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特色農業機械化發展情況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農業結構調整的不斷推進,為特色農業機械化發展提供了良好機遇,農業機械化也逐步從大宗作物向設施農業、特糧特經轉變,這也將是今后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方向。文中闡述了大豐區特色農業機械化發展的現狀,指出存在的一些問題,并結合當地實際提出下一步發展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特色農業;機械化;探析
近年來,大豐區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市關于加快發展特色農業機械化工作相關會議和文件精神,全力推進農業機械化特色發展、轉型發展、跨越發展,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裝備支撐。2018-2020年在全力實施省級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整體推進示范縣建設同時,著力推進特色農業機械化發展。到2019年底,大豐區特色農業機械化水平達到49%,2020年確保達到50%以上。
1主要做法
1.1做好宣傳發動
充分利用廣播、報紙、微信等多種媒體,區鎮兩級聯動,開展全方位、多途徑的特色農機新機具新技術宣傳,提高全社會對發展特色農業機械化的認識,激發特色農業生產者、從業者的購機熱情,徹底解決農業生產實際需求問題。同時積極協調組織種植業、林果業、畜牧業、水產業、農產品加工業等條線廣泛開展特色農業機械化機具與技術的示范推廣工作,大力宣傳特色農業機械購機補貼政策。
1.2做好技術指導
著力抓好特色農機新機具新技術的引進、試驗、示范與推廣,熟練掌握先進適用特色農機安全規范操作和生產管理技術,徹底解決“有機難用”問題。連續多年組織召開全區現代高效特色農業現場觀摩推進會,十余家農機產銷企業安排50多種特色農機具進行現場演示和培訓。結合“請進來、送出去”活動,邀請農機專家開展特色農機新機具新技術培訓,組織農機技術人員外赴品牌農機生產企業、先行應用單位參觀考察學習。同時,組織區鎮兩級農機技術人員走訪設施農業、畜牧、水產等規模基地和種養大戶,全面了解特色農業機械化發展需求,有針對性地做好農機技術服務工作。
1.3做好部門聯動
積極整合部門技術資源,加強農機與農技、畜牧、水產部門等密切協作配合,注重良種、良法、良機融合,制定適合我區農業生產實際的技術路線、作業標準和機具配備方案,形成一批可復制、能推廣的機械化生產模式和技術裝備體系。利用規模化畜禽養殖企業自動飼喂、環控、疫病防控、糞污處理、擠奶、撿拾雞蛋機械化發展成功典型案例,推進畜禽養殖機械化;利用自動化育苗、智能投飼、水質監控機械化發展成功典型案例,推進水產養殖機械化;結合豐收大地、鹽土大地等23個現代農業園區設施農業發展,發展耕整地、智能灌溉及園藝蔬菜種子處理、育苗、移栽、施肥、貯運等機械化;積極發展果樹植保、施肥、儲藏、分級分選等機械化裝備,布點示范果樹生產機械化。
1.4做好因勢利導
廣泛開展特色農業機械化發展調研論證,做大培強各類特色農業經營主體。在做好調研把控的基礎上,因勢利導,有針對性地引導小戶抱團發展。全區設施種植業機械化水平相對較低,耕整地、灌溉施肥、環境控制、田間轉運環節機械化水平穩步提高,而播種、移栽、收獲水平還處在試驗、示范階段。到2019年年底,我區畜禽養殖飼喂、糞便處理、環境控制機械化水平分別達到40%、60%、70%以上,2.1萬頭奶牛全部實現擠奶機械化,雞蛋自動撿拾系統占養殖總量30%以上;水產養殖機械投飼、水質調控、清淤水平分別達到90%、70%、60%以上;農產品初加工作業機械3400余臺套,作業水平達50%以上。
2存在問題
2.1發展不平衡
受傳統農業產業發展的限制,全區畜牧養殖與水產養殖機械設備投入較多、種類豐富,機械化程度也較高,相比之下,蔬菜園藝和果桑花生產機械化水平較低。
2.2融合不緊密
傳統農業種植模式與機械化作業不能完全適應,加上基層農機技術力量不足,在農業生產的技術指導、培訓服務、宣傳推廣等方面,遠遠不能滿足農民生產需求。
2.3技術創新不強
種植、收獲、采運、加工等成熟機械設備不多,許多特色農機還停在研發階段,沒有批量生產,技術研發投入不足,科技創新能力不強,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特色農業機械化的發展。
2.4農機補貼不足
與大宗糧食作物全程機械化生產的配套農機具相比,特色農業機械的購置補貼品種和政策補貼力度還不能滿足農業生產實際需求。
3對策與建議
3.1強化組織領導
成立由區政府主要領導同志任組長,各鎮(區、街道)、農業農村局及有關農口部門主要負責人參與協作聯動的工作推進體系,制訂出臺我區加快推進特色農業機械化轉型發展指導意見,加快農業產業與機械化互相促進、交融發展。農業農村各條線積極協作,圍繞重點突破智能化、機械化,推進設施園藝、果桑花、設施養殖、農產品加工項目建設。
3.2強化部門配合
構建政府牽頭、部門配合的聯席會議制度,抽調專人、集中辦公,明確各自責任,共同協調推進。水利部門做好農業節水灌溉技術的推廣普及,農業農村部門做好種植、畜牧、水產等先進適用農機具和新技術的推廣應用,財政部門做好特色農機發展專項扶持的資金落實和全過程使用監管,科技部門做好適用農機的科研開發,層層落實責任,形成工作合力,全力推進特色農業機械化穩步發展。
3.3強化典型示范
以現代農業園區為抓手,以項目建設為引領,全力打造一批特色農業機械化發展應用示范點,以點帶面,輻射全區。加強典型宣傳,提高特色農機技術普及率。強化基層農機部門、設施農業園區技術人員的業務培訓,推進裝備配套、技術指導、政策扶持落地;開展現場演示和試驗示范,讓生產主體、農民群眾更直觀地了解和掌握設施農業機械化新機具、新技術。
3.4強化政策扶持
充分利用國家擴大農機購置補貼品目、重點發展特色農業機械化的契機,積極推廣適應本地農業生產的各類特色農機具。同時,安排區級財政專項扶持資金,用于特色農機具的研制、試驗、示范、推廣和農業機械化示范園建設,重點扶持本地特色農機生產企業、農機裝備提升和技術創新示范,以政策杠桿撬動特色農業機械化發展。
參考文獻
[1]梁堃.我國農業機械化現狀及發展對策[J].南方農機,2020,51(20):9-10,59.
[2]張連.淺析基層農機服務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8(2):12,18.
[3]盛煒.山區特色農業機械化發展之我見[J].農業技術與裝備,2016(1):61-62,68.
作者:張連 單位: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農業機械技術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