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各民族文化平等權利保障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人權理念,始終把生存權、發展權作為首要的基本人權,把人權的普遍性原則與中國實際緊密結合,主張“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權”。
近日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的《新疆各民族平等權利的保障》白皮書,系統梳理了新疆在各民族文化平等權利保障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新疆各民族文化平等權利的保障立足于各民族文化發展的具體實際,以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為核心,以人民的幸福生活為發展目標,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先進性和優越性。
新疆各民族文化平等權利的保障立足于各民族文化發展的具體實際。新疆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是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新疆是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各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多元一體格局,各民族文化也呈現出千絲萬縷、不可分割的聯系。如“西王母傳說”是流傳于中國西部多個民族中的民間神話,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西王母神話”就來自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阜康市。此外,春節、古爾邦節、花兒會、格薩爾等都是新疆多個民族共有共享的優秀文化。因而,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新疆各民族文化權利的保障,在傳承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有效保護語言文字多樣性、全面保障受教育權、不斷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的同時,亦尊重新疆各民族文化發展的規律,延續優良傳統,鼓勵各民族優秀文化的共有、共賞、共享、共傳。各民族文化都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其中凝聚著各民族共同的歷史記憶、體現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凝聚著各民族共同的精神寄托和共有的價值共識。國家提倡各族人民積極參與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中,提倡和鼓勵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尊重、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借鑒,促進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取長補短,在互鑒中實現創新性發展,從而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等法律,以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辦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等地方性法規的出臺,為保護新疆各民族文化提供了堅實的法治保障。
新疆各民族文化平等權利的保障彰顯了以人民為中心的人權發展理念。“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是我國的憲法原則,也是黨和政府治國理政的基本理念。根據憲法和法律規定,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公民有學習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權利,國家為公民學習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提供條件,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新疆大力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提倡和鼓勵各民族相互學習語言文字,不斷促進各民族語言相通、心靈相通。目前,新疆各民族使用10余種語言和文字。出版報紙100余種、期刊200余種,其中少數民族文字報紙52種、期刊120種。新疆廣播電視臺有4種語言電視節目、5種語言廣播節目。中小學開設了少數民族語言文字課程。在中央政府支持下,新疆采取各種措施大力發展教育事業,不斷促進教育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群眾。2020年,新疆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到98.19%,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5.69%,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98.87%。南疆四地州實行從幼兒園到高中的15年免費教育。全疆村村有幼兒園,并提供免費早餐和午餐。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應助盡助,確保不讓一個學生失學輟學。此外,新疆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積極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不斷豐富文化產品供給,有效滿足各族群眾文化需求。在中央政府大力支持下,新疆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和“直播衛星戶戶通工程”、新聞出版“東風工程”“縣級文化館、圖書館修繕工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鄉鎮綜合文化站工程”等一系列文化基礎工程。截至2019年,新疆有公共圖書館112個、博物館和紀念館106個、科技館29個、美術館60個、文化館130個、鄉鎮綜合文化站1350個,有各級各類廣播電視臺102座,廣播和電視人口覆蓋率分別達到98.68%和98.85%,形成了覆蓋自治區、地(州、市)、縣(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的五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這些成就都是新疆各民族文化得到平等保護的有力體現。
新疆各民族文化平等權利的保障彰顯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時代要求。中華民族作為一個自在實體形成于幾千年的歷史過程中,作為一個自覺的民族實體則于近百年中國與列強的對抗中出現。1840年鴉片戰爭后,血與火的共同抗爭讓各族人民深刻認識到,中華民族是一個命運共同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在此過程中,中華民族意識由弱到強,成為各族人民共同的情感依托和政治歸屬。新疆的人權保障實踐始終以中華文化涵養各民族的文化發展,在保障各民族平等權利的同時,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通過促進地區社會經濟發展、鼓勵交流互鑒等方式拓寬個人的文化選擇、生存選擇等。民族的發展、文化權利的保障關乎拓展群體和個體的選擇,讓人們按照他們選擇的方式去生活。此外,對于各民族文化中一些糟粕的內容或已不合時宜的內容,提倡和鼓勵移風易俗,對于以風俗習慣為由侵犯社會公共利益、公民權益的行為依法治理、堅決打擊。新疆在各民族文化平等權利的保障過程中不斷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推動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和相互欣賞,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發展為奮斗目標,這是一種真正平等、真實的人權保障,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保障人權先進理念。
作者:胡曼 單位:西北政法大學人權研究中心新疆大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