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經濟區耕地與農業經濟的時空變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經濟發展農業耕地被大量占用,如何協調耕地與經濟變化發展,是當前鄉村振興、土地整治領域研究的熱點。基于脫鉤理論及模型,本文運用2011年、2014年北部灣經濟區耕地面積、農業生產總值、農村居民純收入、地區生產總值數據,運用脫鉤指數模型對其耕地與農業經濟變化關系進行脫鉤分析。結果表明:(1)2011—2014年北部灣經濟區耕地面積增加了147.76千公頃,南寧市、崇左市的耕地呈增加上升趨勢,而北海市、防城港市、欽州市、玉林市等的耕地面積則出現下降,耕地變化空間差異大。(2)北部灣經濟區的地區生產總值增加了2159.66億元,變化率為40.90%。(3)各地級市的農業生產總值均增加,其中南寧市等的農業生產總值增幅較高,而防城港市、崇左市增加幅度較小。(4)北部灣經濟區各地級市的農民人均純收入均出現增長,其中防城港市、玉林市增加幅度較大。(5)北部灣經濟區耕地面積與農業生產總值呈雙向變化,北海市、防城港市、欽州市、玉林市的耕地面積與農業經濟變化分別呈強脫鉤關系,南寧市的呈弱脫鉤關系,崇左市呈擴張負脫鉤關系。
[關鍵詞]耕地變化;農業經濟;脫鉤;北部灣經濟區
1研究方法與數據
1.1方法
脫鉤模型能有效地模擬耕地與經濟變化的關系,常常被運用到耕地與產業、耕地與人口等領域。脫鉤模型的理論及應用步驟詳細見文獻。
1.2數據來源
本文研究所用的地區生產總值、農業生產總值、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常用耕地面積等數據來源于2012年和2016年廣西統計年鑒。統計年鑒數據全面且準確,可用于北部灣經濟區耕地與農業經濟的時空變化及其脫鉤研究。
2結果分析
2.1耕地變化特征
2011—2014年北部灣經濟區耕地面積增加了147.76千公頃,南寧市、崇左市的耕地呈增加上升趨勢,分別增加了5.16、170.96千公頃。而北海市、防城港市、欽州市、玉林市等的耕地面積則出現下降,分別減少了10.16、0.04、14.71、3.45千公頃,其中北海、欽州下降的幅度較大,均在1萬公頃以上。對各地級市的耕地面積變化率進行比較分析,南寧市、北海市、防城港市、欽州市、玉林市、崇左市的耕地面積變化率分別為0.75%、7.5%、0.05%、6.93%、1.42%、48.91%。因此,崇左市的耕地面積變化率最大,耕地波動變化較大。而南寧市、防城港市、玉林市的耕地面積變化率不足2%,耕地波動變化較小。北部灣經濟區的耕地面積變化率為8.60%,除崇左外其余各地級市的耕地面積變化率均小于北部灣經濟區耕地面積變化率。南寧市、北海市、防城港市、欽州市、玉林市等的耕地面積比較穩定,變化小。
2.2農業經濟變化特征
2011—2014年北部灣經濟區的地區生產總值(GDP)、第一產業總值、農民人均純收入均出現增加情況。北部灣經濟區生產總值由2011年的5280.3億元上升到2014年的7440億元,增加了2159.66億元,地區生產總值的變化率為40.90%。對北部灣經濟區各地級市的GDP進行比較分析結果表明,南寧市、北海市、玉林市的GDP增加值均大于300億元,其中南寧增加幅度最大,增加了936.81億元,而崇左市GDP增加的幅度較低僅有157.87億元。GDP增加值變化由大到小排序為:南寧市>北海市>玉林市>欽州市>防城港市>崇左市。2011—2014年北部灣經濟區生產總值變化率為40.90%,其中南寧市、北海市、防城港市的GDP變化率大于40.90%,分別為42.36%、72.49%、42.32%;而欽州市、玉林市、崇左市的GDP變化率小于40.90%,分別為32.21%、31.53%、32.10%。對不同區域的第一產業總值即農業生產總值分析,南寧市、北海市、欽州市、玉林市的農業生產總值增幅較高均超過30億元,而防城港市、崇左市增加幅度較小,各地級市的農業生產總值均增加。從農業生產總值變化率來看,南寧市、北海市、防城港市、欽州市、玉林市、崇左市的農業生產總值變化率為15.79%、29.48%、22.11%、24.32%、16.36%、1.59%,其中北海市、防城港市、欽州市的變化率較大,均在20%以上,而崇左市的最小,不足2%。對北部灣經濟區的農民人均純收入進行分析,2011年和2015年北部灣經濟區的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6068、8849元,增長了2781元,變化率為45.84%。北部灣經濟區各地級市的農民人均純收入均出現增長,其中防城港市、玉林市增加幅度較大,均在3000元以上。
2.3耕地與農業經濟脫鉤分析
2011—2014年北部灣經濟區耕地面積與農業生產總值呈雙向變化,南寧市、北海市、防城港市、欽州市、玉林市、崇左市的耕地面積與農業生產總值脫鉤指數分別為0.048、-0.254、-0.002、-0.285、-0.087、30.795、0.502,根據脫鉤理論及其模型劃分可知,北海市、防城港市、欽州市、玉林市的耕地面積與農業經濟變化分別呈強脫鉤關系,主要特征為耕地面積減小,而農業生產總值增加,脫鉤指數小于0。南寧市的耕地面積與農業經濟變化呈弱脫鉤關系,主要特征為耕地面積和農業生產總值均增加,且耕地面積增加速度慢于農業生產總值,脫鉤指數在0~0.8之間。崇左市耕地面積與農業經濟變化呈擴張負脫鉤關系,主要特征為耕地面積和農業生產總值同向變化,脫鉤指數大于1.2。因此南寧市的耕地面積與農業經濟變化處于合理狀態,崇左市的處于欠合理狀態,而北海市、防城港市、欽州市、玉林市的耕地面積與農業經濟變化處于極不合理狀態。
3結論與討論
北部灣經濟區生產總值由2011年的5280.3億元上升到2014年的7440億元,增加了2159.66億元,地區生產總值的變化率為40.90%。各地級市的GDP增加值變化由大到小排序為:南寧市>北海市>玉林市>欽州市>防城港市>崇左市。2011—2014年北部灣經濟區生產總值變化率為40.90%,其中南寧市、北海市、防城港市的GDP變化率大于40.90%,而欽州市、玉林市、崇左市的GDP變化率小于40.90%。南寧市、北海市、欽州市、玉林市的農業生產總值增幅較高,均超過30億元,而防城港市、崇左市增加幅度較小,各地級市的農業生產總值均增加。2011—2014年北部灣經濟區耕地面積增加了147.76千公頃,南寧市、崇左市的耕地呈增加上升趨勢,而北海市、防城港市、欽州市、玉林市等的耕地面積則出現下降。北海市、防城港市、欽州市、玉林市的耕地面積與農業經濟變化分別呈強脫鉤關系,南寧市的呈弱脫鉤關系,而崇左市耕地面積與農業經濟變化呈擴張負脫鉤關系。
[參考文獻]
[1]熊小菊,廖春貴,胡寶清.廣西防城港市旅游資源開發研究[J].現代園藝,2018(06).
作者:陳輝平 單位:廣西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