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互聯網+在農業技術推廣中的作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2012年11月易觀國際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于揚在第五屆移動互聯網博覽會上首次提出“互聯網+”的理念,他在會上指出,“互聯網+”公式應該是一種應用到未來我們所在行業和服務的,能夠和我們所能及的多屏全網跨平臺用戶場景結合而產生的化學公式。隨著科學技術和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農業生產進入新時期,現代農業中對“互聯網+”理念的推崇越來越廣泛,“互聯網+”在農業技術推廣中的作用越來越顯著,本文從“互聯網+農業”的概念以及“互聯網+”在農業技術推廣中的作用出發,探討“互聯網+”在農技推廣中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互聯網+”;農業技術推廣;作用;發展趨勢
1“互聯網+農業”的內涵
“互聯網+農業”是指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將互聯網技術應用到生產中,使農業發展更具專業性和科學性,并以農業智能化和信息化為目標,創新傳統的農業發展模式,使農業生產和社會經濟發展的步伐接軌,滿足時展的需求。在新的時代新的發展階段下,“互聯網+”是農業發展的必經之路,將農業發展和“互聯網+”技術相結合,既能避免時間和地域對農業發展的限制,還能極大地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但是,我國對于“互聯網+農業”這一新命題還處于探索和嘗試的新階段,對于該技術所產生的經濟效果還不能全面地評估,我國在這一方面蘊含著巨大的潛力,我國的農業生產也面臨著巨大的機遇。
2“互聯網+”在農業技術推廣中的作用
2.1為農業發展提供最為準確的數據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現代信息呈現國際化趨勢,網絡也面向全球化,以手機、電腦等為代表的多種網絡傳輸設備應運而生,各種各樣的技術、手段通過網絡傳輸設備進行傳播。農業技術在推廣中應用網絡,能夠將技術上傳到云端,通過云技術發揮的收集和存儲的功能,將農業技術的相關信息進行整合和分析,對土質信息、氣象信息等和農業生產息息相關的重要信息進行專業處理,提取有效信息,為農業生產提供信息數據。企業或者政府就可以通過這些數據得到相對應的專業技術支持,使農業生產更加科學和專業。
2.2提高農產品質量
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話題,食品安全事故時有發生,在損害人們身體健康的同時,使商業信譽大打折扣,消費者的消費信心受挫,從而嚴重阻礙了我國整體社會經濟的發展,農產品的銷量也隨之下降。在農業發展中應用“互聯網+”技術,對農產品的生產進行監控,保證農產品的茁壯成長,還可以對農產品的交易和流通環節進行監督,保證農產品的安全流通,確保產品質量。
2.3加強科研工作和農業生產的聯系
在實際的工作中,存在著科研和實踐脫節的情況,由于信息交流溝通不到位等多方面的因素,致使科研和推廣不能很好的結合,從而使得先進的技術不能得到推廣,不能有效地應用到農業生產中去。在農業發展中應用“互聯網+”技術,可以在保證農業發展的持續性的同時,提高農業推廣轉化率。在實踐中,由推廣人員對農業發展的相關信息進行篩選和整合,通過信息化技術將新式的農業生產技術進行及時的傳播和合理有效的投入,為農民展示農業生產的新技術,促使新技術得到最大程度的推廣,將科研成果通過推廣得到應用,促使科研和推廣相銜接,從而促進農業的發展。
3“互聯網+”在農業技術推廣中的發展趨勢
3.1農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農業發展在新時代的背景下更加注重對信息技術等先進手段的應用,“互聯網+農業”已經成為改善農業技術,培養新式農民的重要方式,在農業技術推廣中應用“互聯網+”是提升農業數據信息云平臺建設速度,實現農業發展可持續性的必由之路。
3.2發展復合型農業
在傳統的農業發展中,農業銷售模式陳舊,銷售面窄,銷售成本高,經濟效益低。在農業發展進入新時期的現在,農業技術可以和“互聯網+”技術相結合,促進農業生產、銷售和服務的創新和完善,農業產業不單單是農業生產,還衍生出了農業電商和農業旅游等新型的農業產業部門,這些新興的農業發展模式,在拓寬農產品銷售面的同時,利用規模化的運輸和網絡的便利,降低了銷售的成本,使經濟效益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農業發展在“互聯網+”的推動下,促使農業電商化,帶動旅游農業發展,推進了農業產業一體化的進程。
3.3“研技推”有效結合
所謂“研技推”就是指農業科研、農業技術和農技推廣,現階段我國的科研和推廣還沒能達到有效的結合,因此,未來農業發展的趨勢就是將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發揮三者的最大效益,結合的關鍵就是“互聯網”技術。利用互聯網將科研、技術和推廣結合,農業成果的轉化率就會得到提高。推廣人員將農業生產中所需要的信息進行收集,反饋給農學院,學院根據需求進行研發,再通過互聯網將新研發出來的技術教授給推廣人員,該推廣人員在掌握技術后利用基層推廣站向農民示范、推廣新技術,從而實現供需對接,使科研、技術和推廣有機結合。
3.4精準種田,降低成本
農業種植和生產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不止一處,其中包含著既復雜又系統的技術要求,在農業發展中應用“互聯網+”技術,可以通過人工智能來進行生產,未來在農業生產中要推廣精準化生產,普及環境感知、實時監測、自動控制的網絡化農業環境實時監測系統。實現節水灌溉智能化,對土質進行測評進而做出配方,有選擇地施肥,還要通過對農機進行定位來完成耕種,既能實現精準化作業,又能提高耕地的生產潛力,節約資源,減少生產成本。推廣人員可以為農民示范,讓農民學會運用網絡技術進行生產,例如,可以利用手機對農作物生長時的水、土、光等基本要素的情況進行了解,然后通過云系統對這些基本要素的情況進行分析,最后用手機就可以進行播種、調溫、澆水、施肥等基本的工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人力,將勞動力從繁重的農活中解放出來,節省成本,精準種田。
3.5農產品生產銷售網絡化
利用“互聯網+”技術,可以為農業生產建立起信息監測系統,對農業生產中的農業災害、土地質量、動植物疫情等自然要素進行監測,當農產品進入交易流通環節后,還可以對市場進行分析和預測,分析農業發展的走向,實現“訂單農業”。在農業生產的環節通過網絡,將農作物的生長狀態進行整合,對災害進行預警,保證農作物健康生長,在銷售中,通過網絡掌握市場動態,及時了解消費者的消費意向。農民還可以通過網絡及時學習農業知識,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
4結語
我國的農業發展雖然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但是,還沒有形成獨立的農產品品牌,發展的潛力巨大,發展的前景也十分廣闊。在現代信息技術和科學技術發展迅速的今天,農業發展就要轉變傳統的模式,將“互聯網+”應用到農業技術的推廣中去,以保障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吳絮穎.“互聯網+”對農業產業升級促進作用探究[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6(05).
[2]張曉雯,眭海霞,陳俊江.促進“互聯網+”現代農業科學發展研究[J].農村經濟,2017(02).
[3]李瑾,馮獻,郭美榮,等.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模式的國際比較與借鑒[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8(02).
作者:潘光群 單位:重慶市北碚區童家溪鎮農業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