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生態農業發展中植物保護的核心技術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現代社會發展中,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各行業發展的共同目標,強調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在農業生產中,農業的生態化發展是對可持續長遠發展理念的體現,而植物保護又是生態農業中不容忽視的內容。基于此,本文以生態農業為背景,全面探討了植物保護中的核心技術,重點研究了主要管理措施,以期促進生態農業實現健康發展,為農業經濟作出更大貢獻。
關鍵詞:生態農業;植物保護;核心技術;措施
1.1對害蟲實施誘殺技術
頻振式殺蟲燈。依托害蟲喜好的光線、顏色以及光波,促使其集中至設定的區域內,隨后將其消滅。這種方式屬物理處理手段,省去藥物使用,避免對環境造成污染;黏蟲黃板。主要利用害蟲的趨黃屬性,屬于物理防治手段。在使用中,需要將其置于田間,設定一定高度,多為東西走向,以便獲得較好的防治效果;使用性誘殺劑。需要保障使用時間準確,一般選擇在害蟲性成熟階段釋放性激素,發揮誘惑害蟲、攪亂其性激素信息接收狀態的作用,以便有效減少幼蟲出生率。這種方式立竿見影,操作便捷,負面影響較小。
1.2結合害蟲類型,合理應用防蟲網阻隔技術
結合農作物生長區域,在其外部設置防蟲網,在害蟲進入農作物種植區域之后,就能夠對其進行集中處理,屬物理殺蟲手段。采用這種方式可使害蟲規模減小,農作物產量增加,質量提高,此時可對區域內的溫度進行合理調整,有效降低疾病的發病率,這與生態農業理念相一致。具體在應用過程中,防蟲網一般設置為22目規格,如果遇到特殊害蟲,如煙粉虱,也可適當增大,以30目為最佳。
2生態農業發展中植物保護核心技術的管理措施
2.1改變傳統植物保護措施,全面實施綜合防治模式
傳統農產品生產中農藥與化肥不可缺少,而且使用量較大,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產量,但是也會出現植物病蟲害問題加劇的情況,從而降低農產品安全性。為此,對于新時期農業生產,要綜合使用多種治理手段,有效降低農藥與化學藥品使用量,應用更加安全與科學的植物保護技術。
2.2加強植物保護宣傳,做好農民培訓與教育工作
在農業生產中,產量是根本,但更多農業工作者將其歸功于化肥與農藥,這在根本上會污染環境,對植物造成危害,同時也無法保障食品的安全性,且在時間的影響下會形成惡性循環。這主要是因為植物保護宣傳工作不到位,人們的生態環保意識薄弱,對植物保護工作認識不足。因此,要加強宣傳力度,引起全社會對植物保護的重視,提升農民的植物保護觀念,并形成理念。此外,為了維護農業生產的可持續性,保障產量與質量的同步提升,需要重視對植物保護技術的充分研究。
2.3遵循因地制宜原則,構建科學高效的病蟲預測系統
在農業生產中,自然災害很難絕對避免,但是,針對植物病蟲害可以進行有效預防,使病蟲害數量大幅降低。當前,病蟲害的防治主要依托技術檢測手段實施。因此,為了達到對農田生態系統的精準化控制,需要因地制宜,構建科學高效的病蟲害預防系統,依托多種手段,強化對農田生態系統的管控。
3生態農業思維以及植物保護價值分析
3.1生態農業的發展意義
生態農業倡導的理念是綠色與環保的經濟觀念,即在滿足社會生產生活的前提下,維護生態均衡,實現對環境的有力保護。從理論上探討,生態農業主要依托先進的技術以及管理措施來促進農業生態化進程,從而獲取更加可觀的經濟收益與社會收益。從結構上分析,生態農業需要進行系統設計,綜合農業內部多個產業的具體情況,實現優化與整合,以便獲得生態效益。只有落實生態農業,才能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的平衡,構建更加科學與高效的生態農業系統。
3.2植物保護技術的應用價值
隨著傳統農業向綠色農業轉型,要保證植物保護技術的實施要與植物生長發育周期規律相一致,同時要充分考慮植物不同生長階段的特征,強化對營養物質的掌控,保障各個生長環節都有序進行,大幅提升農作物生產效率。在傳統植物保護中,農藥化肥是基本操作方式,能夠強化人們對土壤類型、酸堿性、溫濕度以及滲透指標的控制。但這種方式會埋下食品安全質量隱患,且威脅性較大,勢必與生態農業發展相背離。在現代植物保護過程中,要更加注重可持續、綠色發展,在強調生態環境保護的同時,維護對人們的身心健康。
4結語
隨著經濟飛速發展,農業生產處于不斷進步中,生態農業成為農業領域追求的方向,社會價值突出且極具現實意義。因此,發展生態農業要做好植物保護工作,重視植物保護技術的合理應用,在全行業內形成植物保護觀念,積極構建完善的病蟲害預防系統,依托多種手段,增強植物保護力度。此外,還要做好植物保護的培訓與教育工作,提升工作人員保護觀念,為植物保護技術的應用奠定基礎,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穆洪海,李玉麗.試論植物保護技術在生態農業中的運用[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01):80,90.
[2]馬小蕊.植物保護技術在生態農業中的應用[J].江西農業,2018(24):26.
[3]張靚.揚州市農業生態旅游中植物保護作用的調查分析[D].揚州:揚州大學,2018.
作者:周娟 單位:江蘇省農墾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白馬湖分公司