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時期鄉鎮農業科技推廣普及方法實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科學發展觀中提出“科技是第1生產力”,由此可見科學技術的重要性。農業作為我國的第1產業,在我國國家發展、人民生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解決好鄉鎮農業科技推廣與普及問題,有利于新時期的農業發展,提高生產效率,促進基礎產業的發展。在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大背景下,面臨新的農業科學技術革命,我們要明確政府、農民的角色地位,綜合運用各方面條件,加大農業科學技術的推廣普及力度,并將其應用到現代化建設中。
關鍵詞:農業科技;推廣普及;實踐應用
我國是一個傳統農業大國,中國的農業發展不僅關系著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更關系著我國各方面的發展,因此農業發展的重要性不容小覷。發展農業要依靠政策、科技和投入,其中最根本的是要依靠科學技術。我們除了研究出各種創新型產品外,還要將其充分運用到生活生產的實際中,以促進我國的農業發展。
農業科技推廣的范圍要有針對性,推廣的方式方法要具有廣泛性,要能夠適用到我國農林牧副漁各個方面。針對農民的特點,聯系新時期下我國的經濟發展特點,我國應采用方便且易推廣、易學習的方法來促進農業科技普及。建立優秀示范戶、技術人員進村入戶的推廣法。在一定農業區域中,以行政村為單位,良種良法直接落實到田地,技術措施要領直接落實到個人,科技人員直接進村入戶進行指導,設立科技示范戶,示范戶做好榜樣,帶領周圍農民進行科技學習,爭取做到周圍輻射戶對農業新科技都能夠進行實際操作,達到能夠了解基礎知識并進行運用的目的。印發資料、廣告宣傳手冊推廣普及法。將所推廣新技術新品種的技術方法、操作要點、技術原理等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印成簡便易讀的技術資料,發放到農戶手中。農戶們互相學習,互相探討,有一定文化基礎的農戶較易掌握,并可對照操作應用,而文化基相對較弱的農戶在科技人員和周圍其他人的幫助下也能掌握,達到一定的農業科技普及傳播作用。實踐證明,農業科技推廣普及活動是一項必不可少的配套措施,非常受農戶歡迎。開展農業科技培訓班、科技講座推廣法。開展農業科技培訓班、培訓講座,通過培訓使技術人員、培訓人員明確重點,掌握所推技術的基礎原理與關鍵技術,對科技示范戶、新型農民,要使其掌握主推技術的技術要點。通過面對面的傳授,有利于將技術及時有效地傳達,科技人員或者農戶有問題也可以在現場得到有效解決。政府出臺政策、實施技術和實物配套捆綁相結合的推廣普及法。實行技物結合,利用農資實物、配方新肥料等,推廣應用農業新科技和農作物優良品種。實踐證明,技物結合連鎖服務推廣普及法,可以讓農戶等看科技的效果,在第一時間開展新科技、新成果的推廣應用。減少群眾的盲目種植,形成農業產業。
2新時期鄉鎮農業科技推廣方法配套應用
在了解推廣方法之后,我們最終是要將其運用到現實生活中。曾說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經得起實踐的檢驗,才能夠在以后的生產生活中廣泛推廣、充分運用,以達到發展農業的良好效果。
2.1按照“專家團、技術員、學習戶”的思路建設服務體系
政府或企業提供科技專家開展培訓班或講座,講述理論知識,技術員親自到田、地中指導農戶學習理論知識并實踐。公司為農技人員提供工作津貼與補貼,通過企業、農業技術人員雙向選擇的方法,提高農技人員工作的積極性。設立優秀學習戶、先進戶,給予一定的物質和生活補助,提高農戶學習的積極性。
2.2轉變培養模式,讓學生學以致用
現代農業需要實踐能力強,理論基礎好的農業科技復合型人才,從這個角度出發,要提高學生動手、動腦的實踐能力,組織學生投身到農業、農村鍛煉實踐中,與農戶進行交流,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碰撞,這樣既有利于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也有利于農戶對理論知識的了解。通過實踐與理論的學習,讓學生獲得更多選擇和發展空間,也讓農戶學到更多新的科學技術,使學生走出象牙塔,進行社會化培養,帶來的是大學生素質的提高,農戶文化基礎的提高。
3結束語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要充分運用各種條件資源,提高科學技術的推廣與應用能力。我國人口眾多,資源豐富,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科學技術的應用能力,由科技大國轉變為科技強國。第一產業農業的科技應用,有利于我國經濟提高,經濟方式的轉變。在未來,我國不僅僅要進行科技發明,更要致力于將他們應用到實際生產中,將理論與實際聯系在一起,以實現科技強國的目標。
參考文獻
[1]于忠云.新時期鄉鎮農業科技推廣普及方法的實踐與應用[J].江蘇農業科學,2012(05).
[2]李思經.基于農戶視角的新型農業科技知識服務體系研究[J].中國農業科學院,2012.
[3]謝建華.基層農技推廣體系發展與改革研究[J].中國農業大學,2013.
作者:楊彥斌 單位:澄江縣海口鎮農業技術農機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