聯合辦刊的思路。高校期刊與社會上其他刊物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對于擴大知名度和稿源質量的提高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也為優秀作者提供了更廣泛的平臺。
2.5高校學術期刊極具特殊性
特殊性主要表現在其專業性強、讀者群小、管理模式特殊。高校期刊多為學術性期刊,并不像《青年文摘》《格言》等大眾讀物那樣,擁有廣泛的讀者群,由于讀者的局限性也導致了發行量不高,訂閱數量小,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不高[4]。高校期刊又隸屬于學校的一個部門,資金短缺,人員稀少,發行量很少,大多發行的期刊用于期刊之間的交換贈閱,因此紙質版的發行沒有利潤可言。數字化體系需要電腦平臺來支撐,這就需要一筆資金支持,并需要專業的計算機人員維護,但高校里既懂得計算機知識,又掌握出版專業知識的人員少之又少,資金力量又難以跟進,導致網站與數字期刊的維護力不從心,這就制約了期刊數字化的發展。
2.6數字化辦公平臺存在問題
高校期刊使用采編平臺來實現作者的在線投稿、編輯在線處理稿件并與專家作者溝通、專家在線審稿的一系列流程,辦公平臺實現了辦公時效縮短,效率提高,同時也可以備份工作記錄以便查詢,加快稿件運轉速度,節省資金等多種功能,但高校的采編平臺也存在一定問題。首先,平臺的運轉與維護基本由編輯完成,但編輯通常沒有對計算機及網絡有深入研究,所以平臺的維護只能在使用中慢慢積累經驗;其次,高校期刊數字平臺寄生于學校的總服務器上,平臺使用周期較長,需要占用學校服務器的帶寬較大,需求配置高,但編輯部提供的資金有限,當辦公平臺出現問題時未必會及時滿足作者與專家的需求,系統的投稿、審稿等功能可能會受到一定影響[5]。
3針對高校學術期刊數字化出版存在問題的對策
3.1培養編輯自身主動性與敏銳洞察力、增強服務意識,引導期刊數字化建設
打破墨守成規的傳統出版思想,數字化出版的快節奏,需要每一位編輯人員開創新思路,跟上時代的步伐,隨時了解各大期刊最新動態,留意一流大學期刊的最新發展動向,積極探索編輯部的管理運營方式。使編輯人員在圍繞本部門核心任務的同時,朝多元化發展。為了爭取到更優秀的稿件,提高刊物質量,編輯部應主動出擊而不應該守株待兔。我們應該培養并發掘優秀的作者,比如學術造詣較高的年輕學者或是知名度較高的專家教授,應主動聯系邀約稿件,以提供給優秀作者相對便捷的條件,不但充實我們的稿源,并且也強大了我們的作者儲備力量[6]。編輯人員應具有敏銳的學術鑒賞力。文章進入投稿平臺后因為審理周期通常較長,作者所投稿件又主要以畢業或評職為目的,因此為了盡快獲取錄用通知、加快投稿錄取速度,有些作者會采取一稿多投的方式。因此當編輯接手稿件開始,就要具備敏銳的洞察力。CNKI要求優先數字化出版的撤稿率不能超過2%,實質也是要求期刊編輯具有慧眼識珠的本領[7-8]。編輯要迅速分辨出文章的原創性價值高低,文章領域是否與本刊物一致或相近,是否是一稿多投或抄襲,這都與編輯的學術洞察力、專業知識掌握能力息息相關。只有編輯迅速判別給出相應評價,提高優先出版速度,快速占領網絡陣地,為優質文章初審通過開辟綠色通道,才能更好地促進優先數字化出版。
3.2大力推廣優先數字出版,增強文章時效性
所謂優先數字出版就是先將已經定稿錄用的文章,在編修結束后,直接將電子版傳給中國知網,也就是在紙質版出刊之前,讀者就可以通過手機、電腦互聯網等數字出版媒體下載到該稿件電子版,使網絡傳播速度基本持平甚至超前于紙質版期刊[9]。傳統的紙質出版帶來的直接問題就是刊物發行周期太長,作者從投稿之初到外審結束,通常就已經經過了很漫長的時間,稿件編修后到印刷出版又需要一定周期,當紙質版成型后還需要一到兩個月左右的時間才會在中國知網上搜索到,再等EI檢索時間至少還需要一個多月左右,因此普通的數字出版周期相當滯后?!皩W術期刊優先數字出版實施方案”的應運而生,恰恰解決了這一難題,中國知網推出的優先數字出版可以有效縮短網絡出版與紙質出版的時間差。
3.3針對市場競爭,實現經營模式轉型
在現今期刊的網絡化發展的新形勢下,高校期刊應該做好經營模式的轉型與面對新發展的充足準備,積極參與市場競爭。期刊的發展必須有資金的支持,所以提高經濟效益是至關重要的。在我們不斷提高刊物質量追求社會效益的同時,我們也應積極面對期刊經濟體系與時俱進的發展,敏銳預測市場動向,我們不能一味強調辦刊質量而忽略了經濟支柱的影響,要洞察市場信息,考慮刊物運作成本,核算經濟效益,這樣才能事半功倍,把期刊經營成更加吸引讀者且內在與外在兼備的精神產品[10]。
3.4外審專家應形成快速反應作風
期刊編委會成員應該是學科領域內的專家,并愿意為期刊的優先數字化出版做出努力和貢獻。由于編委會成員大多是外部聘請人員,再加上高校期刊的特殊性,外審專家大都是各個院校的教授或某領域的領頭人,他們當中很多人也擔任著學校行政領導的職位,他們的科研任務量大或者是行政工作繁重,無暇審理稿件,這就使稿件的外審周期變長,不利于期刊優先數字化出版。要提高優先出版效率,提升外審速度勢在必行,這就要求外審專家在很短的時間內應給出評審意見,指出文章存在的問題、點評長處、給出錄用與否的結論,這樣才可以為數字化優先出版創造有利條件。
3.5實現高校期刊數字化辦公平臺多樣化
首先學校應重視高校期刊數字出版,增加人力、物力及資金的投入,用以維護和支持數字辦公平臺。同時數字化辦公平臺呈現方式跟隨科技的進步與時代的發展已經發生巨大變化,從單一的電腦客戶端呈現手段逐漸衍生為手機客戶端、iPad客戶端等。網絡多元化時代的到來使數字化辦公平臺的運轉必須滿足更多便攜設備的需求,這樣才能夠更便捷的服務于作者、專家以及期刊社,實現了辦公平臺可操作性的提升并與時代接軌。
4結論
高校學術期刊數字化是否成功,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一個是刊物的傳播力度、覆蓋面是否逐漸擴大,二是是否推動了期刊社的轉型,三是看期刊社是否盈利[11]。期刊的數字化轉變勢必使一些舊有的模式受到一定局限,例如以往的紙質廣告、紙質發行都會受到影響。如何適應新的模式化經營方式,是當前最棘手也是最需盡快掌握的課題。期刊的數字化優勢必迎來網站技術、電信運營商等新生力量的加入,因此期刊社要做到與各個參與者和諧共存,合理利用其優勢,把握好各方關系,才能把數字化期刊做好做強。全新的數字平臺涉及更廣泛的讀者領域,必將給新模式下的期刊行業帶來更多的發展機會。高校學術期刊應把握住數字出版的良好的發展機遇,充分利用自身優勢,探索適合自己的清晰的數字化出版盈利模式,增強出版傳播能力,堅持以內容為主的前提,加大人才投入,整合各項資源,突出期刊特色,實現期刊的可持續發展,為推動高校期刊數字化建設做出自己的努力。
參考文獻
[1]顏帥,鄭進寶,佟建國,等.論高校科技期刊的6種屬性[J].編輯學報,2009,21(2):97-98.
[2]張俊敏,王曉民.中國高校科技期刊群數字化平臺建設的探索[J].首都醫科大學學報,2015,36(2):1-4.
[3]孫凡.高??萍计诳臄底只W絡化建設思考[C]//中國高等學校自然科學學報研究會第12次年會.湖北:2008:96-102.
[4]李亞青.從學術期刊群數字化平臺構建看高校學報數字化平臺建設[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9,20(6):1084-1086.
[5]慕萌.高校學術期刊數字化平臺全面應用與建設策略的思考[J].首都醫科大學學報,2015,36(2):1-3.
[6]姜爽.校學報應對期刊數字化及期刊評價策略的分析[J].新聞傳播,2011(12):67.
[7]劉全穩,陳海燕,杜增利.論高校期刊優先數字化出版[J].成都電子機械高等??茖W校學報,2012,15(2):74-78.
[8]周紅兵,壽彩麗,于芬.基于網站調查的高校學術期刊數字化發展探析[J].中國出版,2014(11):49-53.
[9]江清悠.高校期刊數字化出版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漳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1):142-145.
[10]楊嶸均.高校學報的生存境遇及其應對數字化發展趨勢與期刊評價的策略[J].中國出版,2011(7):8-12.
[11]孫憲民.加快數字化發展速度實現高??萍计诳缭绞桨l展[J].中國科技信息,2011(7):172.
[12]仇慧.高校學術期刊數字化出版現狀及問題探討[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10(21):116-118.
[13]趙新科.數字化時代我國高校期刊面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新疆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29(4):497-499.
作者:劉琳琳 劉素菊 單位:哈爾濱理工大學學術理論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