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地方高校實踐創新能力培養體系構建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地方高校實踐創新能力培養體系構建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地方高校實踐創新能力培養體系構建

    【摘要】地方高校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立足點,聚焦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是教學改革的重要著力點。面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新產業、新業態,針對應用型高校而言實踐創新能力界定為知識能力與素質、創新創業與創造、實踐技能與創新等多個概念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上的創新性融合與重構,其核心是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本文給出一個應用型人才實踐創新能力培養體系,涵蓋培養理念、實現途徑、支撐保障平臺和具體實施計劃等要素,試圖找到一條應用型人才實踐創新能力培養之路。

    【關鍵詞】實踐創新能力;地方高校;應用型人才

    0引言

    地方本科院校始終堅持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定位,根在地方、強調特色發展、突出應用、堅持開放辦學。在高校建設雙一流的新時代背景下,地方高校定位于一流的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特別是創新創業人才;要做一流的應用研究,突出科技成果的應用與轉化,強化對地方經濟社會服務職能的發揮和智庫作用;地方高校人才培養的目標注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關注區域產業轉型升級,努力成為地方創新發展的智庫源泉,引領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在做強自己的同時,支撐和引領地方的進步與發展。人才培養始終是地方高校的中心任務,特別是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針對地方高校而言,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1][15]和實踐創新能力[1][12][13][14],作為教學改革建設的核心內容和強化素質教育、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著力點,這也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所在[1]。然而地方高校現有的應用型人才培養存在諸多不足,主要表現在:地方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理念尚未完全聚焦于實踐創新能力培養,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理念滯后,已經逐漸成為制約地方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主要瓶頸;而地方高校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模式和途徑缺乏多樣性和開放性,實踐創新能力培養體系針對性不強,實踐平臺相對匱乏、支撐手段不夠,行業參與度低,與產業發展需求存在明顯脫節,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對地方本科高校人才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體現在培養途徑單一,教學模式相對封閉,辦學特色不夠鮮明,不能很好地適應地方經濟社會及行業、產業發展需求;地方本科高校學生普遍存在創新意識不足,實踐培養不夠,動手操作不強,實踐創新能力與產業要求有一定差距,導致社會競爭力低,無法完全滿足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

    1實踐創新能力的內涵界定

    實踐創新能力是近年來高等教育人才培養工作提出來的一個新概念,其內涵在教育界尚未形成統一認識,對于“實踐創新能力”的概念和內涵現有文獻缺乏深入的分析和明確的界定。有學者認為實踐創新能力屬于實踐能力范疇,實踐能力根據所屬層次和范圍界定,由低到高包括基本實踐能力、綜合實踐能力、實踐創新能力三個層次,其中實踐創新能力是實踐能力的最高階段,是實踐能力的集中體現。他們認為:實踐創新能力是大學生運用已經積累的豐富知識,通過自己不斷地探索研究,在頭腦中形成獨創性的思維,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鄧光等人[1]分析研究了實踐創新能力的內涵與結構,他們認為:實踐創新能力就是指大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和技能,通過一定條件下有意識的實踐活動,形成的有可能創造新價值成果的心理特征和行為特征,是大學生最終形成創新能力的心理和行為準備。實踐創新能力的構成要素由實踐創新品質、實踐創新技能和實踐創新環境三個部分組成[1]。實踐創新能力是一個專門術語,是一個集合名詞,不能被隨意拆分,也不能簡單認為是實踐能力[10][11]和創新能力[8][9]的簡單組合。因此實踐創新能力并不是實踐能力或創新能力中的一個“分支”,也不是兩者含義上的簡單疊加,而是一個獨立的、具有特定內涵的新概念,它是知識能力與素質、創新創業與創造、實踐技能與創新等多個概念在新經濟時代下高等教育理論上的一種創新性重構與融合[1]。我們認為實踐創新能力的核心是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5]。

    2實踐創新能力培養體系構建

    實踐創新能力已經成為應用型人才培養和教學改革建設的核心內容,是強化素質教育、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著力點,也是地方本科院校教學改革的基本方向,那么在雙一流建設、新工科建設以及雙創教育引領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大背景下,如何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并且整體推進,同步提升。構建實踐創新能力培育共同體[2]將是一個有效的方式,通過構建應用型高校實踐創新能力培育共同體,以高校為主體,政府推動、企業參與、全社會共同努力,協同搭建實踐創新能力培育綜合載體,形成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協同育人新機制,達到培育和提升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目的。實踐創新能力培育共同體既需要政府、高校、家庭和社會的協同與融合,又需要教師、學生、第一課堂、第二課堂、校園文化氛圍等教育教學各環節各要素之間的協調統一,是一項復雜系統工程,在今天“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水平[4],為建設符合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智力支撐。實踐創新能力培育共同體以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為核心,通過設置不同培養途徑、多維支撐保障平臺和實施若干專項計劃,以期系統構建實踐創新能力培育體系,協同推進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整體層次提升。

    2.1變革理念聚焦目標

    首先要變革人才培養理念。從過去以教師為中心到現在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從過去基于知識體系為導向到現在強調能力產出為導向,從過去被動式學習到現在強調自主探究式學習;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將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教學相結合,將科學素養與人文素養相結合,從而實現教學單一模式向多元化模式的轉變,達到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其次要做好頂層設計,可以從學校層面制定五年或更長時間的實踐創新能力的發展規劃,要在學校的五年發展規劃中進行具體體現,這樣才能有助于系統推進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改革。第三要聚焦實踐創新能力這個核心目標。學校應該組織多類型、多層次教育思想大討論,將以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為核心目標的人才培養理念扎根于全體教師、學生和教學管理者心中,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實現專業知識傳授與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的有機融合。

    2.2打造培養途徑

    地方高校應該根據各自學校的發展歷程,結合現實發展需要實施特色發展,打造符合各校特色的培養途徑。通常而言,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途徑大致可以總結為以下四大途徑:課內外互補、線上下融合、校內外協同、國內外結合,以強化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社會責任感和社會擔當能力的培養。(1)課內與課外互補學校不僅應該充分發揮第一課堂的作用,而且更要重視第二課堂作用,推進課內與課外互補的教學模式改革。課內以培養學生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過硬的專業實踐技能為主體,注重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構建各自特色課程體系,如:“平臺+模塊+插件”的課程體系,將能力培養課程模塊化,通過設置不同能力課程模塊實現學生能力達成,注重學生的知識結構養成,理論知識的習得;著力提高實踐課程學分比例,設置理工農醫類、藝體類、文管經法教育類等不同類別實踐學分最低值,以強化實踐能力培養;設置創新創業課程學分模塊;推進專業課程模塊化、實踐課程項目化;教學方法上推行案例式、高仿真教學、探究式教學,注重鍛煉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課外以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與人文素養、突出的創新精神和實踐創新能力為主,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的育人作用與優勢。將開放性實驗、創新創業訓練、學科競賽、學生社團、創業孵化、創新創業實踐等有機結合起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式學習模式和習慣的養成。可以通過邀請海內外知名院士、科學家、杰出校友、優秀企業家和社會知名人士開展講座、實踐訓練指導、畢業設計指導和創新創業指導。開展各種論壇、講座、沙龍、俱樂部、創客空間等相應多樣化形式,不同學校根據實際情況,還可以重點打造高端講堂、科創協會,雙創展示周活動、創新創業宣傳月、創業項目路演等活動,豐富第二課堂氛圍。所有這些可能的途徑都為鼓勵學生創新創業,促使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大幅提高。(2)線上與線下融合線上與線下學習的有機融合,已經成為課堂教學模式和課程教學改革的主要手段,各地方高校立足各自的建設原則,可以自主建設,也可以引用,注重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資源的應用共享,加強規范管理,不斷追求教學的卓越。因此學校應充分利用數字教育技術的發展成果,推進線上與線下相融合的教學方法改革。線上應主動與國內知名的在線平臺合作如愛課程網、學堂在線、智慧樹、超星爾雅、UOOC聯盟等,以建設和引進各類MOOCs課程、精品在線課程及資源共享課程,搭建數字資源平臺,為學生提供“人人皆學、處處可學、時時能學”的個性化學習支持,以知識為要點、以問題為導向,引導學生自主查找資料進行探究式學習,教師提供協作式線上支持,重在實現教與學的交流互動,培養學生的問題導向思維和批判性思維。線下可以采取實施小班化教學、采用翻轉課堂教學,運用“啟發式講授、探究式學習、互動式交流”的混合式教學方法,教師引導學生將線上問題與困惑帶入線下,組成團隊,開展集體研討、共同實踐,在教學實驗平臺和實習實訓平臺進行探索和實踐,并將案例分析報告、項目匯報、作品展示等引入課堂,重在實現學與用的有機結合,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協作意識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知識內化,還課堂給學生,實現學生主動式學習。(3)校內與校外協同學校要充分整合各方資源,與政府、企業、科研院所等建立“產教融合、校企合作[7]的政產學研用”一體的協同育人機制。校內重點考慮如何充分做好各類經費的籌集、預算和投入,包括中央財政專項經費投入、省級或市級等地方政府的專項投入、社會與企業贊助及學校自籌,建設各類高水平教學實驗平臺和科學研究與創新創業平臺,整合各類教學空間、實驗室設備儀器和實驗師資資源。實現實驗室資源充分共享與使用,按照項目制、時段制方式實施實驗室開放計劃,通過搭建的一系列實踐教學平臺,強化實踐環節教學,使理論教學融會貫通到各類實驗、專業綜合技能訓練、綜合課程實訓、畢業設計、各類實習及畢業實習等環節中。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通過學校各級各類社團活動、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各類學科競賽、各種職業技能考證考級、科技創新活動、創業實踐等,培養學生過硬的專業實踐技能。校外強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與深度融合,依托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及創新創業基地,通過暑期社會實踐、專業認知實習、生產實習、定崗實訓、定崗實習等一系列在企業實施的產學結合形式,培養學生實踐動手、應用設計、應用創新能力。校內外教師共同開發課程、共同授課,邀請企業專家進行實踐教學培訓、訓練和指導,并對實踐教學各環節,包括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評價等環節進行把關。定期派出專業骨干教師進行掛職或頂崗或參與企業技術項目研發及工程項目實施,達到雙師雙能型教師的培養。(4)國內與國外相結合為配合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對外開放的國際化人才需要,各地方高校要盡量開拓與北美、歐洲及東南亞教育發達的國家和地區的友好高校開展多學科、多專業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國際交流項目、交換生項目、游學活動項目、自愿者項目、如“2+2”、“3+1”、“3+2”等聯合培養項目,簽訂多形式、多層次合作辦學協議,為學生出國留學、實習、實踐搭建平臺,為學生和教師創造更多的到國外交流學習深造的機會,通過扎實工作開展,盡可能提高參與各類中外合作項目的學生人數以及在校留學生人數,擴大留學生生源國和在校生比例。另外還可以加大海外實習實訓等相關人才培養項目,如通過開展國家漢辦公派漢語志愿者項目、歐盟項目、其它類似的友城藝術交流項目等多種形式的海外交流項目,提升應用型高校學生的國際化水平和能力。也可以開展國際交流活動周,邀請國外知名專家來校講學,開設各類學術交流活動,擴大學生的參與面,將極大地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從而有效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的國際化程度。

    2.3支撐保障平臺

    在構建實踐創新能力培養體系中,要充分發揮政府、學校和社會等多方資源的作用,以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為核心,著力搭建五大類支撐保障平臺,將培育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校園平臺延伸到社會平臺,企業和社會各方資源能夠深度整合、發揮集聚效應,豐富培育大學生實踐能力的軟硬件資源,形成有利于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育新環境。搭建“專業+開放”的高水平教學實驗平臺是實驗教學基礎。為系統強化學生專業實踐技能,啟迪學生創新意識,培養自我獲取知識和獨立完成實驗的能力,地方高校應該考慮重點打造校級公共實驗教學中心、各類各級重點實驗室和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及各專業實驗室,并盡可能能夠面向全校學生開放。搭建“校內+校外”的實習實訓平臺是實踐培育基礎。可以搭建多層次專業交叉融合的校內與校外結合的,涵蓋國家級、省級、校級多層次跨專業的實踐教育平臺和基地。搭建“教育+孵化”的高水平創新培育平臺是創新教育基礎。對地方高校而言,在做一流的應用研究和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依托科研優勢,充分利用好各種科研團隊、各類研究院、創新研究平臺、各級各類科研基地、交叉學科研究中心、協同創新中心等高水平科研創新平臺,激發師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潛能。同時開展以各科創比賽活動和創業實踐活動為載體,形成培育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長效機制。構建“孵化+實踐”的全方位創業服務平臺是創業教育基礎。以培養創新創業能力為目標,以支持服務為保障,有效助推創新創業服務工作。通過成立各類創業學院,搭建創客空間、創客校園行、雙創服務中心、創業孵化基地、校地創業平臺等各類別各層次的創業服務平臺,提供場地和創業孵化服務、開設創業大講堂、創業沙龍、配套法務、金融、工商注冊、小微貸款等全方位的服務、打造創新、創意、創業的生態系統。構建“支持+服務”的數字化資源平臺是系統保障基礎。在新一代信息技術如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和VR快速發展并深入影響社會各領域的時代背景下,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以學生為中心,強調服務意識,實施智慧教務管理模式,搭建高校各類數字化資源管理平臺,引進各種在線教學資源管理平臺、MOOC數字資源、各類電子圖書館及智慧教務信息平臺等,為師生提供智能化支持與服務。同時引入各類新媒體,積極打造媒體型、互動型、移動門戶型相結合的微信、微博、網站服務平臺。所有這些數字化資源及平臺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學校教師教學科研需要和學生自主學習需要,有力支撐學生自學能力、探究式學習模式的改革。

    2.4打造各類專項實施計劃

    作為一個完整的培養體系,如何有效落細、落小、落實,還要做到落地有聲,必須通過一個個實實在在的教學項目、實施計劃進行推動。各個高校根據各自的歷史傳統和實際需求,考慮和設置不同類別不同層次和面對不同對象的各類專項實施計劃。比如,為實現分層分類人才培養,不少地方高校開始實施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計劃[6],進行個性化人才培養;在教育部實施的卓越教育人才培養計劃的基礎上,各地方行政主管部門相繼推出地方卓越教育計劃,部分高校陸續構建起了卓越人才教育培養計劃,覆蓋國、省、校及不同類別的卓越教育人才培養;定期實施人才培養方案修訂計劃,依照教育部的各類專業培養標準、相關產業行業標準及各地方高校制定的校內標準,充分參考華盛頓協議標準,基于能力輸出為導向,定期修訂人才培養方案,重構課程體系,設置創新創業學分模塊計劃,設置和實施MOOCs課程建設計劃,進行線上與線下相融合的課堂教學模式改革;設置資源共享課程計劃及創新創業課程建設計劃,設置混合式課堂教學改革計劃:采用小班化教學、翻轉式教學等,探索“啟發式講授、探究式學習、互動式交流”教學方式等計劃;實驗室共享開放計劃:按項目制、時段制方式實施實驗室開放,設置科創競賽實施計劃,設置雙師雙能型教師培養計劃,設置國際交流周活動計劃等。通過這些具體實施計劃的執行,充分保障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的各項舉措能夠有效落實。

    3結論

    針對地方本科院校來講,實踐創新能力培養已經成為制約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主要瓶頸,本文首先界定了應用型人才實踐創新能力的內涵,然后給出了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的系統架構,包括如何實施人才培養理念的三轉變三結合,并有效融入到人才培養各環節之中,貫穿于從人才培養方案到教學實施環節、教學評價和持續改進等教學全過程,給出了應用型人才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的主要實現途徑、保障平臺和可能的實施計劃等。各地方高校應該主動適應、對接地方經濟社會及產業行業發展,培養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實踐創新能力的本地化人才,打破傳統觀念在培養理念、培養機制和培養方式等方面的束縛,快速響應,靈活培養,走出一條適合本校發展的以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為主線的地方高校應用型人才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的新路子。

    參考文獻:

    [1]鄧光,傅偉.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內涵及其構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1.17

    [2]胡建軍.積極構建大學生實踐能力培育共同體[N].光明日報,2015-03-30(007).

    [3]趙建華.大學生實踐能力的結構分析[J].江蘇高教,2009(4):88-90.

    [4]中國青年報.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成員解讀“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5]梁為楫.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M].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2000.09.

    [6]張秀萍.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與大學教育創新[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26(1):9-15.

    [7]張冬梅,羅詩文.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辦學模式的實踐與研究[J].職教論壇,2014(35):46-49.

    [8]馮明,馮劍橋.大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內涵及培養途徑[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4(9):271-272.

    [9]錢昭楚.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價值內涵及培養路徑[J].中國成人教育,2016(1):8-8.

    [10]鐘秉林.深入開展產學研合作教育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J].中國高等教育,2000(21):15-1

    作者:周曉清 葉安勝 李瑞瑾 單位: 成都大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虎影院成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久久久 | 成人动漫综合网|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悠悠影院| 91成人爽a毛片一区二区| 国产美女主播一级成人毛片| 四虎高清成人永久免费影院| 成人漫画免费动漫y| 免费一级成人毛片|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精品无码成人久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 窝窝午夜看片成人精品| 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91| 四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免费网站| 成人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小说| 免费成人午夜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免费看| 日本在线高清视频日本在线观看成人小视频 | 在线成人播放毛片| 成人污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成人综合网| 亚洲成人免费在线观看| 四虎精品成人免费永久| 国产成人无码av片在线观看不卡 |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网站 | 成人无遮挡毛片免费看| 日本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青青国产成人久久激情91麻豆| 免费一级成人毛片| 亚洲精品成人久久| 免费看的成人yellow视频| 免费无码成人片| a级成人毛片完整版| 成人黄页网站免费观看大全| 成人福利视频app|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办公室| 天天摸夜夜摸成人免费视频 | 成人免费无遮挡无码黄漫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