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銅梁縣農業旅游發展思路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重慶市是旅游強市,銅梁縣因地制宜的發展農業旅游,使旅游與農業相互銜接,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文章簡述了銅梁縣發展農業旅游的基礎和條件,分析了銅梁縣發展農業旅游的問題,對如何發展銅梁縣農業旅游提出對策。
關鍵詞:銅梁;農業;旅游
1銅梁縣發展現代農業旅游的基礎和條件
銅梁縣幅員面積1343km2,耕地面積4.13hm2,人口84萬,按照環城游憩帶理論,此帶是城市游客對于環城旅游到訪率最高的區域,為農業旅游最優發展帶[1]。區域內及其周邊現有中型水庫1座,小型水庫18座;山坪塘1015座;提灌站77處;灌溉渠91.9km。現有成片林地4267hm2,森林覆蓋率為32%。重慶市旅游產業環境優越,重慶市2012年全年接待海內外旅游者2.9億人次,全市旅游收入1662.15億元。
2銅梁縣發展農業旅游的問題
2.1資金不到位
農業旅游的發展由自發式向自助式階段過渡,建設大規模、高檔次的農業旅游景區必須要有資金保障。銅梁縣農業旅游項目建設總投資約7.5380億元,預計至2017年投資共2.5254億元擴建重點項目(表1)。投資資金主要由政府資助、企業自籌組成,資金拖延嚴重影響農業旅游的景區建設進度。
2.2文化內涵淺,品牌效益低
景區將自身旅游產品定位為基礎性觀光游樂和初級鄉村風情體驗,靜態的旅游產品缺乏互動性和參與性,在重慶市130個A級景區中,銅梁縣僅有2A級景區紀念館與當地特色文化結合,旅游產品的開發未能匹配深入的市場分析及目標市場研究。
2.3勞動力、專業技術人員缺乏
景區的建設中專業技術人才缺乏的問題非常嚴峻,景區需到臨近的合川、永川縣雇傭勞動力,由于嚴重缺乏專業人才和勞動力導致延誤養護時間,病蟲害防治、農產品收獲加工問題不能及時解決。對基本農田的保護使管理和生產用房建設受到嚴格限制,外鄉勞動力食堂和住宿難題無法解決。
2.4交通設施建設滯后
銅梁縣景區內共有高速公路4km,國道7.5km,省道16.8km,縣道21.3km,鄉村公路284.3km。景區交通規劃沒有和已有路網合理銜接,各鄉鎮主要景區之間沒有直接交通通道,沒有規劃一條旅游路線,高等級公路、大橋建設緩慢,停車場、加油站較少,,主要交通工具為小型客車,檔次較低,面積較大景區沒有配備必要的觀光車等交通工具。
2.5第三產業發展滯后,配套措施不完善
目前景區內無星級酒店及連鎖酒店,住宿床位多為中低端且數量無法滿足需求,接待單位以農民家庭為主,經營分散,衛生服務質量無法保證。景區周邊缺少購物、娛樂、醫療救護、環衛設施。
3發展現代觀光農業應采取的對策建議
3.1政府重視農業旅游,企業多渠道融資
確保農業合理資金及時到位,并為有條件的企業招商引資牽線搭橋,擴寬農業投融資渠道。景區對已到位資金的利用要合理規劃,做好財務預算制度,已建成的基地可以提前投入市場,便于收集消費者反饋,亦可以加快資金周轉。
3.2深度挖掘文化內涵,加強品牌打造
建議景區內以大力提高農業游客數量為目標,對目標客源進行調查分析,明確項目定位,針對不同的細分市場進行相應營銷。加強宣傳力度,建造一個共同的品牌基礎,擴大市場覆蓋面,讓銅梁縣農業觀光成為老少咸宜的“重慶非去不可”旅游增長極。以銅梁獨特的文化品牌和農業品牌為依托,重點突出銅梁的王牌文化———龍燈文化,結合安居、鎮、黃門村等古鎮文化底蘊,提升文化內涵。
3.3注重專業人才引進和職工培訓,加強人員管理
第一,企業要避免任人唯親,提高對專業技術人才的待遇水平,有條件的可以設立科研基地。第二,對旅游從業人員進行職工培訓,包括景點介紹、餐飲住宿、旅游產品推銷、應急事件處理等旅游基本技能。第三,在管理和生產用房建設租用臨近的空閑的房屋,規劃時避免項目建設過于集中。
3.4加強景區內交通建設
完善景區內部交通網絡,加強村與村之間的聯系,便于旅游景點整合,旅游產品線路制定。建設客貨運輸站,提供觀光車、自行車、觀光船等交通工具,提高客運汽車檔次。加快建設停車場和自駕車營地建設。
3.5建設住宿接待中心,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建議優化鄉村旅游飯店類型結構,積極招商引資著名酒店入駐銅梁,建設星級酒店和特產鄉村賓館,確保中低端住宿床位保有量達到2000張,高端住宿床位保有量達到800張。依托景區內的良好自然生態環境建設特色住宿設施如帳篷營地、小木屋等。有條件的景區可優先建設購物節、娛樂城,完善配套基礎設施。
參考文獻
[1]段云國.重慶市遠郊區鄉村旅游發展研究.西南大學,2010
[2]張紅梅.農業旅游國內研究綜述.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06:198~201
作者:胡海華 賈樂芳 單位:青島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