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問題及對策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當前,互聯網技術席卷全球。對于各行各業來說,互聯網技術正在逐步轉變過去的商貿模式和經營觀念。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產品銷售渠道狹窄、農產品銷售速度緩慢的問題一直是困擾農業從業者的重點問題。該問題不僅嚴重影響了我國農業的整體發展,而且大大降低了農產品生產者的收入,成為阻礙農業及農村發展的首要原因。研究發現,通過引入電子商務這一全新的商業運營方式,可以很好地解決該問題,為我國農業的發展注入新的生機,助力鄉村振興戰略。
關鍵詞: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問題;對策
1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必要性
傳統的商貿方式和重點市場及區域銷售渠道開拓是我國農產品的主要營銷模式。營銷方式的落后、營銷渠道的狹窄以及市場信息的模糊,導致我國農產品的整體銷售出現供需失衡、銷售緩慢以及利潤較低等狀況。對此,農業的從業者們要積極打開思路,擁抱互聯網,正確認識到互聯網技術帶來的商業和貿易改革,扭轉行業整體思考模式,大舉開拓農產品商貿渠道,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推動農民實際收入的提高和農村的整體建設,這是促進美麗鄉村更快更好建設的重要實施路徑[1]。
2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機遇
2.1全新的農產品商貿模式及經營體系
想要更好地實現農產品電子商務,就務必要將農業與互聯網技術密切結合,實現新型農業服務方式的搭建,開拓并更新農業的服務范疇,提升農產品商貿經營的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通過便捷的農業電子商務信息系統和直接面向農民的服務渠道,可以縮短農產品銷售過程的步驟和流程,讓農民隨時隨地享受到便捷、方便、安全的農業服務。另外,通過互聯網技術的應用,農民可以直接與世界各地的客戶進行交流和溝通,為更多遠方的客戶提供優質的服務,是加快農業國際化進展、拓展市場空間的良好契機[2]。筆者認為,依據現存的農業構架,能夠實現以下幾種重點農產品電子商務運營方式:1)以政府監管和生產資料部門為主體,即在政府監管部門和提供生產資料的部門之間建立一個信息平臺,并以透明的方式運營,可以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掌握生產資料的需要和分布概況,并給出有效的決定和解決方案。2)面向全球市場。我國每年都有很多的農產品進出口生意,這些生意不僅通過政府間的合作來解決,而且還有很多來自別的層面的消息途徑。3)可以搭建全球化的農產品交易平臺,這樣可以更深層次地拓展信息渠道,簡化和縮減交易流程,為全球各地的供需雙方提供更多的交易契機[3]。
2.2電子商務的廣闊發展前景
電子商務具有成本低、無處不在的優點。通過開放式平臺、信息共享等方式,它滿足繼續深入挖掘農村市場的訴求。由于農村網民對電子商務的使用頻率和認同感持續升高,使用網上消費和網上支付應用的比例也在同步持續增長,為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提供了較好的群眾基礎。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加之農村擁有豐富的農產品資源,迫切需要低成本、廣覆蓋的銷售通道,為“電子商務+農產品”的融合發展提供了基礎和技術保障。近年來,我國互聯網的發展速度非常快,智能手機的普及讓網絡消費及網絡信息共享成為常態。即便如此,在我國人口基數的支撐下,互聯網發展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因此,總體來看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前景是較為廣闊的[4]。
2.3行業推陳出新的動力和契機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普及為我國農產品的貿易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和源泉。農產品電子商務是運用優良前沿的互聯網技術,統籌不同的信息及資源,構建農產品線上交易平臺,這是對過去農業貿易以及農產品流通方式的顛覆性改革。一直以來,農產品的貿易體系都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對于農產品的生產、制作、加工以及銷售,無法實現流程化、規范化以及標準化,這就進一步導致農產品整體貿易增長速度緩慢,互聯網平臺的搭建對農產品規范化提出了全新的標準和要求,這必將極大地提升農產品的品牌力和產品力。同時,網絡貿易相對傳統貿易模式更加公開透明,可以通過數據統計來真實反映市場供需關系,有助于農產品生產企業制定更加符合市場需求的生產方案和更加高效的生產流程。網絡交易平臺的搭建是過去農產品交易體系及交易模式的更新,為商戶提供更多的選擇和空間。未來,我國農業電商企業應針對農產品的時令性和地域性的特點,精準鎖定意向購買客戶,提供高質量的物流服務和商貿服務。不僅要整合獨立的農民個體,而且要建立企業間的合作支持制度,政府以及銀行等應該持續加大對農業信用制度、網上支付以及農產品規范化建設的支持,為農業電商的進一步發展營造有利的發展空間和政策環境[5]。
3我國農產品電商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3.1政府支配效果亟待加強
相較德國、美國、瑞士等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較好的國家,我國在“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建設中政府發揮的支配效果明顯不足。從別的國家發展經驗來看,農業相對來說由于產值及利潤不高,是政府重點保護的弱勢產業。政府在建設農業信息化平臺上起著明顯的主導和支配作用,具體來說主要是編寫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方案和整體策略,加強農業相關的法律支持以及對農業及農產品的外部資金引入。然而,從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來看,政府在這些維度上沒有發揮應有的效果和作用,早在20世紀90年代,農業部門就針對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建設出臺了相關的規劃方案,但該規劃以紙質信息為主,對網絡信息的發展速度認識不足,規劃里面部分的方案和策略已然不適應當下的互聯網發展環境。因此,迫切需要對該計劃進行優化和改進。國家雖然為農業信息系統建設撥付了專項資金,但數額太少,影響了農產品電商的整體的建設發展[6]。
3.2互聯網基礎設施配套不全
進入21世紀,我國的互聯網技術獲得了跨越式的發展和進步。由于農民自身條件的制約,他們對“農產品+電子商務”的建設發展缺乏足夠的認識和理解,導致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他們的積極性。同時,我國目前的農村網絡基礎配套設施不夠齊全,無法滿足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硬件需求。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整體較為滯后,農業互聯網平臺的搭建需要持續深入的規劃和統籌。
3.3農產品電商人才短缺
任何一個行業的高速發展都離不開專業人才的支持和投入,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同樣如此。現階段,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存在著技術人員嚴重短缺的問題。大部分信息人才都從事互聯網相關的工作,由于農業的固有印象和社會輿論,導致很少有人會主動投身到農產品的電子商務發展建設中,這就進一步導致了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緩慢的情況。另外,農業互聯網平臺的搭建、日常運營以及故障維護需要大量的高素質專業人才,這就更加制約了農產品電子商務的整體發展速度[7]。
3.4品牌化和規劃化建設有待完善
農業相對其他行業來說較為特殊,其產品的產量和品質是受外部天氣及自然環境的影響而變化的。因此,常規化的生產受制于天氣原因,農產品的產量會有很大的未知性和不確定性。農產品電商需要對互聯網上交易的農產品進行編碼、分級標準化和包裝標準化,以方便交易。我國幅員遼闊,農產品的種植者和種植區域相對分散,且種類較多,沒有特別的附加值。在如此條件下,農產品無法實現貯存、加工和營銷,這極大地限制了我國農產品電商的發展速度。
4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實施路徑
4.1政府應加大電商支配效果
基于政府的引導,統籌現有的互聯網基礎設備資源,構建覆蓋農村的多層次農業互聯網平臺。各級政府要放大支配和引導作用,強化領導作用,下發相關的政策文件,提高培訓內容的深度和廣度,加強推廣工作,讓農產品生產者及相關企業深入地理解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另外,聯合不同部門商討,出臺有效且可落地的金融及稅收政策,改善當前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緩慢的困境。同時,值得注意的是,農業互聯網基礎設備建設的成本不能轉移給生產者。此外,政府要提供多維度且有效的指導和援助,加強農產品電子商務基礎設施建設,利用互聯網、多媒體、移動通信等通信渠道,建立覆蓋縣、鎮、村的農業互聯網平臺[8]。搭建農業互聯網咨詢服務平臺,指導和教導農戶使用各種信息設備,讓他們理解并熟悉互聯網技術,了解各種電子商務技能。
4.2加快農村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
各級政府部門要抓好農村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提高互聯網的利用率,為后續發展電子商務營造良好的客觀環境。持續加大對農村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的關注,著重提升對農業生產者關于電子商務技能和技巧的推廣和培訓。率先開發引入多媒體信息服務,改善農業互聯網建設資金不足的局面。鼓勵社會資本主動參加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建設工作中,搭建綠色、平穩的互聯網公共平臺,推動和協助農業生產者有組織、有效率地進行各種經營活動。4.3引入并培育電商專業人才“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需要具備現代化農業知識、電商知識和互聯網技術的全面型人才。政府應積極施展引導作用,鼓勵各級教育機構開設“農業+電子商務”的相關專業,培育高專業水平、全面型的農產品電商專業人才。政府及社會應重視專業人才對農產品電子發展的積極促進作用,激勵優秀人才主動投身于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事業中[9]。同步執行農業知識和互聯網技術的培訓政策,提升農業種植者和生產者對互聯網基本常識的認識和理解,培育和儲備專業人才。提供遠程的技術支持,提高農業生產者的整體素質,提高農民對信息化和互聯網的認識,培養高知識儲備的“新農民”。
4.4加大農產品品牌建設力度
政府應加大對農產品電子商務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的管理和監控,出臺有效且可落地的制度及政策,激勵農產品企業及有實力的個體農戶就生產的農產品實行品牌化的發展戰略,重點抓好以下5個方面的工作。1)提升企業的內部管理水平并實施全新的管理模式,打破地域壁壘,培養大型商貿企業,提高農產品流通的規范化和體系化。2)實施多種組合物流運輸通道。在發展陸地物流的同時,積極有效地開發海路物流,降低物流的運營費用,提升農產品的運輸效率。3)提升農產品流轉數字化程度,完成農產品從生產到使用的全周期把握,解決農產品可追溯性和信息準確性問題。4)制定方案,促使農產品流轉的公益性與市場化相結合。5)行業統籌組織應指導農產品和農產品相關企業,針對農產品的品質和質量制定相應的標準和模板,為農業信息化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環境[10]。
5結束語
現階段,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迅速,農村互聯網基礎設施設備的建設也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還存在農業信息基礎設施缺失、規范化制度不完善、高素質全面型人才匱乏等問題。因此,有關部門應進一步加強對農業生產者的培育和培訓,轉變農民對互聯網的認識和看法,大力地培養和引進電子商務技術人才,建立健全的倉儲體系,對行業的整體發展策略進行修正和優化,穩步推進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
作者:張旭 李苑羽 單位:吉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