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我國農業信貸與農業經濟增長的相關性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農業是我國經濟產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業發展能夠為工業和服務業的發展提供基礎保障。只有將農業發展好,保證糧食供應充足,解決人們的溫飽問題,才能夠考慮其他產業的發展。因此,農業是國民經濟的戰略產業,關系到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我國“十二五規劃”要求農業在發展的過程中轉變發展方式,堅持走現代化的道路。農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對于資金的需求量也是較大的,我國現代農業發展中很大部分的資源都來源于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生產者自身的儲蓄,還有一部分資金主要依靠銀行金融機構的貸款支持。由此可見,農業金融和農業經濟增長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農業信貸對農業經濟增長的作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水平。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農業的穩定和健康發展會對農村的工業化以及城市化的推進造成一定的影響,進而對國民經濟的進步形成影響。長期以來,“三農”問題一直是人們關注的重點問題,尤其是近年來,“三農”問題的重要性和現實的嚴峻性逐漸突顯出來。我國政府部門就農業、農村以及農民問題提出了有關方針政策,在政策的支持下,希望突破三農問題。而這些政策落實的關鍵在于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農業信貸資金作為農業資金的主要來源,已經占據農業投資總額的40%,在未來的發展中,農業信貸資金仍然是農業經濟增長的主要來源。
一、農業經濟增長的基本概述
經濟增長一般是指在一個較長的時間跨度上,一個國家人均收入水平的增加。同時也只在一定時期內,一個國家或者是地區總產出與前期相比實現的增長。經濟增長量的高低體現了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的經濟總量增長速度,同時也是衡量國家或地區經濟增長速度的重要標志。農業經濟增長是指在農業領域一個地區或者是國家在一定時期內的總產值與前期相比的增長。與農業經濟發展不同,農業經濟增長是一個單純的量的概念,而經濟發展是一個質的概念。可以說,經濟增長是經濟發展的必要不充分條件。
二、農業信貸與農業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
(一)數據的收集和處理
在此次分析中,主要利用第一產業國內生產總值來衡量農業經濟增長,主要的數據來源于金融數據的終端,農業貸款數據來源于中國金融統計年鑒。下表中采用的數據樣本總共40個,均來源于兩處的數據采集。為了研究方便,我們將第一產業國內生產總值示為cz,將農業貸款時間序列示為dk。為了消除異方差,需要對相關的變量進行數化處理,將其表示為lncz、lndk。為了實現對滯后期的準確測度,經濟變量可以采用季度性數據,并且通過一定的方式消除季節性因素對經濟變量產生的影響。
(二)相關數據的檢驗
為了防止變量回歸的發生,需要對數據的平穩性進行檢驗,文章采用ADF法對數據的平穩性進行檢驗。如下圖所示,通過觀察不同變量的趨勢圖,對一階差分后的變量dlncz和dlndk進行檢驗,不包括對趨勢項以及截距項的檢驗。并且根據SC和AIC來判斷最佳滯后期。(見圖一)通過對lncz和lndk進行ADF檢驗,可以得到相應的檢驗表,如表1所示:從表1能夠看出,在10%的臨界水平上,原始時間序列lncz和lndk仍舊沒有保持平穩的狀態,而一階差分后的時間序列dlncz和dlndk在1%的臨界水平下比較顯著。從而能夠看出,原始的時間序列滿足協整檢驗的基本條件。此外,通過計量經濟學的協整檢驗經濟變量之間的均衡關系。相關經濟學的理論認為,某種經濟變量之間的均衡關系,一定程度上意味著經濟系統不存在破壞均衡的內在機制,若變量在一些時期內受到干擾后偏離均衡點,通過調整均衡機制能夠使變量回到均衡的狀態。而這種均衡關系可以通過計量經濟學的協整檢驗來完成。先進行lncz和lndk的回歸,考慮到向量相關性的存在,在解釋變量后加入滯后變量,就能夠得到OLS的回歸結果:在上述公式當中,括號內的數字主要表示的是不同變量系數的統計量,這些統計量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均具有一定的顯著性效果。緊接著是對回歸得到的殘差序列進行單位根檢驗。考慮到殘差序列的均值為0,因此,在具體的檢驗過程中可以選擇DF檢驗,相關的檢驗結果見表2:從表中可以看出,在1%的顯著水平下,殘差序列是平穩序列,由此說明,lncz和lndk之間存在著協調關系,也就是長期均衡關系。根據公式一可以得到lncz和lndk的長期彈性,當t時期lndk每增加1%時,lncz就會減少—0.7%,兩者之間呈現的關系是負相關的關系,表明農業貸款的增加會帶來農業產值的下降,同時說明現代效果不夠明顯。而(t—1)時期的貸款增加1%時,經濟增長就會推動0.8%,由此說明,兩者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說明農業信貸對農業的促進作用存在滯后的下效應。在現實經濟中,由于兩個經濟變量很少處于均衡點,從短期狀況發展來看,有可能會出現經濟的失衡現狀,為了增強模型的精度,可以將協整回歸中的誤差項看作是均衡誤差,只有建立誤差修正模型才能夠對兩者之間的短期動態進行全面研究,實現短期行為和長期變化之間的聯系。
三、農業信貸與農業經濟增長的關系
通過綜合數據分析以及顯著性水平的分析可以得出,我國的農業貸款和農業經濟增長之間存在著長期均衡的關系,農業貸款是推動農業發展中不可或缺的因素。這一結論的得出為我國擺脫三農困境提供了基本的理論依據。農業貸款對我國農業經濟的長期彈性達到了0.69,也說明了農業信貸在農業經濟增長中的重要作用。但是,我國的農業經濟市場機制不健全,外加農業貸款的風險較高,貸款的增長通常都是依靠外部的力量了推動。從短期發展的狀況來看,農業信貸和農業經濟發展之間存在負相關,信貸的增加卻會對農業的發展造成一定的阻礙。這表明,導致我國近年來農業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合理的農業資金配置,農業資金被挪用以及非法占用的現象時有發生。因此,要想增強農業信貸在農業發展中的作用,需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一)提高農業信貸資金的利用效率
提高信貸資金的利用效率,更好地發揮信貸在三農困境中的作用,才能夠有效解決我國的農業發展問題。為此,相關人員需要對農業信貸的投放效率進行考察,明確信貸的投放額度。由于農業信貸對經濟的推動作用有滯后性,并且在一個季度之后,推動作用就會更加明顯,因此,在農業信貸資金的考察過程中,不能僅僅關注資金的使用效率,還應該合理控制信貸的投放額度,考慮到上一年信貸投放額度的利用狀況。此外,可以加強信貸方式的創新,不斷拓寬信貸的使用渠道,實行小額貸款的運作模式,提升貸款額度,擴大貸款的范圍,以此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實現產業結構的升級。針對農業貸款非農化的現象,政府部門應該加強對貸款的監管,制定相應的政策增大小額貸款的比重,實現農業信貸資金的有效落實。
(二)加強農業金融體系的完善
相關部門應該加快農村金融環境的建設,不斷完善金融環境組織機構,深入開展爭創信用戶和信用鄉的活動,從而維護金融債權,以此增強農業貸款的安全系數。此外,還應該建立農業信貸風險補償機制,主要用于農村金融機構貸款風險補償,促進銀行金融機構加大對農業發展的支持。最后,建立農業貸款中介信息服務機制,并且制定符合三農發展的資產評估標準,加強專業化評估人員的培養,通過全面風險評估,降低農業貸款的風險。
四、結束語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對于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起到重要的作用。農業信貸是實現農業發展的資本保障,缺乏完善的信貸體系,必然會對中國農業的現代化道路實現形成阻礙。為了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為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奠定基礎,政府部門以及相關金融機構應該加大對農業信貸的支持,同時加強對農業發展的重視,不斷完善信貸體系,促進農業健康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翔.農業信貸對農業經濟增長作用的研究——以陜北地區為例[J].農業經濟,2015,(9):93-95.
[2]韓竹林.農業信貸與農業經濟增長的關系[J].農民致富之友,2016,(10):12.
[3]陳琦.農業信貸、財政支農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基于省際面板數據的分析[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3(5):65-70.
[4]丁鷺.我國財政和農業信貸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實證研究[J].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4,28(5):1-3.
作者:劉海波 單位:山東省壽光市化龍鎮財政經管統計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