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互聯網時代下的農業經濟發展策略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以定襄縣宏道鎮為例,從互聯網對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入手,重點分析了互聯網時代農業經濟發展的策略,最后展望了互聯網時代農業經濟發展趨勢。
【關鍵詞】互聯網;農業經濟;經濟發展
我國農業經濟長期以來都是以銷售初級農產品為主,受到信息和交通限制,部分地區農產品銷量沒有達到預期。互聯網改變了大眾獲取信息的方式,電商平臺改變了傳統的購物方式,自媒體增加了產品廣告宣傳的機會。在這種環境下,農業經濟發展也要進行創新,利用好一切互聯網資源,助力農業經濟快速發展。
1互聯網對農業經濟發展的作用
1.1推動農業經濟產品革新
互聯網具有開放性、綜合性和創新性的優勢,借助互聯網的這些優勢能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理念、生產模式和技術的創新,促使農業產品種類更加豐富,產品經濟效益也得到有效提升,并且還能實現農產品種植、生產、加工、銷售的一體化和系統化發展,提高農業市場的競爭力。
1.2實現農業產業結構創新
互聯網時代下各種新理念和新技術的應用必然會推動農業產業結構的改革和創新,提升農業經濟發展的科學含量。過去農業經濟發展主要以小農經濟模式為主,如此很容易受地理環境、自然災害等的影響,在互聯網時代下可以實現農業經濟的產業化和一體化發展,彌補傳統農業經濟發展的不足。先進生產技術的運用還能有效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有助于推動現代農業經濟的發展。
1.3提升農業產品經濟效益
互聯網時代下信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將互聯網與農業經濟發展結合起來,能幫助及時收集、處理和分析農業經濟相關的信息,以便實時掌握市場變化需求,及時調整生產結構和經營管理決策。同時,互聯網開放了農民的思想,讓他們逐漸向現代化農民轉變,進而在保證農產品質量和生態效益的基礎上,更加積極地追求農產品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2互聯網時代下農業經濟發展策略
2.1利用互聯網整合農業資源
互聯網時代下,農業經濟發展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整合農業資源。我國地大物博,農產品種類豐富,在交通運輸行業越來越便利的情況下,農產品已經銷售到全國各地。在一代一路的影響下,部分農產品已經走出國門,走向國際。互聯網時代下,農業經濟發展要整合農業資源,形成完整的農業產業鏈,從而保證農業經濟可以長足穩定發展,打破傳統農業以銷售初級產品為主的被動局面。例如,利用互聯網大數據“棗夾核桃”的銷售量進行分析,對消費者群體的特征進行分析,然后整合農業資源,打造銷售量更好的“棗夾核桃”。當代消費者對產品的品質、食品安全、營養價值更為看中,而不是單純地看產品的價格和數量。為此,可以利用國內優質的大棗和優質的核桃來生產頂級的棗夾核桃。針對不同消費者群體可以給做不同包裝,比如作為婚慶喜糖果品的“棗嫁核桃”,針對情侶的“抱抱果”,針對學生的“益腦聰明果”。此外,還可以將青棗清潔密封后,作為鮮棗銷售到德國等國家。總之,互聯網時代,要利用網絡數據,整合農業資源,構建具有特色的農業產業鏈。
2.2利用電商平臺銷售農產品
互聯網時代下,農業經濟發展要充分利用電商平臺來增加產品銷售渠道。農產品既可以作為初級產品銷售,也可以深加工后再投入市場銷售。銷售初級產品的風險是產品在市場上供過于求,最后造成生鮮腐爛,不僅給農民造成了經濟損失,還會造成大量的資源浪費。互聯網時代,農業經濟發展要充分利用電商平臺來擴大自己的銷售渠道,這點對以銷售初級農產品的農戶尤為重要。例如,在西瓜成熟的季節,果農要利用淘寶、餓了么生鮮銷售、美團商超等平臺來增加產品銷售渠道。在淘寶銷售的優點是可以贏得更多的客戶,全國網民都是潛在的消費者。在餓了么和美團等生鮮平臺銷售的優點是節省運費,可以短距離進行銷售。農戶如何選擇電商平臺,要結合自己的實際產量和當地的物流實際情況。總之,互聯網時代,要利用電商平臺,根據自己生產規模來選擇合適的電商平臺來增加銷量,避免生鮮農產品積壓。
2.3利用信息技術實現農業產業化
互聯網時代,農業經濟發展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來實現農業產業化。農產品的銷售受到品相影響,同樣是梨,會根據大小或者口感等進行等級劃分,優等果越多,經濟效益就越好。影響果蔬品相的因素有很多,對同一方土地的果蔬而言,種植方法對其影響最大。互聯網時代,農業經濟發展要利用信息技術來實現農業產業化,從而全面提高果蔬品質,創造更多的經濟價值。例如,利用無人機噴灑農藥,或者施加葉面肥。這樣就可以短時高效完成工作,并且保證肥料或者農藥均勻,從而保證農作物的漲勢基本相近。總之,互聯網時代,要利用信息技術來提高農產品經濟價值,同時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有利于農業產業化的發展。
2.4利用互聯網資源培養農業生產者
互聯網時代,農業經濟發展要利用互聯網資源培養新時代的農業生產者。傳統農業生產者都是生產糧食和蔬菜,這些農作物都是當做食材。隨著農業生產技術的提升,農產品的產量在不斷增加,這就會出現某些農產品相對市場過剩的情況。為了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一方面要提升產品品質,提高同行業產品的競爭力,另一方面,要增加產品的用途,讓農產品在非食品領域有更為廣泛的應用,從而增加市場份額。例如,從植物中提取色素,作為食品色素或者化妝品色素。在消費者意識到化學品對身體的影響之后,各種純天然的商品都備受青睞。魅可口紅中所用的色素是從小辣椒中提取的。同理,其他高產且色澤飽滿的農作物也可以作為色素提取材料。再如,玉米中含有葉黃素,對眼睛非常好,如果將玉米中的葉黃素提取出來,也會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總之,互聯網時代,農民要用知識武裝自己,與時俱進,通過學習來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或者開拓農產品的其他銷路,從而增加自己的經濟收入。
2.5利用自媒體強化農產品宣傳
互聯網時代,農業經濟發展要利用自媒體強化農產品的宣傳,為自己的產品代言,從而促進農業經濟的增長。農民利用自媒體宣傳農產品可以從以下三個角度切入。第一,營養價值。當代社會,大眾都非常注重食品安全和營養價值。不同地域的水土不同,作物的營養價值也不同。例如,有些地域的水果富硒,這就是非常好的賣點。通過自媒體來對水果進行富硒宣傳,可以增加消費者,并且可以賣上好價錢。農民在自媒體上宣傳自己家的果蔬,最具有說服力,產地直銷。第二,鄉土情懷。不同地域的農產品有其當地特色,每個人都有鄉土情懷,尤其是對上年紀的人來說故鄉的水果蔬菜更具有吸引力。所以,自媒體在宣傳時,可以結合當地的風景來宣傳,引起游子對故鄉的思念。這樣就可以提高農產品在同類產品中的競爭力。第三,人格魅力。自媒體的最大特色是真實,例如“農民王小”在節目中就呈現自家的家常生活,這種平平淡淡的幸福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具有較高的人氣。王小與網民成為了朋友,漸漸為自己家鄉代言,無形中促進了家鄉農業經濟的發展。總之,互聯網時代,農民要充分利用自媒體和自己生活的優勢,做好農產品宣傳。
3互聯網時代下農業經濟發展趨勢
3.1農民角色商業化
互聯網時代,農業經濟發展會受到深遠影響,在這個過程中農民的角色也會發生變化。傳統農業中,農民的角色是耕種。互聯網時代,農民在自媒體宣傳、電商平臺銷售、農業資源整合的應用過程中,對商業銷售和營銷方法會有一定了解,農民的角色會向著商業化發展。當農民具有商人的品質,農產品的深加工也會隨之得到深化,農業的產業鏈會持續增長,有利于農村經濟的發展。
3.2農業產品多樣化
互聯網時代,農業產品會呈現多樣化的特點。互聯網時代供求雙方會互相影響,受到消費者選擇偏好的影響,農產品的種類也會發展變化。隨著農業技術的發展,以及農業信息化的發展,農產品改良也會層出不窮,這就會增加農產品的種類。隨著網絡的發展,農民會從銷售初級農產品向著深加工方向發展,這樣也會出現更多的農產品商品。綜上所述,互聯網時代讓農業經濟發展迎來了春天,可以利用互聯網資源培養新時代農業生產者,利用自媒體做好農產品宣傳,利用電商平臺拓展農產品銷售渠道,利用信息技術來助力農業生產,利用互聯網整合農業資源,形成完整的農業產業鏈。因此,互聯網時代,農民要做好角色轉變,利用好網絡資源豐富自己,包裝產品,拓寬渠道,增加產量,以農業產業鏈來保證農業經濟的長足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煦,劉鑫.新型城鎮化背景下農村商貿流通業發展的驅動機理[J].商業經濟研究,2018,6:123-125.
[2]崔佳,趙秀榮.互聯網背景下農產品流通的多元化營銷策略研究[J].農業經濟,2018,4:132-134.
[3]侯銀莉.“互聯網+農產品”型網絡營銷體系構建模式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9,1:68-70.
作者:張云忠 單位:山西省忻州市定襄縣宏道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