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互聯網+”下現代農業發展問題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互聯網+”給現代農業的發展帶來了機遇,同時也帶來了挑戰。河南省應該迎接挑戰,抓住機遇,爭取早日實現農業現代化。本文從河南省“互聯網+”現代農業的現狀入手,分析了河南省“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對存在問題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從而提出了促進河南省“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河南省;互聯網+;現代農業;問題;對策
一、發展現狀
2015年全國兩會期間,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互聯網+”的行動計劃。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大力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應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現代信息技術,推動農業全產業鏈改造升級。”這為河南省發展互聯網+農業指明了前進的方向,使河南省農業科技服務信息化水平不斷攀升。據統計,2018年4月,旨在提供農業技術咨詢的技術寶典種、養殖技術咨詢占比達29.5%,政策咨詢和信息查詢共占比8.2%,共計占總咨詢量的37.7%。已集中培訓信息員30177人、網絡培訓26327人。隨著信息進村入戶工程省級綜合信息服務平臺上線,全省建成運營以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為重點的農業大數據以及全省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大數據平臺。河南省電商企業超過20萬家,農村網店突破3萬家,交易額更是突破萬億元大關。
二、河南省“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農民網絡意識比較淡薄
“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的前提是農業生產主體的廣泛參與,而農民作為農業生產的主體,主動融入互聯網中的意識卻十分薄弱,是阻礙“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首先,農民對“互聯網+”現代農業的內涵和本質不是很清楚。雖然我們認為通過互聯網等有效手段和技術實現農業現代化不是什么難事,但是,農民往往會把“互聯網+”現代農業與農業信息化的概念相混淆,直接認為“互聯網+”現代農業就是農業信息化的人不在少數。河南省農業人口眾多,知識水平天差地別,但是大部分從事農業的人由于世代務農,知識水平并不會很高,并且已經習慣了靠天吃飯的傳統農業模式,對于利用科學技術帶動農業發展的概念還比較陌生。據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國農村非網民的比例高達62.4%,占我國農村人口總數的64.7%,而城鎮非網民比例為37.6%,城鄉差異顯著,農村聯網普及率僅為35.4%。因而,農民無法切身體會到“互聯網+”帶給農業生產的巨大幫助和收益。此外,由于大部分農民的文化素質較低,而“互聯網+”現代農業又是通過高技術、高標準進行農業生產的手段,這就更加導致了農民無法積極投入到推動“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的過程中去。而在河南農村,信息進村入戶更是存在困難。2018年的《第41次中國互聯網絡信息報告》中顯示,城鎮互聯網普及率高達73.0%,而農村僅為27.0%,這就導致很多信息很難在河南農村地區普及開來。
(二)農業生產規模效應較差
生產規模代表著一個產業的市場競爭力,“互聯網+”現代農業所具有的規模性,以及其技術開發、更新、推廣的特殊性,這些都標志著其進入產業化發展道路的特性。目前,河南省依靠互聯網技術手段經營的農業企業大多都具有資金少、規模小、知名度不高等特點,同時市場制度不健全、政策扶持力度不夠等一系列因素嚴重制約著河南現代農業的發展。河南地處中原,土地面積遼闊,但是作為中國第一人口大省,人均土地面積就顯得極為貧乏,部分地區群山環繞,耕地極為分散,很難實施集約化管理,這就增加了企業對于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等產業化布局的難度,加大了市場監管部門農業生產監督的困難。這些最終將導致農業生產企業成本增加。
三、河南省“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對策建議
要推進河南省“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必須采取得力措施。一是突破傳統農業發展思維模式,讓“互聯網+”的益處真正深入人心,老百姓能夠看得見摸得著。政府可以在農業公共服務中心中多多宣傳“互聯網+”現代農業的知識以及成功的案例和經驗,讓農民群眾真正體會到“互聯網+”現代農業思維帶來的收益。只有這樣,農民才能積極投身于“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大潮中。二是加快相關人才培養力度。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繼續保持較高的發展速度,同時對于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全國各大城市紛紛展開爭搶人才的大戰。人才隊伍建設是河南省發展“互聯網+”現代農業不可或缺的條件之一,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是推動河南“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的基本支撐。必須采取得力措施多方引進和培育互聯網人才,特別是注重培養農村的人才,使之留得住,能生根,可發展。三是強化相關配套設施建設。要因地制宜地將農業基礎設施推廣與“互聯網+”相結合。在農村中進一步推進光纖升級改造,對于一些偏遠地區,可以由國家或地方財政予以補貼。
參考文獻:
[1]趙意煥.河南省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戰略路徑探討[J].創新科技,2017,(5):9-10.
[2]朱潤,袁超,龔祥,頓文濤,朱保安.河南省“互聯網+農業”存在問題及對策分析[J].農業網絡信息,2016,(7):13-15.
[3]于佳寧.“互聯網+”的三個重要發展方向[J].物聯網技術,2015,(4):3-4.
[4]趙永.“互聯網+”背景下河南推動現代農業發展問題研究[D].鄭州:河南農業大學,2017.
[5]劉增學,朱葉紅.促進河南省“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路徑研究[J].河南農業,2017,(4):14-15.
作者:李明 單位:浙江海洋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