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軟件人才創新能力培養制度體系建設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引言
近年來,高職院校“雙創”教育成為教學改革熱點,“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成為新時代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時代使命,開展了創新創業課程融入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建設創新創業教學資源、實施“課產融合、訓賽相長”為標志的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等一系列改革與實踐,要保障學生實踐創新能力提升、推動創新創業教育發展,這必須從制度上進行改革、從路徑上進行創新、從機制上尋求保障[1-3],本文將圍繞實踐創新訓練條件、模式、方法、流程、內容等改革實踐要求,以軟件技術專業為例,探討高職軟件人才創新能力培養制度體系建設問題。
二、高職創新能力培養制度體系建設思路
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必須向實踐類、雙創課程要成績、向專業技能課要本領,要保證實踐課程教學內容真、訓練真、考評真、效果實,激勵和保障教師學會真教、學生學會真學、企業工程師學會教好,做好校企雙元協同施教、共同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以軟件技術專業為例,建立高職創新能力培養制度體系的建設思路:提升教學條件;制訂高職軟件人才校企雙元共建共管“雙創”實踐訓練環境的制度機制;做好團隊建設,制訂高職軟件人才“雙創”教學團隊培養和管理辦法;做好教學資源,制訂高職軟件人才“課產融合”教學資源建設和獎勵辦法;做好真教真學;制訂高職軟件人才“產學并行、訓賽相長”的教學管理辦法;保障教學質量,制訂高職軟件技術專業企業化現代學徒考評辦法;推動以賽促學,制訂高職軟件人才“雙創”大賽選拔和獎勵辦法;培養名師大師,制訂高職軟件人才“教練型”名師評選和獎勵辦法;保障創新人才培養長效發展,制訂高職軟件人才“雙創”人才培養方案建設和修訂辦法。
三、高職創新能力培養制度體系建設措施
為了進一步保障實踐創新教育教學成效、激發教學團隊教學熱情、學生學習激情、保障實踐創新教學有效運行[5-6],以高職院校軟件人才為例,高職創新能力培養制度體系的制度措施如下。
1.建立校企雙元共建共管“雙創”實踐訓練環境運行機制
技術創新永遠在企業一線,為此必須校企雙元共建共管“雙創”實踐訓練環境,為了保障校內外實訓場室按照企業流程、規范和標準運行,按照承載教學訓練和企業崗位生產的雙重職能,建設實踐實訓場室,實現校企雙元共建共管共享,激發企業參與建設實踐實訓場室的積極性和深入性。校企雙元共建共管“雙創”實踐訓練環境的制度機制應包括:共建原則和目的、共建方式、共建條件、雙方職責和權力、共建標準、投入和產出約定、雙元管理與運行機制。按照以上條款進行“雙創”實踐訓練環境的制度機制建設和實施,確保企業利益、企業能動性最大化,學校教學收益最大化,建成承載“產教研用”一體化實訓場室或基地,承擔學習場所和生產研發場所兩個角色,凸顯“產教融合”特色。
2.建立“雙創”教學團隊培養和管理辦法
培養“雙創”人才主要取決于兩個因素,一個是高水平的教師團隊,一個是優質真實的教學資源,為此,必須從鍛造一支具有工匠精神、創新能力、經驗豐富、本領高強的“雙創”教學團隊抓起,必須建立一支校企互融互兼的“雙創”優秀教學團隊,才能保障“雙創”教育教學順利有效的開展。“雙創”教學團隊培養和管理辦法應該包括:原則目標、雙創教師培養路徑、雙創導師聘任條件、雙創導師工作量計算和津貼、雙創導師考核和激勵舉措、產業教授和產業能手聘任和獎勵等。按照以上方面,對如何培養、如何管理、如何使用、如何獎勵、如何考核雙創導師等進行制度化管理,以激勵為主線、以質量為主導、以結果為目標,最終打造一支優秀的“雙創”教學團隊。
3.建立“課產融合”教學資源建設和獎勵辦法
優質真實的教學資源是保障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對于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更需要教學資源的真實性、職業性、生產性、創新性,更需要企業一線資源、職業一線標準、崗位一線內容[7-10],為此,建立“課產融合”教學資源建設和獎勵辦法,才是保障有效解決高職院校實踐創新人才培養另一個關鍵問題。“課產融合”教學資源建設和獎勵辦法應該包括:原則和目標、評選條件、資金資助標準、考核驗收標準、成果建立辦法等,按照以上方面,對“課產融合”教學資源建設目的、標準、評選條件、資助費用、獎勵辦法、驗收標準等形成制度文件,激勵激發雙創導師每人能建一門課程、建成一門課程、建優一門課程,確保實踐創新人才培養教學擁有厚實的“精神食糧”。
4.建立“產學并行、訓賽相長”的教學管理辦法
在優質真實的教學資源基礎上,保證教學質量的就是如何開展教學、如何保障教學形式與教學資源配套、教內容與教學環境相適應,這必須開展“產學并行、訓賽相長”的教學模式,為了進一步做實、做好、做優這項工作,高職院校應該制訂“產學并行、訓賽相長”的教學管理辦法。“產學并行、訓賽相長”的教學管理辦法應該包括:教學組織形式、教學原則和目標、教學流程、教學標準、教學材料、教學考評方式、教學督查督導、訓賽實施路徑和獎勵辦法等,如此制訂出來科學有效的教學管理辦法,確保在教學目標制訂、教學標準制訂、教學流程實施、教學方法應用、教學效果評價、教學成果獎勵等方面,有制度保障、有標準依據,激勵企業工程師和專任教師組成的教學團隊,有信心、有激情的開展教學,扎實推進教學改革和實踐,將“產學并行、訓賽相長”的實踐教學改革做實、做強,形成特色,積淀一大批高水平教學成果。
5.建立企業化現代學徒考評辦法
“雙創”人才實踐創新能力培養,要以結果為導向,人才培養成效用企業化現代學徒考核辦法,才能驗證教學訓練效果是否達到培養目標要求,驗證學生是否具備了創新創業能力,養成了創新思維和職業崗位習慣,是否積累了一定經驗。企業化現代學徒考評辦法應該包括:考評目標、考評原則、崗位考核或產品考核標準、考核方式和路徑、企業化考核和成績綜合評定表、獎勵加分機制、課賽融通方式和認定標準等,不僅考慮到訓練過程和結果的評價,更考慮到課賽相融的認定標準,借鑒企業化標準和要求,最終形成“校企共教共評”的企業化現代學徒考評辦法。
6.建立“雙創”大賽選拔和獎勵辦法
為了進一步提升創新實踐教學質量、激發師生積極性,以進一步制訂“雙創”大賽選拔和獎勵辦法,通過組織校賽選拔省賽、國賽選手,通過制訂省賽、國賽獎勵辦法,推動創新創業取得高水平學生成果,為培養創新創業拔尖人才保駕護航。企業化現代學徒考評辦法應該包括:校賽組織和管理辦法、省賽導師準入和退出機制、校賽以上獲獎認定和獎勵辦法、省級名師和人才優選辦法、省賽選手選拔方法等,將校賽做成常態、最初規模,省賽國賽做出特色、形成亮點。
7.建立“教練型”名師評選和獎勵辦法
進一步提升教師創新實踐教學能力,鍛造一支名師引領的“雙創”教學團隊,開展“教練型”教學名師評選,教學生技能大賽指導、創新創業指導、社會實踐服務能力作為重要考核指標,評選一批“教練型”教學名師,對于產業教授直接認定“教練型”教學名師,保障高水平的創新能力人才培養工作順利開展。“教練型”名師評選和獎勵辦法應該包括:選拔目的、選拔原則和條件、評比標準和流程、補助費用、考核方法等,從教育教學能力、大賽指導能力、創新創業指導成效等方面,重點考察,切實從提高教師實踐創新能力、技術創新能力方面制訂評選和獎勵辦法。
8.形成“雙創”人才培養方案建設和修訂辦法
扎實推進“雙創”人才培養方案建設與改革工作,逐漸優化,制訂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與課程思政為特色的現代學徒人才培養方案,并形成逐年改善和優化人才培養方案的工作機制,做到結合產業發展和技術進步,不斷動態建設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對人才培養方案制訂模式、核心創新創業課程、思政要求進行界定,最終形成長效的人才培養方案修訂管理辦法,確保人才培養方案與時俱進。
四、結論
高職軟件人才創新能力培養制度體系必須從教學條件、教學資源、教學運行、教學評價、師資培養、大賽競賽等各方面,制訂體系化、整體化的高職軟件人才創新能力培養制度,才能保證高職人才創新能力培養工作高質量開展,才能切實提升學生“雙創”能力,提升專業實踐類、雙創課程教學成效和專業建設內涵。
參考文獻
[1]朱翠苗.“崗學交替、輪轉互動”的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的探索—以高職軟件技術專業為例[J].軟件,2016(8):70-73.
[2]朱翠苗.鄭廣成.現代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師資培養的研究[J].計算機教育,2017(12):129-132.
[3]朱翠苗.基于ITSS的高職軟件技術專業“產學并行”教學模式創新與實踐[J].軟件,2013(6):134-136.
[4]朱翠苗.鄭廣成.“產學并行、訓賽相長”現代學徒訓練模式研究———以軟件技術專業為例[J].計算機教育,2017(11):40-42.
作者:朱翠苗 單位: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軟件與服務外包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