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我國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問題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尤其是在近些年來,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在GDP中所占比重越來越大,農業經濟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在某種程度上被忽視了,本文在對我國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的意義進行必要的闡述的基礎上,著重分析了我國農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最后就在我國,農業如何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提出幾點對策。
關鍵詞: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問題
1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意義
可持續農業指的就是在進行農業發展的過程中,同時注重生態平衡、社會穩固和經濟效益三種因素,并在三者中尋求最佳平衡點,也就是說,農業經濟利益的實現不以犧牲包括自然生態和人類社會在內的任何一方的利益為前提,農業經濟發展的目的不是只追求自身的發展而全然不顧他方利益,農業經濟發展的過程是一個“三贏”的過程。一方面,從全球角度上出發,我國的三農問題受到政府的大力重視,這是因為,現階段我國的農業發展存在著資源消耗過度,但是產出與投入不匹配的問題,如果不及時轉變我國農業發展模式,最終可能會對我國甚至是全球的環境造成十分嚴重的后果;另一方面,與經濟與科技都比較發達的西方國家相比,我國農業在深加工方面的水平還有待提升,特別是初級農產品的市場供過于求現象嚴重,引進先進的農產品加工技術有助于提升農產品的經濟效益,并進而帶動我國經濟整體實現可持續發展。
2我國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2.1農業勞動力素質不高
受到我國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影響,農村的教育水平較低,所以農村的勞動力文化水平不高,這樣的情況導致我國的農業經濟很難發展起來,因為要想使他們掌握先進的現代化科學技術和農業技術需要消耗更高的時間和資金成本。
2.2農業科研體制有待完善
首先,我國的農業生產部門和農業科研部門缺乏有效的聯系,這樣就會導致先進的農業科研水平很難應用于實際的農業生產中,特別是農業生產部門與各農業高效缺乏有效的聯系,錯失了農業實現規模化生產的大好時機。其次,農業信息沒有實現共享,即使是在即時通訊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在許多農村地區,還缺乏完善的網絡平臺來獲得農業發展信息,科研人員與農民缺乏互動,出現了嚴重的農業科研與農業操作脫節的現象。最后,農業監督機制不夠完善,對于一些農產品生產過程中出現的違反國家相關規定的現象,無法做到全方位的監督,比如說我國農村的燃燒秸稈現象普遍,但是受到農業工作場域太廣泛的性質的影響,國家有關部門無法做到全方位的防治。
2.3農業投入力度較小
一方面,我國對農業的投入不足,給到各科研機構和高校的科研經費有限,另一方面,我國給到農民的農業設備投入較少,盡管整體投入的資金數量龐大,但是忽略了我國農村人口較多的因素,實際上每戶農民得到的政策優惠力度十分有限。
3我國農業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3.1提高農民綜合素質
從在進行國民教育的過程中,政府應該盡量實現教育資源的公平化和平等化,特別是針對農村地區,再著重培養農民農業水平的同時注重農民綜合素質的提升,這樣才能為一線的農業工作者注入更多的血液,從而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3.2完善農業科研體制
一方面,國家農業相關部門應該加強聯系,促進先進農業技術與海量農業信息的共享,通過搭建完善的網絡平臺,促進農業科研機構與農產品生產部門,甚至是農民之間的聯系;另一方面,針對我國研發出先進農業技術的科研人員,應該給與與其科研價值相對應的獎勵,這樣通過完善農業科研機制,能夠有效提升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可能性。
3.3加大農業資金投入力度
要想實現農業經濟的長效發展,就要加大對農民生產的投入力度,比如,對購買先進農業機械設備的農戶,給與較高的補貼支持,這樣不僅能夠使農民富起來,實現政治目的,還能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進而提高農村的吸引力,使更多掌握先進農業技術的人才愿意走進農村,為我國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結束語
我國在農業生產及加工領域存在這一些問題,包括農村教育水平較低、農業科研機制不夠完善和農業經費投入有限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國政府和相關工作人員應該加大重視力度,為我國經濟在最短的時期內盡快實現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許衛星.我國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安徽農業科學,2014,42(34):12371-12372.
作者:劉全領 李運兵 單位:河南省泌陽縣官莊鎮農業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