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少數民族服飾文化及資源保護淺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少數民族服飾文化及資源保護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少數民族服飾文化及資源保護淺析

    摘要: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少數民族眾多的國家,因此少數民族服飾文化底蘊深厚是民族研究當中的重要依據。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少數民族服飾保護相對不到位,外流現象逐漸增多,因此加強對少數民族服飾的整理與保護尤為重要,本文將對我國少數民族服飾文化的保護情況展開分析與調查。

    關鍵詞:少數民族服飾文化;資源保護對策;研究;調查

    我國作為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族人民在歷史進程當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共創了中華文明,民族服飾在民族研究當中作為重要的依據,也是重點研究的對象,是中華文化最璀璨的部分之一。在不同地理條件及傳統文化意識的影響下,各民族的文化意識均存在差異性,為了更好地傳承民族文化,防止失傳現象的發生,還應加大對少數民族服飾的保護力度,筆者將分別從少數民族服飾文化的現狀、我國少數民族服飾文化的內涵、我國少數民族服飾內在文化功能、我國少數民族服飾文化資源保護存在的問題、加強少數民族服飾文化資源保護的有效措施等五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少數民族服飾文化的現狀

    從實際情況來看,我國少數民族服飾文化資源的保護與繼承正面臨著巨大的考驗,從一方面來看,人們的審美觀念發生了改變,同時也是對于變化的一種心理需求,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對服飾的豐富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而對傳統逐漸反叛,從另一方面來看,民族服飾的傳承需要大量的人力與物力,但由于民族服飾的制作未能跟上時代的腳步,導致民族服飾面臨消亡的危機。相關調查顯示,各民族自改革開放后便進入了完全開放性的生活當中,充分吸收了外界的觀念,在著裝上以現代裝如以西服為主。黎平縣作為侗族的著名大縣,然而這個地區穿侗族服飾的人數卻不足30%,其他的少數民族地區也同樣如此,大部分的青年男女以現代裝為主,只有老年人保留了穿戴民族服飾的習慣。民族服飾是不可再生的民族財富,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審美觀念的變化,人們追求服飾的豐富性的追求意愿增加,據調查顯示,改革開放以來,各族人民進入到了開放性的環境當中,通過打工、外出學習與外界文化發生了密切的接觸,其衣著習慣也發生了全新的改變。我國少數民族服飾技藝精湛、種類繁多、色彩紛呈,從而吸引了許多國外的收藏者,一些文人與商人逐漸意識到了少數民族服飾的價值并采取高價賣出低價收購的方法來進行開發,這也是造成我國民族服飾流失的主要原因。總的來說,民族服飾并非簡單的旅游紀念品,而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是不可再生的民族財富,如若不重視起來,我國少數民族文化資源將不復存在。

    二、我國少數民族服飾文化的內涵

    少數民族服飾文化標志著生產力發展的水平,同時也反映了社會關系的發展,并襯托出不同的審美情趣,下文將詳細介紹。在原始生活當中,服飾不僅僅是為了滿足人們的基本需求,一方面是為了御寒,另一方面是為了防蟲,尤其在寒冷的地區保暖是重要的事情,人類開始利用動物的皮毛制作衣服進行御寒,這也標志著人類文化事業的開端。我國少數民族通常居住在山區,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生產力水平相對低下,在這種情況下,服飾的材料工藝與當地的生產技術存在一致性,例如哈薩克族通常是以狐貍皮與羊皮為主,由此不難發現民族服飾文化是當地的生產力水平的充分顯示。隨著我國民族服飾文化的發展,少數民族的服飾不再局限于基本的御寒作用,人類在交往過程中逐漸產生了羞恥感,為了滿足基本的需求,服飾的生產發展也日益顯得重要。因此不同的少數民族服飾反映出了社會關系的發展階段。審美是人類在改造世界認識世界過程當中的一種精神欲望,人類的審美可追溯到原始時期,人們在山頂洞人遺址當中發現了許多的石珠、犬牙等裝飾品,裝飾品的存在也充分反映了當時社會人類的審美特點,因此我們發現民族服飾往往反映了不同時代的民族審美與追求。

    三、我國少數民族服飾內在文化功能

    少數民族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任何一種少數民族文化的丟失,都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巨大損失。隨著我國現代化步伐的不斷加快,民族文化(包括漢族本身)也正面臨著嚴峻的生死考驗。在過去的一段時期內,我們只看到了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卻忽視了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在人們的生活當中,民族服飾發揮著重要的文化功能,不僅傳承了民族歷史,也是識別民族身份,固化宗教信仰,傳承人生禮儀的重要載體。

    1.傳承民族歷史

    任何一種文化,如果得不到很好的傳承,那它面臨的將是從地球上消失的命運。可以說服飾是一種文化的表現,體現該民族的歷史文化,那民族服飾結構、配件花紋都有具體的含義,形象地承載了本民族的歷史。例如苗族,在本民族的服飾設計當中,便會將古文字符號刺繡在衣服上,生動地講述了該民族的戰爭史、遷徙史。

    2.識別民族身份

    不同民族的民族服飾特點不同,通過民族服飾,我們便可辨別出不同民族的身份,例如赫哲族的魚皮衣、鄂倫春族的毛皮襖、維吾爾族的四棱小花帽等服飾,都是受當地民族文化的影響,因此民族服飾也是識別民族身份的重要載體。另外少數民族服飾還可起到維系民族情感的作用,強化民族的凝聚力與認同感,為我國少數民族文化的發展與傳承貢獻一份力。

    3.物化宗教信仰

    通過民族服飾,我們發現宗教信仰影響十分深遠,大部分少數民族的服飾依然在傳承圖騰,崇拜祖先崇拜動物,提倡自然崇拜,通過服飾我們可以感受到不同時代的宗教文化特點以及文化本身包含的宗教服飾。

    4.傳承人生禮儀

    出生、成年、結婚、死亡是幾乎每一個人需要經歷的時刻,每個民族有著不同表現形式,例如哈薩克族的未婚姑娘需要佩戴瓶頸小帽圖馬克,并將貓和鷹羽毛插在帽檐上,同時配以瑪瑙紅珠等裝飾品,出嫁時則需要戴上一種用氈做成的尖頂帽叫做“沙吾克烈”,并將珠寶等裝飾品縫在帽子上。

    四、我國少數民族服飾文化資源保護存在的問題

    我國少數民族服飾文化資源保護中存在各種問題,主要表現在:缺乏對少數民族服飾文化保護工作的重視、民族傳統文化傳承意識的缺乏、文化生態環境問題百出、相關法律法規的匱乏等方面。

    1.缺乏對少數民族服飾文化保護的重視

    長時間以來,我國對于少數民族服飾文化資源的保護為引起重視,從而忽視了少數民族服飾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導致許多少數民族服飾未能得到有效地保護。尤其在旅游地區,由于相關人員對民族服飾文化缺乏了解,未能將當地的文化有效弘揚,致使民族服飾文化被膚淺化。

    2.缺乏民族傳統文化傳承的意識

    我國部分少數民族服飾的制造在現代社會的沖擊下后繼無人,傳統技藝瀕臨滅絕。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飛速發展,旅游業日益拓展加快了城鎮的改革步伐,這種情況下許多的年輕人接受了新的價值觀與文化觀念,卻忽視了民族文化的傳承,導致民族文化意識逐漸淡薄。

    3.文化生態環境問題百出

    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少數民族的服飾文化豐富多彩,無一不體現著民族的深厚內涵。隨著少數民族服飾文化,生態環境的惡化以及人們審美觀念的變化,愿意穿著本民族服飾的人逐漸減少,另外少數民族服飾的制做通常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人力與財力,對技術人員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這對于少數民族服飾文化的傳承帶來了不小的難度。

    4.相關法律法規的匱乏

    就現階段來看,我國缺乏對傳統民族文化資源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盡管有些地區建立了相應的法規,但存在嚴重的漏洞致使民族文化無法得到有效的保護,最終導致少數民族服飾文化資源保護工作的需求難以滿足。

    五、加強少數民族服飾文化資源保護的有效措施

    筆者在上文中主要對少數民族服飾文化保護的現狀進行了闡述,從中發現了許多問題,為了進一步保護少數民族服飾文化資源,還應采取更多的有效對策,一方面加強宣傳力度,增強保護意識,另一方面實行館藏與個人收藏,同時實行立法性保護,詳情如下。

    1.加強宣傳教育,增強保護意識

    在少數民族服飾文化的傳承當中,少數民族群眾是主要的傳承者,與創造者肩負著保護該民族文化的重任,因此少數民族服飾文化的保護需要全民參與、共同出力,進一步強化文化保護意識的同時還可通過廣播、網絡、宣傳欄、電視等媒介來進行宣傳教育,需要讓整個社會意識到民族文化保護的重要性,這對我國少數民族服飾文化資源的傳承十分有利。

    2.實行館藏與個人收藏

    為了確保少數民族服飾文化得到有效的傳承與保護,要對民族文化生態環境的保護引起重視,通過建立文化博物館來設立保護屏障,有助于民族文化遺產得到全面的管理。與此同時還應順應時代的發展,將新的管理理念、新的技術有效結合,在保留精華的同時對現存的工藝面料不斷創新改善,從而得到更多群眾的認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審美意識逐漸強化,人們開始對文物進行收藏,通過這種方式可避免文物的被破壞與外流。這一手段有利于我國少數民族服飾文化保護工作的全面開展。

    3.實行立法性保護

    正如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一樣,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也面臨著嚴峻的形勢,很多少數民族文化傳統已經或者正在消亡。為確保少數民族服飾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加強立法性保護尤為重要,僅僅依靠群眾自身自覺遠遠不夠,因此相關部門應結合該民族的實際情況來制定科學的法律法規,對民間工藝品與旅游工藝品明確劃分,確保民族文化資源保護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4.發展民族服飾文化產業

    在激烈的競爭之下民族服飾文化想要得到傳承,應順應時代的發展趨勢,才能不被市場經濟所沖垮,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將民族服飾產業化方可達到目的。民族服飾是民族文化的重要體現,同時也是有效的載體,將其與民族文化內涵結合在一起,并利用當地的文化、產業、文化資源來加大宣傳力度,不僅可傳承民族文化,還可帶動該地區經濟的發展,同時還可利用旅游業來帶動當地的其他產業,擴大影響力,這對于民族服飾的復興大有必要。

    5.增強群體對民族服飾文化資源的保護意識

    在民族服飾文化資源的保護過程中,人民群眾的保護意識的強化不容忽視。一旦脫離了群眾,傳統文化的發揚則無法得到真正的落實,在這種情況下社會各方面應加大投入的力度,例如學校可增設民族藝術教研組、民族文化教研室等,根據民族藝術特點來開展民族特長班,例如舞蹈班、美術班、工藝班等,從而達到宣傳的效果,維護少數民族服飾文化發展的基礎。總的來說,民族服飾文化資源的保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輿論導向上我們需要加強引導,喚醒全體民眾對于民族服飾文化資源保護的意識并正確認識其重要的意義,進一步強化中國人的文化自豪感、民族自信心以及復興事業的使命感,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國民族服飾文化得到真正的保護。同時我們還需秉承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原則來借鑒成功的經驗,并將其運用到少數民族服飾文化的保護上來。

    六、結束語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飛速發展,傳統民族文化受到現代社會的沖擊,逐漸被膚淺化與表面化,在這種情況下加強傳統文化資源的保護工作顯得尤為重要,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財富之一,少數民族服飾文化反映出社會發展的進程,生產力發展的水平,同時也體現出不同民族的審美特點,是民族生存的重要源泉,在這種情況下,相關部門應及時找出目前保護工作當中存在的問題,同時采取有效的實施對策,通過宣傳教育來強化人們的文化資源保護意識,使得我國少數民族服飾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承。

    作者:潘玲玲 單位:貴州省凱里市第一中等職業學校

    相關熱門標簽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成人免费全部|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成人影院 | 国产精品成人扳**a毛片| 成人理论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选视频69堂| 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 国产成人AV免费观看| 97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女人视频在线观看| a级成人毛片免费视频高清| 成人au免费视频影院|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国产|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成人一区专区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日本免费成人网| 国产成人啪精品午夜在线播放| 亚洲va在线va天堂成人| 在线观看国产成人AV片| aaa成人永久在线观看视频| 成人免费福利视频| 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 国产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vr| 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99| 欧美成人三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AV成人噜噜无码网站| 国产成人综合精品|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软件| 香蕉成人伊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在线网|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一区| 成人永久免费福利视频网站| 麻豆成人精品国产免费| 精品国产成人亚洲午夜福利| 2022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人| 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成人热| 久艾草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亚洲午夜成人片| 中文成人无字幕乱码精品区| 久久精品成人无码观看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