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紅色旅游文化創意產品開發思路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文章旨在探討吉林省紅色旅游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思路,通過對近幾年國家的發展政策的解讀,充分分析紅色旅游文化創意產品開發對吉林省革命老區、貧困地區等經濟發展與文化傳播的積極作用,紅色旅游文化創意產品開發在強化寓教于樂的同時,更力求以綜合性聯動開發模式進行可持續的產品設計,制定適合紅色旅游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設計流程去實施產品開發,通過系統性的思路,能夠有效開展吉林省紅色旅游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與設計。
關鍵詞:吉林省;紅色旅游文化;開發;思路
一、研究現狀
近幾年,在國家頒布《2016—2020年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十三五”時期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實施方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發〔2018〕1號)和《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關于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見》等紅色旅游和文化的相關政策,政策強調更加突出強調紅色旅游的理想信念教育、脫貧攻堅作用,做好公共文化服務托底、補齊遺產保護利用短板,促進珍貴遺產資源保護傳承,充分發揮文化旅游在開展公民教育、促進地方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帶動革命老區、民族地區、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我國部分省、市與城鎮、鄉村已經開始進行紅色旅游產品開發與紅色小鎮的建立,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根據國內現有的成功案例,針對吉林省的抗聯精神,我們也可以通過紅色旅游文化創意產品帶動經濟效益,打造吉林省的特色文化與產品。2020年7月24日,在聽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時的講話:“要把紅色資源作為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黨性修養的生動教材,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永葆初心、永擔使命”,“要抓住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機遇,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夯實農業基礎地位,深化農村改革”。針對文化傳播與經濟發展,把紅色資源作為教育素材引入課堂,是實現文化傳播與振興鄉村經濟的有效途徑。
二、紅色旅游文化創意產品開發存在的問題
作為紅色旅游發展中不可或缺的紅色旅游文創產品,因為肩負著傳播和經濟等作用。目前市場存在一下幾個問題:(1)紅色旅游文創產品的開發者容易混淆公益性紅色旅游文創宣傳品和商業性紅色旅游文創產品的區別。(2)紅色旅游文創產品的開發者容易誤解當年生活和現代生活的區別。(3)紅色旅游文創產品的開發者容易誤以為紅色旅游文創產品只能在紅色旅游景區、景點里面銷售。(4)市場上現有的紅色旅游文創產品一般設計多存在質感較差的情況,這也是目前紅色旅游文創產品無法在市場中獲利的最直觀因素。綜上所述,優良的紅色旅游文化創意產品是可以向用戶傳達中國傳統的紅色情懷,同時,紅色旅游文創產品是紅色文化傳播與經濟發展的橋梁。我們應該利用吉林省特色的旅游文化資源進行相關衍生產品的開發。
三、吉林省紅色旅游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意義
吉林省紅色旅游文化創意產品開發將會助力吉林省特色旅游,會將紅色文化融入生活,開發出為人們的美好生活服務的紅色旅游產品,會有意識地打造有品質的紅色品牌商品,因人而異、因地制宜地進行創意紅色旅游文化產品設計,樹立起為大眾開發紅色旅游產品的理念。吉林省紅色旅游文創產品開發設計,在一定層面上而言,能夠發展紅色旅游,不斷提高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能力的重要措施。(1)吉林省紅色旅游文創衍生產品開發設計有利于保護和利用革命歷史文化遺產。(2)吉林省紅色旅游文創衍生產品開發設計能為紅色旅游景區帶來經濟增長,能夠在發展紅色旅游的同時帶動革命老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3)百姓最不能忘記就是我們身上流淌的紅色基因,我們肩負著發展紅色旅游精神的重擔與責任,相信通過紅色旅游文創衍生產品作為文化橋梁,傳遞中國獨特的紅色文化。
四、吉林省紅色旅游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方法
(一)強化紅色旅游產品寓教于游、寓教于樂的功能在設計紅色旅游產品開發時,要以突出愛國主義教育為基本原則。但是,如果在設計紅色旅游產品開發時生硬地、機械地遵循這一基本原則,就有可能導致所設計出來的紅色旅游產品開發缺乏廣闊的市場前景。只有靈活地、科學地遵循這一基本原則,通過設計開發一些室內陳列展示與室外參與體驗相結合的紅色旅游產品來強化紅色旅游產品寓教于游、寓教于樂的功能,才會使所設計的紅色旅游產品既突出愛國主義教育又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二)力求紅色旅游產品開發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國家倡導大力發展紅色旅游的宗旨之二是保護和利用紅色文化遺產。因此,在設計紅色旅游產品開發時,要充分協調好紅色旅游資源及其環境的保護與開發利用之間的關系,力求所設計的紅色旅游產品開發不僅能有效地保護和充分地利用紅色旅游資源,而且還能有效地撫育紅色旅游產品開發地的人文生態環境和自然生態系統。
(三)以產品聯動開發的方式開發紅色旅游產品純粹的紅色旅游產品在活動內容上畢竟具有較明顯的單一性,難以滿足旅游者需求日益多樣化的需要,因而也難以大規模地拓展旅游市場。因此,在設計紅色旅游產品開發時,不能只考慮純粹的紅色旅游產品開發問題,而應該更多地考慮如何將紅色旅游產品開發與民俗旅游產品、修學旅游產品、保健旅游產品、度假旅游產品等其他類型的旅游產品開發有機地融合在一起,進行聯動性開發,達到以紅色旅游產品感召市場,以其他類型的旅游產品增強紅色旅游產品的市場拓展能力。
(四)以綜合性開發為原則開發紅色旅游產品在設計紅色旅游產品開發時,既要考慮如何依托規劃范圍內重點紅色旅游資源開發紅色旅游產品的問題,又要考慮如何依托規劃范圍內一般紅色旅游資源開發紅色旅游產品的問題,以便有機地整合利用規劃范圍內的紅色旅游資源的開發,形成紅色旅游產品開發的群體效應;既要考慮紅色游覽觀光服務產品開發的問題,又要綜合考慮與紅色旅游相關的食、住、行、娛、購等旅游服務產品的開發問題,以使紅色旅游產品開發系列化、配套化,以免紅色旅游經營僅有門票收入而沒有或很少有其他方面的旅游服務收入。
五、吉林省紅色旅游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研究思路
深度挖掘吉林省紅色文化資源,收集可利用的數據,按照工業設計流程進行產品開發設計,在設計中注意文化元素的自然融合。從吉林省各地區進行紅色旅游文化資源調研,特別是收集吉林省所具有紅色基因的旅游文化,將紅色旅游文化藝術元素與科學技術相結合,進行吉林省紅色旅游文化創意產品開發,培養該領域特殊人才。
(一)深度挖掘吉林省紅色旅游文化資源吉林省紅色旅游資源極其豐富,并具有鮮明的地域特點,吉林省共有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歷史遺存地點239處,包括遺址建筑墓碑,名人故居等,這些紅色旅游地點坐落在吉林省北地區,吉林省中部地區和吉林省南部地區,紅色旅游資源主要集中在四平、白山、通化、延邊。目前吉林省擁有以松花江、鴨綠江流域和長白山為重點,以抗聯英雄林海雪原為主題形象的東北紅色旅游區,擁有四平戰役紀念館、四平革命烈士陵園、白山市郊七道江遺址、臨江烈士陵園、陳云舊居、通化市楊靖宇烈士陵園等紅色旅游精品線。
(二)制定紅色旅游文化創意產品開發流程在充分收集吉林省紅色文化資源后,按照工業設計流程,將按照流程要求進行紅色旅游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設計。在確定設計任務后,將所收集的紅色旅游文化事跡等事件進行總結,并用關鍵詞的形式表達或在影視與素材中選擇具有明顯特征的紅色旅游文化元素,注意所提取的元素能夠具有紅色文化的特點,將提取的文化元素進行簡化、變形、夸張等程式化的處理后再將元素進行產品設計,針對產品本身的屬性功能將產品細化,利用建模等電腦輔助工具進行模型的展示,最后通過小組評估將紅色旅游文化創意產品設計中可進行生產與銷售的產品進行產品化生產。
(三)吉林省紅色旅游文化創意產品實踐從吉林省各地區進行紅色旅游文化資源調研,特別是收集吉林省所具有紅色基因的旅游文化,將紅色旅游文化藝術元素與科學技術相結合,可以采用文獻檢索法、綜合歸納法、實踐研究法進行吉林省紅色旅游文化衍生產品開發,培養該領域特殊人才。(1)文獻檢索法該項目需進行大量的文獻檢索,查閱紅色文化痕跡相關研究書籍或文章。通過對資料的檢索,汲取能夠利用的紅色旅游文化資源。(2)綜合歸納法將檢索收集的理論資料進行歸納總結,將可利用的資料進行程式化的處理后,系統地、科學地應用到產品開發設計,利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將紅色旅游文化的相關信息進行歸納分類,使內容調理豐富,層次清晰。(3)實踐研究法在教學實踐設計課程中可適當融入吉林省紅色旅游文創衍生產品開發的主題,運用“以賽促課”的教學模式,在課程實踐過程中提升學生的設計能力。深度挖掘吉林省紅色文化資源,收集可利用的數據,按照工業設計流程進行產品開發設計,在設計中注意文化元素的自然融合。文化元素與產品設計的融合是具有一定難度的,不能將文化元素直接運用在產品表面,而是將二維平面圖形轉換為三維立體造型,將立體造型根據產品功能與結構轉換為產品造型,利用工作室模式進行人才集中培養,課題組成員在教學過程中可推薦相關人才進行著重培養。經過提案的文創產品可與企業對接,進行產品批量生產,將線下景區與具有特色的個體店作為線下主要營銷場所,線上平臺作為宣傳吉林省紅色旅游文化與銷售主要宣傳手段,在獲得經濟回報的過程中宣傳紅色旅游文化思想。
結語
文章對吉林省紅色旅游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思路有了初步探索,針對該思路可根據流程進行紅色旅游產品的開發,紅色旅游文化創意產品開發已在我國多個省市開展研究,對于紅色旅游文化的地域性質,吉林省紅色旅游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研究與實踐是發展與宣傳紅色文化必不可少的途徑。
參考文獻:
[1]祝源,王俊潔,蒲華瓊,王海燕.基于紅色文化的文旅產品開發與設計探析[J].營銷界,2020(21):99-100.
[2]呂星宇,詹艷杰.紅色旅游產品設計與開發探析———以吉林省東南部地區為例[J].世紀橋,2020(05):93-96.
[3]紅色旅游產品的設計研究[J].朱亞.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14(06)
作者:郭聰聰 單位:長春大學旅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