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媒介融合下的電視臺記者采訪形式革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媒介融合時代,廣播、電視、報紙有機地融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一種新的技術媒體。它們在內容上可以相互兼容,在發展中相互促進,整合了諸多優質資源。本文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面對廣播電視臺記者采訪面臨的困境,闡述記者采訪方式革新的特點,并對記者采訪方式的革新進行深入分析,以供參考。
在媒介融合大環境的影響下,一次信息的采集、多渠道的傳輸以及多個分發渠道傳播已經成為廣播電視臺在編輯和傳輸新聞時主要應用的手段,但廣播新聞的采集和電視新聞的采集側重點是有所不同的,尤其是廣播新聞主要通過聲音讓受眾獲取信息,對新聞內容的采訪也有著更多的要求。但現實中我們可以看到,受制于人員和經費的困擾,當下許多廣播電視臺合并了廣播和電視的新聞記者隊伍,這就導致在電視新聞采集和編輯工作中出現嚴重的同質化現象。因此,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對記者采訪的內容和形式進行合理、深入的分析十分有必要[1]。
一、傳統采訪形式面臨的困境
(一)采訪途徑的轉型媒介融合下的記者采訪途徑和方式面臨著一定的困境,新環境對記者采訪的專業水準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一方面,他們要堅持真實性以及新聞報道客觀性的另一方面,他們還要兼顧新聞現場的畫面感,在新聞畫面的選取和場景的捕捉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采訪途徑的轉型勢在必行。
(二)采訪技術的壁壘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各種智能設備的應用促進了媒介融合時代的到來,隨著新媒體技術在生活各個方面的滲透。廣播電視行業的數字化升級也發展迅猛,技術升級的同時對從業記者的圖片拍攝能力、文字編輯能力、新媒體設備應用能力、信息處理平臺運用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新技術的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特別是對于已經熟悉傳統的廣播電視新聞采訪工作的記者來講,需要擺脫陳舊的采訪方式,不斷接納新的技術,突破自身技術上的壁壘。
(三)采訪理念的制約媒介融合的背景給媒體管理模式帶來了種種困難,大多數廣播電視臺的制作過程、節目編排、采訪形式等均有相對穩定的流程和標準,在這種固有模式的影響下,采訪理念會受到一定的制約,而不斷涌現的采訪新形式更是暴露出了記者在其主動性的發揮和創新性上存在嚴重不足,并會影響報道的整體效果。
二、媒介融合下采訪形式革新的特點
在媒介融合的環境中,媒體的融合已成為廣播電視臺快速發展的新方向,可以使廣播電視的覆蓋率和記者采訪后信息內容的速率增加。充分開放和包容已經成為媒介融合新時期下廣播電視臺記者采訪工作的新要點。這個特點下,受眾群體在接受廣播電視臺記者采訪時所表現的態度也和以往有了很大的改變,少了一些顧慮并愿意積極分享自己所掌握的真實信息。對于記者而言,采訪信息的傳輸也有了更多途徑,記者可以借助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等工具,通過直播APP、宣傳冊、圖片資料、文字信息等多樣化的形式進行采訪,展現出了較為突出的分享性[2]。
三、采訪形式的革新變化
(一)積極選用新媒體設備媒介融合時代的到來要求廣播電視臺記者要更加合理地利用PC端、微信、QQ、短視頻、微博等新媒體平臺,并應用手機、記錄設備、數碼相機等新媒體工具,改善記者采訪的形式,促進記者采訪形式革新的進程。例如,在報道應對各種地質災害的過程中,記者可以利用新媒體工具,實現在交流平臺的直播,實時播放災區的具體情況,使受眾及時了解災區的實時動態。另外,在現場采訪中,記者還可以將自己的智能手機直接和演播室進行連線,通過現場展示向受眾傳送災情以及救助的進展情況等信息。與此同時,還可以將此采訪資料和數據信息以多種渠道進行保存,可實時傳送或共享給其他同事,這種工作方式減少了采訪視頻材料后期整理和編輯以及轉存的時間,體現了廣播電視臺記者采訪形式革新優勢。此外,我們可以學習如何利用權威媒體來整合新時代的媒體技術,并將新的工具應用到記者采訪。以《今日美國》為例,其借助網絡戰略的指引,打造了核心技術平臺進行信息,實現了各種熱點新聞和信息的自動接受和,還可以與圖片、報紙、雜志、電視等進行結合,實現跨媒體信息報道內容的共享[3]。因此,記者可以進入電視臺的播出平臺網站,根據新聞信息的內容進行資源采集,并實現新聞內容主題和網絡轉換的全過程,同時通過多種路徑進行內容分發。
(二)注重廣播與電視新聞的差異性首先,要明確的是采訪工作是整個廣播電視新聞制作的關鍵,是對客觀存在的事實進行真實的記錄。記者可以根據現有的客觀事實分離出信息中有關聲音及圖片的元素,并將以往工作中需多次進行的采訪過程整合為一次采訪的革新,同時應用新聞素材的中央廚房,結合廣播電臺和電視新聞的不同側重點,通過二次加工對收集的資料進行處理,充分反映采訪形式一次采集、多元的特點,體現媒介融合對革新記者采訪形式的重要作用。其次,廣播記者采訪不僅存在收集熱點新聞信息的側重點差異,而且報道的形式與電視新聞之間也有很大的差異性。例如,在社會新聞來源中,電視記者用攝像機鏡頭就可以記錄相關信息,廣播記者卻只有通過對信息源涉及者的采訪,并通過對他們描述的事件進行整理后報道。因此,廣播電視臺的記者可以根據新聞采訪信息的側重點,鑒于現場的實際情況和現象,結合廣播電視的差異性特點,力求合理組合采訪方式。如在《紹興廣播早新聞》的“建設生態紹興,共享品質生活”專欄,廣播記者在當地企業利用文字描述和圖片采集形式記錄了企業的生態系統規劃和建設。然后,電視記者以視頻影像的形式直觀地播報了其報道主題的相關內容,突出了獨特的個性和吸引力。最后,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社會需要廣播電視臺發揮更大的生產力優勢來完成相應的目標,使得其職責和分工更加明確,只有這樣,傳統的權威媒體和新媒體才能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實現對高質量采訪資源的有效整合。因此,廣播記者可以按照分工開展具體工作,加強對視頻播放器、攝像機等設備應用的不斷優化,并重新整合采集資源。以CNN(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為例,記者在廣播內容中設置了跨平臺編輯崗位,目的是幫助廣播電視臺記者實現由傳統單一的形式向全媒體采訪形式的升華,即協調廣播電視與新媒體在新聞報道方面的差異,并將其整合到廣播電視節目中。其主要形式是以激發記者潛力為核心的新媒體直播平臺以及時下流行的短視頻媒體采訪,從而為傳統媒體的深度融合提供依據[4]。
(三)完善采訪前期的準備工作在記者采訪環節中,容易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鑒于這種情況,記者需要保持足夠的新聞敏感度。在采訪的前期階段,充分利用網絡媒體的優勢,對采訪的人物和事件有一個詳盡而全面的了解,以確保采訪環節的質量和效率。首先,要充分認識媒介融合下的新媒體對記者采訪環節的推動作用,在融合共贏、優勢互補的目標下,通過內容新穎、制作精良、品牌建設以及覆蓋范圍增加等融合帶來的優勢分析,重視廣播電視采訪前期對信息內容的準備方案這一理念。要明確自己的角色并轉變觀念,按照理念優先的原則,積極讓自身突破傳統的記者采訪形式。同時,采訪過程的設計需更具創新性,即采訪前準備的方案要能為充分滿足受眾群體多樣化需求提供更多的新穎內容。例如,記者要積極應用媒介融合的采訪新形式,借助在線平臺的便利,結合自身的識別能力來查找和整理新聞線索。不僅如此,還要根據整理的新聞線索,確認新聞發起人的信息內容,同時對者進行采訪。在做好這一工作的同時還要注重對輿論的監督管理,積極分析熱點輿論以及新聞事件的發展導向,以疏導社會輿論,產生積極的影響,確保后續廣播電視新聞報道更具針對性。其次,記者在前期采訪準備計劃的階段中,應轉變報道思路,以服務為核心,從在播平臺、線上和線下服務3個方面來合理制定方案。同時,廣播電視新聞要根據采訪計劃中有關信息內容,做好和上級以及平行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做好新聞采訪的保障工作。此外,還可以基于記者對信息的整理思路和渠道,借助新媒體技術,建立用戶信息數據庫,以全面收集相關信息內容和數據。并以此為根本,持續增加面向普通用戶的服務、對產業發展鏈的關注以及與其他目標受眾群體緊密對應的信息內容,并開發詳細的服務方案,以促進產業鏈的發展。例如,可以將汽車等生活服務的核心作為報道內容,為受眾群體提供生活服務等。最后,面對媒介融合下廣播電視行業的重大變化,廣播電視臺應主動完善對行業信息內容渠道的協調和管理機制,著眼于新媒體的質量,逐步提高對各種媒體平臺的認識。具體來說,應致力于提升對各種媒體平臺不同熱點新聞的采訪技能,為其特定的采訪形式提供基礎,以滿足廣播電視臺受眾群體多樣化的需求[5]。為此,記者可以以手機和互聯網為主要形式,結合受眾群體的需求變化和社會需求的總體趨勢,制定個性化的采訪前期準備方案,從而大大提高采訪的整體效率。
四、結語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廣播電視臺記者的采訪必須以新的方式傳播相關信息內容,這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獨特而明顯的優勢。雖然廣播電視臺記者的采訪面臨途徑、技術、理念的困難,但結合媒體采訪新形式的鮮明特點,以二者的差異為起點,進行全面改革媒體采訪的具體形式,勢必會為提高廣播電視臺記者采訪的質量提供借鑒,為推動廣播電視事業的進一步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程娟娟.媒介融合背景下廣播記者采訪的革新策略[J].中國傳媒科技,2020(05):96-97.
[2]胡繽月.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臺記者采訪形式的革新策略[J].西部廣播電視,2019(24):124-125.
[3]楊國濤.新媒體時代下廣播記者如何做好新聞采訪工作[J].傳媒論壇,2018(20):74-75.
[4]李曉旭.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臺記者采訪形式的有效革新[J].傳媒論壇,2018(19):120-121.
[5]李智國.淺談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臺記者采訪形式的革新策略[J].傳播力研究,2018(14):132.
作者:張亞楠 單位:河南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