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民間藝術融入小學美術課堂的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民間藝術作為當今社會不可多得的文化遺產,人們越來越認識到繼承和發揚其傳統文化的重要性。美術學習不單單是繪畫技巧的訓練,更應該視為是一種文化的學習。然而,在日常小學教學中,由于過度強調美術知識和技能的培養,忽略了美術文化的滲透,既影響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影響了學生對人文文化學習的提高。因此,如何正確引導和提高學生對美術文化情境的了解和認識,并由傳統工藝美術強化教學,是我們農村美術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關鍵詞:美術;本鄉農村;民間藝術
學習興趣在小學美術學習中具有情緒色彩的傾向,對學生的學習激發、推動、保持都有著決定性的因素。從日常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隨著學生年齡的成長,思維和眼界的開拓,對美術作品造型要求也越來越高,有選擇性地利用農村美術現有造型,進行個性化的再創作;對鄉土美術作品的美感呈現和自我感情的表達;對鄉土造型在美術創作活動中,挖掘鄉土美術造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造型能力、探究能力。
一、本區域民間藝術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應用的現狀
基于對農村民間藝術在農村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應用的現狀分析,以及課堂教學中應用意義的認識,再結合冀教版小學六年級美術六年級上冊《豐富多彩的河北民間藝術》,欣賞書中作品,從而了解本鄉農村的民間藝術,例如,秸稈扎、果核雕刻、內畫鼻煙壺、木刻獅子、繡花鞋墊、泥質玩具、磁州窯三彩刻花盤等,都是河北省勞動人民自發、自編的民間藝術。通過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讓學生進一步加強對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初步了解。隨著課改的深入,師生對民間藝術的傳承責任意識得到加強,絕大多數師生都認為,本鄉農村的民間藝術很有必要保護,并愿意為保護本區域的民間藝術出力,但多數師生了解本區域民間藝術渠道;隨著課程的深入,教師對農村民間藝術有效運用到美術課堂教學中的方法上思考欠缺,對適合應用在什么課型、具體美術課型中怎么運用,目前的有效教學方法的思考較少;隨著學習的深入,學生針對本鄉農村的某一民間藝術的造型、色彩、寓意、肌理的體驗與理解的引導,如何設計與小學生學習動力相吻合的學法等思考的深度還不夠。
三、民間藝術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如何在小學美術課堂中,將這些農村的民間藝術以最好的狀態呈現給學生,并引導他們地主動、有效地融入農村的民間藝術的傳承、發展、創新中來,是美術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加強美術課堂情境教學
任何美術作品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需要在一定的文化氛圍之中形成。所謂情境創設,從狹義來說,指在課堂教學環境中,作用于學生而引起積極學習情感反應的教學過程。對于小學生來說,網絡、影視、書籍已經是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課前可讓學生收集相關的知識材料。例如:本單元教學果核雕刻時,可以利用幻燈片《核舟記》,將其成品圖片展示給學生觀看,給學生強烈的視覺感。看完后,又拿出一個核桃給學生欣賞,引導他們交流,給你一把刻刀,你可以在上面刻點什么?在我們如今的生活中,這種果核雕刻有什么現實意義?創設教學情境,不僅豐富了學生動腦的一面,又激發了學生求知的欲望和思維想象的空間。
(二)拓展學習內容
在美術教材中感受民間藝術,欣賞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例如,《豐富多彩的河北民間藝術》內畫鼻煙壺,此藝術作品在繪畫前,通常先用鐵砂球和金鋼砂將煙壺內壁均勻磨砂,然后根據壺的形狀設計繪畫出各種題材的作品。以其小巧玲瓏的造型,豐富多彩的材質,精美絕倫的工藝,匠心獨具的裝潢,被國際上譽為集中國多種工藝之大成的袖珍藝術品。它易于兒童理解、模仿、學習與運用,水墨畫的裝飾手法大膽表現生活中的感受。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可通過大量作品展示,給學生最大的視覺空間、感受空間,同時,不拘形式地給他們最大的描繪空間,帶領孩子們去林間、田間寫生和觀察,了解身邊熟悉的環境和人物,提高對水墨畫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將現實生活與聯想、想象相結合,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創新能力,使學生的思維豐富起來,激勵學生學習美術的自信心和欲望。
(三)學生動手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
民間藝術中的民間美術造型形式多種多樣,例如,秸稈扎、繡花鞋墊、泥質玩具等,這些精湛的藝術品都離不開手、眼、腦的協調合作。動手操作是小學美術階段培養學生觀察、想象、合作能力的手段,例如,結合本區域的繡花鞋墊藝術的學習和欣賞,強調讓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進行創作繡花,(動物、植物和人物等,都能成為刺繡的題材),學生學習刺繡的過程中,要學會觀察、善于觀察,提高觀察能力,并把觀察的生活環節加工、提升為藝術。同時,加強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與學習,才能完成一件成功的作品。美術教師除了新授知識和作業點評、拓展學習之外,需要教師有效地設計教學環節,加強單元化的設計教學環節和作業形式,加強學生的團隊的合作意識。例如,設定好3至4個人為一小組,組員分工明確,小組成員工作協調有序,爭取在20分鐘內完成繡花鞋墊的題材制作和初步學習,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精神,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和創作力。
結語:
農村的民間藝術是中國文化傳統最深的根基,它具有貼近生活、感情純真的一面,它的語言又是對生活的感悟,它那些樸實的造型對世人又具有很強的吸引力。作為一位小學美術教師,我們有這份傳承的責任,將這些優秀的民間藝術通過課堂來介紹給學生,然而,在課堂教學模式中還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們只有展開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實踐活動,讓學生加深對民間傳統文化的了解,加深對家鄉民間藝術的喜愛,才能更大程度的拓展美術教學的空間。
參考文獻:
[1]李思文.挖掘民間藝術豐富小學美術課堂[J].名師在線,2019(14):86-87.
[2]楊青.關于小學美術課堂高效化設計與安排的思考[J].美術教育研究,2018(20):176.
[3]李娜.談民間美術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價值探討[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10):206.
作者:王珠琳 單位:南馬莊鄉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