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旅游文化創意下民間剪紙的發展商機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滿族文化遺產旅游資源在民族遺產旅游快速發展的今天,作為我國優秀民族文化遺產資源的代表,必然成為極具發展潛力的旅游資源。因此,滿族文化遺產旅游的發展應該放在品牌化戰略發展的高度予以研究。本文將對針對四平地區的旅游資源與剪紙藝術的結合提出一些促進發展商機的建議。
關鍵詞:滿族;民間剪紙;旅游;商機
四平市隸屬于吉林省,葉赫那拉城位于四平市,是重要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A國家級森林公園。此城是清初皇太極生母孝慈高皇后的出生地,也是清慈禧太后,隆裕皇后的祖籍地,葉赫景區內現建有度假村、古城樂園等服務設施。由于葉赫是滿族的發祥地之一,此景區完全可以根據其歷史、人文優勢打造旅游品牌項目。
1四平地區民間剪紙與旅游開發結合的必要性
在旅游開發內容上,因為葉赫那拉城景色宜人,同時又是滿族的重要發祥地,因此開發的重點也放在自然景觀和人文歷史的開發,而忽視了對于滿族文化紀念品的發掘。在去旅游的游客所購買的旅游產品中,基本都是當地的土特產,當地人對于旅游開發的認識也只是局限在四平在風景秀麗的葉赫城設立了一個收費景點,這就算是旅游開發了,而認識不到深層次的開發價值和商業機遇。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消費觀念也發生了改變,旅游除了景色和服務之外,更多的追求景觀的人文性。并從一般性的商品消費向品牌消費轉變,逐漸追求商品的內在文化涵義。因此,我們應該更好的繼承滿族文化遺產,并進行遺產開發,將此文化與旅游相結合,使滿族文化遺產成為旅游資源,但要形成一定的品牌特色。在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指出“要虛心向人民學習、向生活學習,從人民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不斷進行生活和藝術的積累,不斷進行美的發現和美的創造。”滿族剪紙是廣大勞動人民在生產和生活實踐中產生的一種藝術樣式,東北的白山黑水是這門藝術產生搖籃,在北方獨特自然環境和物質條件下產生了東北文化,東北地區剪紙藝術的造型除了生活中的草木鳥獸的自然形象,還有“嬤嬤人”“拉手娃娃”等具有特殊含義的形象。由于宗教信仰和自然環境與其他地區不同,東北人形成的民族性格也很獨特。四平剪紙多用民間大剪刀直接剪成,具有剛勁有力的造型特征。當代剪紙具有更多的寫實性,裝飾性,實用性。我們可以將剪紙藝術與旅游產品開發結合,既可以傳承發展傳統文化,又可以為四平市經濟文化健康持續發展做貢獻。
2利用本土文化、剪紙藝術建立品牌化旅游的策略
民間剪紙是歷史悠久風格獨特的藝術樣式,容易操作,有審美基礎,藝術性和實用性都很強。但是剪紙不僅僅是剪窗花,應通過剪紙的風格樣式的研究結合民俗、宗教、文化內涵發揮出這種藝術形式的潛在價值。
2.1加強剪紙藝人與高校跨學科專業(美術、中文、歷史、旅地等)相關人才的交流與合作
吉林省四平市是滿族文化的主要發祥地之一,有葉赫滿族旅游景區,優秀的民間剪紙藝人,同時也有集科研與教學于一體的吉林師范大學滿族文化研究基地。吉師中文學院的松遼滿族剪紙成功進入吉林省非遺行列,傳承人李秀云老師帶動了一批幾代新生力量投入滿族剪紙的實踐活動當中,承擔過國家級、省級等多項剪紙研究項目,并多次成功舉辦剪紙展覽,對于滿族神話傳說都比較熟悉,對于剪紙技術都有著一定的實踐經驗,但是因為專業特點和關注點的差異,在剪紙畫面的原創性上還有待開發;美術學院近幾年來開設民間美術剪紙課程,學院曾聘公主嶺八屋鎮中心小學退休女教師孫麗榮(剪紙藝人)進入課堂,鑒于現在傳統文化的回歸,基礎教育教科書中也涉及剪紙等民間美術的內容,學生們對于民間剪紙的形式和技藝熱情很高。民間藝人走進大學課堂為傳承中國傳統藝術探索新途徑。美術學院也陸續有教師投入剪紙項目的研究當中。四平地區的剪紙藝術在民間也有很多傳承人,例如閆雪玲,她是公主嶺市的民間剪紙藝術家,2015年國家廣電總局主辦,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策劃實施的《你好,中國》欄目組來采訪她,她的片子也送往到國外播出,讓國外的人們也了解中國的剪紙藝術;葉赫鎮董秀艷的剪紙藝術,是中國滿族的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在葉赫鎮僅此一人。她繼承了滿族剪紙藝術的精華,作品也隨著時展而不斷豐富,在吸收民間傳統剪紙藝術精華的同事,又融入了濃厚的現代生活氣息,鎮文化站也對她的剪紙藝術作品給予支持,并且對她的文化遺產也給予了保護。為更好地傳承民間技藝與傳統文化,作為高校教育工作者與民間剪紙研究人員來說,可以整合各學科相關領域人力資源,加強中文、美術、歷史、旅地專業人才的分組合作。繪畫專業組可以通過理解中文、歷史組提供的滿族文字素材將剪紙初稿定稿,由有經驗的剪紙人定二稿,產品設計專業和平面設計專業著重于對產品的立體與平面的設計與開發,再由設計專業組與旅地組根據當地旅游特色,消費群體聯合定位產品的展示形式、價格等。理論與實踐若能建立在高一層平臺,拉動高校相關領域教師、學生進入與產業合作的平臺,真正讓大學生在校期間與社會實踐接軌。通過滿族旅游創意人才培養的實踐,就能讓更多的文化創意和旅游項目獲得孵化和增值,實現預期價值的資本化。
2.2政府及文化部門應加大宣傳力度
這種旅游創意人才的培養與專業、產業的合作,還更多的需要校級領導與政府相關部門的支持與合作。品牌建設需要合力建設,依靠政府和企業的介入來提升地區品牌的知名度。統一規劃發展策略,既要做到保護,有要大力開發,通過市場,打造和延伸文化產業鏈,用時尚創意的滿族旅游產品來增添四平旅游市場的活力與文化內涵,改變四平旅游現狀,形成品牌化、差異化的產品消費,讓游客形成難忘的旅游體驗,吸引更多的游客來到四平葉赫游玩。部分產品還可以推廣到火車站、美術館、體育館等公共場所進行四平旅游項目的宣傳。與銀行等金融企業可以建立合作,提高影響力,旅游刷卡消費可以參加饋贈活動,為四平旅游業獲得資金支持,實現“共贏”。
剪紙藝術是傳統的民族文化,在現代急速發展的社會里,如何更新并與時俱進地發展很重要。我們可以組織專業設計人員,進行產品深度加工,設計出能夠滿足不同層次市場需求的旅游文化創意紀念品。比如有豐富人文內涵的滿族剪紙圖案的桌布、桌旗、抱枕、拉手娃娃等形象的設計應該會迎合現在家居生活用品的個性化趨勢。傳統剪紙旅游紀念品之外,為了吸引消費者,可以嘗試開發具有滿族特色圖案的剪紙書簽,可以是單個形象,也可以是連載神話傳說;剪紙掛畫;有滿族特色圖案和形制的親子服裝;相框、請柬、商標、明信片、禮品包裝、蓋章本等多種形式的旅游產品,并且可根據需求定制。另外建立微信公眾號,及時旅游產品更新信息與定制信息,讓游客在游覽結束后仍然可以在有需要的時候訂購所需產品,進行禮品饋贈和珍藏。
2.4開設體驗型滿族剪紙旅游文化創意園
可以在四平葉赫景區創立剪紙文化創意園,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特色文化創意園區;投資建設滿族剪紙博物館,收集、收購剪紙藝人的剪紙、撕紙作品。目前對水墨動畫的研發不少,但是剪紙動畫卻寥寥無幾,滿族剪紙動畫更是沒有。我們可以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融合,運用聲、光、電的剪紙動畫形式展示滿族剪紙的發生、發展、現狀,將單色與彩色剪紙結合,介紹滿族神話《大鬧天宮》等經典神話傳說,保護傳承滿族特色文化。介紹剪紙形式的多樣性,非紙材料作品的形成;建設旅游產品(滿族特色產品)文化街;開發剪紙創意工作室,為游客提供剪紙工具和材料,親自體驗和參與手工原創剪紙的樂趣,并為有孩子的家庭游的游客單獨提供安全剪刀和材料,鍛煉孩子的手腦協調能力,和激發對傳統技藝的熱愛。并將游客的作品進行二次加工,制成工藝品書簽、抱枕或者文化衫圖案等。把文化創意元素融入葉赫旅游的開發中來。讓游客真正有所收獲,并能吸引更多的以家庭為單位的親子游。
2.5依據品牌消費與市場定位進行產品開發
四平滿族文化與滿族工藝品設計定位關系很大。首先,四平人對滿族文化的認識和開發程度決定了所設計工藝品的價值,產品的市場反響也影響了滿族剪紙文化進一步發展的動力和傳承;其次,在市場中出現的問題也會放映出四平剪紙文化的發展問題。我們應該傳承和合理發展地區民間剪紙文化,而不是靜態的保護。充分了解當地剪紙文化的現狀和所占有的資源,再進行開發。(1)堅持工藝品的品質和內在文化價值。(2)市場定位在具有滿族文化內涵的旅游紀念品,讓游客對此地此景有一定的文化認同感,并與其他的旅游品牌形成文化上的差異。(3)用微信公眾號來進行評價反饋,通過游客的反饋進行產品服務的整改。讓我們的產品和服務始終鮮活的為廣大游客服務,推陳出新,為當地旅游經濟注入新鮮的活力。相信在四平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不僅民間剪紙藝術得到傳承與開發,葉赫滿族文化旅游區的發展也會為四平的經濟發展助力。
參考文獻
[1]林德春.“葉赫之墟”的歷史影響與發展當地市場經濟的對策研究[J].滿族研究,2007(4):93-97.
[2]苗學玲.旅游商品概念性定義與旅游紀念品的地方特色[J].旅游學刊,2004(1):27-31.
[3]谷亞光,谷牧青.少數民族文化旅游區發展思路探析———以吉林省四平市葉赫滿族文化旅游區為例[J].管理學刊,2013,26(2):49-53.
[4]陸慧.中國民俗旅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5]于富業.本溪滿族民間故事的教育保護與傳承[J].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7(1):139-142.
作者:黃迎潔 單位:吉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