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形勢下發展農業經濟的途徑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農業經濟的發展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也是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關鍵力量,因此在新形勢下良好發展農業經濟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從目前我國農業經濟發展實際情況來看,農業經濟發展處于弱勢地位,存在較多問題,致使其向國際發展的步伐比較緩慢。基于此,本文將重點分析新形勢下農業經濟發展的現狀,進而探討促進農業經濟良好發展的有效途徑,希望對于幫助農業經濟邁向國際化的發展之路有所作用。
[關鍵詞]新形勢;農業經濟;有效途徑
在新形勢背景下,國家經濟發展不斷深化,但農業經濟所占比重日益減少。此種情況下,要想良好的發展農業經濟,就應當積極解決農業經濟發展中所暴露的問題,如農業經濟基礎薄弱、農業生產方式落后、農業資源態勢不佳等。才能保證農業經濟緊跟時代步伐,逐步向國際化發展之路邁進[1]。那么如何有效解決新形勢下農業經濟發展中的問題呢?本文筆者將在下文對此部分進行重點的分析與討論。
1目前發展農業經濟的現狀
新形勢對農業經濟的沖擊較大,使農業經濟發展之中顯現較多問題,導致目前農業經濟發展現狀不佳。具體表現為:
1.1農業經濟基礎薄弱
農業經濟基礎薄弱是導致目前農業經濟發展不佳的主要因素。在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的情況下,農業生產設施需要及時更新,良好進行農業生產,創造較多的經濟效益,促進農業良好發展。但實際情況則不然,大多數地區農業生產依舊采用傳統的、落后的生產設施,其性能不佳、作業效率慢、容易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等,知識生產設施應用效果不佳,導致農業經濟難以提升。另外某些生產設施已經被時代所拋棄,加之年久失修,其應用于農業生產之中,不僅不能為農業生產創造經濟效益,還有可能阻礙農業經濟的發展[2]。
1.2農業生產方式落后
目前多地農業生產仍然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對農產品的生產和加工停留在較為原始的加工食品方面,極大的削弱了農業生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而造成此種局面的主要原因是農業生產方式比較落后。在講究規模化生產的今天,多地農業生產方式依舊是六七十年代的產物,將其運用到農業方面,自然難以創造較高的經濟效益,促進農業經濟良好發展。
2新形勢下發展農業經濟的有效途徑
基于以上內容的分析,確定新形勢下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越來越多,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農業經濟的發展。對此,筆者建議通過以下途徑來解決農業經濟問題,促進農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2.1科技創新,迎合市場需要
新形勢下農業經濟發展不佳的主要原因是農業生產設施比較落后,影響農業生產,進而難以創造較高的經濟效益。為了避免此種情況的持續發生,在農業經濟發展中要注重科技創新,科技創新是農業經濟能夠長足發展的重要保障,并且在農業科研的過程中,科學創新是科學規劃的重要基礎。為了創新科技,優化農業生產,使之迎合市場需要,首先要明確新形勢特點及市場發展趨勢,進而優化調整農業管理機制,以便維護好農業方面,構建良好的農業經濟環境,為良好的發展農業經濟奠定基礎。其次積極與企業、單位合作,以此來增強農業生產實力,以便可以引進先進的農業技術、設施、工藝等,將其應用到農業生產之中,以此來提高農業生產水平。最后強化高新技術人才培養工作,如對技術人員進行專業知識培訓、農業技術培訓、素質教育等,提高技術人員的整體水平[3]。通過一系列的工作的落實,必然能夠改善農業生產現狀,促進農業經濟發展。
2.2優化產業結構,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優化產業結構,可以使各地區農業生產多元化發展,創造較高的經濟效益,推動我國農業良好發展。我國傳統農業種植主要以糧食為主,因此在對其改革的過程中,要對傳統產業的種類進行豐富,改變單一的產業格局。因為不同地區土壤條件、氣候條件、農業資源等方面不同,所以各地政府應當明確當地農業生產的優勢及缺點,進而引進適合的農作物,擴大農作物種類,通過種植不同農作物,進行不同種類農產品的生產與銷售,可以提高當地農業經濟,間接促進我國農業良好發展。所以優化產業結構,因地制宜也是促進新形勢下農業經濟發展的有手段。
2.3提高農村勞動者素質
目前農業經濟發展不佳,與農村勞動者素質較低有很大關系。我國廣大農民群眾依舊存在“靠天吃飯”的傳統思想觀念,在進行農業生產的過程中一直沿用傳統的種植方法、采用傳統的生產設施,致使農業生產未能跟上時展步伐。為了改變這一局面,各地區政府應當注意提高農村勞動者的素質,如大力宣傳和推廣農業先進技術,讓農村勞動者認識到農業生產設施更新的重要性;定期的開展農業知識培訓活動,使農村勞動者能夠掌握更多的農業知識,可以科學的、合理的進行農業種植;定期或不定期的開展農業專家講座活動,以便系統的講解農作物種植技術、病蟲害治療方法等,如此可以使農村勞動者的農業生產技術增強等[4]。通過一系列的教育或培訓活動的開展,可以提高農村勞動者的整體水平,使其更加科學、合理的進行農業生產,促進農業經濟發展。
結語
從目前我國農業經濟發展實際情況來看,農業經濟發展處于弱勢地位,存在較多問題,如農業經濟基礎薄弱、農業生產方式落后、農業資源態勢不佳等,致使其向國際發展的步伐比較緩慢。針對此種情況,筆者建議通過科技創新,迎合市場需要、優化產業結構,因地制宜、提高農村勞動者素質等途徑來改變農業經濟發展現狀,那么農村經濟將在新形勢下良好發展,逐漸向國際化邁進。所以,新形勢下有效解決農業經濟發展中暴露的問題,可以促進農業經濟持續健康、穩定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寧強,張萌,崔文艷等.論新形勢下發展農業經濟的有效途徑[J].山東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5):799-801.
[2]張鳳榮.論新形勢下發展農業經濟的有效途徑[J].新農村(黑龍江),2016(6):30-30.
[3]張尤穩.試論新形勢下發展農業經濟的有效途徑[J].商品與質量,2016(3):90-90.
[4]盧健鴻.新形勢下發展農業經濟的有效途徑[J].農技服務,2015,32(11):27.
作者:汪德菊 單位:云縣愛華鎮人民政府產業發展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