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跨越式網絡環境拼音教學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新課程標準的出臺促使教育工作者改變原有的教育教學思想,向傳統教學中存在的陳腐教學觀挑戰。本學期,我們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以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為載體進行了教學改革實驗,并針對拼音教學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在拼音教學開始前,教師對使用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的兩個班85名學生(實驗班43名,對比班42人)進行了學前漢語拼音聲、韻、整體認讀、音節掌握情況測查。數據顯示,大部分兒童在學前已基本掌握了拼音知識。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對他們來說已不是陌生的知識。同時,在新的課程標準下編排的人教版教材體現了標準所要求的綜合性、科學性、時代性、開放性等特點。學生及教材,給了教師極大的創新空間,他們在實驗班的教學上打破了以往強調字母音、形的教學程序,變革了教學方式,并努力地激發學生探究合作的學習精神,使枯燥、單調的拼音課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愛上拼音課。下面筆者對具體教學策略進行分析。
一、利用資源學習單韻母讓學生體驗學習樂趣
當學生遇到新事物時,會表現得很有興趣,而如果將已熟悉的字母擺在學生面前,他們還會有興趣去研究它、探索它嗎?如果不會,教師則可以利用圖片、兒歌、故事等資源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在教授“、o、e、i、u、ü”字母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自己看圖、編兒歌,并體驗發音。當然,學生看圖、編兒歌前,教師要做示范,講清編寫要領,使學生在面對熟悉的知識點時,接受新的挑戰。筆者先編兒歌:小紅練唱,嘴巴張大,并告訴學生這個兒歌前面分句是圖中的事物,后面分句是發音要領,然后讓學生自己學習編兒歌。學生通過看圖觀察,體驗發音,編出了自己的兒歌:公雞打鳴,嘴巴圓圓Oooo;白鵝照鏡,嘴巴扁扁Eeee;媽媽晾衣,上下對齊Iiii;烏鴉銜食,嘴巴小小Uuuu;小魚吹泡,嘴巴扁扁Vüüü。這樣的游戲不僅使學生對已掌握的知識產生了新的學習興趣,而且提高了學生創新精神及綜合能力。
二、整合知識與整體教學
整合知識為前奏。在講授拼音部件的字形時,教師除了讓學生聯系課文中的情境圖找出與拼音部件相似之處外,還可引導學生回憶在家里、幼兒園里、公園里等實際生活中與拼音部件相似的事物。此話題一出,學生的小手如林舉起,有的說“i”像高爾夫球桿;有的說“y”像媽媽晾衣的撐桿;還有的說“m”像麥當勞的標記……當單調的拼音字母與實際生活中兒童感興趣的事物結合起來時,學生已牢牢記住了拼音部件的樣子。同樣,在教學拼音第2課整體認讀音節時,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用音節組詞,學生組出:āyí、èyú、wūyī、yíyì、wǔyī、èyì、yǔwù7個詞,學生在課上輕松地學會了7個音節詞,成就感十足。整體教學為重點。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在有趣的生活中找字母,開心地完成整合前奏后,學習興致倍增。在這樣的前提下,筆者在講授聲母時進行了整體教學的嘗試,利用兩節課把23對聲母全部讀完,接下來幾節課反復讀、反復再現。教學結束后,實驗班與對比班比較教學效率明顯提高。通過整體教學教師教得輕松起來,學生也學得快樂起來,在輕松快樂中學生“一箭雙雕”,既完成了教材的教學任務,又認識了大寫字母熟悉了鍵盤。同時,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重復的書寫沒了,課堂上出現了手臂如林、鍵聲悅耳的局面。
三、利用情境圖進行有效拓展
色彩鮮艷的情境圖能夠將學生帶入美的境界,形象地展示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萬物。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情境圖訓練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豐富學生的語言,將其有機地與教授漢語拼音聯系起來。例如,在講授“聲母”時,筆者先讓學生任選幾個聲母組詞,同時把“gēzi”、“gū”、“gēgehéwǒ”、“yǐzi”、“hē”、“kē”、“hú”幾個字和短語任意貼在黑板上,接著引導學生看圖猜一猜、連線,并說明為什么這樣連。這個問題的確有一定的難度,教室里安靜了,學生表現迷茫。這時,筆者做示范,把“gēzi”——“gū”連在一起,說:鴿子咕咕叫。霎時,學生的眼睛一亮,小手紛紛舉起。一個學生走上臺,把“gēgehéwǒ”——“yǐzi”——“hē”連在一起,說“哥哥和我坐在椅子上喝水”;又一個學生上臺,把“kē”和“hú”連在一起,說“小蝌蚪快活地在湖里游來游去”。在看圖學拼音說話中,學生由一個詞發展到一個短語,由一個短語發展到一個長句,由一個長句發展到一個句群,不僅提高了學習興趣、完成了教學任務,而且也有效地拓展了學生的語言能力。新的課程標準重視學生向往美好的情境,要求學生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和人交流。雖然這個要求在閱讀目標中才出現,但在看圖學拼音時,教師可以讓他們試著去體驗、感受,從而養成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例如,學生在看第1幅圖時,還不知如何表達內心的感受,只覺得圖畫美。隨著每篇看圖說感受的強化訓練,學生漸漸地學會表達情感。當看第2課中的情境圖時,他們說:“農家的小院真干凈呀!”當看第3課的情境圖時,有的說:“我覺得這一家好幸福呀!”有的說:“我真羨慕這一家。真快樂,要是我的爸爸、媽媽也和我一起玩,該多好啊!”當看第5課的情境圖時,他們說:“我覺得人與自然、動物在一起簡直太完美了!”有效的拓展在不知不覺中進行,學生們的收獲在無形中積累。
四、找出合作點,初建合作意識
新課程標準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讓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通過實踐,拼音教學同樣可以進行合作式學習。重要的是教師要找準合作點,教會學生合作討論問題,同時注意合作人數以2~4人為宜。例如,某教師在教學中找出合作點:①這幅圖畫的什么?②圖下的音節讀什么?③音節由什么組成的?讓學生同桌之間討論。首先教師在全班做示范。接著,出示一幅有關老虎的圖,并指導學生該如何討論。經討論后,學生說出了“一只兇猛的老虎正在四處尋食”的完整句子。然后再指導學生用音節組詞,學生在合作學習實踐中互相幫助,互相完善,取得了長足進步。又如,在教學“漢語拼音復習一”中的“我會連”時,筆者讓學生在合作游戲中復習音節。把動物音節yā(鴨)、é(鵝)、tù(兔)、mǎ(馬)、lù(鹿)、lǘ(驢)6個音節詞制成兩套卡片。首先不出示卡片,讓6位學生上臺扮演6種動物,并擺出代表這種動物特點的姿勢;然后,再讓學生讀卡片,看動物,一一對應貼卡片;接著,讓12位同學拿卡片,兩人一組拿卡片,擺出6種動物的家;最后,請6位樂于助人的小朋友送6只迷路的小動物回家。整個游戲圍繞yā、é、tù、mǎ、lù、lǘ這6個音節詞進行,其中有學生的自主活動,又有合作完成任務的實踐,使學生在快樂的游戲中復習了漢語拼音,并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邁出了堅實的一步。通過教學實踐活動,筆者體會到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在編排上體現了新的課程標準的精神,給了教師創作教學的空間,給了學生學習的空間。在新的課程標準下,在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材這個載體中,教師、教材、學生是一個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機整體。教師只有變革陳舊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才能達到新的課程標準制定的目標。
作者:郎豐穎 單位:廣東省深圳市育才三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