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煤礦安全管理問題及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以煤礦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為對象開展探究,在分析礦井安全管理現狀的基礎上,對造成煤炭生產安全隱患的客觀因素和礦井安全管理特殊性做出分析,并對礦井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安全管理對策進行了總結,希望能為其他礦井相似工程的開展提供指導。
關鍵詞:礦井;安全管理;客觀因素;存在問題;管理對策
0引言
煤炭資源作為中國能源結構中的重要主體,確保煤炭資源的有效回采對國家的長久發展意義重大。在礦井生產中,礦井安全管理的有效開展是確保煤礦生產得以持續、高效進行的關鍵前提。因此,關注礦井安全管理,探究井下生產中存在的安全問題,并制訂針對性防治措施是關乎礦井長久發展的核心要點。
1礦井安全管理現狀分析
中國作為煤炭生產與消費大國,已探明煤炭儲量超過8×1011t,位居世界前列。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煤炭產業作為推動國家發展的關鍵產業之一獲得了飛速發展。但相較于中國煤炭產量位居世界前列的情況,礦井安全管理水平卻相對落后,礦井事故發生率與百萬噸死亡率較高[1]。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礦井安全事故受到社會廣泛關注,國家和企業均采取眾多措施對礦井安全管理加以改善,事故發生率獲得顯著改善。但礦井安全事故仍未獲得根除,據不完全統計,僅2018年上半年,全國各地因煤礦事故死亡的人數達到90多人,其中較大型事故6起,造成人員死亡18人,可見礦井安全形勢仍然嚴峻復雜,進一步加強對礦井安全管理的探究至關重要。
2造成煤炭生產安全隱患的客觀因素
2.1能源結構問題
長期以來煤炭資源一直占據中國能源結構的絕對主體,雖然近些年政府采取了多種措施減少煤炭在資源使用中的占比,但截至2017年,煤炭資源在國家能源使用中的占比仍接近60%。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兩點:a)中國幅員遼闊,煤炭資源儲量十分豐富,國內礦井數量眾多,加之煤炭資源開采難度較低,使用煤炭資源對于中國降低對外來能源的依賴有積極影響;b)中國早年所布設的各類供暖與供電設施多依靠煤炭作為能源供給,這使得國內部分地區對煤炭仍有較大需求。而煤炭資源回采會遇到各類復雜的地質類型,因此煤炭資源的大量開采一定程度上必然會導致安全事故發生概率的增大。因此,加快對新能源的研發和對老舊取暖設備的更新,能一定程度降低中國煤炭資源使用量,從而側面降低相關安全事故的發生頻率[2-3]。
2.2地質環境問題
現階段,中國煤炭主要產區集中在北方地區,這些煤礦產區不僅地質結構十分繁復,且在回采作業中還會受到氣候環境的雙重影響,從而導致回采工作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同時,通過前期的持續回采,現階段中國煤炭回采已逐漸轉入深部回采時期,這使得回采作業所面臨的地應力環境、地質構造環境及地熱、地下水、瓦斯賦存等環境的復雜程度進一步提升,礦井回采作業遭遇安全隱患的可能性顯著提升[4]。
3礦井安全管理的特殊性
3.1事故多樣性
受井下地質環境復雜多變和地下水、地熱及瓦斯賦存狀況等問題的影響,煤礦井下生產中可能遭遇的安全事故類型多種多樣,不僅有各類因地應力變化引起的頂底板事故,還有瓦斯、突水、爆炸、運輸等方面的各類安全事故,使得井下安全管理工作難度巨大。
3.2人員結構復雜
通常來說,礦山井下一線采掘作業者的來源十分復雜且多數人文化程度較低,未接受過專業的安全培訓指導,在井下生產中的安全防范意識與能力相對較差;加之在礦井生產中習慣于依靠實踐經驗對各類工作中的難題進行處置,使得生產作業規范化程度較低,進一步加大了發生安全事故的風險。此外,礦井管理者為了追求礦井綜合效益,盲目追求產量,在生產中使生產線超負荷運轉并簡化安檢流程,進而導致安全隱患的增多[5]。
4礦井安全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4.1安全基礎管理不達標
長期以來,礦井安全管理中一直存在眾多基礎管理隱患,如圖紙與報表數據不實、井下監測監控系統運行未按規定開展,使得人員定位系統無法運行、井下安全檢查信息反饋存在不足等。這些問題的存在既是礦井頂層設計中存在的不足,也是礦井監督管理者專業素養與安全責任心不到位所引起。縱觀煤礦產業安全基礎管理現狀,多數煤炭企業在施工建設中多選用承包責任制度,將礦井生產施工作業分段外包。而在分段外包過程中,煤礦監管者極易被承包方與供應方所左右,從而忽視了對材料供應和生產環節的審核監督,使得礦井基建與生產中存在質量空白區,導致基建施工與生產作業中存在眾多隱患,容易誘發安全事故。
4.2危險源動態監控不到位
煤礦井下生產作業是一個持續性的動態過程,這說明礦井危險源的存在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會伴隨礦井的持續開展而不斷的變化與發展,特別是在礦井復雜地質環境和強烈開采擾動的雙重影響下,往往很小的危險源也有可能誘發嚴重的安全事故。因此井下生產的安全監控十分必要,目前中國多數礦井的井下安全監控采用傳統的視頻儀器監測,這使得其對于生產中危險源的管理處于靜態辨識和靜態防范中,往往無法在回采作業開展過程中對可能發生的安全隱患實現動態管理,從而無法將危險扼殺在萌芽狀態,進而無法自根本上實現對危險源的有效遏制。
5礦井安全管理對策分析
5.1進一步完善制度建設
礦井管理中必須健全部門監管責任體系,認真貫徹“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與“誰主管、誰負責”的基本原則,不斷完善和增強機構隊伍建設,優化改善安全管理設備,采取精細化管理。具體應做到下述幾點:a)構建員工素質提升機制。各礦井生產企業必須充分結合礦井生產實際構建配套的員工素質提升機制,督促礦井工作人員自覺且自愿對關乎生產安全的知識進行學習,并定期進行考核,確保所有崗位操作人員專業素養合格;b)構建健全的隱患源頭治理體系。各礦井生產企業應結合自身生產實際、特點,充分借助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構建覆蓋全礦井的安全隱患排查體系,讓每個員工都成為安全隱患源頭治理體系中的一員,在生產中自覺參與到隱患排查與治理中,實現隱患的有效排除;c)實行崗位對標管理方法。在生產中嚴格按照國家有關安全管理規范,對標所有井下崗位,制訂可行且高標準的崗位對標方法,確保所有崗位對標,在生產中嚴格依規進行,最大程度減少安全隱患[6]。
5.2加強技術革新
礦井管理者應充分認識科技創新對礦井生產安全的重要性,加大安全投入成本,構建完善的安全防范保障機制,安排充足的安全經費,并同相關院校增加技術合作,積極推動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在礦井日常管理、隱患治理與預警、人員培訓等各方面的應用,不斷推動和完善礦井安全監測系統建設,構建礦區“大安全網”,推動科技對安全管理的保駕護航。同時在生產上,不斷推動沿空留巷、回采注漿充填開采等技術的應用,提升高效集約化生產水平,推進智慧礦山的構建,建立無人作業面,自根本上實現安全風險的排除。
6結語
煤礦安全管理問題是關乎礦山企業長久持續發展的核心要點之一,而自根本上實現對礦井安全的有效管理,必須從制度建設與科技創新引進兩方面著手,在結合礦井生產實際的基礎上,構建具有良好針對性的安全管理體系,從而自根本上實現對礦井風險的防治。
參考文獻:
[1]王芳林.煤礦采礦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和策略[J].內蒙古煤炭經濟,2018(9):74-75.
[2]武星宇.煤礦安全生產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內蒙古煤炭經濟,2017(22):100-101.
[3]李莉.我國煤礦安全生產管理存在的問題及發展趨勢[J].內蒙古煤炭經濟,2017(13):86-87.
作者:李宏偉 單位:山西介休義棠安益煤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