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創新型人才核心能力培養方式探究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創新型人才核心能力培養方式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創新型人才核心能力培養方式探究

    摘要:為了適應國家制造業人才培養及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要求,針對機械類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問題,充分發揮綜合平臺的系統集成效益,通過教學與科研結合、創新與創業結合、知識與技術結合、競賽與實訓結合、實習與就業結合五種能力培養模式,推動工程實踐能力、創新創業能力和團結合作能力相互促進、融合發展,切實提升學生核心能力。

    關鍵詞:核心能力;能力培養方式;人才培養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建設的支柱產業,隨著中國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迅速轉換,對相應的卓越工程師和工匠的需求也極為迫切。目前各高校培養的大學生主要具備知識的學習能力、運用能力和適應能力等基本能力,1990年哈默爾和普拉哈拉德首次提出核心能力的概念后,各高校推出了各具特色的培養方式,著力打造和提升學生核心能力。本研究緊跟新工科發展和人才需求形勢,積極開展深入的調查研究和反復論證,進一步明確機械類專業應用型人才核心能力內涵,將核心能力界定為工程實踐能力、創新創業能力和團結合作能力。針對核心能力培養目標,形成了“1+5”多元協同的培養模式,即一個綜合育人平臺和五種能力培養方式[1]。通過構筑一個綜合育人平臺,將多個分散的獨立小平臺按核心能力培養要求整合形成一個具有多功能的綜合大平臺,切實提高資源整合能力和活動組織能力,實現不同主體間的充分合作以及教育資源的有效聚合,如圖1所示[2]。綜合育人平臺避免了過去知識學習、專業實訓、生產實習、科學實驗、創新創業教育活動相互割裂、互不連通的缺陷,產生“1+1>2”的協同效應,發揮綜合平臺的系統集成效益,將工程實踐能力培養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納入一個有機統一的培養體系中,再通過五種能力培養方式,將工程實踐能力培養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全過程貫通,形成了一個相互促進、不斷推進的鏈式培育過程[2]。

    1融合五種能力培養方式,增強學生核心能力

    通過五種能力培養方式,推動工程實踐能力、創新創業能力和團結合作能力相互促進、融合發展,切實提升學生核心能力。

    1.1促進教學與科研結合

    以科研促進教學,不斷提高科研促教學的效果。第一,重視學生科研活動,開展本科學生的碩士化培養,每年選拔30余名優秀本科生參與到教師的科研項目中,為本科生提供良好的科研訓練機會,并鼓勵師生共享科研成果,目前在導師指導下學生每年發表科研論文10余篇,申報國家專利20余項;第二,將教師的科研成果引入教學過程中,在《汽車發展前沿》《新能源汽車技術》等10余門課程中,結合任課教師的科研成果及相應領域的前沿知識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形式改革,整體效果較好,達到了科研促教學的良好效果;第三,把學生綜合實訓課、畢業設計等教學環節與教師科研相結合,綜合實訓課的授課效果以及畢業設計的綜合質量都有了較大程度的提升,讓教學與科研結合有更好的立足點及發揮的舞臺,為培養應用創新型人才提供有力的支撐。

    1.2促進創新與創業結合

    以創新引導創業,不斷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第一,在機械類專業培養方案中新增5-8學分的創新創業課程,包括《大學生創新創業基礎》《創新創業實踐》《課外科技活動》,不斷豐富學生的創新創業知識,奠定創新創業基礎;第二,在大學科技園開展白鹿創客沙龍特色活動,目前已開展20余期,邀請各行各業專家學者和企業負責人20余人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創新創業理論傳授和經驗交流活動,不斷增強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興趣;第三,鼓勵學生承擔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參加各類創新創業大賽,近幾年共獲批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9項、省級5項,獲得各類創新創業大賽獎勵10余項,不斷拓展學生的創新創業經歷,練就創新創業本領;第四,學院出臺激勵政策支持教師創辦科技型企業6家,通過減輕創業教師的教科研工作量等方式,鼓勵教師帶領學生在學校的大學科技園進行創業實踐,不斷增強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促進三種核心能力融合發展。

    1.3促進知識與技術結合

    以知識深化技術,不斷提升學生社會競爭力。第一,通過修訂培養方案提高實踐課程比例,尤其是提高集中性實踐教學課程比例,既重理論知識培養,又重應用技術和實踐能力培養;第二,不斷加強校內、校外實踐實訓基地建設,目前校內有省級實踐教學示范中心等各類實訓中心5個,同時遴選建設了校外實習基地8個,為強化校內外實踐實訓環節創造更好的條件,為培養學生以知識深化技術打造有利的基礎;第三,開展“畢業證+職業技術資格證”雙證式教育,促使學生獲得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的同時,盡可能擁有各類資格證書,目前已開設“數控工程師”“UG軟件應用工程師”“汽車維修工程師”等職業技術資格認證培訓,近年來共有1000余人獲得各類職業技術資格證。

    1.4促進競賽與實訓結合

    以競賽輔助實訓,不斷提升校內外實訓效果。學科競賽是提升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創新創業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將競賽與校內實訓緊密結合,可以有效提升人才培養效果。第一,通過提高實踐課程比例強化校內實訓,為學生參加各類學科競賽提供良好的平臺,并將學科競賽在校內形成一個常態化工作,建立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形成良好的學生創新創業工作長效機制;第二,增加課外科技活動課程2-3學分,支持學生參加課外科技活動,鼓勵學生參加“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等各類學科競賽,在競賽中增強學生核心能力;第三,將競賽作品開發為校內實訓內容,目前已將獲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國家一、二等獎的4項作品開發并應用于教學過程,整體效果很好,學生能更深刻地理解創新,不斷提升創新能力。

    1.5促進實習與就業結合

    以產教帶動就業,實現學生實習就業一條龍。第一,積極與企業開展卓越工程師計劃項目,每年遴選20名優秀學生前往企業開展“3+1”模式的培養,即在學校學習3年,在企業學習1年,為該班級配備學校導師和企業導師各2名,共同指導學生的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和畢業設計,同時企業成了畢業生就業的練兵場和選拔基地,企業可以根據學生實習期間的表現來吸引學生就業,從而實現就業安排;第二,積極拓展各類校外實習基地,并充分利用歷屆校友資源來開拓就業市場,目前在武漢、十堰、義烏、九江等地建立了實習基地、創新創業基地、就業基地等20余家,很好地完成了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及實習、就業等教學環節和相關工作;第三,將學生最后一學期的畢業實習與就業相結合,讓學生在實習崗位上提前了解崗位需求,從而縮短學生從學校到社會的工作適應期,也能讓學生更快地適應所選擇的崗位,提升就業競爭力。

    2應用效果

    依托學院省級重點實驗室、省級產學研合作示范基地、省級院士工作站、省級實踐教學示范中心等,搭建一個教學、科研、創新創業綜合育人平臺,借鑒德國“雙元制”和英國“三明治式”人才培養模式[3-6],推進產教融合,積極與中國船舶工業第6354研究所、江西中船航海儀器有限公司等開展產學研合作項目。通過五種能力培養方式,既注重學生的理論知識培養,又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將工程實踐能力培養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全過程貫通,形成一個相互促進、不斷推進的鏈式培養過程,可以使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創新創業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協同發展,最終實現學生核心能力的有效提升,如圖2所示。經過九江學院機械與智能制造學院九年的實踐檢驗,取得了顯著的育人效果和良好的社會影響,學生的核心能力明顯提升、專業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社會評價效果逐步擴大。

    2.1學生核心能力明顯提升

    機械類各專業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大幅提升,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學生公開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獲批國家專利50余項;在全國機械創新設計大賽等學科競賽中獲得全國特等獎1項、一等獎2項、二等獎8項、三等獎11項,省級獎勵60余項;近3000名學生獲得職業技術資格證書;獲批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15項,獲中國創翼青年創業創新大賽銀翼獎2項;近100名學生創業成功,涌現出一批創業典型;畢業生就業率逐年上升,2020年較2011年上升了20%,用人單位普遍反映畢業生核心能力較強。

    2.2專業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通過改革提升專業的建設水平,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車輛工程專業獲批為省級特色專業,車輛工程專業獲批省高校綜合改革試點專業。機械類專業積極參與江西省高校卓越人才培養計劃項目,共遴選64名學生深入企業開展該項目的培養。在第一輪江西省專業綜合評價中,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和車輛工程專業均排在全省高校前列。編寫的16部教材在全國30所高校中使用。通過整合形成綜合大平臺,可以實現知識學習、專業實訓、生產實習、科學實驗、創新創業教育活動等多項功能。教師核心能力也得到相應提升,榮獲省部級科技獎勵5項,省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等榮譽15人次,兼任中國發明協會理事、江西省汽車工程學會常務理事等學術職務18人次。

    2.3社會評價效果逐步擴大

    得到了華中科技大學、江西理工大學等高校同行專家的高度好評,人才培養質量也得到了各家企業的高度稱贊。各級領導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等方面取得的成績給予充分的肯定,中國教育報等多家媒體進行了報道。在國家級、省級學會(協會)學術年會和高校人才培養研討會等做專題介紹30余場次,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宋士華,黃強,張文娟,等.機械類專業應用型人才核心能力的內涵和特征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9(50):247-248.

    [2]黃強,宋士華,劉對,等.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綜合育人平臺構筑研究[J].科教導刊,2021(5):22-23,39

    [3]馮江輝.應用型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思考———以“新工科”背景下的計算機專業為例[J].科技風,2019(28):78,80.

    [4]唐倩.新工科視域下應用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企業創新能力耦合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9,6(37):30-33.

    [5]李貴,王興東,鄒光明,等.新工科背景下機械類課程設計實踐教學“四能力”培養模式構建[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21,40(4):213-216.

    [6]楊光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就業規劃問題研究[J].就業與保障,2020(3):128-129.

    作者:黃強 宋士華 丁志華 劉對 單位:九江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中文| 天天在线天天看成人免费视频| 777奇米四色成人影视色区| 欧美成人国产精品高潮|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成人午夜电影| 无遮挡韩国成人羞羞漫画视频| 成人免费视频网站www| 俄罗斯一级成人毛片| 成人无遮挡毛片免费看|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抽搐|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久久网站| 久久久久成人片免费观看蜜芽| 国产成人综合洲欧美在线| 欧美成人aa久久狼窝动画|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国产|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直播| 成人看片黄a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精品字幕| 欧美成人免费午夜全| 亚洲成人免费看|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片| 成人狠狠色综合|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软件|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 四虎成人免费影院网址| 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成人羞羞视频在线观看| 69堂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不卡| WWW夜片内射视频日韩精品成人| 亚洲国产欧美目韩成人综合 |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在线| 成人18xxxx网站|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不卡|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福利|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午夜| 国产日韩成人内射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一区|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亚洲成人免费电影|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秒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