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生態農業對農業經濟發展影響淺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生態振興背景下,山東省積極以生態農業建設促進基層農業經濟發展。文章認為,生態農業可以實現農業經濟與林下經濟、養殖經濟、漁業、農業等有效融合;可以通過市場需求反作用于人才培養單位,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使農業經濟獲得人才保障;可以提升農業產品質量,繼而提升我國農業競爭力;可以提升農民收入,提高農民農業經濟建設積極性。
關鍵詞:生態農業;農業經濟;經濟發展;影響因素
山東省擁有1094個鎮、70個鄉,地形復雜,包括平原、丘陵、中山、臺地等,以平原為主,加之地處黃、淮、海流域,故而在工業、農業方面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生態農業規模不斷擴大,對山東省農業經濟形成了巨大的驅動力。山東理工大學和合豐種業聯合建設的生態無人農場給當地農業經濟發展積累了很多寶貴經驗。
1生態農業實現農業經濟多元化發展
1.1生態農業下農林牧漁全面發展
2019年,在生態農業理念引領下,山東省林下經濟面積達到21.27萬hm2,產值超過235億元;淡水養殖規模達到16.42萬hm2,產值達到182.95億元;海水養殖產值達到931.76億元。在生態農業推動下,山東省出臺了農村旅游發展戰略規劃,于2025年實現鄉村旅游凈賺6000億元。這些具體數據表明,山東省于農業經濟中大步前進,昂首挺胸走在全國前列,為其他省作出表率。
1.2生態農業實現了生態共同體
生態農業有效促進了土地合理開發、土壤合理利用,讓整個自然環境得到有效保護;構建了友好型農業,將農業對自然環境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生態環境的改善擴充了農業經濟種類[1]。各行業以“生態建設”為目標,形成緊密的互通互融關系,聯合形成環保方案,轉變了過去環保方面單打獨斗的局面,抑制了部分企業過度排放,確保整個產業鏈具有高強度的約束性。放眼未來,山東省的傳統農業、現代養殖(畜牧、漁業)、林下經濟、農村旅游、農村文化產業等經濟主體將進一步融合,形成生態共同體。
1.3生態農業促進先進技術落戶農村
茌平縣賈寨鎮后寨村鑫浩園家庭農場已經實現了無人機技術,利用遙控、遙感等有效實現“一噴三防”操作,降低了傳統生產模式對土地的危害,確保了土壤生態平衡,提高了農產品質量。不僅如此,這種生態耕種模式還降低了對地下水的影響,保證了“水圈”的健康度,為林下經濟、生態養殖、綠色中藥材種植等提供了優厚的基礎條件。
2生態農業有效加快了農業人才培養
2.1中央引領培養5類技術人才
生態農業是實現我國農業現代化的基礎,生態農業的實現需要大量生態技能人才。綠色肥料、綠色種子、綠色種植、綠色飼料、綠色收割、農產品利用、環境保護等將為相關人才提供用武之地[2]。為了培養更多鄉村人才,保證鄉村振興戰略不斷推進,2021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要求各地積極培養農業生產經營人才、第二第三產業發展人才、公共服務人才、鄉村治理人才、鄉村科技人才。山東省《大眾日報》披露,該5類職業平均年收入8萬元,屬于高收入人群。作為地方性大報,《大眾日報》已全面傳播上層政令,必然會引起山東省涉農院校關注,屆時各涉農高校將會紛紛聚焦于此,不斷為地方培養人才[3]。
2.2山東省積極滿足人才需求
山東省作為全國家庭農場先進省,目前十分缺乏“農業ECO”人才,該職業又稱“家庭農場主”“農業經紀人”,是承包土地、經營農場的主體。與傳統農場經營的不同之處在于,家庭農場需要采用現代種植技術全面規劃農場,確保農場具有綠色特色。一般而言,該類農場要有種植業、畜禽業、水產業、林業中的兩種以上,每種類型需要達到規定面積和產量標準。家庭農場主需有效掌握兩種領域以上的病蟲害防治技術,避免病蟲害防治過程中對環境造成污染,這就要求家庭農場主必須有強烈的學習精神。據悉,截至目前,山東省農業人才缺口達到數十萬人,這必然會對山東省基層農業院校形成強烈的刺激,農業院校應將該5類人才作為培養對象,面向地區廣招學員。在相關方面,山東省乃至全國就業緊俏,同時薪水具有較強誘惑力,會促使更多人向該5種職業靠攏,拉開新時代農業人才培養的帷幕。
3生態農業明顯提升了農產品的質量
3.1破解他國反傾銷,提高產品銷量
21世紀以來,隨著國際農產品貿易領域頻頻出現技術壁壘,我國農產品對外貿易企業十分被動,農產品質量獲得社會各界廣泛關注。近年來,我國與發達國家技術壁壘、綠色壁壘的摩擦越來越激烈,山東省在此方面尤為突出[4]。2000年以來,山東省在農產品生產方面一直走在全國前列,以每年23%的速度不斷遞增,但其在國際市場卻屢遭反傾銷調查。不可否認,其中一些反傾銷調查是對方惡意為之,但屬于WTO貿易組織認可的自我保護形式,我國只能根據相關農產品標準嚴格生產。
3.2多學科破解產業融合難題,實現提質增效
生態農業是在傳統農業基礎上結合生態學原理、經濟學原理,以現代技術成果以及現代管理手段形成的新型農業模式,因其兼顧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而被稱為高效農業。生態農業講究套種、間種,將大田耕種與林、牧、副、漁協同起來,同時將農業和第二、第三產業融合,形成人工生態環境,解決傳統農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質量低、產量低等問題。
3.3整合專家隊伍,發揮技術優勢
生態農業是山東省多個涉農院校的研究課題。其在生態無人農場領域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感受到山東省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中的壓力,由數十名權威教授以及社會企業聯合投資建設而成。生態無人農場融入了互聯網、5G、物聯網等技術,確保農藥噴施等操作具有標準化特點,可以明顯降低農產品中農藥、化肥殘留量,保證相關指數在國際標準之內,提高我國農產品出關率。
3.4質量追溯讓消費者放心消費
隨著山東省各級政府對農產品質量要求不斷提高,涉農企業紛紛改變傳統經營模式,打破傳統思維,從根本入手解決質量問題,使得生態農業得以進一步發展。現階段,質量意識已被普通市民所接受,山東省農產品市場基本上普及了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只有獲得此證,才能促使農產品進入尋常百姓家。食用農產品合格證上有農產品產地、單位名稱、聯系方式及微信二維碼等。消費者只需要掃描二維碼,便可以了解施肥、灌溉、殺蟲等操作,同時可以清晰地看到檢查項目以及該項目標準,明確農產品質量。
4生態農業激發了農民經濟建設興趣
4.1生態農業讓農民學習技術蔚然成風
想讓農民積極參與經濟建設,必須確保其有所得,無論是包產到戶還是土地流轉,無一不是如此。相比于包產到戶與土地流轉,生態農業層次更高,對人才的需求更迫切,需要大量懂得種植且能夠正確使用現代種植技術的農民參與[5]。這也就意味著山東省需要面對廣大農民出臺政策,不斷激勵農民學習相關技術,例如農業現代化機械技術、現代養殖技術等。隨著家庭農場主收入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家庭參與其中,積極申報家庭農場,主動學習相關技術和知識。2013年,高密市共有258個家庭農場,年總收入達到1.3億元,平均每個農場年收入達到50萬元,這是傳統家庭種植遠不能及的。家庭農場通過土地流轉實現規模化經營,農民可以將土地出租給承包者,不僅能夠獲得相應的費用,還可以成為農場職工,獲取經濟收入。在巨大利益的驅動下,山東省各地家庭農場遍地開花,由此可見,生態農場建設對農業經濟具有重大影響,農民參與到生態農業建設中可以為農業發展帶來巨大的推動力。
4.2政府加大培訓力度給予農民技術支撐
家庭農場等生態農業項目不斷發展,導致基層技術人員緊缺,2020年10月,山東省人民政府發布新聞,允許農業技術人員在履行好現有職責的前提下,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技術增值服務,并可以獲得相應的報酬。在人才培養速度相對緩慢的背景下,山東省人民政府激勵現有技術人員不斷下沉。真正改變基層技術人員稀少的問題,最終還要著眼于現有農民的培訓,必須積極激勵農技站參與到培訓工作中,對廣大農民傳授技術,讓每位農民在某個種植領域成為專家,最終破解人才不足的難題。人才匱乏的主要原因是山東省生態農業發展速度較快,在此背景下,山東省基層農業發展呈現一片繁榮景象。
5生態農業確保基層資源合理化利用
在生態農業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山東省作物種質資源工作得到進一步發展,該項工作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在生態農業建設后迅速發展。目前,山東省推出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中長期發展規劃(2020—2035年),建立了4個中期庫、8個短期庫和5個試管苗庫。另外,畜禽種質資源、水產種質資源、農業微生物種質資源等工作也得以迅速發展,為山東省生態農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進一步實現了農業經濟的多元化。生態農業確保基層資源合理化利用包括生態農業對勞動力、土地、農業機械、技術等資源的影響。勞動力方面主要體現在隨著生態農業的推進,大量農民擺脫土地束縛,山東省農村創業人口持續增多,更多人口向農村旅游、林下經濟以及農業電子商務等領域發展[6]。對土地資源的影響體現在先進生態技術對土地結構、土地營養、土地生態的影響,增加土地肥力、提升產出,實現農業土地和自然環境更好地融合,推動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對農業機械的影響體現在農業機械化水平更高,智能化機械獲得進一步普及。對技術的影響體現在技術多樣化、多層次化,提高技術對農業經濟發展的驅動性。
6生態農業發展促進了農村金融繁榮
對于山東省來說,過去的農村金融和我國其他省份相似,存在農村金融不興旺等問題,主要以民間借貸、親朋籌款等形式實現籌資創業。隨著生態農業的不斷推進,政府對生態農業從業者提供了各類貸款,提高了補助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農民資金短缺的現狀。地方政府的引導為家庭農場用地方面提供了支持,間接緩解了農民資金不足問題。同時,融入了保險機構,將家庭農場經營風險轉移到保險機構,降低了風險。此外,要求涉農銀行提供低息貸款,豐富金融服務內容,推出免注冊費、免服務費、免年檢費、免工本費等內容,多方面保證家庭農場有效發展,推動農村金融形成多元化局面。2018年,農業發展銀行山東省分行投放鄉村振興貸款達到800億元。為了保證鄉村形成良好的金融發展態勢,該行于2018—2019年總計深入基層調研300余次。2019年制定了未來5年投放3000億元的規劃,目的是讓山東省500個重大鄉村振興項目得到落實。此外,為了推動鄉村經濟快速發展,讓糧食、棉花、油作物等得到長足發展,2018年特別推出專業貸款,貸款金額高達192億元。為了促使農村交通形成科學化、系統化局面,共提供442億元貸款修繕、建設農村道路。
7生態農業加快了農業機械化發展
生態農業和農業機械化二者是互饋關系,生態農業促進農業機械化是當前存在的現象,越是發達國家農業機械化水平越高[7]。在生態農業發展過程中,需遵循地形、地理等特征,山東省具有豐富的地形地貌,是山東省農機種類豐富的根本原因之一。另外,生態農業擴寬了農業作物種類、畜牧業范圍,所以需要更多農機參與進來。生態農業對山東省農業機械化推進產生了加速作用。2020年山東省農業機械化綜合普及率達到86.5%,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20多個百分點,從農機種類來看,基本涵蓋了7個門類、3500個品種。山東省在農業機械研發、制造方面走在全國前列,其中包括很多國內知名品牌。山東省在農機方面能夠獲得如此多的成績,得益于家庭農場的快速發展。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家庭農場倡議時,山東省已具有這一方面的項目,如今家庭農場在山東省至少發展了10余年,因具有生態化、機械化等特點,形成了巨大的農機需求。
8生態農業加快了農業電子商務進程
生態農業和電子商務的關系非常緊密,這得益于互聯網不斷發展轉變了人們的消費觀念[8]。如今,山東省家庭農場等綠色種植逐漸成為主流,消費者綠色消費意識已十分穩固,使得通過網絡端采購綠色食品已成為常見現象。2017年,山東省電子商務交易額超過3億元,跨境電子商務交易額超過200億美元,從中可以看出山東省對外出口能力很強。其中,棉花產品、農產品是較為重要的部分。山東省農業農村廳作為責任主體,參與了培育120家國家級、省級電子商務示范企業以及10個網絡服務品牌的工作。其中,農業手工藝品、農業特產等成為網絡熱銷品。2018年前3季度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465億元,并在基層鄉鎮建設物流點超過7800個。山東省農產品品牌不斷涌現,于京東、淘寶、蘇寧等電子商務企業平臺推出“魯產品名館”,另外還建設了83個地方特色館。全省范圍內有25個農產品品牌成為“2018中國果品區”熱銷品牌[9]。
9結束語
通過分析山東省生態農業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可以看出,生態農業是農業經濟發展的根本驅動力。這源于其以生態為基礎,能夠讓農業經濟呈現多樣化發展趨勢,最終打造林下經濟、家庭農場“循環畜牧、循環農業”、農村旅游等經濟主體,讓各類經濟從傳統粗放型向自然友好型轉變,與大自然協同發展,讓農業經濟擁有可持續發展的根基。總而言之,生態農業猶如杠桿一般,對人力資源、土地資源、技術資源、環境資源等形成了調配作用,實現了農業規模化、系統化、低能耗局面,以綠色高產為消費者提供消費保障。
作者:王艷君 單位:蒙陰縣聯城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