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互聯網時代農業發展思路分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互聯網時代農業發展思路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互聯網時代農業發展思路分析

    摘要:當前,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的結合正在提速,如何將互聯網技術與農業生產、加工、銷售等產業鏈環節結合,實現農業產業科技化、智能化、信息化的轉型發展成為研究的熱點。基于官方統計數據和媒體公開報道,對貴州省農業產業發展現狀與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評價分析,對發展互聯網農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進行了分析,并就加快貴州省農業產業化發展提出了對策建議。

    關鍵詞:農業發展;互聯網+;貴州省

    近年來,我國電子商務發展迅猛,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4年全社會電子商務交易總額達到了16.39萬億元,同比增長超過53.8%。網絡零售交易額超過2.8萬億元,我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網絡零售市場[1]。2015年,“互聯網+”農業的概念熱潮涌動,國家各級發展扶持政策也紛紛出臺:5月8日,國務院出臺“電商國八條”,提出加強互聯網與農業農村融合發展,中央財政將拿出20億元專項資金用于農村電商基礎設施建設;5月20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加快高速寬帶網絡建設推進網絡提速降費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今年新增1.4萬個行政村通寬帶,在1萬個行政村實施光纖到村建設,95%以上的行政村通固定或移動寬帶;8月21日,由商務部牽頭,發改委、財政部、農業部等19個部委參與的《關于加快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意見》正式,這也是我國首個全面部署農村電商發展的文件[2]。互聯網+農業的化學反應持續發酵,不僅體現在政策層面上,在資本市場的關注與推動下,互聯網也正在不斷地滲透、改造、重構農業產業組織形態、經營管理理念與模式。

    1貴州省農業發展現狀

    貴州省屬傳統的農業省,農業人口和農業產業比重較大。按常住人口計,2014年末全省總人口3508.04萬人,其中鄉村人口2104.47萬人,占60%。按三次產業分,2013年,全省第一產業就業人員1189萬人,占總就業人數63.3%,第一產業增加值1029億元,占比12.9%。根據2014年貴州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種植業增加值867.07億元,比2013年增長8.1%,全年糧食產量1138.50萬t,為近五年最高水平;全年林業增加值49.11億元,比2013年增長7.3%;畜牧業增加值330.02億元,比2013年增長1.8%;漁業增加值29.25億元,比2013年增長19.7%。水產品產量20.94萬t,比2013年增長25.4%。總體來看,近年來貴州省農業發展保持了良好快速發展態勢。

    2存在的問題

    2.1農業自然資源稟賦較差,基礎設施條件水平低

    貴州省山地面積占全省面積的93%,全省石漠化面積占全國總面積的1/4,是典型的山地農業,耕地破碎、分散,連片面積不大,中低產田土比重高,大多數地方生產條件較差,交通落后,水利設施匱乏,季節性水土資源供求矛盾突出;農業機械運用率比較低。2014年,貴州省農機總動力僅2389.12萬kW,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約10%,居全國末位,處在農機化發展初級階段的初期,農業勞動生產率水平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農田水利建設基礎設施水平低,全省有效灌溉面積131.76萬hm2,旱澇保收面積僅65.65萬hm2,農業生產受氣象條件影響波動大(《貴州省統計年鑒》2013年數據)。

    2.2農業科技發展水平比較滯后,對產業的支撐引領作用不足

    貴州省農業科技人才匱乏,農業科研水平、成果轉化率、科技進步貢獻率與發達地區有較大差距。截至2014年,在農業部50個產業技術體系中,貴州全省僅有28名科研人員入選,崗位科學家僅有1人(貴州師范大學陳慶富,燕麥蕎麥體系崗位專家),其余27人分布在各地區的綜合試驗站。2012年,貴州省水稻平均產量393kg/667m2,玉米294kg/667m2,大豆39kg/667m2,馬鈴薯177kg/667m2,糧食作物平均單產僅236kg/667m2,油菜籽105kg/667m2,甘蔗3930kg/667m2,各類農作物單產水平均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農業科技進步對農業增長的貢獻率僅42%左右(《貴州省統計年鑒》2013年數據)。

    2.3基層農民科學文化素質有待提高,農民增收潛力大

    2013年,貴州全省6歲及以上常住人口中,受大專及以上教育程度人口比重8.61%,受高中教育程度人口比重10.21%,受初中教育程度人口比重35.66%,受小學教育程度人口比重34.91%,未受教育人口比重10.61%(《貴州省統計年鑒》2013年數據)。以糧油生產為傳統的農業生產比較效益低(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4753元),導致農業從業人員減少,大量有文化、懂技術青壯年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2011年,貴州省在外務工人員達750萬,2012年接近800萬(貴州日報2013年新聞報道數據)。農村留守勞動力素質結構性下降、年齡老化等問題日趨嚴重,農業科技成果推廣難度加大,勞動生產效率難提升。

    2.4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提升明顯,領軍型農業龍頭企業仍有待扶持發展

    近年來,貴州省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育壯大龍頭企業,提高農業整體效益。2012年統計數據顯示,全省251家省級以上的重點龍頭企業資產總額僅200余億元,85.7%的龍頭企業年銷售額都在5000萬元以下,銷售收入上億的企業25家,不足10%;2014年,貴州全省404家省級以上龍頭企業擁有資產總額337億元,實現銷售收入370億元。近幾年,盡管貴州省涌現出了一批成長較快,規模較大的龍頭企業,但更多是規模小,起點低的家庭作坊,大多是采用產銷一體的初級產品經營模式,缺少精深加工技術和產品,以及知名品牌,帶動能力較弱。領軍型農業龍頭企業仍有待扶持發展[3]。此外,品牌雜亂多、整合難度大、行業內的惡性競爭等都影響了貴州省的特色農業產業發展[4]。

    3貴州省發展互聯網農業的機遇與挑戰

    3.1機遇

    3.1.1產品優勢

    貴州省的氣候地理條件孕育了極富地方特色的農產品品質。在當前追求綠色、生態、優質農產品的消費大趨勢下,貴州“道地”農產品是貴州省農業的最佳名片,如長順綠殼蛋雞、花溪禿嘴黑毛豬、都勻毛尖綠茶、大方天麻和赫章旱半夏等,這些悠久歷史、品種優良、帶有顯著地域特點的物產就是貴州省農產品競爭力的天然優勢[5]。

    3.1.2政策扶持

    《農業部貴州省人民政府共同推進貴州特色農業發展的合作備忘錄》提出,農業部將在加快特色農業發展方面給予貴州省支持,幫助西南貧困山區和民族地區探索加快其發展的有效路子,并在資金安排、項目布局、體制創新等方面對貴州給予傾斜支持。2015年8月,國家農業科技服務云(貴州)平臺正式啟動,計劃用3a建成貴州省農業大數據,在9個市(州)及貴安新區整建制推進智農卡和智農通服務,建成云平臺集成應用示范縣10個,云平臺集成應用示范園區100個,新型職業農民建檔立卡300萬戶。到2017年,實現云平臺智農通服務對各類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新型職業農民、各級農技推廣人員、農業專家、各類農科院所的基本覆蓋,把貴州省打造成為“互聯網+農業”示范區。

    3.1.3硬件基礎條件持續改善

    近年來,貴州省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力度,交通運輸發展邁入大發展時期。2014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突破4000km,通高速公路縣增至79個。貴廣高鐵通車,貴州省進入“高鐵時代”。通航機場實現9個市州全覆蓋。2015年一季度全省公路運輸總周轉量比2014年同期增長38.8%,增速位居全國第一。交通運輸業的發展促進了物流行業快速發展,為貴州省農產品實現產地快速流出創造了條件。2013年,貴州省啟動實施《寬帶貴州行動計劃》,加強了互聯網出省帶寬等寬帶基礎設施建設。截至2014年底,貴州全省行政村通寬帶、自然村通電話比例分別達到91.6%和99%以上;全省互聯網寬帶接入端口達到668.4萬個,城市地區20M以上寬帶接入能力占比達到74%,農村地區4M以上寬帶接入能力占比達到93%,4G網絡基本實現全省市州城區、縣城的連續覆蓋和100%的鄉鎮有效覆蓋。信息融合驅動發展已在多彩貴州省形成大勢,為“互聯網+”戰略做好了準備。

    3.1.4互聯網+農業大潮涌動

    近年來,各大電商積極在農業領域進行布局,農產品電商的倉儲、冷鏈配送、物流和IT等系統建設都在資本的推動下快速生長。2014年10月,阿里宣布啟動“千縣萬村”計劃,預計在3~5a內投資百億元,建立1000個縣級運營中心和10萬個村級服務站。京東在全國縣鄉積極布局“先鋒站計劃”,依靠自身物流體系在農村設立信息站。互聯網“節點化、去中心”的內在特征助力貴州省克服了傳統的地理區位劣勢,給“藏在深山少人知”的特色區域農產品提供了一個開放的低成本展示平臺。

    3.2挑戰

    3.2.1百舸爭流考驗頂層設計

    在政策引導和社會資本的推動下,貴州省農產品產量與產業規模正快速增長。以茶葉產業為例,近年來,隨著貴州省茶產業扶持力度的加強,越來越多的資本進入茶產業的各個環節,茶企業亦是逐年上升。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4年8月底,貴州全省共有茶葉企業3823家,比2013年增長36.4%。其中,以加工為主的550家,比2013年增長17.8%;以批發零售為主的1297家,比2013年增長72.7%,平均每周新開11家茶葉加工企業和18家批零銷售企業。如何在產量增長的時候協調好內部競爭,避免增產不增收困境和同質化惡性競爭?如何將市場資源與地方行業產業整體發展規劃和區域整體戰略布局結合統一,對產業形態與發展進行頂層設計與規范,是貴州省地方政策和工商部門需要考慮的[6]。

    3.2.2魚龍混雜考驗管理監查

    互聯網的賺錢效應,網商經營的低門檻使得一般的從業者都可以開辦自己的電商網店。百度搜索“貴州特產網”關鍵詞,有27.8萬條結果,署名“貴州特產”“貴州民族特產”“貴州土特產”的獨立網站不下20家,網站建設水平參差不齊(數據截至2015年9月30日20:00);在淘寶網搜索店鋪關鍵詞“貴州特產”,有951家店鋪,其中,近一個月成交1000單以上的店鋪有16家,成交200單以上的有78家店鋪,其余的一些網商店鋪基本已處于更新停滯或休眠狀態(數據截至2015年9月30日20:30);整體來看,貴州省的網商群體呈現出“多、小、散、弱”現象。這些商家或個人經營者既是貴州省農業的經營參與者,也是貴州省網商的代言人,是外界了解、發現、評價貴州省農產品的窗口。如何對他們的經營行為進行引導和規范,如何維護貴州省特產的純凈和價值,如何經營好貴州省農產品這塊新招牌,這也是互聯網電商帶來的新問題。

    4加快貴州省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對策

    4.1充分發揮生態優勢,因地制宜,打造品牌,走精品農業產業發展道路

    貴州省農產品種類多,上市期長,且當地農產品,如煙草、天麻和茶葉等在品質、風味、功效方面都具有明顯的地域優勢;但是由于地勢復雜,難以實現大面積規模化,集約化生產,往往產量都不是很高,規模效益差。鑒于此,建議當地在發展農業產業時,應結合貴州省地方農業的實際情況,堅持走“優質、特色、生態友好”的精品特色農業產業發展道路,積極打造地理標志性特色農產品品牌,用品牌的無形價值,彌補產量和規模上的不足。同時,在發展產業過程中,應因地制宜地選擇品種類型,充分考慮生產效益、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三同步,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4.2應高度重視、積極探索互聯網電商等新型商業模式對傳統產業的升級與推動作用

    電商的優勢毋庸置疑,將對傳統的商品經銷模式構成巨大沖擊,這對于后發型的貴州省農業產業來說,是一個重大的機遇。電商不僅可大幅降低企業產品的營銷成本,擴展市場空間和產品輻射范圍,還可實現市場信息的快速反饋,倒逼產業轉型升級,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電商的低門檻,小投資,無須中間商環節等特點對于初創期、資本薄弱的小微農業產業經營者尤其適合,如果能加以引導和扶持,有望拓展貴州省地方農產品的市場空間,提升產品知名度,促進農業產業升級和農民增收。

    4.3發揮政府的積極帶動作用

    產業經營主體不成熟時,政府要主動補位領跑,牽線搭臺,引導構建內部有序競爭生態[7]。貴州省本地的大型知名農業產業龍頭企業依然比較少,市場知名度普遍一般,統治性的品牌尚未形成;為避免在電商市場開拓過程中造成貴州省內產品間無序競爭,造成“內部傾軋”,政府部門有必要成立相應的商會或協會,加以引導,避免內耗,扶持企業做大做強,帶動產業鏈整體提升。此外,在電商經營初創期,由于沒有可資參考的消費反饋信息記錄,消費者往往對產品品質與經營者誠信缺乏信心,可以考慮在主流電商門戶網站通過“政府鋪路搭臺、企業產品唱戲、商會協會監督”的模式,利用政府形象公信力與誠信擔保機制,為地方農產品品牌打造、市場營銷造勢,幫助本地企業開拓、對接電商市場。目前,這方面已有成功范例,如2013年遵義市引進阿里巴巴集團,打造全國首個農食類產業集群,同時也是西南地區首個地方特色產業集群——“阿里巴巴•遵義產業帶”。2014年底,遵義市已有300家企業在阿里巴巴網站上線,交易額突破1億元。

    4.4想方設法加大科技教育投入,為未來長久發展夯實根基

    貴州省農業的困境與科技教育投入不足有密切關系。據科技部2013年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貴州全省科技總投入僅47.2億元,僅是江蘇省(1487億元)的3.2%,在西南四省區中也是投入最少(四川省400億元,廣西107.7億元,云南省79.8億元),有限的科技投入中,33億元主要投入制造業,農業科技投入非常少;據2013年全國教育經費執行情況統計公告數據顯示,貴州省2013年公共財政教育支出553.48億元,在西南四省區中也是投入最少(四川省1031.33億元,云南670.87億元,廣西611.85億元)。此外,2013年,貴州全省獲得國家資金支持項目551項,支持經費58460萬元(貴州省科技廳2014年科技工作簡報數據)。國務院總理在2013年全國人大分組會議上也強調“貴州省要夯實教育這個百年大計的基礎”,然而貴州省本地的經濟總量有限,對教育科技的發展投入力難從心,人才培養、科技研發的歷史欠賬較多,未來需要在國家層面予以充分重視。

    參考文獻

    [1]新華網.2014年我國全社會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16萬億元[EB/OL].[2015-00-03](2015-10-03)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5-08/03/c_1116128432.htm

    [2]商務部.商務部市場建設司負責人就《關于加快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意見》進行解讀[EB/OL].[2015-09-11](2015-10-03)cdtb.mofcom.gov.cn/article/tansuosikao/201509/20150901116612.shtml

    [3]朱滿德,王秀峰.貴州省逐步縮小城鄉經濟差距的思考[J].貴州農業科學,2012(8).

    [4]潘時常,朱菊萍,焦金芝.發展現代特色農業的若干思考[J].現代經濟探討,2011(12).

    [5]汪立波.山水黔靈生態貴州——貴州特色農產品掠影[J].農產品市場周刊,2012(36).

    [6]王曉燕.喀斯特山區農業產業化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以貴州省長順縣為例[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3(5).

    [7]張可成.略論農產品品牌建設中的政府行為[J].理論學刊,2009(9).

    作者:姜愛良 陶書田 俞建飛 單位:南京農業大學科學研究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成人热| www成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观看 | 欧美亚洲国产成人综合在线| 成人综合在线视频免费观看完整版| 天天影院成人免费观看| 午夜精品成人毛片| 日韩国产成人无码AV毛片| 成人免费乱码大片a毛片|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狼人影院| 日韩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免费全部网站| 欧美成人香蕉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av在线免播放观看| 欧美成人伊人十综合色|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 国产麻豆成人传媒免费观看| 欧美在线成人午夜网站|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在线观看| 成人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91成人免费观看| 一级成人生活片免费看| 亚洲美女人黄网成人女|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红| 日韩成人精品日本亚洲| 69成人免费视频无码专区|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电影| 依依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 成人国产经典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黄色在线网站|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的电影|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高清视频| 91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下载| 久久怡红院亚欧成人影院|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成人片国内| 亚洲激情成人网| 2021最新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18岁日韩内射颜射午夜久久成人| 69成人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