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民間藝術視域下的文化產業發展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當今是信息化的數字社會,互聯網的發展和移動終端設備的日益普及,為傳統民間藝術帶來了新興的發展平臺,也為民間藝術文化創意產業開啟了新的虛擬空間。我國的民間藝術文化創意產業是基于傳統中華文化內涵而衍生出的具有商業性質的經濟形式,媒體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帶動民間藝術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為傳統民間藝術文化創意產業提供新的藝術文化市場平臺,形成新媒體時代下的傳統創意文化產業鏈。本文以民間藝術文化創意產業目前的發展現狀為切入點,探討民間藝術和科技融合對民間文化創意產業的影響,進而分析民間藝術與科技融合視域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策略。
關鍵詞:民間藝術;科技融合;文化創意產業
傳統民間工藝品賴以生存的農耕經濟時代在工業文明的沖擊下土崩瓦解,大機器工業流水線生產的實用型器具逐漸取代了不可量化生產的民間手工藝產品。現代與傳統、機器與手工在一次次的碰撞中造就了民間藝術新的發展空間,而科技的發展與變革成為傳統民間手藝人要面對的難題,是要抓緊新契機進行改變還是堅守最后的陣地,這對他們而言是一次艱難的抉擇。時代的交鋒演變正是讓民間的傳統藝術品呈現出新的價值和功能。當今社會,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巨大的轉變,消費者開始追求形色各異、內涵獨特的產品,而民間手工藝品的實用功能逐漸被剝離,成為可有可無的商品屬性。在這樣的時代大背景之下,民間藝術品要突破固步自封、自我言說的狀態,緊隨時展,借助科技的力量和市場進行緊密的結合,才能煥發民間藝術文化創意產業的新生機。
一、民間藝術文化創意產業目前的發展現狀
傳統的文化產業概念隨著時代在不斷地發生變化,移動互聯網時代所包含的數據處理、傳輸等技術成為了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新動力。新時代下的民間藝術文化創意產業是以中華傳統文化為基礎,以文化創意為出發點,借助互聯網等新興媒介創造經濟效益的商業行為。傳統民間文化創意產業主要是針對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資源進行挖掘,整合后進行開發應用,通過創意性的包裝手法創造經濟效益,屬于知識服務類產業組合,文化創意產業具有獨創性、高科技性、強輻射性和高附加值等特征。科學技術的發展讓數字技術和文化產業相融合,推動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優化了文化創意產業的結構,使文化產業價值鏈得到提升。
(一)工藝品創意不足,制作粗糙
就目前我國民間手工藝品而言,存在著創意不足、制作粗糙的嚴重問題。企業為了快速地搶占市場份額、從中謀取經濟利益,會表現出急功近利的一面,熱衷于抄襲和模仿。盲目的模仿讓民間的手工藝品同質化現象嚴重,造成消費者審美上的疲勞。有些企業為了節省成本還存在制作工藝上偷工減料的情況,品質和價格成反比,千篇一律、品質粗陋的民間工藝品嚴重破壞了正處在成長期的民間藝術品市場。
(二)民間文化工藝沒有受眾面
民間藝術文化面臨著沒有觀眾欣賞、缺乏消費群體的艱難窘境。民間文化藝術不論是有實體的產品還是歌舞藝術等,大部分的民間藝術文化存在后繼無人的尷尬局面,這也就造成民間文化工藝沒有受眾面,缺乏年輕血液。沒有了受眾消費群體,民間工藝文化就沒有經濟支持,不能長久發展,這樣的惡性循壞導致傳統民間藝術文化逐漸衰落,難以形成帶有經濟回報的產業鏈。
(三)形式組織不成規模
民間藝術文化創意產業的形式組織規模大小不一,有專門從事民間藝術文化產品開發的專業機構,也有企業+基地+農戶的組織,更有家庭式小作坊,這樣不成規模的形式組織容易造成市場的混亂,容易出現抄襲剽竊的行為,且小規模的民間藝術品制作工廠沒有抵抗強風險的能力,缺乏風險規避、危機化解機制,一旦遇到風險就常面臨著倒閉的危險。
(四)民間創作主體薄弱
民間藝術文化創作的隊伍趨于老齡化,大多數技藝精湛的民間手藝人都已是白發蒼蒼的遲暮老人,年輕且專業的后備力量屈指可數,這樣就導致民間創作主體的薄弱,創作技藝難以支撐需求龐大的產業鏈;有限的經費也是民間創作主體薄弱的一大影響因素,很多技藝高超的手藝人生活艱難,僅憑借一門手藝難以糊口,這樣的條件使他們無法從事相關的民間藝術創作。即使手藝傳承后繼有人,但很多人只求掌握技術,不愿意有新的創新研究,這就使民間藝術文化創意產業陷入形制單一、沒有新意的惡性循環中。
二、民間藝術和科技融合對文化創意產業的影響
文化創意產業通過科技創新的助推,能夠擴大其產業格局、優化內部結構,進而推動國家經濟、豐富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國家榮譽感、民族自信心。民間藝術文化創意產業以科技的創新發展為依托,互聯網新媒體為民間藝術文化創意產業提供了一個數字化的信息平臺,促進文化產業格局形成的同時能夠拓寬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渠道,開發新思路引領新潮流,形成創新型文化創意產業鏈。在新媒體時代,民間藝術有了更多展現自我的平臺,例如微博、微信以及抖音等,民間藝術可以不斷地推廣,加深其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印象,并能在新媒體的作用下和消費者建立良好的溝通聯系,便于形成一條可持續發展的文化創意鏈。科技的發展促進民間藝術文化創意產業的轉型發展,讓文創結構能夠適應市場,監督推動文創產業的結構升級,使其能夠根據市場風向迅速做出調整升級,創造出與之相匹配的經濟效益。科技的創新發展還能將相關的傳統文化產業聯合在一起,增加各產業間的黏合度,使文化創意產業聯合其他相關產業進行擴張,打造出完整的民間藝術文化創意產業鏈。
三、民間藝術文化創意產業策略
移動媒體時代下的民間藝術文化創意產業是一種新型的產業,是科技和民間藝術文化內容相融合的產物。科技的創新發展是推動民間藝術文化創意產業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技術基礎,是促進我國民間藝術文化創意產業向國際化邁進的關鍵抓手。科技創新不僅為民間藝術文化創意產業提供了技術支持,還拓寬了藝術文化創意內涵,更催生了新的藝術文化創意產業路徑。藝術文化創意產業的傳播過程是符碼傳播向實體傳播再向符碼傳播的一個過程。
(一)加大創意力度,提升創意自信感
民間藝術文化創意產業應自覺延續、發展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民間手工藝人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傳承和發揚民間藝術文化,并提高對文創產品的創意能力,從中激發出中華文化自身強大的生命力,在落實“走出去、請進來”中不斷提煉中華優秀文化,實現文化的自信自強,使中華文化成為民間藝術文化創意產業重要的靈感源泉。民間創意文化產業要積極融合各地區文化內容,民間手藝人更要積極吸取不同的文化,合理高效數字媒體技術提升自我創造能力,融會貫通,將專業的理論融入到實踐當中,將流行的符號元素糅合進手工藝制品中,使民間藝術文化創意產業煥發出新的生機。
(二)利用科學技術對民間藝術文化創意產業進行有效整合
現代社會媒體信息高度發達,利用互聯網大數據能夠對民間藝術文化創意產業進行有效整合,互聯網的互動性更是實現了文化企業和消費者間的無縫對接,人們能夠享受互聯網時代帶來的文化便利,從而實現全球文化資源共享。互聯網平臺是還能集投資者、大眾和民間創作者的力量,通過“眾籌”“眾智”“眾包”等方式獲得文化企業需要的投融資、創意想法和專業人才等重要支撐,變文化創意變為現實的產品。
1.利用新媒體創新文創產業傳播模式
新的科學技術如虛擬體驗、交互技術等能夠在民間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研發上起到關鍵作用,新媒體形式在打破時間、空間限制的同時能引發新的表現形式,在傳播途中重塑傳統民間藝術文化的形式和內容,促使民間文化創意產業格局形成,創新其傳播模式。例如,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構建藝術數據庫,將傳統的民間工藝以數字化的形式留存,對具體的工藝美術造型、色彩、剪裁等可以以微視頻、短動畫的形式進行剪輯編排,做成一系列生動有趣的動畫短片,再將完成的作品投放到各大視頻應用平臺,向大眾進行展示分享,實現民間文化藝術廣泛的傳播,提升民間文化創意產業在社會上的影響力。
2.搭建新媒體營銷渠道
以故宮博物院文創產品為例,故宮的文化服務中心順應時展,打造了全套的新媒體營銷團隊,在找準自身定位的同時擴大營銷渠道,搭建多個新媒體平臺進行文創產品營銷,例如利用微信、微博網站以及APP進行營銷,借助新媒體技術進行推廣宣傳,如H5、數字故宮、活動直播等,更是在內容上進行創新營銷;例如新媒體動畫、系列圖書、漫畫等,多渠道營銷以濃厚的傳統民間藝術為基礎,傳統的內核包裝上新時代創新的糖衣,收獲了一大批真正愿意走進故宮文化、深入了解故宮文化的人群。四、小結民間藝術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對文化創意產業的格局形成有著重要的影響意義。民間創意文化產業是朝陽產業,關系著國家的軟實力,因而民間藝術文化創意產業要緊隨時展,在新時代中散發新活力。
參考文獻:
[1]侯黎鸝.新媒體背景下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困境及應對策略[N]滁州學院學報,2016(18).
[2]張文慧.新媒體時代中原優秀傳統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研究[J].產業·出版廣角,2018(9).
[3]周錦,張蘇秋.“互聯網+”下的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模式分析[J].中外企業,2017(3).
作者:戴硯亮 單位:中央財經大學文化與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