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標準化動態監管下的低碳農業建設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
近幾年,我國的農業發展速度顯著提高,在生產環節上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很多浪費的現象仍然存在,存在著很多不合理的現象,隨著經濟發展速度的加快,低碳農業的建設越來越受人們的歡迎。通過對低碳農業的建設進行分析,提出加強對生態農業標準化監管的有效措施,僅供參考。
低碳農業的出現更好地適應了經濟發展的需要,在發展農業的過程中,秉承著生態環保的理念,不僅節約了資源,還實現了農業的增產增收,要想更好地促進生態農業的發展,就要對其做好標準化的動態監管工作。
1低碳經濟與低碳農業
隨著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提出,低碳經濟越來越被人們所推崇,通過科技的不斷進步發展,不斷創新其發展的方式,使原來高能耗低產出的發展方式向著低能耗高產出的方向轉變,低碳經濟一方面是轉變發展方式,通過轉變煤炭等污染嚴重企業的發展方式,進而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減輕大氣污染的現象,另一方面就是促進經濟結構的轉型,實現由原來的依靠重工業向著依靠第三產業的發展上來,這樣既可以促進經濟的發展,又使得經濟結構得到調整,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低碳經濟很具有發展前景,隨著低碳經濟的發展成果逐漸凸顯,人們又提出了發展低碳農業的理念,在傳統的發展模式中,農業發展的生產方式落后,不僅生產效率低下,還造成了嚴重的資源浪費的現象,自從低碳農業理念的提出,減少了農藥化肥的使用,使得農產品的安全性得到了提高,促進農業更好地發展。
2農業資源的浪費和不合理開發現狀
近幾年我國農業的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無論是生產方式還是農業產品的產出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提高,但是在個別的生產方式上還是存在落后的現象,需要進行改善。
2.1水資源得不到科學分配。
無論是哪種生產方式,農業的生產方式都離不開水資源,我國的水資源總量大,但是分配十分不均勻,東南沿海地區水資源豐富,西北地區水資源十分貧乏,所以在農業用水上就出現了短缺的局面,如果不通過認為的方式對水資源進行輸送,農業的發展就會受到很大的阻礙。
2.2生物農用物質利用率偏低。
在農業生產的過程中為了達到增產增收的目的,都會使用一些化肥農藥,而在施工的過程中很多人對其利用率的高低問題并不是十分重視,因為動物的糞便、就、植物的秸稈、以及產生的沼氣,都是很好的肥料資源,人們在選擇化肥農藥時往往把這部分資源浪費掉了,不僅沒有做到有效的利用,而且處理不當還會產生污染環境的現象。
2.3農業排放沒有資源化利用。
在農業發展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溫室氣體,溫室氣體的排放就會形成一定的二氧化碳,如果通過科學技術把溫室氣體的排放轉化為農業生產的能源,不但可以節約生產能源的使用,還可以有效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很多人在從事農業生產活動的過程中,根本沒有意識到對溫室氣體的再利用問題。
2.4潛在能源發掘程度差。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對新能源的開發速度不斷加快,使得我國能源結構得到了很大改觀,但是相比一些國家來說,我國的新能源使用力度還是相對較低,比如在風能、太陽能等資源的利用上,并沒有做到大規模的使用,我國的農業發展可以借助很多的生物資源,比如農業生產會產生秸稈,通過秸稈可以代替煤炭進行供暖,會極大地減輕溫室氣體的排放,而人們在處理秸稈的過程中,大部分都采用直接燃燒的方法,這種方式不僅浪費了秸稈資源,還造成了很嚴重的大氣污染。
3以標準化動態監管的方式開展低碳農業建設
發展低碳農業的目的,就是為了促進農業生產方式的改變,增加農產品的產出,要想發展好低碳農業,必須通過標準化的動態監管方式來促進其發展,政府要首先在制度層面上做出規定,這樣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就會有落實的依據,農業部門還要制定相關的管理條例,對于一些違反生態農業的行為要予以一定的處罰,通過專業的技術人員深入到基層進行講解,從多方面共同促進生態農業的發展。
3.1政府層面對低碳經濟進行總體規劃
緊貼中共中央、國務院的低碳經濟發展這一綠色理念,積極借鑒和吸收低碳經濟的先進理念,通過“定目標、細事項、分任務、責人員、獎建設、懲破壞”的“六步走”,制定區域低碳經濟發展規劃,并融入“綠色農業標準化”的思路,在一定時期內(如3~5年),逐步、分層次地納入區域發展規劃和政策體系中,政企、政民多方攜手共建“低碳”。
3.2開展低碳農業標準化實施監督過程
第一,要求企業簽訂《低碳經營行為承諾書》并聲明在新聞或網絡等媒體上,實施社會公開化監督。第二,仿效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評價架構和主要農業經營,分為種植類、養殖類、生態類,融入質量管理體系(ISO)的細化項目打分機制,制作《低碳標準實施監督對照表》,將企業實施低碳形成一套內控標準(更鼓勵形成企業標準)并在全企業內實施,將相關項目列成對比框,內容包括標準要求和項目評分、企業開展程度和項目得分、項目通過結果、項目處理意見、綜合評分和處理意見等,要求各部門按《對照表》嚴格自查,定期開展獎懲考核評價。第三,政府檢查、企業自查相結合,定期(如每季度)將各企業分數分布情況按標準要求合理分類,并在季度“低碳紅黑榜”公布,健全一套反映企業信用評價體系。
3.3支持扶持農業低碳行為的正面事例
一是激勵低碳建設。政府牽頭在節能減排、環保等過程中制定或完善激勵措施,鼓勵企業尋求更好的低碳技術和方法。二表彰低碳成效。向社會表揚和肯定部分突出低碳型企業所作的成就,增強他們深化低碳建設的信心,再創新績,同時對其他建設的企業積極勉勵。三是鼓勵“先行先試”。開展低碳經濟試點或“試驗田”,如2010年1月,成都市青白江區著手打造全市首個低碳經濟試驗區。同年2月,南昌被確定為國家低碳經濟試點城市,為城市的跨越式發展注入動力。同樣,在農業中推行低碳試點,不僅調動農業企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贏得榮譽,也推進了節能與創造新效益,“一舉三得。四是實行舉報獎勵。將過度浪費或對環境有害的企業處罰的一定比例作為獎金,鼓勵大眾積極揭露“反低碳”行為,構建“人人參與,個個監督”,延伸監督觸角,使“釘子戶”處于社會監督與輿論壓力下。低碳經濟是未來經濟的發展方向,低碳農業更是未來農業的發展方向,農業發展的好壞,直接關系著人們的生活質量,盡管我國在低碳農業的發展道路上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還是沒有大面積推廣運行,因此,要想真正落實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就必須加強對生態農業的標準化動態監管,以促進農業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韓曄.基于低碳經濟視角的我國農業改造問題的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1.
[2]張憲英.我國低碳農業解讀及其發展路徑初探[D].上海:復旦大學,2010.
[3]李谷成.基于轉型視角的中國農業生產率研究[D].華中農業大學,2008.
作者:于寧 單位:大慶市質量技術監督檢驗檢測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