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特色農業發展思路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農業在陸川縣產業結構中一直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特色農業作為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內容,是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本文通過回顧陸川縣特色農業發展的現狀,提出加快陸川縣特色農業發展對策建議。
關鍵詞:現代農業;特色農業;陸川縣
1陸川縣基本情況與特色農業發展現狀
陸川縣坐落于廣西東南部,素有“溫泉之鄉”的稱號。全縣總面積1554.32km2,轄3個鄉、11個鎮、155個行政村。2012年末總人口為106.8萬人,其中鄉村人口為96.3萬人,占90.17%。2013年全縣農業總產值50.78億元,占生產總值27.72%。農民人均純收入8180元,比上年增長13.5%。在過去的努力探索中,陸川縣的特色農業發展具備了一定的基礎。糧食生產實現較大增長。2013年全縣糧食總產287789t,比上年增長2.51%,其中水稻總產263993t,比上年增長2.51%。全縣優質水稻種植面積達到52.51萬畝,優質水稻覆蓋率為92.1%,基本實現水稻種植優質化。特色主導產業不斷發展。陸川豬養殖遍及全縣14個鄉鎮,全區20多個縣市,全國17個省市。三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逐步發展壯大。2013年陸川縣擁有規模農業企業92家,其中自治區龍頭企業2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21家,帶動農戶5萬多戶。擁有各種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311個。
2陸川縣特色農業發展存在問題
2.1農業基礎設施薄弱
陸川縣農業基礎設施仍然處于較為落后的狀態,農業抵抗自然風險的能力不強。主要表現為農田水利設施老化、有效灌溉面積增加緩慢;農業科研和推廣基礎設施落后,農業裝備水平不高。針對陸川易旱的實際情況,沒有得到根本解決,旱災對糧食生產的影響越來越嚴重。
2.2農業人力資本匱乏
現代農業的發展需要強大的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目前陸川縣從事農業生產的多數為婦女和老人,教育水平較高的青壯年勞動力都已從農業轉移出去,因此,造成全縣農村勞動力結構普遍老化,素質和技術水平偏低,與特色農業的發展不相適應。
2.3農業產業化經營程度較低
陸川縣農業發展總體上還是一家一戶分散生產經營的格局,與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陸川縣龍頭企業較少,帶動能力不強,受規模及市場限制,產加銷脫節,貿工農分離,產業鏈條短。而現有的龍頭企業,規模較小,科技含量不高,企業和農戶的關系多為“買斷型”或“合同收購型”,沒有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發展機制。
3陸川縣特色農業發展對策
3.1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農業的發展對基礎設施有著較強的依賴性。發展特色農業更是需要良好的基礎設施做支撐。在加強農業基礎設施的時候,首先要把農田水利建設放在首位,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推進農田水利建設,重點在于建設抗旱水源工程,加強小農田水利的建設與農田渠系的整治與配套。加快土地整理,建設高標準農田。同時還應加強農機技術裝備,提高機械化水平。
3.2做大做強特色優勢產業
陸川縣應做大做強養殖、中藥材、蔬菜、亞熱帶水果、優質水稻等產業,擴大規模和效益。陸川豬是陸川縣的傳統優勢之一,陸川豬的發展已具備良好的發展基礎,陸川縣應在已有的基礎上延長產業鏈條,完善產業體系,提升市場競爭力。水稻是陸川縣第一大糧食作物,也是全縣最重要的農作物。應大力發展無公害稻米、綠色稻米、有機稻米生產,積極推廣高產、優質水稻品種,提高糧食單產,實現糧食總產量穩中有升,確保糧食安全。陸川縣應充分利用其氣候資源,立足傳統優勢,大力發展荔枝、葡萄、火龍果為主的優質水果產業和秋、冬季發季節蔬菜,重點提高產量和品質,培育名優品牌。
3.3強化人才科技保障
特色農業的發展需要強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陸川縣要大力發展農民職業教育,加強對現有勞動力的技能培訓,使其成為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滿足特色農業發展的需要。通過政策扶持,吸引外出務工的農民回鄉創業以及本村能人參與特色農業發展,從而帶動本村特色農業的發展。
3.4培育壯大新型經營主體
陸川縣應培育一批競爭優勢明顯和帶動能力較強的龍頭企業。對現有的和農民關系密切、有發展潛力的小型農業企業,政府應扶持企業延伸產業鏈,提高市場競爭能力和帶動作用。同時還應建立和完善企業與農戶的利益聯動機制,實現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加快各類農業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提供必要的資金和技術支持,引導其盡快成為法制化、規范化的農業合作組織。
參考文獻
[1]潘時常,朱菊萍,焦金芝.發展現代特色農業的若干思考[J].現代經濟探討,2011(12).
[2]許云斐.從陸川黑土豆看廣西特色農業發展思路[J].經濟與管理,2008(4).
[3]李文哲,張學勝.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特色農業[J].江蘇農業科學,2002(2)
作者:盛芳芳 單位:廣西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