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互聯網時代下的農業經濟發展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首先說明了互聯網時代農業經濟的相關概述,然后分析了互聯網時代農業經濟發展的意義,最后詳細闡述了互聯網時代農業經濟發展的策略。
關鍵詞:互聯網;農業經濟;產業結構;電子商務;銷售
一、互聯網時代農業經濟的相關概述
互聯網經濟的時代特征是相當明顯的,其最大限度的利用了互聯網這個時代的發展產物,將互聯網的技術和精神與社會經濟發展相結合,從而大大推動了社會經濟的大發展。在十二屆全國人大會議上,總理提出了“互聯網+”這一新的發展模式,在報告中指出,通過政策的引導與扶持,加強信息技術、移動網絡與我國相關產業的聯系,從而為我國相關產業的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引領我國相關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我國的農業經濟經過漫長的歷史歲月的發展,如今也已經搭上了互聯網這輛快車,不得不說是農業經濟發展的里程碑式的變革。在互聯網思維的不斷驅動之下,農業資源經歷著全新的徹底的整合,農業產品更加多元化,農業生產模式更加先進化。總體來說,在互聯網時代,我國的農業經濟發展模式主要呈現出以下幾種:一是生產的智能化。要實現農業生產的智能化,就需要充分運用互聯網的技術措施,對農業生產中的各種要素進行合理的調整,以達到最優的配置。二是農業的電子商務化。農業經濟要搭上網絡銷售的快車,利用網絡來進行線上和線下的交易,這樣一來就突破了地區的限制,網絡為農業產品提供了更為廣闊的銷路,加強了生產者與經營者之間的聯系,最終也使得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得到大大的增強。
二、互聯網時代農業經濟發展的意義
(一)有效地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大量實踐表明,互聯網時代農業發展非常有利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由于互聯網具有開放性和創新性特征,如能將農業經濟發展跟互聯網發展高效結合在一起,那么就能夠更好地實現新型農產品的發展,使農產品的附加值得到提升,并且使農產品產業鏈得到延長。通過互聯網時代農業產業發展結構,實現市場資源配置,農民獲取市場信息的效率大大提高了。農民能夠在第一時間獲得市場信息,從而能夠對農業經濟的生產規模以及后續發展戰略進行適當的調整。
(二)實現了由資源型農業向技術型農業轉變
在互聯網時代,農業發展跟信息網絡結合在一起,將會大大促進農業的發展,使農業從資源型向技術型轉變。在飛速發展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衡量農業發展的重要指標包括了創新能力和核心技術等。最近幾年,農業市場的競爭主要體現在技術創新和經濟創新等方面,這些方面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時代的發展和進步。在我國,目前的農業發展以資源型為主要發展方式,我國的信息和網絡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程度較低。因此,大力推廣“互聯網+農業”發展模式,能夠使農業實現轉型和升級,從而加速農業現代化建設。
(三)節省農業發展資金,提升農業經濟效益
在互聯網時代,農業發展成本得到節省,農業經濟效益得到提升。這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第一,互聯網的一個顯著特征是高效率,如果能夠將互聯網技術跟農業發展緊密結合,那么就能夠同時為農業生產人員和經營人員快速提供信息。眾所周知,現在面對的市場環境是隨時都會變化的,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面對這種競爭,只有把握好市場環境中的信息,才能游刃有余地去面對市場的瞬息萬變;第二,節省農業流通成本。通過搭建網絡交易平臺,交易程序由煩瑣變為簡單,農產品的流通也隨之加快。另外,互聯網的發展也促進了農業技術的發展,這是因為通過互聯網,農業技術獲取和學習更加便利,最終新型農產品的生產周期縮短,能提高農產品生產效率。
三、互聯網時代農業經濟發展的策略
(一)充分運用互聯網技術,對農業發展資源進行高效整合
在互聯網時代,農業經濟要尋求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那么就必須要充分認識到互聯網技術對農業發展的重要性,要積極融入到互聯網經濟發展當中,對農業資源進行深度的整合和優化。這個過程中,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無論任何時候,都應該將其作為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指導思想。另外,互聯網時代農業經濟的發展也一定要結合當地的具體情況,不能照搬別的地區的發展模式,要依據地區經濟情況,制定合理的互聯網發展策略。一般來說,互聯網技術的應用首先要綜合分析地區的土壤、水文、肥力等條件,結合大數據分析結果,制定出合理的發展對策。此外,利用互聯網能達到快速獲取市場信息的目的,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的這一優勢,對農產品的價格、行情和走勢進行評估和分析,這有利于消除盲目發展的弊病,采取有針對性的發展策略,促進農業經濟更好更快的發展。互聯網技術,為農戶了解各地的從業資源狀況提供了便利條件,農戶可以根據自身狀況采取合理的發展對策,也為農戶之間的合作提供了條件。
(二)重視發展農業電子商務
與傳統銷售模式相比,電子商務平臺為農業發展提供三種可供參考的重要模式。模式一,充分利天貓、京東等綜合性電子商務平臺,拓展農產品網上銷售業務。其中,農業電商能夠集中精力研判農產品市場、提供市場信息、開展一對一服務,較綜合類電商的潛力和作用更大。這種模式利用了當前我國最成熟、最具有知名度的電商平臺,使得農產品更為容易和快速為廣大消費者所知曉。模式二,是有實力的農業企業自主開發互聯網平臺,借力互聯網資源。一些具備強大實力的農業企業可以不必借助第三方平臺,而依靠自身實力建立網絡平臺進行網絡銷售。這種模式的最大優勢便是自有平臺優勢,完全可以打造自身專屬的農產品品牌,使得農產品的市場價值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模式三,個體農戶利用移動互聯網平臺拓寬銷售渠道,實現線上線下資源的整合。當前我國的互聯網終端機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普及,個體農戶幾乎家家安裝了電腦和互聯網,這為個體農戶的網絡銷售提供了便利條件。這種模式的門檻較低,操作簡便,成為了農業分散經營的最為有效的手段。
(三)要注重培養農民的互聯網思維
農民是農業經濟發展的主體,在農業經濟活動過程中占據重要地位。注重對農民互聯網思維的宣傳和培養,能夠使農民擺脫傳統生產方式的影響,推動生產方式的變革。政府要充分發揮自身職能,對農民進行宣傳和培育,促進農民思維的變革,讓農民不斷接觸新的發展理念,培育出具有現代化思維的新型農民。同時要注重對農民互聯網技術的培育,使農民能夠掌握相關技術,提高互聯網在農業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推動現代化農業經濟不斷發展。
(四)要注重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
農業經濟的發展要與互聯網充分整合,首先要加快農業地區的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村通訊效率,使互聯網能夠在農村真正產生作用,才能促進互聯網對農業經濟的影響。同時要加強相關技術人員的培養,使他們促進互聯網對農業經濟發展環節的影響,提供適合農民使用的網絡服務,建立健全農村互聯網信息建設,使互聯網農業經濟在發展過程中得到農民的充分重視,提高農民的學習意識,讓農民不斷掌握先進的生產思想,積極接觸先進的發展模式,掌握相關的發展技術,才能從整體上推動農業經濟的發展。綜上所述,農業經濟在我國國民經濟體系中占據基礎地位,民以食為天,農業經濟發展好了,對社會局面的穩定和國家的長治久安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也要借好互聯網這個東風,與時俱進,開創農業經濟發展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龍婷利.互聯網+時代下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的探索[J].經濟,2016(9)
[2]李正行,孫怡,徐澤昊.“互聯網+”時代下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的探索[J].南方農機,2017(2)
[3]李丙金.“互聯網+”時代下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的探索[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6).
作者:孫海燕 單位:吉林省洮南市安定鎮農村經濟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