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鄉鎮農業經濟發展形勢及現存問題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近年來,在全球一體化經濟建設大發展的背景下,國家對鄉鎮經濟的發展能力越來越重視,鄉鎮農業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結構也有了很大的改善。我國正處在經濟轉型的重要階段,鄉鎮農業經濟的發展建設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對鄉鎮農業經濟的發展形勢以及現階段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為農業經濟轉型提出合理的意見,以推動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步伐。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是第一生產力,同時農業經濟作為我國的支柱型產業,也是經濟建設及國民需求的關鍵推動力。在我國的農業生產中,鄉鎮農業生產是我國農業生產的主力軍。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鄉鎮經濟也隨之發展,其一是,在國家政策積極鼓勵發展農業的優良環境下,農業經濟產業趨向于多元化,其二是,在穩步前進中,部分地區基礎設施薄弱以及農民素質不高等等,導致經濟水平發展不均衡。只有結合我國當前農業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充分調動各方力量,采取有效的發展策略,才能確保鄉鎮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一、鄉鎮農業經濟發展的形勢
(一)鄉鎮農業的發展環境逐步優化近年來,在國家對地方農業的大力扶持發展下,鄉鎮農業的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首先表現在基礎設施的完善上:一方面加強農業水利設施建設,興建大壩水庫,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抗旱和防汛能力,減少了自然災害對農業經濟造成的損失,同時還改善了居民的用水安全,提高了鄉鎮居民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對鄉鎮通訊設備以及道路交通情況的改善,也間接地提高了鄉鎮經濟的發展。其次表現在農民生產意識的提高上:一方面,在信息化時代,利用網絡通訊等手段,使得農業的發展越來越科技化、現代化。另一方面,農業工作者個人專業知識水平的增長以及綜合素質的提高都促進了鄉鎮農業經濟的轉型發展,從單一的人力種植,發展到如今能夠利用機械、網絡進行種植及銷售,解放了生產力,也提高了工作效率。除此之外,國家加強打擊力度,對鄉鎮農業市場的混亂現象進行整改整頓,為招商引資打下了堅實的環境基礎。
(二)發展多元化時代在發展,生產方式也在改變,首先,農業經濟作物由普通單一向精品多樣化轉變,生產結構的變化提高了農產品的質量,使農產品朝著優質精品的方向發展。其次是資源的有效利用,國家的深化改革與推進,使得果業工程以及山上再造工程等方面取得了不俗的發展成果,做到了可持續發展。再者,經營方式由單一形式逐漸向貿工農一體化發展,這是鄉鎮農業經濟發展邁出的一大步。
(三)經濟結構優化國家經濟的發展也使得鄉鎮農業經濟結構發生了巨大改變,特別是近幾年,農業經濟結構的不斷優化,非農產業的發展逐步替代了傳統農業經濟。機械的合理運用,解放了大量的勞動力,使得人才優化。解放的生產力進入鄉鎮企業務工,人力資源的合理分配,提高了生產力和經濟發展水平。
二、鄉鎮農業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盡管近年來我國鄉鎮農業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鄉鎮經濟總體落后的狀況仍舊沒有改觀。曾有人這樣評價我國的城鄉貧富差距:“中國的城市,特別是大中城市像歐洲,農村像非洲”。這不僅反映了城鄉之間經濟社會發展存在的巨大反差,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鄉鎮經濟依然是經濟社會發展最薄弱的環節。
(一)觀念固化守舊中國幅員遼闊,部分鄉鎮在政策企業的帶領下已然快速發展,但仍有一些偏遠地區采用傳統的計劃經濟體系發展模式,甚至有些地區經濟發展的主要來源需要依靠政府的幫扶。與此同時,農業技術人員的思想觀念保守,缺乏拼搏和上進,“小富則安”成為他們的固化觀念,停滯不前的生活狀態放慢了經濟發展的腳步。除此之外,不能夠合理、最大限度的利用現有資源也是問題之一,保守陳舊的思想觀念,只停留在農耕階段,不能夠發展種植蔬菜花卉、發展旅游業等其他農副產業。對先進技術觀念的接受理解程度不深,嚴重制約著鄉鎮農業經濟的發展。
(二)文化素養低根據調查“在我國,一萬多的農村勞動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僅占了29.2%,而文盲、小學文化程度、和初中文化程度三者一共所占的比例卻是70.8%。”盡管如此,可在現實生活中從事農業生產的主要勞動力卻是老人,留守婦女兒童等缺少了青壯年勞動力,這種情況也致使從事農業生產者的整體素質降低,拖慢了我國鄉鎮農業經濟現代化的進程。
(三)市場環境落后資金的匱乏以及技術的落后,致使我國鄉鎮農業經濟的發展水平一直處于一個相對緩慢的狀態,外來資金少,政府幫扶有限,在一定情況下制約了農業發展。整個農業市場缺少合理性和規范性,發展理念與實際不符。部分地區靠天吃飯的格局沒有被改變,已經嚴重影響了社會經濟的發展。自然條件和經濟基礎的差異,致使貧富差距不斷拉大,富人更富,窮人更窮。
(四)農民收入渠道拓寬我國長期奉行低糧價政策,致使糧價漲幅遠低于物價指數和社會平均工資分配,勞動力價格不斷攀升,使得更多的農民外出打工,從而也獲得更多的收益,與此同時,糧食的價格卻同比降低,兩相比較,更多的人放棄了農業經濟轉向工業經濟,近年來,農業市場的不景氣,使更多的農民認為“種田不如打工”,這種共識在發達的鄉鎮地區得到了更為淋漓盡致的展現。
(五)發展農業的成本比重過大農業整體行業價格跌落,但農資價格持續上漲。近年來,農藥、化肥等的價格上調,使農業經濟成本越來越高,盡管國家出資補貼,但惠農政策所帶來的積極影響仍十分有限,糧食的漲幅遠低于農資漲幅,成本的不可控,加上近年來北方干旱,多地出現的低產甚至顆粒無收等現象,加劇了農業發展風險。
三、鄉鎮農業經濟發展措施
實現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以及難點,在于鄉鎮、農村。想要讓先富帶動后富實現全面小康,就一定要帶動鄉鎮農業經濟發展,從目前在農業發展中遇到的迫切問題著手,按照黨中央提出的“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政策,切實做好提高鄉鎮農業經濟的目標。
(一)轉變固有的發展觀念當前,在某些相對落后的鄉鎮地區,首先要做的就是改變他們的思想觀念,打破靠政府補貼,靠天吃飯的落后觀念,積極發展農業。其次多吸取經驗,利用成功案例來補足自身,發展旅游,支持副業,打破單一的農作物種植,也使得土地資源能夠被合理的利用。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吸引外資入駐,提高當地農業的競爭力從而促進農業經濟發展。
(二)加強農業科技的推廣應用,提高農業科技和現代化水平農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創造有利于農業科技推廣應用的環境和基礎條件是提高農業經濟發展水平的必由之路。首先,提高文化素養,培養優秀且具有管理能力的農業技術人員,由他們來帶動農業的生產和發展,“以少帶多”。其次,要改革農業科技推廣體質,各級政府明確其政府職能,引進優秀人才,為鄉鎮發展帶來新技術、新思想。最后,加快農業科技的轉化和普及,依靠先進的技術,來替代稀缺資源的約束從而帶動農業發展。
(三)國家要準確把握對價格的宏觀調控,規避風險糧食價格的持續走低,農資產品的大幅上漲,本就造成可控成本的增多,從而致使農業從業人員減少,國家應該在適當范圍內進行調控,使農業發展達到一個合理可控的水平線。
四、結語
農業是安天下,穩民心的戰略產業,在我國工業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農業經濟也要跟上時代的步伐,我國的鄉鎮農業經濟要達到快速發展,離不開農業生產技術的創新,也離不開思想意識的轉變,在發展過程中,我們必然會受到很多挑戰,但這何嘗不是更好的機遇。
參考文獻:
[1]王雙進,梁辰.農產品期貨市場現存問題及其功能發揮的制約因素分析[J].農業經濟,2013.
[2]肯四才.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措施探討[J].現代經濟信息,2014.
[3]覃艷芳,周建寬,覃榮革等.鄉鎮農業經濟發展的現狀及優化策略分析[J].安徽農學通報,2015.
[4]范舒曉.生態文明視角下鄉鎮農業科技服務組織的調查與思考——以龍巖市兩個鄉鎮農技站為例[J].福建農業科技,2014.
[5]程霞,李國印.基層鄉鎮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魅力中國,2014.
作者:胡世偉 單位:濟陽縣太平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