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小麥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措施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現代農業發展態勢日趨上升,各地區農業生產活動的技術水平也在持續提升。在山東地區農業種植中小麥占耕地面積較大,是山東農業發展的重要經濟產業。山東地區針對小麥種植的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方面進行全面的研究與深化,促進小麥在栽培技術與防治措施應用有效性得以強化,使小麥種植的利潤大幅度增加?;诖?,本文對小麥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應用的相關內容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小麥;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措施
1小麥播種前期栽培技術應用
1.1小麥種植品種的優選
小麥種植品種的優選,需要從2方面入手。要根據小麥種植地區的土壤條件、種植環境、氣候特征來對應選擇能夠適應種植環境條件的小麥品種。當種植環境條件當中有一些特殊因素,如氣候較為干旱或寒冷、水利條件不充足等,這時就需要選擇具備抗寒抗旱的小麥品種,這樣小麥種植生長期間若氣溫較低或缺水的情況依然能夠保持良好的生長狀態;要根據小麥品種品質進行選擇,小麥種植的品質一定要優質,種子形態光澤、生命活力等都是需要綜合考慮的因素。只有選擇品質優良、適宜種植的小麥品種才能保證小麥種植成活率,促使其在種植環境中健康發育生長。
1.2小麥種子處理技術
小麥種植在播種之前要進行相應處理,將病菌清除,促進種子性能優化提升,進而實現提高發芽率的目的。曬種處理技術,將種子平鋪在太陽光下,進行晾曬,晾曬時間在2d左右,通過晾曬種子內部的水分就會蒸發,能夠達到抑制病菌滋生的效果;種子包衣處理技術,利用專用的小麥種衣劑在種子表面涂抹形成藥膜,起到殺菌增肥促生長的效果;利用藥劑拌種處理技術,將拌種藥劑合理配比與水混合,然后拌種,覆蓋上塑料膜12h后將種子取出曬干。
1.3種植土壤的優選
種植土壤條件也是小麥生長質量與產量的主要影響因素。小麥種植土壤條件需要滿足以下幾點:土地平整、土層深厚;土壤營養環境條件優良,有機營養成分要充足;土壤保溫、保濕能力要強;種植土壤水利條件要便利。小麥種植對水分的需求是比較高的,優質高產麥田播種前一定要澆足底墑水,要灌勻、灌透底墑水,保證足墑下種,灌水量要根據土壤墑情情況確定,不沖不漏,保證灌水質量。
1.4整地及基肥處理
在種子、土壤方面準備妥當后,要進行播種前的最后一項工作,整地及基肥處理。整地技術主要是進行深耕、翻地,優化土壤條件,在整地的過程中將基肥施用到土壤當中,并攪拌均勻,不要使肥料聚集?;适┯玫姆N類主要以有機肥料為主,然后在施加適量的化肥。根據土壤本身的營養情況以及種植土壤面積來合理的控制基肥肥料施用量。
2小麥播種技術應用
小麥播種的時間點控制是關鍵,小麥播種后的發芽、生長都有固定的時期,要保證小麥生長至各個不同階段時期時,能夠對應在適宜的氣候環境中生長。播種的時間過早會導致苗種發育過旺,營養吸收過多,易使病蟲害多發;播種時間偏晚,則會導致幼苗生長的速率降低。小麥種植的時間需要根據地區的氣候季節特點來確定,在山東地區一般小麥種植都是在10月份進行。小麥播種技術還包括播種方式的掌控,如今山東地區小麥種植已經進入機械化模式,種植期間對行距、深度、密度都能進行合理調控。
3小麥栽培田間管理技術應用
小麥栽培期間,田間管理技術的應用是核心環節。小麥出苗之后,要對出苗情況進行全面檢查,若是有沒有出苗的情況要及時的補苗,保證出苗整齊性;在幼苗生長期間需要對幼苗的生長情況進行檢查,根據土壤的情況進行適時鋤地,避免土壤出現板結情況。幼苗生長期間對營養的需求量較高,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追肥處理;在小麥生長至返青階段,要補充土壤水分并施加適量尿素促進幼苗更快更好的發育。肥水的管理工作是保證小麥健康茁長生長的重要環節。在小麥生長期間要根據生長時期對營養需求的變化進行適時追肥處理,尿素和有機肥料是常用的追肥肥料,要合理控制肥料施用量。在小麥生長期間要隨時了解土壤水分含量,進行及時的補水和排水處理,小麥生長對水分需求量較高,土壤水分含量至少要在65%以上,才能滿足小麥生長需求,在氣溫較高、雨水較少的時節要增加灌溉量和次數,在降雨量多時需根據情況進行排水,若是遇到強降雨要做好防護和排水處理。
4小麥種植病蟲害防治措施的應用
小麥種植病蟲害防治工作是為了保證小麥健康、安全生長,避免病蟲害在小麥種植期間發生和蔓延,使小麥種植經濟效益受到損害。對于小麥種植病蟲害防治措施的應用,需要“對癥下藥”,對小麥的常見病蟲害種類進行明確,然后采取針對性措施進行防治。
4.1種植栽培期間的病蟲害防治措施
對于小麥種植要在栽培期間就為病蟲害防治技術奠定基礎。在種子處理期間,要利用藥劑拌種對種子內的病菌進行滅殺,提高小麥種子的抗病性。在藥劑選擇方面要選用藥效好的,并且要選用綠色藥物,避免化學藥劑帶來不良影響,藥劑拌種時間要充足,拌種結束后要盡快的進行播種;要做好田間管理工作,對小麥生長的全過程進行全面監控,做到及時發現小麥生長中出現的問題,及時優化處理,避免引發病蟲害,為小麥生長發育創設健康、良好的環境;小麥種植期間要對常見的病蟲害情況進行了解與掌握,這樣有針對性地采取預防措施,對病蟲害風險進行有效規避。
4.2農業防治措施應用
農業防治措施的應用是利用生態系統中病蟲害、作物之間的關系,采取科學管理和栽培技術,促進小麥作物生長,抑制病蟲害發生的概率,即科學播種,減少小麥紋枯病和銹病等的出現;適時除草,避免雜草汲取小麥生長所需水分和養料;減少菌源,降低秋播小麥銹病和白粉病等出現的概率。農業防治措施應用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較小,病蟲害防治的效果較好,可以在農業病蟲害防治當中長期應用,因而農業防治在小麥種植期間的應用是比較廣泛的。
4.3物理防治措施應用
物理防治措施主要就是利用病蟲生理物理特征,采用技術手法將病蟲聚集然后進行集中滅殺。物理防治主要是利用相應的設備,先將病蟲誘惑到指定的位置,然后進行滅殺,這種防治措施較為依賴人工。具體來說,在小麥種植期間可以利用害蟲趨光性,用殺蟲燈誘殺害蟲;一些害蟲喜歡飛落到黃色物品上,可在田間擱置黃色紙板或者種植黃色花朵,吸引小麥蚜蟲。諸如此類,需要病蟲害防治人員先了解小麥常見的病蟲害種類及病蟲的物理特征,對應采取有效的誘蟲方式進行防治處理。
4.4化學防治措施應用
化學防治措施就是利用化學農藥噴灑在小麥葉片或土壤當中,對病菌與病蟲進行防控,但是化學防治措施在應用的過程中容易將農藥成分遺留在土壤當中,會產生破壞土壤和生態環境的作用,因而在小麥病蟲害防治期盡可能減少化學防治技術的應用。但化學防治技術應用的病蟲害防治效果較好,例如,利用辛硫磷乳油拌種,可防治蠐螬、金針蟲;抽穗前,是小麥銹病發病高峰期,稀釋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對麥苗進行噴灑,小麥蚜蟲發生時,用水稀釋40%樂果乳油,噴灑在麥苗上。
4.5生物防治措施應用
生物防治措施與物理、農業防治技術同樣具有無污染的特征,主要是利用病蟲害的天敵來抑制害蟲的生長與繁衍,從而達到控制病蟲害的效果。在小麥種植期間可以為害蟲的天敵提供良好的生存空間,增加有益昆蟲的繁衍量,避免害蟲大量繁殖和生長,對小麥生長造成破壞。例如,蚜蟲是小麥種植期間常見的害蟲,七星瓢蟲是蚜蟲的天敵,以蚜蟲為食,在小麥種植期間就可以引進七星瓢蟲對蚜蟲進行有效的防控。
5結語
在小麥種植期間,栽培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措施的科學應用,對小麥健康生長與產量提升都有重要的意義,這對地區小麥農業經濟發展也有較強的助益。因而地區政府部門要注重小麥種植栽培技術應用方面的工作,安排專業的農技人員對小麥種植技術的應用進行指導和規范,促進小麥種植技術水平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黃旭曉.小麥病蟲害的發生及其防治措施淺析[J].農業與技術,2017,37(22):127.
[2]張玉.淺析小麥種植技術推廣意義及有效途徑[J].種子科技,2018,36(05):25.
作者:宋來梅 單位: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商老莊鄉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