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音樂教學中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策略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高校音樂教學中的民族音樂版塊主要由專業教師、音樂專家等學者負責傳授,他們將民族音樂獨特的藝術表現融入學校課程,充分發揮新時期傳統文化的教育引領作用,對音樂課程實踐活動的研究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民族音樂中包含著獨特的精神和理念,富有一定的民族文化內涵,但在高校音樂教學中并沒有得到有效、全面地繼承,大多數學生只懂得民族文化的表面重要性,缺乏對其深層精神價值的深刻理解。
在高校音樂教學中引入民族音樂文化,不僅可以提高音樂教育的質量,而且可以促進民族音樂文化的不斷傳承和發展,因此,高校教師應高度重視民族音樂文化,按照民族音樂文化教學的原則進行音樂教學,記錄組織學習的實際情況,用有趣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
一、民族音樂傳承與高校音樂教學之間的關系
文化的多樣性發展是文化的重要表現。我國大學音樂教學的發展既要考慮到國家音樂文化的特點,也要考慮到音樂文化的多樣性。我們有必要將國家音樂文化的傳播與大學中的音樂教學相協調,以確保我們國家的民族音樂文化得到有效地繼承和維護。在民族音樂教學中,老師應將時代語境緊密結合,通過民族音樂教育將新的教學內容與現代教育手段結合起來。高等教育是社會主義新時期培養人才的重要途徑,對教育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中國高校音樂教育也擔負著重要的教育任務,那就是弘揚民族音樂文化。音樂專業人員和其他學科可以在音樂學習中積累一定的文化和情感經驗,這也有助于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此外,在高校音樂教學中,音樂人才要與民族音樂文化相聯系,提高學生對民族音樂在高等教育機構音樂教學中的重要性的認識。在全面了解國家音樂文化的同時,學生們能夠有效地結合、發展和完善許多音樂文化,這是非常重要的。高校民族音樂教育有助于傳播和促進民族音樂文化的持續發展,同時也反映了時代的變化和融合。民族音樂文化可以在不同的時揮積極的作用,同時也體現了我們偉大的民族精神,另一方面,也體現了民族民間音樂的文化內涵,讓學生產生愛國主義和文化自信。
二、高校民族音樂文化教學的重要意義
(一)高校民族音樂教學可以加強對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的挖掘
一個民族的音樂文化是歷史的產物,高等教育機構的音樂教學必須具有民族特性。高校音樂教學與民族音樂文化的有機結合,不僅改變了個性化的教學方式,同時也使音樂教學更加活躍和豐富,有助于提高音樂教學質量,同時提高學生對自己民族音樂的學習積極性和樹立民族自信心。高校音樂教學要以發展民族音樂為目標,以學生為主體,盡最大努力挖掘本地優秀的民族民間音樂文化。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進度制定相關民族音樂課程,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改進教學活動,完成教學任務,傳承民族音樂文化。
(二)高校音樂教學滋養民族音樂文化建設,吸收有益文化成果
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必須繼承下去,不能完全接受西方中心論的傳統音樂教育模式,要積極探索有助于民族文化發展的教學方式。不可否認,我們必須要從世界上最好的音樂文化中去學習精華,洋為中用,不斷發展和壯大我們本民族的音樂文化。由于對外開放的浪潮使得國外很多的音樂種類涌入中國境內,年輕人有了更多的選擇,很多年輕人不愿意參與到中國民族音樂的發展中來。這就要求我們的高等音樂教育不僅要致力于在學校里教授民族音樂文化內容,而且還要致力于傳播和理解民族音樂文化的歷史。
(三)增強學生的內涵,凈化學生的心靈
當前,學生素質是社會的核心,尤其是藝術類學生更應注重提高素養。將民族音樂文化融入教育教學過程,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音樂能力。民族音樂是民族文化的有效體現,是民族文化的真實寫照。良好的教育教學氛圍有助于實現教學目標,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學習歷史文化的興趣和積極性。學習民族音樂文化不僅可以有效地提高他們對音樂的理解,而且可以培養他們的情感和豐富他們的靈魂。民族音樂文化蘊涵著豐富的真理和人生哲理,對學生正確的價值觀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三、民族音樂融入高校音樂教學的可行性與發展現狀分析
(一)可行性分析
首先,高校民族音樂教學是提高學生素質的關鍵。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進入社會及為其社會發展提供知識和技能,學生的素質水平對社會建設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高等教育不僅要重視文化教育,而且要加強精神文明建設。通過傳承民族音樂文化來提高學生的素質,說明在高校音樂教育中推廣民族音樂是可行的。再有,民族音樂在傳播傳統文化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民族音樂文化是21世紀教育和研究的新方向,也是教育的主要目標。高等教育學校的音樂教學旨在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傳播傳統音樂文化,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提高他們的能力。我國高等教育的普及化、社會環境的復雜性和對學生的需求越來越大,要適當減輕學生的壓力,使他們能夠擺脫困境。因此,將民族音樂納入大學音樂教學中至關重要。
(二)高校音樂教學過程中民族音樂的發展現狀分析
1.民族音樂教學內容缺乏特色,缺乏準確定位。當前,在我國高校民族音樂教學的背景下,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學生有很多時間參加民族音樂相關課程培訓,但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使得民族音樂教學成績并不十分突出。在民族音樂教學中,不僅有許多內容沒有進行合理設計,甚至一些音樂教室等設備都不能正常運行。2.缺乏雙師型人才,民族音樂教學力量不足。民族音樂教學中只有在教師具備強大的專業技能的情況下才能順利進行。目前,我們大學中的大多數民族音樂教學教師都是來自各大高校的博士或碩士畢業生,具備民族音樂教學的基本技能和理論水平,但存在的缺點是他們在民族民間音樂領域沒有足夠的實踐經驗,同時在音樂教學方面也缺乏足夠的經驗和技能,還需要時間的沉淀和打磨。3.教學資源嚴重稀缺?,F代文化在走向多元化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民族音樂的發展。但由于民族音樂和開設這門課程的高校受眾相對較少,很多學校雖然在大力推廣民族音樂,但仍然沒有一個很好的效果。在民族音樂教學過程中,由于課程資源的缺乏和教師素質的一些問題,民族音樂教學仍然處于探索階段,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民族音樂文化的科學傳承和發展。
四、高校音樂教學中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策略
(一)豐富教育教學的內容,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教育教學的內容豐富多彩,學生的學習興趣會相應提高,學習積極性也會隨之提升。我們應有效地將民族音樂文化融入到高校教學過程中,達到藝術多樣化的目的。在課程教學中應充分體現民族特色,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改變教學方法;另一方面,應結合民族音樂文化進行教學。
(二)突出音樂教學的民族性
人的行為是由他自己的思想決定的。如果我們要把民族音樂文化納入高校課程,通過現代教育教學形式加以傳播,我們就需要音樂教師不斷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首先教師應明確民族音樂文化的重要性;其次,學生應以正確的態度理解民族音樂文化。我們需要在原有文化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民族音樂文化的特點并進行創新,驅動以教育教學為目的的開放式教育模式才能真正實現教學目標。應該利用高校民族音樂課程陣地,防止盲目崇拜外國音樂文化,始終保持理性,廣泛傳播民族音樂文化精神。
(三)優化課程設置
高校音樂教學的有效性直接取決于課程的科學性,課程質量的好壞直接決定了教學質量的好壞?,F在很多大學中根本沒有任何有關民族音樂的課程,使得學生對這些民族音樂課程了解不多。學生盡管可以自己在網上進行慕課學習,但是很多學生卻不屑于去學習民族音樂。為了逐步改善這種現象,我們必須將民族音樂文化有效地融入音樂教學,使課堂教學更有意義,為學生提供更先進、更豐富的音樂體驗,以傳承民族音樂文化和知識,培養優秀的當代人才。
(四)巧妙應用現代化教學工具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我們的信息技術在不斷發展和改進,在現代教育中使用信息技術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效率是非常普遍的手段。在民族音樂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民族理論知識的凝聚,學習現代教學方法,提高學生評價音樂的能力和對民族音樂的理解能力。老師可以使用視頻、音樂、圖片和其他材料,在視覺和聽覺的雙重影響下,使學生們對民族音樂有更深入地了解,從而培養一種文化優越感和對民族音樂研究的興趣。互聯網的發展使學生能夠進入更大的空間,收集更多民族音樂元素的在線材料,不斷深化他們對民族音樂的了解。因此,高等教育機構的音樂教師需要積極學習互聯網技術和多媒體應用,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
(五)調整民族音樂教學在高校音樂教學中的比重
許多大學以選修民族音樂的形式開設了民族音樂課,有的大學甚至完全把民族音樂作為一門選修的課程,導致高校音樂課程中民族音樂的比例較低,學生對民族音樂的文化進行深入研究比較難。同時由于大多數非音樂專業的學生缺少音樂基本知識學習背景,很難對民族音樂進行深入學習,不利于民族音樂教學的效果,也不利于延續和傳承民族音樂文化。因此必須要提高民族音樂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比重,讓學生接受更多的民族音樂教學,因為這是民族音樂傳承的重要途徑。學習民族音樂文化的過程是讓學生對民族文化具有認同感,以便自覺地繼承和延續民族音樂文化。當然由于網絡技術的發展,也可以采取課外學習的形式增加民族音樂學習的時長。許多教師開始嘗試以微課堂和慕課的形式進行教學,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民族音樂教育的比重,進而形成自上而下的民族音樂教育意識,提高課堂音樂教學效果。
(六)拓展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實踐活動
在傳統音樂教學方法中,老師對學生的經驗并不十分重視,往往只是講解知識的內容,忽視了學生的內化,給他們造成了學習困難。大學生具有一定的對事物的認知能力,更注重學習的體驗與興趣,缺乏經歷的教學不但挫傷了學生的興趣,這也對積累知識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經驗是音樂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為教育本身就是情感的表達,而且還幫助他們提高了音樂技能和綜合素質。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實踐活動,更好地理解民族音樂文化內涵。例如教師可以積極組織音樂采風活動,使學生在田野調查中了解民族音樂文化,這既是大學音樂教學的擴展,也是實現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手段。
(七)構建創新發展的音樂文化教育觀
教師可以合理地將現代教學理念與民族音樂教學結合起來,將民族音樂文化的知識背景與多元化媒體和信息平臺聯系起來,使學生更好地了解藝術價值觀和民族音樂的特點。同時了解各族人民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習俗、生活環境等方面的差異。高等教育機構的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多參加民族音樂鑒賞、表演、競賽等活動,促使他們深刻地理解民族音樂和文化的多樣性。
(八)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
傳統音樂教學的方式是相對保守的,要想改變音樂教學的現狀,促進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播和發展,高等教育機構的音樂教師就必須優化和完善音樂教學理念,并在教學方法中進行創新。例如,在音樂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學習民族音樂文化,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技術和各種網絡材料組織開展民族音樂教學,如播放紀錄片,可以使學生在欣賞民族音樂的同時了解當地文化,讓他們更好地理解民族音樂。此外,教師可以將課堂教學與學生個人興趣相結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主觀能動性。只有學生對民族音樂感興趣,他們才會獨立學習,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習效率。同時老師可以組織民族音樂游戲,增加學生的參與感,提高他們對民族音樂內容的記憶和理解。
(九)增強音樂教師隊伍的核心素養
關于民族音樂教育師資隊伍建設,高等教育機構應擴大教師之間交流經驗的渠道,改進音樂教師的培訓機制,建立一支更專業的優質教育隊伍。一方面應積極提倡教師掌握民族音樂的演唱或演奏技能,送教師去民族音樂教學活動開展較好的高校學習和進修;另一方面應根據國家音樂教育的特點制定民族音樂教學方案,應充分考慮民族性和國際性特點,落實現代音樂教育發展的理念,提升教師對方案的理解力和執行力;最后是營造民族音樂教學學術氛圍,定期邀請民族音樂領域專家進行相關講座和舉辦研討會,擴大廣大教師學術視野,優化民族音樂教學方法,傳播民族音樂文化。
五、結語
民族音樂是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實現旨在提高教育質量的高等教育改革目標以及建立和擴大現代文化傳播影響力至關重要。所以高等教育機構應整合目前音樂課程階段的教學實踐,精選民族音樂的教學內容,提高教師的民族音樂文化素養,創新音樂教學理念,促進民族音樂文化的健康發展。
作者:馮波 單位:內江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